阿鳶不願阿朵為了報複那些畜生放棄自己輪迴的機會,所以她給那些人下了毒,那是一種隨著血脈持續綿延的毒。
因為下毒的事情,阿鳶受到了上天的懲罰,她的力量被禁錮,這導致了阿朵被害,她和阿朵的魂魄被困於庫裏體內。
夏正陽殺了加帕和庫裏,更幫阿朵擋了一道天雷,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救了阿朵,做為迴報,阿鳶告訴了他解毒的方法。
刹羅這邊的局勢穩定下來,京都那邊又送來了消息,原本惠帝已經下旨讓趙俞坤陪林姣娘出使刹羅,他們臨行之前攝政王強行扣下了他們。
本來攝政王對林姣娘去哪裏不感興趣,是皇後動了心思,她想將夏正陽的功勞強占了給她的兒子。
攝政王想了想,覺得皇後的想法很對,所以他扣押了林姣娘,同時給夏正陽送了一封信,讓他將刹羅王的位子讓給皇後的兒子。
擔心夏正陽生了野心,攝政王一方麵用林姣娘的命拿捏夏正陽,一方麵讓他的舊部做好準備,隨時踏平刹羅王都。
夏正陽當然能猜到攝政王在想什麽,也多虧蒙脫和阿蠻願意無條件幫夏正陽和趙俞坤傳信,這才讓他們搶占先機,順利將林姣娘從攝政王手裏救了出來。
因為這件事,趙俞坤和攝政王徹底撕破臉,他選擇名正言順的站在惠帝身邊,暗地裏又投靠了皇後所生的五皇子。
至於賢妃和她的兒子二皇子,趙俞坤早就把他們跟惠帝攢到了一條船上,加上正值叛逆期的五皇子,大家都卯足了勁兒要徹底鏟除攝政王。
攝政王也不是傻子,他跟錦鄔城的舊部約定了時間,如果夏正陽不按期前往錦鄔城,那他們就向刹羅發兵。
理由都是現成的,就說刹羅王加帕綁架了惠帝的親兒子,他們出兵是解救被擄走的七皇子。
攝政王還有交代,抓住夏正陽就地處決,然後將夏正陽的死推到加帕身上,一口咬死夏正陽是被加帕殺的。
夏正陽接到攝政王的信後就猜出他的打算,所以他提前做了充足的準備,靜等著錦鄔城的十萬大軍主動進局。
除此之外,夏正陽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將一份求和書連同一封信一起送給趙俞坤,待到林姣娘被救出後,再將求和書交給賢妃的丞相父親,由丞相將求和書在早朝上當著眾大臣的麵交給惠帝。
求和書上蓋有刹羅王、刹羅的攝政王以及刹羅的太後三方印,這足以證明求和書的真實有效性。
至於這份求和書走什麽途徑來到丞相手裏,那些小事根本不重要。
求和書中明確寫了新任刹羅王的身份乃是惠帝的七皇子,這也就破了攝政王借口夏正陽被加帕擄走而攻打刹羅的借口。
既有求和書,又能證明夏正陽在刹羅做王,這樣的話錦鄔城守將對刹羅部落發兵就名不正言不順。
如果打贏了,將刹羅部落納為大夏朝疆土也還算將功補過,如果打輸了,私自出兵的十萬將士會是什麽下場就不好說了。
事情沒有意外,錦鄔城的守將輸了,他被親自披甲上陣的夏正陽活捉了,然後被關進了大牢,一同被活捉的還有他的副將。
副將沒有被送進大牢,夏正陽讓他帶著他的親筆信和一句話迴京都,將那封信親手呈給惠帝。
那位副將九死一生終於迴到京都,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跪在地上,將那封信高舉過頭頂,同時轉達了夏正陽讓他轉達的話。
夏正陽說,數萬俘虜該如何處理,全憑父皇決定。
惠帝聽聞此言激動不已,他被攝政王欺壓了幾十年,除了當年明帝立他為皇帝這件事,這還是他第一次打敗攝政王。
丞相和賢妃也很興奮,他們想從攝政王手裏分一杯兵權。
趙俞坤適時提醒他們,錦鄔城離京都太遠,如果二皇子去了那裏,萬一京都有什麽變故,二皇子恐怕無法及時趕迴來。
眾人思來想去,最終敲定由賢妃的弟弟接手錦鄔城。
