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青率軍攻打廣懷王封地後,軒轅朝全境都驚悉,打仗了。
太後終於也知曉了,氣得直接到軒轅昊宮中,要兒子停戰,圍而不打,她這個老太婆親自去勸降。
軒轅昊覺得這是貽誤戰機,打亂何青的節奏和布署,萬一母後立於三軍前,自己的將士是打還是不打?
太後哭道:“你容不下你弟弟,連那麽一塊封地都瞅著難受,非要殺之而後快,既如此,你將我這個老太婆子送去前線,也讓他們打死算了。”
軒轅昊不管母後如何哭罵,不發一言,最後隻告訴自己的母親道:“兒子與他這一仗是遲早的。”
太後聽了道:“像以前那樣不就行了,你弟弟在封地好好的又哪裏惹著你了?”
軒轅昊道:“錢、糧、稅、賦、人口、兵力、鐵器、製鹽,兒子為一國之君,封地境內的情況竟一概不知。
兒子派去的欽差在封地內如同被囚禁,到時間再放出來。
封地內的百姓因幾十年來郡內產業單一,對全境各種商品趨之若鶩,一點兒彩色絲線都能在那賣出高價。
同樣都是我的百姓,他們過的還隻是吃飽的日子。若想稍微好一點兒,代價竟如此大。
而且這些年,他有消停過麽?陰兵作亂時,他發兵奪了周邊幾十個郡縣,那些地方可不是他的封地。
這種挑釁,兒子隱忍不發,不是因為兒子發兵奪不迴來,而是這兩年摸底之後,就打算將他一鍋端了。”
太後失神道:“所以你是一定要他的命?”
軒轅昊道:“看他自己,負隅頑抗,那就隻有黃泉路。”
太後道:“你這個不肖子、暴君!你殺兄殺弟奪的位,在朝堂上公然問話,逼迫你父皇,你父皇都沒鬆口,他本來屬意的就不是你!
你自己的大位都來得名不正言不順,還在這稱一國之君……”
前來兵部領虎符並向大哥軒轅昊辭行的慶王、豫王聽了這話,又見太後落淚滾滾,都跪下了。
軒轅昊為防內戰之時,西羌和滇南邊境不穩,將兩個弟弟慶王、豫王分別派往西疆和滇南鎮守。
慶王道:“太後此言差矣,兄長繼位是陛下親下詔令立的太子,又命監國理政,令軍國大事全由兄長決斷。
父皇病重,臥床四個月,日日夜夜盼著見兄長一麵,死後幾道遺詔交待後事,無一例外全是留給兄長的。
以兒臣看來,父皇就是屬意兄長的。”
豫王也道:“兄長一直是辦差皇子,父皇若是屬意他人,不會如此曆練兄長。望太後也顧及些兄長。”
太後哭道:“你們倆個從小就是跟著他的,自然幫他說話!”
軒轅昊那股子倔勁和莫名的悲傷湧上心頭,父母不愛就不愛吧,斷絕就斷絕吧,正要說話。
張茹領著一幫小皇孫進來,小家夥們對著太後撲的撲,抱的抱,先將太後勸走了。
張茹自去太後宮中勸說安慰太後。
另一邊孫雁南也收了師薇和師家馬隊的來信。
如今已是開戰,各家馬隊都已退出戰區,陛下安排的人也已經離開馬隊。
婆母彭靜讓師薇和姑爺陸家公子帶著孩子趕快來京都,平昌郡緊挨著封地,她實在是不放心。
等師薇一家到了,安頓下來,孫雁南把管家對牌交給了師薇,又把管家叫來交待了幾句。
然後孫雁南輕騎簡從,和後來提上來的四個大丫頭一起直奔平昌郡而去。隻是沒料到師老太太趕至十裏亭相送。
當天當值的師越總覺得心神不寧,早上妻子好像有點反常。等他下值返家,孫雁南已經走了整整一個白天,隻留書信一封,讓他照顧好滄海、滄浩,家就拜托師薇了。
孫雁南返迴平昌郡現身,消息傳開,整個師家,從糧農糧倉到師家全郡內的店鋪以及馬隊無不歡欣雀躍。
就是一些準備拋家舍業,去外郡投親靠友的百姓也都停了腳步,第一大戶掌家的都迴來了,或許不打緊?
