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太太上次來自家的書畫齋時,就注意到了不遠處的燒餅攤。她頗有些羨慕的看著那個生機勃勃的攤主,一個小姑娘。
她打聽過了,憑著一吊錢的本錢起的小生意,從挎籃子賣餅,到支個小攤,從一個爐子的攤,到現在三個爐子。這姑娘每時每刻忙得飛起,臉上一直是熱情洋溢的笑容。
她的目光和笑容留住一位客人,嘴裏迴答著另一位客人的話:“香香甜甜的芝麻糖餅兩文一個,酥脆可口的蔥油雞蛋餅三文一個,皮薄餡厚美味舔指的肉餅五文一個。”手上是麻利的將上一位客人要的五個糖餅兩個肉餅打包裝好,然後馬上問這兩位:“您要幾個?是三種都來點嚐嚐?”
這小姑娘身上有的,就是現在梅家最沒有的——心氣。她眼裏有光,全身上下都有著股子幹勁,這就是有心氣的人,有奔頭、有活法。
梅老太太想起自己和梅老爺子年輕的時候,那時候她剛嫁過來,也是渾身上下都充滿著幹勁、喜悅和興奮。
她和夫君把整個梅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梳理了一遍,去刁奴換管家,瞞上欺下、欺壓莊戶的莊頭,有一個抓一個,送官的送官,攆走的攆走。查賬、整肅、換人、登門請人,秉燭夜談,累,每天累得倒頭就睡。
他們小夫妻遇事不決時,也去找梅老太爺,每次聽著事情和他倆的想法,老太爺的眼睛都越來越亮。
梅家老太爺本是個厲害的人物,年輕時把梅家經營得風生水起,後來患了腿疾,癱瘓在床,如雄鷹折翅,虎落平陽。
生病臥床之後隻能被自己的兄弟、刁奴欺負,被自己的妻子兒子氣得臉發白。那些不成氣的,不明理的,將梅家的產業毀得差不多了,梅家老太爺在極其艱難的情況,想方設法保著梅家的家底,熬到孫子長大,這位當年的小孫子,也就是後來梅老太太的夫君,現在大家口中的梅老爺子。
梅家的鋪子在她和梅老爺子的手上利潤都增加一至幾倍,還有好幾個鋪子從關門大吉、準備清盤到起死迴生、重新開張。他們又入手了兩個莊子,一百多畝地。
那時候每天可真累,處理不完的事,闖不完的關口,可兩個人心在一塊,力往一處,互相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光芒。那是多難,又多好的日子。
梅老太爺握著她夫君的手,又看著她,笑聲朗朗,多年擔憂終於放下。
幾年後含笑而終。
可現在梅家上下,你找不到有這樣心氣的人,這樣眼睛裏有光的人。
梅老太太想,難道如今她也隻能把目光投向孫輩?就像當年梅家的老太爺一樣,等著孫輩中出一個象她夫君那樣的人物?
那天梅老太太說要把梅家大爺和二爺的月例銀子分一半給他們各自的媳婦兒。
老大媳婦首先拒絕了。馬靜淩想,兒子自從生病以來各種花銷其實不少,主要是尋醫問藥這一塊兒。梅家大爺雖然膽小好色,耳根子軟,可是在兒子花錢治病這事上一直都是妥妥的給夠。
梅家大爺的月例銀子是有五百兩之多,但如果兒子治病這個月需要花四百兩,他一定會把這四百兩交到馬靜淩的手上。
雖然兒子治病,請專門的先生來家中授課,按摩等等也可以從公中拿錢,老太太是說過的,但一次兩次還行,長期的話,二房難道沒意見?她自己也張不了這個口。
如果今天她接了老太太這個話茬,收了這一半的月例銀子,以她對自己夫君的了解,以後梅軒瑞再不會多出一個銅板,她就隻能可著那一半用。這又何必呢?實際上對她和兒子沒好處呀。
所以馬靜淩道:“娘,這銀子還是大爺拿著吧,爺們在外麵,身上哪能沒錢。而且這些年,我瞅著大爺這月例銀子也沒亂花,基本都用在隱山身上了。我吃住都在家中,又有自己的份例,我也用不上。”
梅老太太剛想說,隱山那孩子的費用我包了,從我私房裏出。
她想不明白大兒媳婦的思路,就算大兒子梅軒瑞每個月的月例銀子一分不少的全都交到馬靜淩手上,用於給兒子治病,她一個月最多能從別人手上拿到五百兩。
可是她明明有機會在梅老太太的幫助下,成為梅家掌事人,那個時候她需要別人給她五百兩?整個家族的錢怎麽分都基本由她定,就像現在的梅老太太。
而且她看不出來她夫君早就不想給隱山治了嗎?大兒子放棄隱山,隻是遲早,現在他眉目間的不耐已經可見,未來最多給隱山口飯吃,靠他,也就這樣了。
如果大兒媳想給隱山更多,一直搏一個奇跡的出現,不間斷對他的治療,那她兒子得靠她自己。
隻想著為她兒子保障眼前,她自己手裏什麽都沒有,那怎麽保證兒子的將來?