事情定下來後,賢妃的弟弟帶著聖旨親自去往刹羅,他要接迴被夏正陽俘虜的數萬士兵。
夏正陽沒把這幾萬俘虜關在牢裏,畢竟人太多,光吃喝拉撒就是一大筆開銷,他又不能放任著不管。
在阿蠻的提議下,夏正陽決定把人拉到外麵,有手藝的做手藝活,沒手藝的幹體力活,他們自己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白天勞動,晚飯後他們還要跟著夏正陽指定的教書先生學識字,夏正陽還會不定期抽查他們的功課。
除了這些俘虜,夏正陽將識字運動推廣到整個刹羅部落,這其中也包括被吞並的西河部落,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貧富貴賤,都要參與進來。
阿蠻最喜歡最期待的就是晚上的識字課。
身上的信仰之力被阿城拔除後,阿蠻沒有跟阿城迴不夜城,至於其中原因,阿蠻和阿城誰都不肯說。
夏正陽成為刹羅王後阿蠻自告奮勇要做他的侍衛長,蒙脫說她不識字,不能做這個侍衛長,氣得阿蠻大喊要打爆他的狗頭。
為了保住蒙脫這個攝政王的狗頭,夏正陽再三請求阿蠻做他的侍衛長,並且答應阿蠻親自教她識字,這才說動了還在生悶氣的阿蠻做了這個侍衛長。
錦鄔城守將被活捉後的第六個月,手握惠帝聖旨的賢妃的弟弟終於到了刹羅王都。
夏正陽接了聖旨後就把俘虜移交給了賢妃弟弟,至於這些人會不會跟這位自覺高貴的將軍迴錦鄔城,那就不是夏正陽要操心的事。
意外又不意外,那些俘虜有一半人迴來找夏正陽了,不僅他們,還有曾經駐守築幽城的那些老弱病殘,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築幽城前府尹及他的一家人。
夏正陽還沒來得及解決多出來的這麽多人的吃喝問題,周邊部落就按捺不住向他們出兵了。
戰爭會消耗物資和生命,但戰爭也能解決很多燃眉之急。
夏正陽真的是個很神奇的存在,他的人生一直都是一波三折,如今他不僅看到了生命的盡頭,他還要時時刻刻忍受深入靈魂的痛苦,但好像他的所有苦難對兌換成了強大和幸運。
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如果沒有那晚的衝動之舉,他必然成為比他祖父更負盛名的千古一帝。
夏正陽再次披甲上陣,毫無意外的又是大獲全勝,跟對待錦鄔城來兵不同,夏正陽把那些部落吞並了。
這麽做的好處是地盤大了人口多了,麻煩的是攤子攤的太大了,萬幸的是幫手從京都趕來了,而且不止一個人。
夏正陽一邊跟他們治理這些部落,一邊被迫吞並那些來找茬兒的小部落,隻是他再忙也不會忘記兩件事,一是教阿蠻識字讀書,一是普及推廣識字運動。
慢慢的,各個部落都開始將月神大人奉為他們的信仰,每個人都將夏正陽奉為心中至高無上的神明。
越來越多的信仰之力往夏正陽身體裏匯聚,如果他的魂魄完好無損,這些信仰之力對他來說肯定利大於弊。
奈何他的魂魄損傷嚴重,適量的信仰之力對他的傷有些益處,但太多了就會適得其反,甚至會提前要了他的命。
阿城不止一次提醒過夏正陽這麽繼續下去的危險性,隻是夏正陽每一次都沉默不語。
他能怎麽辦,他做了刹羅王,他就要對刹羅部落的每一個人負責,他吞並了別的部落,他就要對那些部落的眾人負責。
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夏正陽該做的事,而這些事會讓百姓更信奉夏正陽這個月神、這個王上。
夏正陽無法說服自己做一個昏庸無能的暴君,他看到那些普通人普通卻幸福的笑容,他覺得身上的痛苦都減輕了。
蒙脫不止一次問他,後不後悔那天的決定。
於自己來說,夏正陽是後悔的,他不應該那麽衝動,他應該想一個能保全大家的方法,他想活得長久,最起碼不應該先於母親離世。