各糧店掌櫃來問,如今其他各家糧店的米價都已上漲,有的已經關店不賣,我們怎麽辦?
孫雁南讓全郡的米店仍按以往的價格賣出,但每位顧客最多隻能買三斤米,每個米店每日走的量隻允許平時的七成,每日賣完這些就關店。
當初讓孫雁南不要管他如何賣,他交來的賬是好的那位掌櫃耿大柱,如今已經是郡首縣二十七家米鋪的領頭掌櫃。
耿大柱問孫雁南:“這樣的做法是否是仿效當年老夫人,在災荒戰亂之年,迴報百姓?”
孫雁南道:“比不上奶奶,當初她的魄力是在災荒之年,分文不取的開倉放糧,如今倒還不到那一步,隻是平價賣糧就可。
若真是有一天到了如災荒年一樣的境地,師家當然也是要開倉放糧的。”
耿大柱道:“東家可是覺得幾大國倉會盡快放糧,糧價會便宜下來,而這些囤積居奇的糧店會被商大人處置?”
孫雁南道:“我想的倒是有些不同,幾大國倉,如若開倉,隻怕不是對我們,而是對其他郡縣。
全境的三大產糧大郡,有兩個郡與廣懷王封地接壤,這兩個郡今後的糧食能否像以往一樣順利運往全境各地,現在可說不好。
而三大郡的糧食產量一直供養著糧食自產不足的郡縣,如果有兩個大郡的糧食要先要供著打仗,餘糧又無法正常向外運出,那幾大國家糧倉的首要,隻怕是先穩定全境的供糧和米價。
我們平昌郡內的米價,要想落下來,不能等國倉放糧,怕是顧不上我們。我們這兒隻是價高價低的事,有的郡可是有和無的事。
我們是產糧大郡,以前師家隻當糧農不賣米,後來與商大人有了契約,師家糧入了新建的臨時性國倉——懷倉,又有了這些糧店,但我們的餘產也隻做本郡內的生意。賣糧到其他郡縣一直都是別人家的生意。
從目前得到的消息看,各家做外郡米生意的,也都暫停了往外運,還不知這是各家想等著漲價再賣出,還是商大人下了令先囤住米。
雖然懷倉不是已有的幾大國倉之一,陛下與商大人當初建它就是為了應對廣懷王。
可如今懷倉的糧基本是我們兩個接壤糧郡的產糧,如今大概主要用於供軍隊打仗了,戰事未明的情況下,商大人也不會開懷倉放糧,所以米價短期內不會跌,隻怕還會漲。”
耿大柱道:“那我們為何不漲一點價?就看著別的糧店瘋狂賺錢?”
孫雁南道:“我迴來時,奶奶特意到十裏亭囑咐我,盡力保住人。
米價即使隻漲一成,對富戶來說不是大事,對百姓特別是過得艱難的,那就是泰山壓頂。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那邊打仗,這邊百姓就吃不上飽飯,要餓肚子了。
如果漲兩成,隻怕就有人吃不起了。奶奶在災荒年都保著不死人,如今總不能有餓死的。
按小年小天她們四個在各糧農大縣報給我的數,頂著咱師家現有的自有糧倉,守著這個價,細水長流,按平日七成的每日售量發售,能撐到新米下來。
師家在平昌郡為糧農大戶一日,就按這個米價走一日。
而且,各富戶也有不少力挺師家的,各縣掌櫃都有報給我,當地一些富戶自覺不去師家糧店買平價米,他們去買高價的。”
孫雁南仔仔細細和耿大柱聊,讓他把師家作為東家的意思吃透,全郡米店看郡首縣,而郡首縣二十七家米店的日常事務看耿大柱的,他必須得明白師家的意思。
太後終於也知曉了,氣得直接到軒轅昊宮中,要兒子停戰,圍而不打,她這個老太婆親自去勸降。
軒轅昊覺得這是貽誤戰機,打亂何青的節奏和布署,萬一母後立於三軍前,自己的將士是打還是不打?
