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大軍出城,劉文拉著卞夫人上了城牆。
按照規矩,女子是不能上城牆的,但劉文帶的人,其他人又能多說什麽?
卞夫人看著軍隊遠處,有些擔心卞秉。
劉文輕輕握著卞夫人的手,“放心,他手下還有旁邊的三支小隊都是原先我的護衛,保他命不成問題的。”
卞夫人這才點點頭。
看著軍隊漸行漸遠,徹底不見了,卞夫人才長舒了一口氣,“夫君,我們走吧?”
“嗯!”
劉文點點頭,帶著卞夫人又下了城牆。
那邊的事情大致上也就差不多了,沒什麽太大的問題了。
現在就怕不隻是烏桓一家起了心思,就怕扶餘、沃沮那些小國也敢起心思!
劉文想著,現在先穩定局麵,讓自己能夠平穩的過渡,等到兩三年之後,他再興兵征討。
古代行軍打仗最大的威脅就是糧草,不少人都因為糧草的事情功敗垂成。
而像霍去病那樣靠著劫掠過日子的人是狠人,也是別的人不敢做的。
他現在缺少一個能夠帶著軍隊,長途攻襲 的人才。
思來想去,也沒有合適的人,目前而言,隻能穩紮穩打,靠著補給線往前推進了。
劉文走在路上,上了馬車,緩緩迴到了自己的雒陽別苑裏麵。
這時候,荀諶卻出現在了門房裏麵,身邊還有一個年輕人,身邊是一把佩劍,一身束裝,身上帶著遊俠的氣息。
劉文看了一眼,緩緩行禮“友若兄。”
荀諶也立馬站了起來,“見過劉司隸。”
“見過劉司隸!”
劉文點點頭,“到前堂說話吧。”
卞夫人款款行禮,便離開了,徑直去了自己的院子。
到了前堂,三人隨便喝了一口茶,劉文才開口問道:“友若兄,這位是?”
“潁川人徐福,字元直,想要來投靠。”
劉文點點頭,“徐福?倒是想起來始皇帝還曾經派過一個徐福出海呢。”
誒!?等等!?
“字元直?”
劉文原本開玩笑的臉色立馬就變了。
徐元直?
咦,不是徐庶嗎?
怎麽徐福了?
沒記錯的話,徐庶的確是潁川人來著,所以劉文才一直讓人在潁川明察暗訪一個叫徐庶的人,但一直沒有找到,這就讓劉文很無奈了。
徐福也有意外,“嗯,字元直。”
劉文皺了一下眉頭,強行把內心的喜悅壓在了心裏。
久尋不得,現在卻主動送上了門?
這怎麽不讓劉文高興?
隻是這一身打扮,分明是個遊俠,但在他的印象裏麵,徐庶,不對徐福是一個運籌帷幄的謀士來著。
或許是發生了什麽?
但看著樣子,徐福的家境一般,手中的劍也是比較一般的,沒有什麽裝飾。
劉文看著,點點頭,“那你想要做什麽?”
“參軍!”
“聽說張純反叛,在下想去盡一份心力。”
劉文聽完,立馬想要拒絕,這麽好的謀士怎麽能去參軍!
但劉文又有些懷疑了,自己是不是記錯的?
也許潁川有另一個徐元直?不是這個?
劉文想了一會兒,隨後摸出了一塊貼身的玉佩,遞了過去,“這是我隨身攜帶的玉佩,曹子孝認識,你拿著這塊玉佩去找他,跟在他身邊吧。”
曹仁今年十九歲,已經在劉文的刻意提拔下當了一名校尉,有他帶著,徐福也許能發揮什麽作用?
大軍開拔的速度非常緩慢,徐福也沒怎麽停頓,很快就趕上了大軍。
因為是劉文親自介紹來的,而且還給了信物,那些士兵也不敢怠慢,直接引到了曹仁的麵前。
曹仁看著徐福的信物,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確實是劉文隨身的一塊玉佩。
看著徐福的樣子,再看看他的裝扮,曹仁點點頭,“那你先跟在本將軍身邊吧。”
徐福看得出來,曹仁是一個不錯的將軍,至少已經是騎都尉了,而且還這麽年輕,那必定以後會有不錯的前景。
曹仁看著徐福,點點頭,“你認字嗎?”