於阿朵她們來說,他是不後悔的,不管是替阿蠻殺了加帕和庫裏,還是為阿朵擋的那一道天雷。
阿蠻本是天生天養的鬼童,月神和月尊的恩怨全是薩瑪強加給她的,阿城要拔除阿蠻身上的信仰之力,也要割斷阿蠻和那些不屬於她的恩怨,所以加帕和庫裏不能死在她的手裏。
阿鳶說了,庫裏的詛咒會隨著他的灰飛煙滅而消失,所以夏正陽先阿蠻一步殺了庫裏和加帕。
至於幫阿朵擋的那一道天雷,這件事有點兒複雜。
因為過往的遭遇,原本至善至純的阿朵心中充滿仇恨,這樣的她扛不住那些天雷,她會魂飛魄散。
按道理說阿朵的悲慘遭遇與夏正陽無關,但他父皇對他母親的迫害讓他感覺自己生來就有罪,對母親,對女子,對所有弱者,他都有罪。
抱著贖罪的心理,夏正陽毫不猶豫擋下那道天雷。也因為他的這一舉動,將阿朵眼前的黑霧破開一道縫隙,她想起了她見到過的善良和美好。
最後的最後,阿朵雖然受了重傷,但她還沒有到魂飛魄散的地步,夏正陽也沒有死,他差點兒死掉,是察覺不對的阿鳶出手救了他,用的是信仰之力。
那個局的目的就是讓夏正陽做個信仰之力的中轉站,阿鳶好意救人的那點兒信仰之力打亂了阿城的計劃,原本還有機會轉移的力量徹底留在了夏正陽身上。
原本阿城已經平衡了魂魄損傷和信仰之力的平衡,沒想到這種平衡這麽快就被打破。
阿城知道再勸他也不會聽,說過幾次後他也懶得廢話,不過他還是會時不時的幫他找下平衡,給他續續命。
日子一晃就是三年,在這三年裏,夏正陽被動將周遭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聚攏成一個大部落,夏正陽成了他們共同的月神大人和王上。
短短三年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惠帝更是死了好幾個兒子,這其中就包括他最喜歡的十三皇子。
惠帝剛說他要立十三皇子為太子,半個時辰不到,十三皇子就死在了京都第一花魁的身上。
仵作驗屍後說是馬上風,惠帝不相信,下令斬了不忠於他的仵作,又讓趙俞坤調查這件事。
調查結果完全沒有意外,二皇子和五皇子聯手做局,攝政王在暗中推波助瀾,就這樣把惠帝的寶貝十三皇子害死了。
惠帝越想越生氣,他急於報複,甚至沒有跟趙俞坤商量,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傷敵人分毫,還把十三皇子的名聲搞臭了。
連砸十幾件極品瓷器後,惠帝的腦子終於清醒,他立刻派他的內務總管帶著聖旨親自去刹羅部落,威逼利誘讓夏正陽迴京都給他複仇。
三年時間,除了聞名而來的有誌之士,夏正陽他們還培養出了一大批能力不凡的人,他留下未來的規劃和執行者,帶著一隊親衛迅速啟程趕往京都。
一路上時不時就會冒出刺殺他的黑衣人,阿蠻問他想不想知道這些死士背後的人是誰,夏正陽搖頭說不想知道。
不用抓活口審問他都知道他們背後的人是誰,有適齡的皇子,有朝中的大臣,有不可或缺的攝政王,更有想這樣又想那樣的惠帝。
蒙脫也跟著來了,一方麵是為了保夏正陽的小命,一方麵是監督夏正陽完成他的承諾,取夏行疆的命。
夏正陽踏雪歸來,比京都眾人估算的時間提早了近十天,正巧趕上惠帝的壽辰。
壽宴上輕歌曼舞絲竹搖曳,君臣觥籌交錯,氣氛美好又和諧,不過很快就被慌慌張張來通報的內侍打破了。
七皇子夏正陽帶著賀禮迴來了,此時正在宮門口候著。
惠帝聽聞這個消息很不高興,皇後和賢妃也不高興,於是她們就在惠帝左右一個勁的挑撥,非要讓惠帝把人召進來,看七皇子帶了什麽珍貴的賀禮。
夏正陽帶來了兩個沉重的鐵箱子,在眾人好奇目光注視下,他打開鐵箱,從一堆碎冰裏取出兩個鐵質的食盒。
