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出去了,半個月的時間,劉虞就送來了軍報。


    劉文正在跟盧植布置著地圖,看到了軍報便打開看了起來。


    這是八天前的軍報了。


    劉文粗粗掃了一眼,遞給了盧植,“看樣子這次派出六萬人是正確的。”


    畢竟之前誰都沒有料到扶餘他們也會出兵,雖然還隻是可能的跡象,但事出必有因。


    已經讓細作查出來了,那就說明他們有些蠢蠢欲動了。


    大漢一方麵是經曆了黃巾之亂,前不久又是水災又是蝗災的,還有皇帝去世,新帝廢立,這麽多事情湊在一起難免不讓人想入非非了。


    劉文也清楚,所以派了六萬大軍出去,就為了防備一下他們。


    果然如他所料,這些人真的想要借著這個絕好的時機來寇略大漢邊境。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都隻是表象而已。


    一切都還在劉文的把控之中!


    盧植看著劉文,想了一會兒,“這補給線已經鋪出去了,現在是不是該想辦法主動出擊了?”


    盧植問他?


    劉文稍微愣了一下,立馬說道:“我的意思是,先穩住局麵,將遼東、樂浪兩郡聯係起來,我已經讓舟學院的人商量製作大型船隻的事情了。”


    現在的船也能做到運輸軍隊的作用,但都不是劉文想要的。


    他想要的是足夠抵抗風浪的大型船隻,而不是簡單的運兵船和補給船。


    劉文看著地圖,繼續說道:“從這裏,東萊,到遼東,坐船隻需要半天的時間,而快馬加鞭都還需要三日。”


    他想要的就是能夠大規模運兵和運補給的船,而且需要能夠運戰馬戰車。


    盧植看著,皺了皺眉頭,“水戰,老夫不熟悉,但這樣的船,隻怕很難做。”


    劉文也清楚,所以他才需要單獨開出一個舟學院,專門招攬船匠,研究怎麽做出更好的船。


    而這背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如果沒記錯的話,從白令海峽到美洲的距離,是最近的!


    但這也是需要一個不錯的船才能支撐起來,除非他能把到白令海峽的所有國家全部掃平,否則以現在的科技實力來說,隻能望洋興歎。


    劉文一邊想著,收迴了思緒,這件事還早著呢,還得考慮別的因素,隻能將探索新大陸的事情都要延後。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盡快處理這邊的事情,我怕他們能派出更多的軍隊,也有些害怕高句麗他們會不會傾盡全力來戰。”


    “水陸並行,同時運兵,我們才能占據先機,而且還能縮短補給線。”


    盧植聽著,又看著地圖,要是能從這邊運兵運糧,那劉文的心思可不在守住這些城池了!


    劉文是想要借著這個機會,打開水運的道路,從青州直接到遼東,到時候對付這些外邦可就輕鬆多了。


    盧植抿抿嘴,反複聽著劉文的打算,忽然就升起了一股氣勢。


    “嗯,老夫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劉文愣了一下,“什麽?”


    “老夫是說,從這裏,還有昌陽到長岑,這裏也可以設置一個海運點。”


    盧植指了指青州的另一個地方,這裏是昌陽縣,到樂浪郡的長岑一帶是最近的,但也有一百多裏路程。


    可一旦能把這條線搭起來,那意味著以後往那邊運輸東西就要方便多了!


    劉文被盧植這麽一說,眯了眯眼睛,看著盧植,“我明白了。”


    現在就看舟學院能不能突破這個時代的枷鎖,造出劉文想要的那種戰船了。


    當然,改革技術也是關鍵的地方,最好的船當然是鐵船,隻是這個時代對於熔鐵的技術並不發達,甚至於還是因為劉文的出現才開始用煤煉鐵。


    劉文想了一會兒,看著盧植緩緩說道:“中間還有小島,可以興建 港口。”


    長途運輸還是成本太大了,要是能興建港口,從這些地方節約人力物力也是可以的。


    劉文的想法得到了盧植的認可,他現在開始正視起來東北邊的事情。


    誰會嫌棄自己國家的領土少呢?都隻想讓自己的國家能夠更大!