“雖然是單家子,但也能識得一些字的。”徐福微微笑著,“這點本事還是有的。”
徐福的話說完,曹仁也點點頭。
……
一連一個月的行軍,曹仁帶領的先頭部隊就趕到了漁陽郡附近了。
劉虞看著曹仁的大軍,在城樓迎接他入城。
這邊的情勢已經有些控製不住了,幸好朝廷那邊沒有當成小事處理,派出了六萬的大軍。
曹仁雖然年輕,但畢竟是劉文提拔上來的,劉虞心裏是高看幾分的。
用完接風宴,開始建立補給線,一連忙活了幾天的時間,劉虞才帶著目前的資料到了曹仁的麵前。
“這次的情況,有些不容樂觀。”
“烏桓那邊派出了五萬人的軍隊由張純統領,另外,還有外族。”
劉虞拿出了一封軍報,遞了過去。
“根據間諜密報,高句麗、扶餘有出兵跡象,但現在沒有實證。”
曹仁聽完,點點頭,“這次我的先頭部隊隻有五千人,恐怕有些捉襟見肘了,但後麵還有五萬多的大軍,足夠應付了。”
畢竟是防守戰,又都是騎兵,攻城戰本身就不擅長,要是這邊的局勢陷入困頓,朝廷那邊必定還會派出軍隊的。
現在的大漢又不像之前那樣,現在已經開始養自己的軍隊了。
曹仁說完,劉虞沒有再糾纏在這裏,他還有別的事情得去處理。
一邊的徐福看著劉虞離開了,走了過來,“將軍,這次事情,你怎麽看的?”
“還能怎麽看?不過是撮爾小國,我都能去打發了。”曹仁有些自負的說著。
在他們看來,這些外邦小國,怎麽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也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想著他們是不是真的出兵,就算是出兵又能如何?
小國而已,很容易對付的!
徐福看著這樣自負的曹仁,也是笑了起來。
但曹仁也是有這個自負的資本的。
他的身後可是大漢六萬大軍!
這就是他自傲的本錢!
徐福看著地圖,隨後看著曹仁,緩緩問道:“隻是,如果他們真的出兵了,那我們恐怕會有些麻煩吧?”
他們雖說是小國,但畢竟也是有個百萬人口的人,真打起來,對於幽州來說還是有些吃力的。
哪怕後麵有這麽多的大軍趕來,目前仍然是有些危險的。
曹仁被徐福潑了一盆冷水,也有些冷靜下來了。
徐福的分析是沒問題的,要是這些小國都出兵,對於幽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要是前麵的公孫瓚沒頂住,他們這些從三輔地區趕來的軍隊不一定能扛得住。
而且,他們就算是發消息迴去,也還是需要時間的,快馬加鞭,滿打滿算沒有半個月的時間他們都收不到迴信,加上需要的時間,他們要是麵對困境,至少兩個月的時間得撐住。
剛一出來帶兵就碰到這樣可能出現的難題,這的確讓曹仁有些愣住了。
他隻是一個初出茅廬,讀了一些兵書的少年而已,暫時經驗一塊還幾乎是空白的。
徐福低頭想了一會兒,“他們現在還隻是暗中調兵,說明他們在等,看看朝廷的反應。”
“嗯,應該是這樣,否則他們就會直接出兵了。”曹仁也低著頭思考了起來。
徐福一拍手,笑著說道:“或許,我們可以有辦法讓他們沒有出兵就迴去。”
曹仁聽完,立馬問道:“什麽辦法?”
徐福在腦海裏麵重複想了幾遍,這才緩緩說道:“既然我們的大軍在源源不斷的過來,那我們不如借勢。”
徐福走到了一邊的書案坐下,看著地圖,指著地圖上的行軍路線。
“他們必定會派人觀望,如果打探到我們後續大軍到達會有半個月的延遲,他們的大軍必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出發,甚至他們可能隻需要一個命令都能出兵。”
“所以,我們不如換個法子,讓他們以為我們的大軍在不停的到來,讓他們的人持續觀望。”
“隻要能緩過半個月的時間,夏侯將軍的後續騎兵到了,我們手裏就有兩萬的騎兵,到時候,他們就得掂量一下了。”
但是該怎麽虛張聲勢?
