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也覺得他們這事幹得魯莽,完全可以辦得好些。向來報信的人問三件事:“糧官肯定上報了此事寫了奏折,你們那邊寫了沒有?”
“寫了,但我們將軍說肯定沒有人家文官寫得好。”
好吧,算是有自知之明。
“那一萬斤糧食查了麽?確定與你們無關?”
這人有點支吾:“還在查。”
五皇子明白了:這幫小子隻怕是沒還迴去。這人從邊關迴京,哪怕是個小將,不用麵聖,也要向兵部通報。
“你從邊關迴京,在兵部掛了卯麽?”
“沒,偷偷迴來的。”
五皇子:“你趕緊迴去,這事我知道了,會想辦法。”
五皇子轉頭想到找三哥商量,畢竟任嘉玉嫁了三皇兄。去了三皇子府兩下一談,好麽,三皇子夫婦壓根不知道這事。
任嘉玉著急,寫了急信給邊關的父兄,得到的迴答是:“沒啥大事,放心。你祖母可好?你母親可好?你一個姑娘家,三皇子又素來身子不好,你們別跟著瞎操心了,沒事的。”
好麽,五皇子鼻子差點沒氣歪,合著我是那個身體好的,負責頂著。氣歸氣,知道任家這幾位沒啥心眼,又有那幾年的情義,還是得想辦法。
一邊又想:還你一個姑娘家的別操心了,你家任大姑娘和你家老祖母就是你們任家最靠譜的人了。
心道:北路軍離了何青是真不行,雖然北路軍由何青與任家各領一支,但任家軍有什麽事吃不準,喜歡去問何青,漸漸去過邊關的都知道,名義上兩支隊伍,各有將帥,但何青經常要操兩家的心。
何青好不容易有假,迴老家一趟,兵部一來一迴加路程批了他一個月的假,何青休假,任家軍就出了搶邊倉儲備糧的事。
據傳兵部已經派八百裏飛騎去何青老家,緊急銷假,要何青歸隊,迴邊關協同兵部處理此事。
軒轅昊連收了邊倉糧官三封奏折,看了氣得火冒三丈。
五皇子悄悄撿起來看了,這奏折是寫得好啊,如泣如訴,如臨其境,任家軍如同悍匪,無皇令公然搶糧,肆意破壞糧倉,綁虐打罵朝庭命官,偷藏萬斤糧食不還,反誣蔑構陷他人。
這幾條罪狀要是落實,這腦袋夠砍三遍的。
再看任家軍的奏折,基本等於是承認罪狀:是搶糧了,本來是借他不給,沒辦法,後來還了。
是綁了三天,但讓人喂水喂吃的了,就是上恭房沒及時。
那一萬斤糧還在查,不一定是我們拿了。開始沒打他,也沒罵他,他打我們罵我們,才還手的,收著力氣還手的,不然就打死了。
好麽,你們一群武將打一個文官,而且人家罵你們,是你們真藏了一萬斤糧不還呀,他是個糧官,少了一萬斤怎麽交代。五皇子看了隻覺得腦子直突突,這一萬斤糧,如果派人去查,隻怕也遮不住。
這要怎麽保任家軍這一個個的……
何青迴了邊關,先去了任家軍,聽完事情,叫來相關人等,先問了這一萬斤糧。任家軍夥頭軍說:“搶了糧迴來大夥高興,那天做飯稍微多做了點兒,一萬斤糧攤下去,大夥兒也就多個一兩口。”
何青道:“合看你們搶了糧迴來還慶祝了?接下來兩頓,三頓的,把這一萬斤省出來,立刻還迴邊倉。”
又問:“那天打糧官和護糧隊的是誰?”
怱啦,站出來十幾個,有人嘟囔:“咱也不知道咱真少還了人家一萬斤。”
何青道:“明天你們十幾個去邊倉糧官那負荊請罪。人家不鬆口,你們別迴,你們十幾個有點眼力見在那邊幹活。夥頭給他們先烙三天的餅帶上。”
夥頭:“去糧官那幹活還得我們自己帶糧?”
何青:“你三天的餅都舍不得,人家糧官一萬斤糧食沒了就舍得了?”