在別人手上的錢,是想用就用得上的?
大兒子如今是肯給,但下一個時辰,他說不給了就可以不給。
現在長房可不止隱山一個兒子是呆呆癡癡的了。
可然後,她就聽到了大兒媳婦後麵的話。
“娘,隱山現在離不開我,他所有的飲食起居和治療全都是我一手辦的,我總覺得隱山能好,就是得再堅持一下。
娘,我不騙您,我真是覺得隱山能好,他一點點的在變好,別人不知道,我是看著他一點點變好的,隻要我這個娘還沒有放棄他,他就能好。我得陪著他,現在要是不管他了,他就毀了。”
梅老太太在心裏歎口氣,這就不是錢的事了,大兒媳婦這個人和兒子綁在一起了。
她又想起了那個賣燒餅的小姑娘。
她和梅老爺子當年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能摳出五十兩銀子,他倆都能辦件大事,就像那個賣餅的小姑娘,她每一步的盤算都是把餅攤做大,賺的大頭的錢都用在擴大她的攤,現在那小姑娘已經在找店麵了。
唉……
這句“我也用不上”是真的徹底放手了。
大兒媳婦剛進家門時管家,幾板斧下來大氣得很。如今……人一旦有了軟肋,就好像總也邁不開步子,或者說,人一旦有了自己真心想守護的,就總也離不開。
她打聽過了,憑著一吊錢的本錢起的小生意,從挎籃子賣餅,到支個小攤,從一個爐子的攤,到現在三個爐子。這姑娘每時每刻忙得飛起,臉上一直是熱情洋溢的笑容。
她的目光和笑容留住一位客人,嘴裏迴答著另一位客人的話:“香香甜甜的芝麻糖餅兩文一個,酥脆可口的蔥油雞蛋餅三文一個,皮薄餡厚美味舔指的肉餅五文一個。”手上是麻利的將上一位客人要的五個糖餅兩個肉餅打包裝好,然後馬上問這兩位:“您要幾個?是三種都來點嚐嚐?”
這小姑娘身上有的,就是現在梅家最沒有的——心氣。她眼裏有光,全身上下都有著股子幹勁,這就是有心氣的人,有奔頭、有活法。
梅老太太想起自己和梅老爺子年輕的時候,那時候她剛嫁過來,也是渾身上下都充滿著幹勁、喜悅和興奮。
她和夫君把整個梅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梳理了一遍,去刁奴換管家,瞞上欺下、欺壓莊戶的莊頭,有一個抓一個,送官的送官,攆走的攆走。查賬、整肅、換人、登門請人,秉燭夜談,累,每天累得倒頭就睡。
他們小夫妻遇事不決時,也去找梅老太爺,每次聽著事情和他倆的想法,老太爺的眼睛都越來越亮。
梅家老太爺本是個厲害的人物,年輕時把梅家經營得風生水起,後來患了腿疾,癱瘓在床,如雄鷹折翅,虎落平陽。
生病臥床之後隻能被自己的兄弟、刁奴欺負,被自己的妻子兒子氣得臉發白。那些不成氣的,不明理的,將梅家的產業毀得差不多了,梅家老太爺在極其艱難的情況,想方設法保著梅家的家底,熬到孫子長大,這位當年的小孫子,也就是後來梅老太太的夫君,現在大家口中的梅老爺子。
梅家的鋪子在她和梅老爺子的手上利潤都增加一至幾倍,還有好幾個鋪子從關門大吉、準備清盤到起死迴生、重新開張。他們又入手了兩個莊子,一百多畝地。
那時候每天可真累,處理不完的事,闖不完的關口,可兩個人心在一塊,力往一處,互相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光芒。那是多難,又多好的日子。
梅老太爺握著她夫君的手,又看著她,笑聲朗朗,多年擔憂終於放下。
幾年後含笑而終。
可現在梅家上下,你找不到有這樣心氣的人,這樣眼睛裏有光的人。
梅老太太想,難道如今她也隻能把目光投向孫輩?就像當年梅家的老太爺一樣,等著孫輩中出一個象她夫君那樣的人物?