太後哭道:“你容不下你弟弟,連那麽一塊封地都瞅著難受,非要殺之而後快,既如此,你將我這個老太婆子送去前線,也讓他們打死算了。”
軒轅昊不管母後如何哭罵,不發一言,最後隻告訴自己的母親道:“兒子與他這一仗是遲早的。”
太後聽了道:“像以前那樣不就行了,你弟弟在封地好好的又哪裏惹著你了?”
軒轅昊道:“錢、糧、稅、賦、人口、兵力、鐵器、製鹽,兒子為一國之君,封地境內的情況竟一概不知。
兒子派去的欽差在封地內如同被囚禁,到時間再放出來。
封地內的百姓因幾十年來郡內產業單一,對全境各種商品趨之若鶩,一點兒彩色絲線都能在那賣出高價。
同樣都是我的百姓,他們過的還隻是吃飽的日子。若想稍微好一點兒,代價竟如此大。
而且這些年,他有消停過麽?陰兵作亂時,他發兵奪了周邊幾十個郡縣,那些地方可不是他的封地。
這種挑釁,兒子隱忍不發,不是因為兒子發兵奪不迴來,而是這兩年摸底之後,就打算將他一鍋端了。”
太後失神道:“所以你是一定要他的命?”
軒轅昊道:“看他自己,負隅頑抗,那就隻有黃泉路。”
太後道:“你這個不肖子、暴君!你殺兄殺弟奪的位,在朝堂上公然問話,逼迫你父皇,你父皇都沒鬆口,他本來屬意的就不是你!
你自己的大位都來得名不正言不順,還在這稱一國之君……”
前來兵部領虎符並向大哥軒轅昊辭行的慶王、豫王聽了這話,又見太後落淚滾滾,都跪下了。
軒轅昊為防內戰之時,西羌和滇南邊境不穩,將兩個弟弟慶王、豫王分別派往西疆和滇南鎮守。
慶王道:“太後此言差矣,兄長繼位是陛下親下詔令立的太子,又命監國理政,令軍國大事全由兄長決斷。
父皇病重,臥床四個月,日日夜夜盼著見兄長一麵,死後幾道遺詔交待後事,無一例外全是留給兄長的。
以兒臣看來,父皇就是屬意兄長的。”
豫王也道:“兄長一直是辦差皇子,父皇若是屬意他人,不會如此曆練兄長。望太後也顧及些兄長。”
太後哭道:“你們倆個從小就是跟著他的,自然幫他說話!”
軒轅昊那股子倔勁和莫名的悲傷湧上心頭,父母不愛就不愛吧,斷絕就斷絕吧,正要說話。
張茹領著一幫小皇孫進來,小家夥們對著太後撲的撲,抱的抱,先將太後勸走了。
張茹自去太後宮中勸說安慰太後。
另一邊孫雁南也收了師薇和師家馬隊的來信。
如今已是開戰,各家馬隊都已退出戰區,陛下安排的人也已經離開馬隊。
婆母彭靜讓師薇和姑爺陸家公子帶著孩子趕快來京都,平昌郡緊挨著封地,她實在是不放心。
等師薇一家到了,安頓下來,孫雁南把管家對牌交給了師薇,又把管家叫來交待了幾句。
然後孫雁南輕騎簡從,和後來提上來的四個大丫頭一起直奔平昌郡而去。隻是沒料到師老太太趕至十裏亭相送。
當天當值的師越總覺得心神不寧,早上妻子好像有點反常。等他下值返家,孫雁南已經走了整整一個白天,隻留書信一封,讓他照顧好滄海、滄浩,家就拜托師薇了。
孫雁南返迴平昌郡現身,消息傳開,整個師家,從糧農糧倉到師家全郡內的店鋪以及馬隊無不歡欣雀躍。
就是一些準備拋家舍業,去外郡投親靠友的百姓也都停了腳步,第一大戶掌家的都迴來了,或許不打緊?