曹仁有些不解的看著徐福,虛張聲勢固然是不錯的選擇,但怎麽讓人信以為真才是關鍵吧?
徐福看著曹仁,又看看外麵的營帳,“幽州雖在邊疆,但軍資也還算是充足,距離最近的冀州更是物資富饒,我們借調這倆個地方的物資先行填補。”
“可是先生,這,該怎麽用?”
……
暗處,幾個密探正在草叢裏麵打量著外麵的駐地,用自己的語言交流著。
“看著人也不多?”
“這一批來的隻有五千騎兵,應該是先頭軍隊。”
一個中年人緩緩迴答著他的問題,接著解釋起來,“中原人喜歡一支部隊先到,打好根基,再建立補給線,最後等到大部隊和攻城輜重到達再打。”
“我在中原二十餘年,看過的戰鬥基本都是這麽打的。”
雖說也有像霍去病那種將軍的存在,但這樣的人才很少。
中年人剛準備離開,一個少年就到了身邊,“父親,那邊好像多了一千多頂帳篷。”
一千多頂帳篷?
按照軍隊配置,這樣就差不多是五千人的規模了。
前兩天才到的五千人,今天又到五千?
中年人看著自己的兒子,立馬問道:“有沒有煙火氣?”
“有,剛才他們還在煮飯。”
中年人盤算了一下時間,這是連夜趕過來的?
但這邊是軍事重地,他們能找到漏洞進來已經是很不錯了,白天被人查到了還能有辯解的話可以說說,要是晚上被查到了,那辯解都沒處辯解。
中年人想了想,輕聲說道:“先退。”
……
紇升骨城如今正在戒嚴,高句麗的五萬大軍正在城內安整。
一個官員看著上麵的人,“李對盧,那邊的細作來信了。”
李正浩輕蔑地看了一眼,點點頭,“大漢那邊什麽反應?”
“按照軍報所說,大漢每日增兵三千至五千人。”
“多少日了?”
“三日了。”
李正浩愣了一下,“那就再等等。”
要是真每天都增兵這麽多,那玩個屁?
按照約定,三天就會送一次情報迴來的,不知道下一次情報來會怎麽樣。
第二次,情報按照約定時間繼續送來,這次還是每天三千到五千的規模增加著。
原本信心滿滿的李正浩有些扛不住了。
這六天每天增兵三千到五千,這要是沒有停止的時候,那還得了?
“再等三天!”
李正浩不敢動手了。
大漢畢竟是大漢,要是持續性、源源不斷的運輸士兵,他們可扛不住啊!
李正浩一掃剛來的時候那種豪氣,他以為大漢陷入內亂,暫時無法抽身,自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為灌奴部證明一下,但這剛燃起的火焰就被澆滅了。
想了一會兒,李正浩立馬寫了一封信迴去了,將張純虛造消息、大漢連續派兵的事情上報了。
而高句麗默默撤兵的消息讓扶餘等國知道了,也都紛紛退了下去。
他們是想多撈點好處,但不代表他們傻!
拿到了城池,他們就能掠奪人口和資源,到時候大漢就算是再占迴來,也會有很大的損失,而他們是純獲利的。
隻是大漢派兵如此迅速,又是源源不斷的運兵,顯然根本沒有張純來說的那樣,陷入了國亂,更沒有糧荒。
而在十五日之後,夏侯淵的一萬五騎兵這才趕到了漁陽郡,與曹仁會師,一路上建立補給點是很耗費時間的,更何況他還隻是新手將軍初次領兵出征?
也幸好徐榮帶過兵,給了他不少建議,又有盧植在後麵給他指導,這才沒有出事。
而徐福在這邊的安排讓夏侯淵知道之後,倒是有些佩服了起來。
很快,劉虞的人也來了線報,高句麗的的大軍正在逐步退出前線,徐福弄出來的動靜,已經將他們都唬住了真以為後麵的大軍在源源不斷的送抵前線。
等到徐榮趕到,大戰一觸即發,公孫瓚在前麵已經頂了兩個月,已經有些扛不太住了,再不來人,這邊的線路就要斷了!