因為下毒的事情,阿鳶受到了上天的懲罰,她的力量被禁錮,這導致了阿朵被害,她和阿朵的魂魄被困於庫裏體內。
夏正陽殺了加帕和庫裏,更幫阿朵擋了一道天雷,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救了阿朵,做為迴報,阿鳶告訴了他解毒的方法。
刹羅這邊的局勢穩定下來,京都那邊又送來了消息,原本惠帝已經下旨讓趙俞坤陪林姣娘出使刹羅,他們臨行之前攝政王強行扣下了他們。
本來攝政王對林姣娘去哪裏不感興趣,是皇後動了心思,她想將夏正陽的功勞強占了給她的兒子。
攝政王想了想,覺得皇後的想法很對,所以他扣押了林姣娘,同時給夏正陽送了一封信,讓他將刹羅王的位子讓給皇後的兒子。
擔心夏正陽生了野心,攝政王一方麵用林姣娘的命拿捏夏正陽,一方麵讓他的舊部做好準備,隨時踏平刹羅王都。
夏正陽當然能猜到攝政王在想什麽,也多虧蒙脫和阿蠻願意無條件幫夏正陽和趙俞坤傳信,這才讓他們搶占先機,順利將林姣娘從攝政王手裏救了出來。
因為這件事,趙俞坤和攝政王徹底撕破臉,他選擇名正言順的站在惠帝身邊,暗地裏又投靠了皇後所生的五皇子。
至於賢妃和她的兒子二皇子,趙俞坤早就把他們跟惠帝攢到了一條船上,加上正值叛逆期的五皇子,大家都卯足了勁兒要徹底鏟除攝政王。
攝政王也不是傻子,他跟錦鄔城的舊部約定了時間,如果夏正陽不按期前往錦鄔城,那他們就向刹羅發兵。
理由都是現成的,就說刹羅王加帕綁架了惠帝的親兒子,他們出兵是解救被擄走的七皇子。
攝政王還有交代,抓住夏正陽就地處決,然後將夏正陽的死推到加帕身上,一口咬死夏正陽是被加帕殺的。
夏正陽接到攝政王的信後就猜出他的打算,所以他提前做了充足的準備,靜等著錦鄔城的十萬大軍主動進局。
除此之外,夏正陽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將一份求和書連同一封信一起送給趙俞坤,待到林姣娘被救出後,再將求和書交給賢妃的丞相父親,由丞相將求和書在早朝上當著眾大臣的麵交給惠帝。
求和書上蓋有刹羅王、刹羅的攝政王以及刹羅的太後三方印,這足以證明求和書的真實有效性。
至於這份求和書走什麽途徑來到丞相手裏,那些小事根本不重要。
求和書中明確寫了新任刹羅王的身份乃是惠帝的七皇子,這也就破了攝政王借口夏正陽被加帕擄走而攻打刹羅的借口。
既有求和書,又能證明夏正陽在刹羅做王,這樣的話錦鄔城守將對刹羅部落發兵就名不正言不順。
如果打贏了,將刹羅部落納為大夏朝疆土也還算將功補過,如果打輸了,私自出兵的十萬將士會是什麽下場就不好說了。
事情沒有意外,錦鄔城的守將輸了,他被親自披甲上陣的夏正陽活捉了,然後被關進了大牢,一同被活捉的還有他的副將。
副將沒有被送進大牢,夏正陽讓他帶著他的親筆信和一句話迴京都,將那封信親手呈給惠帝。
那位副將九死一生終於迴到京都,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跪在地上,將那封信高舉過頭頂,同時轉達了夏正陽讓他轉達的話。
夏正陽說,數萬俘虜該如何處理,全憑父皇決定。
惠帝聽聞此言激動不已,他被攝政王欺壓了幾十年,除了當年明帝立他為皇帝這件事,這還是他第一次打敗攝政王。
丞相和賢妃也很興奮,他們想從攝政王手裏分一杯兵權。
趙俞坤適時提醒他們,錦鄔城離京都太遠,如果二皇子去了那裏,萬一京都有什麽變故,二皇子恐怕無法及時趕迴來。
眾人思來想去,最終敲定由賢妃的弟弟接手錦鄔城。
事情定下來後,賢妃的弟弟帶著聖旨親自去往刹羅,他要接迴被夏正陽俘虜的數萬士兵。
夏正陽沒把這幾萬俘虜關在牢裏,畢竟人太多,光吃喝拉撒就是一大筆開銷,他又不能放任著不管。