各糧店掌櫃來問,如今其他各家糧店的米價都已上漲,有的已經關店不賣,我們怎麽辦?
孫雁南讓全郡的米店仍按以往的價格賣出,但每位顧客最多隻能買三斤米,每個米店每日走的量隻允許平時的七成,每日賣完這些就關店。
當初讓孫雁南不要管他如何賣,他交來的賬是好的那位掌櫃耿大柱,如今已經是郡首縣二十七家米鋪的領頭掌櫃。
耿大柱問孫雁南:“這樣的做法是否是仿效當年老夫人,在災荒戰亂之年,迴報百姓?”
孫雁南道:“比不上奶奶,當初她的魄力是在災荒之年,分文不取的開倉放糧,如今倒還不到那一步,隻是平價賣糧就可。
若真是有一天到了如災荒年一樣的境地,師家當然也是要開倉放糧的。”
耿大柱道:“東家可是覺得幾大國倉會盡快放糧,糧價會便宜下來,而這些囤積居奇的糧店會被商大人處置?”
孫雁南道:“我想的倒是有些不同,幾大國倉,如若開倉,隻怕不是對我們,而是對其他郡縣。
全境的三大產糧大郡,有兩個郡與廣懷王封地接壤,這兩個郡今後的糧食能否像以往一樣順利運往全境各地,現在可說不好。
而三大郡的糧食產量一直供養著糧食自產不足的郡縣,如果有兩個大郡的糧食要先要供著打仗,餘糧又無法正常向外運出,那幾大國家糧倉的首要,隻怕是先穩定全境的供糧和米價。
我們平昌郡內的米價,要想落下來,不能等國倉放糧,怕是顧不上我們。我們這兒隻是價高價低的事,有的郡可是有和無的事。
我們是產糧大郡,以前師家隻當糧農不賣米,後來與商大人有了契約,師家糧入了新建的臨時性國倉——懷倉,又有了這些糧店,但我們的餘產也隻做本郡內的生意。賣糧到其他郡縣一直都是別人家的生意。
從目前得到的消息看,各家做外郡米生意的,也都暫停了往外運,還不知這是各家想等著漲價再賣出,還是商大人下了令先囤住米。
雖然懷倉不是已有的幾大國倉之一,陛下與商大人當初建它就是為了應對廣懷王。
可如今懷倉的糧基本是我們兩個接壤糧郡的產糧,如今大概主要用於供軍隊打仗了,戰事未明的情況下,商大人也不會開懷倉放糧,所以米價短期內不會跌,隻怕還會漲。”
耿大柱道:“那我們為何不漲一點價?就看著別的糧店瘋狂賺錢?”
孫雁南道:“我迴來時,奶奶特意到十裏亭囑咐我,盡力保住人。
米價即使隻漲一成,對富戶來說不是大事,對百姓特別是過得艱難的,那就是泰山壓頂。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那邊打仗,這邊百姓就吃不上飽飯,要餓肚子了。
如果漲兩成,隻怕就有人吃不起了。奶奶在災荒年都保著不死人,如今總不能有餓死的。
按小年小天她們四個在各糧農大縣報給我的數,頂著咱師家現有的自有糧倉,守著這個價,細水長流,按平日七成的每日售量發售,能撐到新米下來。
師家在平昌郡為糧農大戶一日,就按這個米價走一日。
而且,各富戶也有不少力挺師家的,各縣掌櫃都有報給我,當地一些富戶自覺不去師家糧店買平價米,他們去買高價的。”
孫雁南仔仔細細和耿大柱聊,讓他把師家作為東家的意思吃透,全郡米店看郡首縣,而郡首縣二十七家米店的日常事務看耿大柱的,他必須得明白師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