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姝到了雲嵐寺,站在當年母親住了十年的禪房外,迴憶潮水般湧來。當年,弟弟沈昭明的親事被父親退了,和沈昭姝低嫁是緣於換了親事一樣。他退親也是因為父親要讓長姐昭鈺順利嫁入國公府。
榮國公府能答應換人,換個查一下就知道其實底子是庶出的女兒是因為當時還有一樁兩子爭妻,國公府需要永定侯府放棄。
沈昭明十三歲初試科舉,一下場就是前三,後來每一場都保持前三的戰績,一路高歌猛進直到拿下殿試,被當今尊位者欽點了狀元。本身是侯府嫡長子又是狀元還生得芝蘭玉樹,沈昭明全然不知自己已是多少京都少女的夢裏人。
沈昭明有一同窗好友蔣征,蔣征的親妹妹蔣荷與沈昭明互生愛慕。
有人歡喜有人愁,榮國公府長房次子也看上了蔣荷,但他比不過沈昭明。
榮國府就來了個不要臉的捆綁式結親,既然侯府先不要臉了,要換親事,我們也可以,直接找了永定侯,讓你兒子沈昭明退出,趕緊另外婚配,我國公府就不退親,認了昭鈺這門婚事。
於是沈昭明被父親永定侯退了親。
一晃多少年了。
沈昭姝歎口氣,也不知兒子在揚州如何了。
火雷和炸橋的消息自然很快就到了揚州商圈。
各家主事人坐在一處,這些人也就是揚州真正的當家主事人,揚州官場從上到下的官員不是傀儡就是代言人,甚至有些就是商家子弟換身衣服。
陸明其看著坐在不遠處的萬羅,心裏不大舒服。本來這樣的會如果不是各家老爺子那一輩坐著,就是自己父親叔伯輩坐著,還沒輪到他們這一代粉墨登場,但萬家早已是萬羅參加。而他這次參加不過是因為是當事人,怕各家有話要細問,才被父親陸誌海帶了來。他坐在父親後麵,而萬羅堂堂正正坐在前麵。陸明其低下頭,掩過心頭的陰霾。
當年萬羅第一次在沒有萬老爺子陪同的情況下參加這樣的會,其他各家家長也是不高興的,萬家這是派個小輩來打各家臉?下次會議不是不參加,就是也派的小輩來。結果虧吃大了。各家長輩參加,萬羅給麵子,什麽事還提點著,態度上恭敬有禮,雖牢牢把握住萬家的利益,但也會掌握各家的平衡。
各家的臭小子一派出去,又各個心高氣傲的,在萬羅麵前走不到一個迴合,萬羅是笑著挖坑,笑著看他們掉下去。事後各家家主臉都綠了。
萬家這小子是真厲害呀。各家派出的少爺也不是繡花枕頭,讓人去貽笑大方的,都是家族裏培養岀來且是自家族中出類拔萃的,就這麽一個個在萬羅手裏翻了車。
其中陸明其是撐得最久的,他和萬羅交了三次手。第一迴,萬羅聽下人報了陸明其的處置,噢了一聲頗有興趣的挑了挑眉。然後陸明其就發現萬羅還有後招,陸明其咬牙接了,吃了暗虧。可萬羅這環環相扣,第三迴他徹底趴了,隻能把事全都迴稟了父親陸誌海,把人送外號“笑麵狐狸”的陸誌海氣得,對著兒子咆哮成了“下山虎”,還得帶著兒子上門道歉,不然虧的是成山的錢啊。
本想著不得不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去道歉求和,沒想到陸誌海帶著兒子陸明其和厚禮去萬家,萬羅大開萬府中門親自相迎,又是陪著逛園子賞花又是招待吃飯,無有不周到,全程都是執的晚輩的禮,萬老爺子還陪著喝了茶,等送走了爺爺,萬羅也沒讓陸家父子倆說出一句道歉的話,還準備了迴禮,隻是親自送陸誌海上馬車時說了句:“小侄為伯父準備的東西,伯父看看可滿意,不滿意小侄再改。”
陸誌海聽出弦外之音,馬車才剛離了萬府就忙打開最上麵的人參禮盒,裏麵是一份商契,萬家已蓋好印章手印落了款,隻要他這邊簽字就行,正是他此行要求的商契。一邊心頭大石落下一邊也生出悵惘,唉,是厲害呀。
自此以後,萬羅就坐穩了萬家代表的這把椅子。
至於揚州商界為什麽這麽看重火雷,其實是出於對自己隻有錢的恐懼。有錢,有很多很多富可敵國的錢,但是隻有錢,就夠讓自心不安了。
揚州商界小日子過得很好,幾大家在揚州唿風喚雨,當然是希望這樣的日子一直過下去。
這日子怎麽來的?三朝更替的戰亂,無數血雨腥風,揚州不站隊,不出頭,哪個得罪不起的大頭來找,揚州就老老實實的態度,看上去也老老實實給錢,隻一心求得庇護。這種看上去不惹事,又無兵馬隻有錢,又還願意出錢的態勢,讓揚州在三朝更替近百年的日子裏得以偏安一隅,揚州政界因為三朝更替而混亂不堪,商界悄然發展,開始是為了揚州正常的事務得有人處理,日子要正常過,後來就是得了甜頭有心為之,商界慢慢架空了政界,開始了自己在這一方天地的操盤。
等朝廷局勢穩定,明正帝處理了各種爛攤子,迴頭再看從不惹事不出頭的揚州,這地已經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入了。
明正帝想打破這種局麵,而揚州就想維持這種局麵,那揚州拿什麽來維持?