    盧植點點頭,“這個主意不錯,老夫親自去安排。”


    說完,盧植忽然看向了劉文,他這話已經是有些僭越了,現在能下決定的隻有劉文和何太後。


    何太後又隻是聽政,基本不管事情,大小事情基本都是劉文來出麵。


    劉文倒是知道盧植在介意什麽,隻是擺擺手,“盧尚書去安排吧,那邊的事情,得好好安排,我找兩個人幫你。”


    盧植點點頭。


    這是劉文的計劃,他隻是執行者,而劉文的態度也很明確,能做事就行,這些表麵上的東西自己清楚就行了。


    看著盧植出去,劉文默默寫下了兩個人的名字,“沮授、賈詡!”


    這次的事情不隻是盧植要參與,更需要的是後續。


    盧植年紀也大了,而設置海上補給點和運輸點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必須要有年輕人接手才能穩住局麵。


    而沮授是大局觀不錯的人,賈詡是一個能做事的人,由他們倆接手這件事情,完全不成問題。


    劉文想了一會兒,點點頭,確實可以這樣做。


    下麵就是舟學院的事情了,隻有讓船能夠承受起長途的運輸,這件事才算是完。


    一個女官走了進來,“舟學院掌院來了,是否見一麵?”


    劉文點點頭,這個掌院是一個老實人,祖上數輩人都是船匠,在江東一帶還算是小有名氣,跟吳郡陸氏也有些瓜葛。


    沒一會兒,一個勉強有些官樣的中年人走了進來。


    “陸掌院,有事情?”


    陸平點點頭,一時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說話。


    他們是工匠,歸在市籍下麵,按照慣例,他們除非特招,否則都無法做官的。


    但劉文整的百工院雖然隸屬於朝廷之下,但卻不限籍貫,唯才是舉,加上那麽一點的關係,這才讓他有機會坐到這個舟學院的掌院上。


    劉文笑著示意他坐下,一邊的宮女為他添了茶水。


    陸平勉強喝了一口茶,讓自己能夠冷靜一下。


    “劉司隸,這次小的來是想……”


    “自稱我就行,你現在是掌院,也是年俸六百石的官員了,不是平頭百姓了。”


    陸平有些尷尬地點點頭,重新整理了一下話,繼續說道:“我這次來,是想說,能不能把舟學院的位置挪到平縣?”


    “平縣附近有空地,小……我去打聽過,那邊的主人已經不在了,我想著,能不能征用那塊地,把舟學院放在那裏。”


    “那一段的河水也比較平緩,如果能把造船的地方放在這一段,我覺得應該挺不錯的。”


    劉文一邊聽著,一邊把雒陽附近的地勢圖拿了出來。


    仔細看了一眼,再想想陸平的建議,劉文點點頭,“行,那你去找財學院的人核算一下需要多少資金,寫個折子上來。”


    劉文說完,看著陸平,“怎麽?有難處?我記得你是讀過書的吧?”


    陸平點點頭,“識字寫字是沒問題的,隻是,這折子怎麽寫?”


    “想怎麽寫怎麽寫,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就行了,到時候我再給你批個紅,到時候再拿到工學院那邊商議核定就可以了。”


    工學院是從將作大匠那邊分離出來的,算是隸屬於將作大匠名下的,但實際聽命的是劉文。


    陸平是個老實人,在這個朝堂上也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他們沒有硬性的參加朝會的要求,畢竟隻是百工院的掌院,不是要職,沒有必要參加朝會。


    陸平心裏還是有些沒底,讓他看點書沒什麽問題,到底是家底有些殷實的,可以識文斷字,但要說讓他寫點東西,還真不知道該怎麽下筆。


    劉文看著公文,剛準備批閱的時候,看見陸平還在,輕笑道:“你還在擔心?沒事的,寫多了,自然就會了,該怎麽寫怎麽寫。”


    陸平聽完,勉強點點頭。


    出了皇宮,陸平又迴頭看了一眼,立馬轉頭去了財學院。


    財學院也是第一次組建起來,很多事情都還一團亂。


    這邊的情況跟舟學院一樣,請的是中山的府上張世平。


    張世平是劉備舉薦過來的,之前在南陽的糧戰中也是發揮了不少的作用,幫助劉文暗中籌集糧草,要不然劉文後期哪有那麽多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輸?