那天梅老太太說要把梅家大爺和二爺的月例銀子分一半給他們各自的媳婦兒。
老大媳婦首先拒絕了。馬靜淩想,兒子自從生病以來各種花銷其實不少,主要是尋醫問藥這一塊兒。梅家大爺雖然膽小好色,耳根子軟,可是在兒子花錢治病這事上一直都是妥妥的給夠。
梅家大爺的月例銀子是有五百兩之多,但如果兒子治病這個月需要花四百兩,他一定會把這四百兩交到馬靜淩的手上。
雖然兒子治病,請專門的先生來家中授課,按摩等等也可以從公中拿錢,老太太是說過的,但一次兩次還行,長期的話,二房難道沒意見?她自己也張不了這個口。
如果今天她接了老太太這個話茬,收了這一半的月例銀子,以她對自己夫君的了解,以後梅軒瑞再不會多出一個銅板,她就隻能可著那一半用。這又何必呢?實際上對她和兒子沒好處呀。
所以馬靜淩道:“娘,這銀子還是大爺拿著吧,爺們在外麵,身上哪能沒錢。而且這些年,我瞅著大爺這月例銀子也沒亂花,基本都用在隱山身上了。我吃住都在家中,又有自己的份例,我也用不上。”
梅老太太剛想說,隱山那孩子的費用我包了,從我私房裏出。
她想不明白大兒媳婦的思路,就算大兒子梅軒瑞每個月的月例銀子一分不少的全都交到馬靜淩手上,用於給兒子治病,她一個月最多能從別人手上拿到五百兩。
可是她明明有機會在梅老太太的幫助下,成為梅家掌事人,那個時候她需要別人給她五百兩?整個家族的錢怎麽分都基本由她定,就像現在的梅老太太。
而且她看不出來她夫君早就不想給隱山治了嗎?大兒子放棄隱山,隻是遲早,現在他眉目間的不耐已經可見,未來最多給隱山口飯吃,靠他,也就這樣了。
如果大兒媳想給隱山更多,一直搏一個奇跡的出現,不間斷對他的治療,那她兒子得靠她自己。
隻想著為她兒子保障眼前,她自己手裏什麽都沒有,那怎麽保證兒子的將來?
在別人手上的錢,是想用就用得上的?
大兒子如今是肯給,但下一個時辰,他說不給了就可以不給。
現在長房可不止隱山一個兒子是呆呆癡癡的了。
可然後,她就聽到了大兒媳婦後麵的話。
“娘,隱山現在離不開我,他所有的飲食起居和治療全都是我一手辦的,我總覺得隱山能好,就是得再堅持一下。
娘,我不騙您,我真是覺得隱山能好,他一點點的在變好,別人不知道,我是看著他一點點變好的,隻要我這個娘還沒有放棄他,他就能好。我得陪著他,現在要是不管他了,他就毀了。”
梅老太太在心裏歎口氣,這就不是錢的事了,大兒媳婦這個人和兒子綁在一起了。
她又想起了那個賣燒餅的小姑娘。
她和梅老爺子當年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能摳出五十兩銀子,他倆都能辦件大事,就像那個賣餅的小姑娘,她每一步的盤算都是把餅攤做大,賺的大頭的錢都用在擴大她的攤,現在那小姑娘已經在找店麵了。
唉……
這句“我也用不上”是真的徹底放手了。
大兒媳婦剛進家門時管家,幾板斧下來大氣得很。如今……人一旦有了軟肋,就好像總也邁不開步子,或者說,人一旦有了自己真心想守護的,就總也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