按照規矩,女子是不能上城牆的,但劉文帶的人,其他人又能多說什麽?
卞夫人看著軍隊遠處,有些擔心卞秉。
劉文輕輕握著卞夫人的手,“放心,他手下還有旁邊的三支小隊都是原先我的護衛,保他命不成問題的。”
卞夫人這才點點頭。
看著軍隊漸行漸遠,徹底不見了,卞夫人才長舒了一口氣,“夫君,我們走吧?”
“嗯!”
劉文點點頭,帶著卞夫人又下了城牆。
那邊的事情大致上也就差不多了,沒什麽太大的問題了。
現在就怕不隻是烏桓一家起了心思,就怕扶餘、沃沮那些小國也敢起心思!
劉文想著,現在先穩定局麵,讓自己能夠平穩的過渡,等到兩三年之後,他再興兵征討。
古代行軍打仗最大的威脅就是糧草,不少人都因為糧草的事情功敗垂成。
而像霍去病那樣靠著劫掠過日子的人是狠人,也是別的人不敢做的。
他現在缺少一個能夠帶著軍隊,長途攻襲 的人才。
思來想去,也沒有合適的人,目前而言,隻能穩紮穩打,靠著補給線往前推進了。
劉文走在路上,上了馬車,緩緩迴到了自己的雒陽別苑裏麵。
這時候,荀諶卻出現在了門房裏麵,身邊還有一個年輕人,身邊是一把佩劍,一身束裝,身上帶著遊俠的氣息。
劉文看了一眼,緩緩行禮“友若兄。”
荀諶也立馬站了起來,“見過劉司隸。”
“見過劉司隸!”
劉文點點頭,“到前堂說話吧。”
卞夫人款款行禮,便離開了,徑直去了自己的院子。
到了前堂,三人隨便喝了一口茶,劉文才開口問道:“友若兄,這位是?”
“潁川人徐福,字元直,想要來投靠。”
劉文點點頭,“徐福?倒是想起來始皇帝還曾經派過一個徐福出海呢。”
誒!?等等!?
“字元直?”
劉文原本開玩笑的臉色立馬就變了。
徐元直?
咦,不是徐庶嗎?
怎麽徐福了?
沒記錯的話,徐庶的確是潁川人來著,所以劉文才一直讓人在潁川明察暗訪一個叫徐庶的人,但一直沒有找到,這就讓劉文很無奈了。
徐福也有意外,“嗯,字元直。”
劉文皺了一下眉頭,強行把內心的喜悅壓在了心裏。
久尋不得,現在卻主動送上了門?
這怎麽不讓劉文高興?
隻是這一身打扮,分明是個遊俠,但在他的印象裏麵,徐庶,不對徐福是一個運籌帷幄的謀士來著。
或許是發生了什麽?
但看著樣子,徐福的家境一般,手中的劍也是比較一般的,沒有什麽裝飾。
劉文看著,點點頭,“那你想要做什麽?”
“參軍!”
“聽說張純反叛,在下想去盡一份心力。”
劉文聽完,立馬想要拒絕,這麽好的謀士怎麽能去參軍!
但劉文又有些懷疑了,自己是不是記錯的?
也許潁川有另一個徐元直?不是這個?
劉文想了一會兒,隨後摸出了一塊貼身的玉佩,遞了過去,“這是我隨身攜帶的玉佩,曹子孝認識,你拿著這塊玉佩去找他,跟在他身邊吧。”
曹仁今年十九歲,已經在劉文的刻意提拔下當了一名校尉,有他帶著,徐福也許能發揮什麽作用?
大軍開拔的速度非常緩慢,徐福也沒怎麽停頓,很快就趕上了大軍。
因為是劉文親自介紹來的,而且還給了信物,那些士兵也不敢怠慢,直接引到了曹仁的麵前。
曹仁看著徐福的信物,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確實是劉文隨身的一塊玉佩。
看著徐福的樣子,再看看他的裝扮,曹仁點點頭,“那你先跟在本將軍身邊吧。”
徐福看得出來,曹仁是一個不錯的將軍,至少已經是騎都尉了,而且還這麽年輕,那必定以後會有不錯的前景。
曹仁看著徐福,點點頭,“你認字嗎?”