    他們跟甄氏不一樣,他是個人富商,純靠販馬的生意過日子,而這段時間,劉文跟蹇曼暗中的戰馬生意往來讓他們的生意大打折扣。


    加上劉文需要扶持一些個人勢力出來,就把張世平拉了過來。


    張世平本身也很有眼光,在南陽局麵開始亂的時候就觀望,到後麵站隊朝廷,接手劉文暗中籌備糧食的事情,做得也還算不錯。


    張世平聽完陸平的規劃,想了一會兒,“劉司隸同意了?”


    “他說,讓我來找你商議一下,然後做個預算表上報給他,他再去找工學院的人去核算。”


    陸平一五一十地說著。


    張世平本來還在焦頭爛額的處理事情,但一聽到陸平的話,立馬來了精神。


    “這塊地確實不錯啊,劉司隸也知道了?”


    “知道了。”


    張世平隻能嘖嘖嘴了,要是能提前買下來,那就能多賺一筆了,但劉文知道了,那就不能動手了。


    好不容易傍上劉文這棵大樹,可不能得罪了。


    要說投機取巧,劉文的本事可比他厲害!


    張世平想了一會兒,看著陸平,“這樣,你看我也是剛來,財學院上下都是忙碌的,緩個兩三天,到時候我再去找你商議,如何?”


    陸平點點頭,“好。”


    畢竟財學院的組建比他們舟學院還要慢一些,現在還在騰地方,確實需要一些時間收拾。


    但他哪裏能猜得透商人的心思?


    張世平轉手花了十幾天的時間把附近的建材能收攏的都收攏了,就等著舟學院新地方落定開建了。


    劉文一麵處理著事情,看著一路上的軍報。


    糧食補給點是重要的環節,屯田製的推行還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的糧食產量還不高,他需要更高產的水稻。


    但他的生物雖然掌握不錯,但怎麽做雜交水稻不清楚,隻能說盡量找好一點的稻種了。


    像是他的實驗田,有一塊就是用來擇優稻種的,隻是效果不是很明顯,需要從根本上改革稻種才行了。


    而其他作為主食的糧食,產量也是跟水稻一樣,上不去。


    想的多了,劉文拿出了一張紙,勉強勾勒出到白令海峽的路線。


    這一路往北去,寒冷是一方麵,糧食補給也是問題!


    沒記錯的話,從這邊過去就是北美大陸了,到時候找找土豆、紅薯之類的好種、高產的東西,還有玉米什麽的,尤其是辣椒。


    想到辣椒,劉文忍不住開始流口水了。


    現在的辣是他不能忍受的,沒有那種感覺。


    但這就需要他一路打過去了,隻有一路打到白令海峽,他才有機會讓人過去。


    交通不發達,需要更好的運輸工具,這都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劉文揉了一下太陽穴,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不知道該從哪裏著手了。


    剛要小憩一會兒,趙雲就到了宮門外,送來了徐榮的最新軍報。


    他們已經出兵一個月了,按照時間來說,應該到了前線,不知道具體情況怎麽樣。


    劉文強忍著睡意,把軍報仔細閱讀了起來。


    “……徐元直行增營計,高句麗等國已然退兵……”


    其他的都是日常的迴報,但其中關於徐福的這一句讓劉文覺得有些意思了。


    增營計?這不就是虛張聲勢嗎?


    真的是徐庶?怎麽改名了?


    劉文有些想不通,而且徐庶沒有謀士的那種味道,他身上帶著濃濃的遊俠風氣。


    “也許,程昱現在也不叫程昱?”


    劉文想了一會兒,立馬寫了一封密信出去了,他倒是記得,程昱兗州人,而且曾經做過壽張令,其餘的他就不知道更多了,字是什麽德來著。


    到時候讓小司隸們把兗州大小官員的名字隻要姓程的,都給抄錄一遍,看看可能是誰就行了,真是一個好主意!


    興奮過後,劉文又給徐榮寫了一封勉力的信,剛要睡一會兒,又是一封關於曲學院落定、準備招生的消息,又得他親自批閱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歸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狼加無名鼠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狼加無名鼠輩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歸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