在阿蠻的提議下,夏正陽決定把人拉到外麵,有手藝的做手藝活,沒手藝的幹體力活,他們自己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白天勞動,晚飯後他們還要跟著夏正陽指定的教書先生學識字,夏正陽還會不定期抽查他們的功課。
除了這些俘虜,夏正陽將識字運動推廣到整個刹羅部落,這其中也包括被吞並的西河部落,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貧富貴賤,都要參與進來。
阿蠻最喜歡最期待的就是晚上的識字課。
身上的信仰之力被阿城拔除後,阿蠻沒有跟阿城迴不夜城,至於其中原因,阿蠻和阿城誰都不肯說。
夏正陽成為刹羅王後阿蠻自告奮勇要做他的侍衛長,蒙脫說她不識字,不能做這個侍衛長,氣得阿蠻大喊要打爆他的狗頭。
為了保住蒙脫這個攝政王的狗頭,夏正陽再三請求阿蠻做他的侍衛長,並且答應阿蠻親自教她識字,這才說動了還在生悶氣的阿蠻做了這個侍衛長。
錦鄔城守將被活捉後的第六個月,手握惠帝聖旨的賢妃的弟弟終於到了刹羅王都。
夏正陽接了聖旨後就把俘虜移交給了賢妃弟弟,至於這些人會不會跟這位自覺高貴的將軍迴錦鄔城,那就不是夏正陽要操心的事。
意外又不意外,那些俘虜有一半人迴來找夏正陽了,不僅他們,還有曾經駐守築幽城的那些老弱病殘,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築幽城前府尹及他的一家人。
夏正陽還沒來得及解決多出來的這麽多人的吃喝問題,周邊部落就按捺不住向他們出兵了。
戰爭會消耗物資和生命,但戰爭也能解決很多燃眉之急。
夏正陽真的是個很神奇的存在,他的人生一直都是一波三折,如今他不僅看到了生命的盡頭,他還要時時刻刻忍受深入靈魂的痛苦,但好像他的所有苦難對兌換成了強大和幸運。
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如果沒有那晚的衝動之舉,他必然成為比他祖父更負盛名的千古一帝。
夏正陽再次披甲上陣,毫無意外的又是大獲全勝,跟對待錦鄔城來兵不同,夏正陽把那些部落吞並了。
這麽做的好處是地盤大了人口多了,麻煩的是攤子攤的太大了,萬幸的是幫手從京都趕來了,而且不止一個人。
夏正陽一邊跟他們治理這些部落,一邊被迫吞並那些來找茬兒的小部落,隻是他再忙也不會忘記兩件事,一是教阿蠻識字讀書,一是普及推廣識字運動。
慢慢的,各個部落都開始將月神大人奉為他們的信仰,每個人都將夏正陽奉為心中至高無上的神明。
越來越多的信仰之力往夏正陽身體裏匯聚,如果他的魂魄完好無損,這些信仰之力對他來說肯定利大於弊。
奈何他的魂魄損傷嚴重,適量的信仰之力對他的傷有些益處,但太多了就會適得其反,甚至會提前要了他的命。
阿城不止一次提醒過夏正陽這麽繼續下去的危險性,隻是夏正陽每一次都沉默不語。
他能怎麽辦,他做了刹羅王,他就要對刹羅部落的每一個人負責,他吞並了別的部落,他就要對那些部落的眾人負責。
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夏正陽該做的事,而這些事會讓百姓更信奉夏正陽這個月神、這個王上。
夏正陽無法說服自己做一個昏庸無能的暴君,他看到那些普通人普通卻幸福的笑容,他覺得身上的痛苦都減輕了。
蒙脫不止一次問他,後不後悔那天的決定。
於自己來說,夏正陽是後悔的,他不應該那麽衝動,他應該想一個能保全大家的方法,他想活得長久,最起碼不應該先於母親離世。
於阿朵她們來說,他是不後悔的,不管是替阿蠻殺了加帕和庫裏,還是為阿朵擋的那一道天雷。