若論年齡輩份,何青與軒轅昊,張茹的哥哥即張家十二郎同輩,不過比他們歲數小些。
比任家軍父子三人中的父親也年輕,任家一對兄弟多年來管何青叫叔叔。
如今何青轉頭對這兄弟倆說:“我迴去寫道奏折,等會叫人拿來你們父親過目,若是可,就抄一遍,落任家軍的款遞上去。”
任父多少覺得又要麻煩何青有點沒麵子,沒出來見人。但他論武藝,帶兵打仗,排兵布陣是妥妥的優秀將領,且身先士卒,在軍中頗有威望。
但這些麻煩事也是真心不擅長處理,在他看來,去邊倉搶糧完全沒問題,軍糧來了還迴去不就是了。雖然下屬這麽幹的時候,他也有點猶豫,覺得哪裏不妥,但也覺得幹就幹了吧。還能讓兄弟們沒飯吃?所以後世的軍隊給這些虎了叭唧的將領配個政委是多麽明智。
後來他發現這事鬧得有點大,從兵部反應看,是闖禍了。這幫武將對軒轅昊都是熟悉的,畢竟這位皇子,當年是馬上皇子,是領兵的,在軒轅老頭子在位時,就南征北戰的。
軒轅昊的旨遲遲不下,憑借當年對他的了解,任父覺得這事大了。越是批得快越是沒大事,越是按著不批,越是氣狠了。
何青讓眾人散去,對任家兩兄弟說:“你倆合計一下毀損的糧倉修複要多少錢,拿著你們的俸銀去糧官那銷賬。”
任家兩兄弟其實剛收了任嘉玉的來信與銀票,也是讓他們修糧倉,剩下的用於補償被打的糧官和護糧隊。
現在聽何叔也這麽說,那就這麽辦吧。
多少還是有點兒不甘心,問何青道:“何叔,軍糧晚到,三軍斷炊,如果不去邊倉借糧,又該如何?”
何青道:“怎麽不向邊城三縣借糧?我們與邊城三縣百姓的關係如何?與三縣縣郡的關係如何?”
任家兄弟道:“我們與百姓關係自然是好,因為保護邊城邊關,當初三縣遇雪災,又是將士們大力相幫,日常也常幫百姓幹活,自然與百姓與三縣縣令的關係都好。可三縣的糧倉那都是老百姓存的糧,是三縣如遇災荒用來救急的。”
何青道:“你們以為邊倉的糧就不是用來救急的?三縣的糧倉屬於縣令管轄,這借與不借,那是三縣縣令可以作主的事。我們三軍素來與之交好,關係不錯,相互也信任,你們出麵向三縣借糧,軍糧一到就還他們,不過是三五天的事。
即便真如你們所說,就是那麽巧,這三五天內三個縣就都突然有急難需要用糧,邊倉糧庫就不為百姓開了?我朝文武各成一係,互相不服,難得我邊關三軍與三縣文官交好。
如果三縣百姓有難,三縣縣令找邊倉糧官借糧,那就是文官體係內自己的事,文官和文官那是商談,總不至於象你們直接動手,弄成武將欺負文職。且陛下向來管軍嚴對百姓鬆,再說大多數百姓家裏常規來說三五天的糧還是有的。
而你們直接去搶邊倉糧庫,四大倉是國家儲備糧,不是一個縣的,沒有皇命,直接動手,你們幾個腦袋?都是糧,糧和糧可不一樣。但其實陛下設邊倉,就是為邊城百姓和邊關大軍設的,本來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用,也不是非要去搶。”
“寫了,但我們將軍說肯定沒有人家文官寫得好。”
好吧,算是有自知之明。
“那一萬斤糧食查了麽?確定與你們無關?”
這人有點支吾:“還在查。”
五皇子明白了:這幫小子隻怕是沒還迴去。這人從邊關迴京,哪怕是個小將,不用麵聖,也要向兵部通報。
“你從邊關迴京,在兵部掛了卯麽?”
“沒,偷偷迴來的。”
五皇子:“你趕緊迴去,這事我知道了,會想辦法。”
五皇子轉頭想到找三哥商量,畢竟任嘉玉嫁了三皇兄。去了三皇子府兩下一談,好麽,三皇子夫婦壓根不知道這事。
任嘉玉著急,寫了急信給邊關的父兄,得到的迴答是:“沒啥大事,放心。你祖母可好?你母親可好?你一個姑娘家,三皇子又素來身子不好,你們別跟著瞎操心了,沒事的。”
好麽,五皇子鼻子差點沒氣歪,合著我是那個身體好的,負責頂著。氣歸氣,知道任家這幾位沒啥心眼,又有那幾年的情義,還是得想辦法。
一邊又想:還你一個姑娘家的別操心了,你家任大姑娘和你家老祖母就是你們任家最靠譜的人了。
心道:北路軍離了何青是真不行,雖然北路軍由何青與任家各領一支,但任家軍有什麽事吃不準,喜歡去問何青,漸漸去過邊關的都知道,名義上兩支隊伍,各有將帥,但何青經常要操兩家的心。
何青好不容易有假,迴老家一趟,兵部一來一迴加路程批了他一個月的假,何青休假,任家軍就出了搶邊倉儲備糧的事。
據傳兵部已經派八百裏飛騎去何青老家,緊急銷假,要何青歸隊,迴邊關協同兵部處理此事。
軒轅昊連收了邊倉糧官三封奏折,看了氣得火冒三丈。
五皇子悄悄撿起來看了,這奏折是寫得好啊,如泣如訴,如臨其境,任家軍如同悍匪,無皇令公然搶糧,肆意破壞糧倉,綁虐打罵朝庭命官,偷藏萬斤糧食不還,反誣蔑構陷他人。
這幾條罪狀要是落實,這腦袋夠砍三遍的。
再看任家軍的奏折,基本等於是承認罪狀:是搶糧了,本來是借他不給,沒辦法,後來還了。
是綁了三天,但讓人喂水喂吃的了,就是上恭房沒及時。
那一萬斤糧還在查,不一定是我們拿了。開始沒打他,也沒罵他,他打我們罵我們,才還手的,收著力氣還手的,不然就打死了。
好麽,你們一群武將打一個文官,而且人家罵你們,是你們真藏了一萬斤糧不還呀,他是個糧官,少了一萬斤怎麽交代。五皇子看了隻覺得腦子直突突,這一萬斤糧,如果派人去查,隻怕也遮不住。
這要怎麽保任家軍這一個個的……
何青迴了邊關,先去了任家軍,聽完事情,叫來相關人等,先問了這一萬斤糧。任家軍夥頭軍說:“搶了糧迴來大夥高興,那天做飯稍微多做了點兒,一萬斤糧攤下去,大夥兒也就多個一兩口。”
何青道:“合看你們搶了糧迴來還慶祝了?接下來兩頓,三頓的,把這一萬斤省出來,立刻還迴邊倉。”
又問:“那天打糧官和護糧隊的是誰?”