“雖然是單家子,但也能識得一些字的。”徐福微微笑著,“這點本事還是有的。”
徐福的話說完,曹仁也點點頭。
……
一連一個月的行軍,曹仁帶領的先頭部隊就趕到了漁陽郡附近了。
劉虞看著曹仁的大軍,在城樓迎接他入城。
這邊的情勢已經有些控製不住了,幸好朝廷那邊沒有當成小事處理,派出了六萬的大軍。
曹仁雖然年輕,但畢竟是劉文提拔上來的,劉虞心裏是高看幾分的。
用完接風宴,開始建立補給線,一連忙活了幾天的時間,劉虞才帶著目前的資料到了曹仁的麵前。
“這次的情況,有些不容樂觀。”
“烏桓那邊派出了五萬人的軍隊由張純統領,另外,還有外族。”
劉虞拿出了一封軍報,遞了過去。
“根據間諜密報,高句麗、扶餘有出兵跡象,但現在沒有實證。”
曹仁聽完,點點頭,“這次我的先頭部隊隻有五千人,恐怕有些捉襟見肘了,但後麵還有五萬多的大軍,足夠應付了。”
畢竟是防守戰,又都是騎兵,攻城戰本身就不擅長,要是這邊的局勢陷入困頓,朝廷那邊必定還會派出軍隊的。
現在的大漢又不像之前那樣,現在已經開始養自己的軍隊了。
曹仁說完,劉虞沒有再糾纏在這裏,他還有別的事情得去處理。
一邊的徐福看著劉虞離開了,走了過來,“將軍,這次事情,你怎麽看的?”
“還能怎麽看?不過是撮爾小國,我都能去打發了。”曹仁有些自負的說著。
在他們看來,這些外邦小國,怎麽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所以也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想著他們是不是真的出兵,就算是出兵又能如何?
小國而已,很容易對付的!
徐福看著這樣自負的曹仁,也是笑了起來。
但曹仁也是有這個自負的資本的。
他的身後可是大漢六萬大軍!
這就是他自傲的本錢!
徐福看著地圖,隨後看著曹仁,緩緩問道:“隻是,如果他們真的出兵了,那我們恐怕會有些麻煩吧?”
他們雖說是小國,但畢竟也是有個百萬人口的人,真打起來,對於幽州來說還是有些吃力的。
哪怕後麵有這麽多的大軍趕來,目前仍然是有些危險的。
曹仁被徐福潑了一盆冷水,也有些冷靜下來了。
徐福的分析是沒問題的,要是這些小國都出兵,對於幽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要是前麵的公孫瓚沒頂住,他們這些從三輔地區趕來的軍隊不一定能扛得住。
而且,他們就算是發消息迴去,也還是需要時間的,快馬加鞭,滿打滿算沒有半個月的時間他們都收不到迴信,加上需要的時間,他們要是麵對困境,至少兩個月的時間得撐住。
剛一出來帶兵就碰到這樣可能出現的難題,這的確讓曹仁有些愣住了。
他隻是一個初出茅廬,讀了一些兵書的少年而已,暫時經驗一塊還幾乎是空白的。
徐福低頭想了一會兒,“他們現在還隻是暗中調兵,說明他們在等,看看朝廷的反應。”
“嗯,應該是這樣,否則他們就會直接出兵了。”曹仁也低著頭思考了起來。
徐福一拍手,笑著說道:“或許,我們可以有辦法讓他們沒有出兵就迴去。”
曹仁聽完,立馬問道:“什麽辦法?”
徐福在腦海裏麵重複想了幾遍,這才緩緩說道:“既然我們的大軍在源源不斷的過來,那我們不如借勢。”
徐福走到了一邊的書案坐下,看著地圖,指著地圖上的行軍路線。
“他們必定會派人觀望,如果打探到我們後續大軍到達會有半個月的延遲,他們的大軍必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出發,甚至他們可能隻需要一個命令都能出兵。”
“所以,我們不如換個法子,讓他們以為我們的大軍在不停的到來,讓他們的人持續觀望。”
“隻要能緩過半個月的時間,夏侯將軍的後續騎兵到了,我們手裏就有兩萬的騎兵,到時候,他們就得掂量一下了。”
但是該怎麽虛張聲勢?