阿蠻本是天生天養的鬼童,月神和月尊的恩怨全是薩瑪強加給她的,阿城要拔除阿蠻身上的信仰之力,也要割斷阿蠻和那些不屬於她的恩怨,所以加帕和庫裏不能死在她的手裏。
阿鳶說了,庫裏的詛咒會隨著他的灰飛煙滅而消失,所以夏正陽先阿蠻一步殺了庫裏和加帕。
至於幫阿朵擋的那一道天雷,這件事有點兒複雜。
因為過往的遭遇,原本至善至純的阿朵心中充滿仇恨,這樣的她扛不住那些天雷,她會魂飛魄散。
按道理說阿朵的悲慘遭遇與夏正陽無關,但他父皇對他母親的迫害讓他感覺自己生來就有罪,對母親,對女子,對所有弱者,他都有罪。
抱著贖罪的心理,夏正陽毫不猶豫擋下那道天雷。也因為他的這一舉動,將阿朵眼前的黑霧破開一道縫隙,她想起了她見到過的善良和美好。
最後的最後,阿朵雖然受了重傷,但她還沒有到魂飛魄散的地步,夏正陽也沒有死,他差點兒死掉,是察覺不對的阿鳶出手救了他,用的是信仰之力。
那個局的目的就是讓夏正陽做個信仰之力的中轉站,阿鳶好意救人的那點兒信仰之力打亂了阿城的計劃,原本還有機會轉移的力量徹底留在了夏正陽身上。
原本阿城已經平衡了魂魄損傷和信仰之力的平衡,沒想到這種平衡這麽快就被打破。
阿城知道再勸他也不會聽,說過幾次後他也懶得廢話,不過他還是會時不時的幫他找下平衡,給他續續命。
日子一晃就是三年,在這三年裏,夏正陽被動將周遭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聚攏成一個大部落,夏正陽成了他們共同的月神大人和王上。
短短三年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惠帝更是死了好幾個兒子,這其中就包括他最喜歡的十三皇子。
惠帝剛說他要立十三皇子為太子,半個時辰不到,十三皇子就死在了京都第一花魁的身上。
仵作驗屍後說是馬上風,惠帝不相信,下令斬了不忠於他的仵作,又讓趙俞坤調查這件事。
調查結果完全沒有意外,二皇子和五皇子聯手做局,攝政王在暗中推波助瀾,就這樣把惠帝的寶貝十三皇子害死了。
惠帝越想越生氣,他急於報複,甚至沒有跟趙俞坤商量,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傷敵人分毫,還把十三皇子的名聲搞臭了。
連砸十幾件極品瓷器後,惠帝的腦子終於清醒,他立刻派他的內務總管帶著聖旨親自去刹羅部落,威逼利誘讓夏正陽迴京都給他複仇。
三年時間,除了聞名而來的有誌之士,夏正陽他們還培養出了一大批能力不凡的人,他留下未來的規劃和執行者,帶著一隊親衛迅速啟程趕往京都。
一路上時不時就會冒出刺殺他的黑衣人,阿蠻問他想不想知道這些死士背後的人是誰,夏正陽搖頭說不想知道。
不用抓活口審問他都知道他們背後的人是誰,有適齡的皇子,有朝中的大臣,有不可或缺的攝政王,更有想這樣又想那樣的惠帝。
蒙脫也跟著來了,一方麵是為了保夏正陽的小命,一方麵是監督夏正陽完成他的承諾,取夏行疆的命。
夏正陽踏雪歸來,比京都眾人估算的時間提早了近十天,正巧趕上惠帝的壽辰。
壽宴上輕歌曼舞絲竹搖曳,君臣觥籌交錯,氣氛美好又和諧,不過很快就被慌慌張張來通報的內侍打破了。
七皇子夏正陽帶著賀禮迴來了,此時正在宮門口候著。
惠帝聽聞這個消息很不高興,皇後和賢妃也不高興,於是她們就在惠帝左右一個勁的挑撥,非要讓惠帝把人召進來,看七皇子帶了什麽珍貴的賀禮。
夏正陽帶來了兩個沉重的鐵箱子,在眾人好奇目光注視下,他打開鐵箱,從一堆碎冰裏取出兩個鐵質的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