怱啦,站出來十幾個,有人嘟囔:“咱也不知道咱真少還了人家一萬斤。”
何青道:“明天你們十幾個去邊倉糧官那負荊請罪。人家不鬆口,你們別迴,你們十幾個有點眼力見在那邊幹活。夥頭給他們先烙三天的餅帶上。”
夥頭:“去糧官那幹活還得我們自己帶糧?”
何青:“你三天的餅都舍不得,人家糧官一萬斤糧食沒了就舍得了?”
若論年齡輩份,何青與軒轅昊,張茹的哥哥即張家十二郎同輩,不過比他們歲數小些。
比任家軍父子三人中的父親也年輕,任家一對兄弟多年來管何青叫叔叔。
如今何青轉頭對這兄弟倆說:“我迴去寫道奏折,等會叫人拿來你們父親過目,若是可,就抄一遍,落任家軍的款遞上去。”
任父多少覺得又要麻煩何青有點沒麵子,沒出來見人。但他論武藝,帶兵打仗,排兵布陣是妥妥的優秀將領,且身先士卒,在軍中頗有威望。
但這些麻煩事也是真心不擅長處理,在他看來,去邊倉搶糧完全沒問題,軍糧來了還迴去不就是了。雖然下屬這麽幹的時候,他也有點猶豫,覺得哪裏不妥,但也覺得幹就幹了吧。還能讓兄弟們沒飯吃?所以後世的軍隊給這些虎了叭唧的將領配個政委是多麽明智。
後來他發現這事鬧得有點大,從兵部反應看,是闖禍了。這幫武將對軒轅昊都是熟悉的,畢竟這位皇子,當年是馬上皇子,是領兵的,在軒轅老頭子在位時,就南征北戰的。
軒轅昊的旨遲遲不下,憑借當年對他的了解,任父覺得這事大了。越是批得快越是沒大事,越是按著不批,越是氣狠了。
何青讓眾人散去,對任家兩兄弟說:“你倆合計一下毀損的糧倉修複要多少錢,拿著你們的俸銀去糧官那銷賬。”
任家兩兄弟其實剛收了任嘉玉的來信與銀票,也是讓他們修糧倉,剩下的用於補償被打的糧官和護糧隊。
現在聽何叔也這麽說,那就這麽辦吧。
多少還是有點兒不甘心,問何青道:“何叔,軍糧晚到,三軍斷炊,如果不去邊倉借糧,又該如何?”
何青道:“怎麽不向邊城三縣借糧?我們與邊城三縣百姓的關係如何?與三縣縣郡的關係如何?”
任家兄弟道:“我們與百姓關係自然是好,因為保護邊城邊關,當初三縣遇雪災,又是將士們大力相幫,日常也常幫百姓幹活,自然與百姓與三縣縣令的關係都好。可三縣的糧倉那都是老百姓存的糧,是三縣如遇災荒用來救急的。”
何青道:“你們以為邊倉的糧就不是用來救急的?三縣的糧倉屬於縣令管轄,這借與不借,那是三縣縣令可以作主的事。我們三軍素來與之交好,關係不錯,相互也信任,你們出麵向三縣借糧,軍糧一到就還他們,不過是三五天的事。
即便真如你們所說,就是那麽巧,這三五天內三個縣就都突然有急難需要用糧,邊倉糧庫就不為百姓開了?我朝文武各成一係,互相不服,難得我邊關三軍與三縣文官交好。
如果三縣百姓有難,三縣縣令找邊倉糧官借糧,那就是文官體係內自己的事,文官和文官那是商談,總不至於象你們直接動手,弄成武將欺負文職。且陛下向來管軍嚴對百姓鬆,再說大多數百姓家裏常規來說三五天的糧還是有的。
而你們直接去搶邊倉糧庫,四大倉是國家儲備糧,不是一個縣的,沒有皇命,直接動手,你們幾個腦袋?都是糧,糧和糧可不一樣。但其實陛下設邊倉,就是為邊城百姓和邊關大軍設的,本來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用,也不是非要去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