曹仁有些不解的看著徐福,虛張聲勢固然是不錯的選擇,但怎麽讓人信以為真才是關鍵吧?
徐福看著曹仁,又看看外麵的營帳,“幽州雖在邊疆,但軍資也還算是充足,距離最近的冀州更是物資富饒,我們借調這倆個地方的物資先行填補。”
“可是先生,這,該怎麽用?”
……
暗處,幾個密探正在草叢裏麵打量著外麵的駐地,用自己的語言交流著。
“看著人也不多?”
“這一批來的隻有五千騎兵,應該是先頭軍隊。”
一個中年人緩緩迴答著他的問題,接著解釋起來,“中原人喜歡一支部隊先到,打好根基,再建立補給線,最後等到大部隊和攻城輜重到達再打。”
“我在中原二十餘年,看過的戰鬥基本都是這麽打的。”
雖說也有像霍去病那種將軍的存在,但這樣的人才很少。
中年人剛準備離開,一個少年就到了身邊,“父親,那邊好像多了一千多頂帳篷。”
一千多頂帳篷?
按照軍隊配置,這樣就差不多是五千人的規模了。
前兩天才到的五千人,今天又到五千?
中年人看著自己的兒子,立馬問道:“有沒有煙火氣?”
“有,剛才他們還在煮飯。”
中年人盤算了一下時間,這是連夜趕過來的?
但這邊是軍事重地,他們能找到漏洞進來已經是很不錯了,白天被人查到了還能有辯解的話可以說說,要是晚上被查到了,那辯解都沒處辯解。
中年人想了想,輕聲說道:“先退。”
……
紇升骨城如今正在戒嚴,高句麗的五萬大軍正在城內安整。
一個官員看著上麵的人,“李對盧,那邊的細作來信了。”
李正浩輕蔑地看了一眼,點點頭,“大漢那邊什麽反應?”
“按照軍報所說,大漢每日增兵三千至五千人。”
“多少日了?”
“三日了。”
李正浩愣了一下,“那就再等等。”
要是真每天都增兵這麽多,那玩個屁?
按照約定,三天就會送一次情報迴來的,不知道下一次情報來會怎麽樣。
第二次,情報按照約定時間繼續送來,這次還是每天三千到五千的規模增加著。
原本信心滿滿的李正浩有些扛不住了。
這六天每天增兵三千到五千,這要是沒有停止的時候,那還得了?
“再等三天!”
李正浩不敢動手了。
大漢畢竟是大漢,要是持續性、源源不斷的運輸士兵,他們可扛不住啊!
李正浩一掃剛來的時候那種豪氣,他以為大漢陷入內亂,暫時無法抽身,自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為灌奴部證明一下,但這剛燃起的火焰就被澆滅了。
想了一會兒,李正浩立馬寫了一封信迴去了,將張純虛造消息、大漢連續派兵的事情上報了。
而高句麗默默撤兵的消息讓扶餘等國知道了,也都紛紛退了下去。
他們是想多撈點好處,但不代表他們傻!
拿到了城池,他們就能掠奪人口和資源,到時候大漢就算是再占迴來,也會有很大的損失,而他們是純獲利的。
隻是大漢派兵如此迅速,又是源源不斷的運兵,顯然根本沒有張純來說的那樣,陷入了國亂,更沒有糧荒。
而在十五日之後,夏侯淵的一萬五騎兵這才趕到了漁陽郡,與曹仁會師,一路上建立補給點是很耗費時間的,更何況他還隻是新手將軍初次領兵出征?
也幸好徐榮帶過兵,給了他不少建議,又有盧植在後麵給他指導,這才沒有出事。
而徐福在這邊的安排讓夏侯淵知道之後,倒是有些佩服了起來。
很快,劉虞的人也來了線報,高句麗的的大軍正在逐步退出前線,徐福弄出來的動靜,已經將他們都唬住了真以為後麵的大軍在源源不斷的送抵前線。
等到徐榮趕到,大戰一觸即發,公孫瓚在前麵已經頂了兩個月,已經有些扛不太住了,再不來人,這邊的線路就要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