廣懷王。
封地在梁州的廣懷王,雖與揚州隔著距離,但有兵有馬有野心,現在被皇兄明正帝壓得死死的,但太後偏疼幼子,曾讓明正帝立誓不殺弟弟廣懷王,在太後看來,他既得了天下坐上了那位子,其它的事就該讓讓弟弟。小兒子不過遠封在外地為王,一年隻見上一次,她多疼些也是自然。就這麽明裏暗裏的護著,隻講兄弟,不講君臣,廣懷王數次違規越秩,因太後出麵的偏是啥事沒有。廣懷王的心也越來越大。
可廣懷王有兵有馬有米,沒錢。明正帝對廣懷王的政策是,可以活著,但不能太好。沒錢,傳統的產糧大州,但產的糧也就夠自己封地上的人吃,隻要沒錢,長遠看這兵馬是養不住的。可廣懷王養住了,揚州給的錢。
鐵板一塊的好處是,這上交的稅款幾乎是商圈怎麽說這賬就怎麽做。明正帝抓不到錯處,其實多少年交給朝庭的稅不到正常應該交的四成。揚州又拿了差不多的,三成左右吧,滋養廣懷王。
兩虎相爭,才有揚州的自在。揚州不會給廣懷王更多,廣懷王一旦可以招兵買馬,擴大強壯,那明正帝就要掀桌了,但維持這些兵馬或許還能接受,揚州要的是平衡,不是翻臉。
明正帝從那小吏遞出的消息隱隱判斷出,揚州或許是和廣懷王勾搭在一起了。如果真能端掉揚州,也就斬斷了廣懷王的來源,如果到時弟弟老老實實的,他看在太後麵子上不會把他怎麽樣。
除了廣懷王,揚州還對漕運和火雷動了心。
榮國公府能答應換人,換個查一下就知道其實底子是庶出的女兒是因為當時還有一樁兩子爭妻,國公府需要永定侯府放棄。
沈昭明十三歲初試科舉,一下場就是前三,後來每一場都保持前三的戰績,一路高歌猛進直到拿下殿試,被當今尊位者欽點了狀元。本身是侯府嫡長子又是狀元還生得芝蘭玉樹,沈昭明全然不知自己已是多少京都少女的夢裏人。
沈昭明有一同窗好友蔣征,蔣征的親妹妹蔣荷與沈昭明互生愛慕。
有人歡喜有人愁,榮國公府長房次子也看上了蔣荷,但他比不過沈昭明。
榮國府就來了個不要臉的捆綁式結親,既然侯府先不要臉了,要換親事,我們也可以,直接找了永定侯,讓你兒子沈昭明退出,趕緊另外婚配,我國公府就不退親,認了昭鈺這門婚事。
於是沈昭明被父親永定侯退了親。
一晃多少年了。
沈昭姝歎口氣,也不知兒子在揚州如何了。
火雷和炸橋的消息自然很快就到了揚州商圈。
各家主事人坐在一處,這些人也就是揚州真正的當家主事人,揚州官場從上到下的官員不是傀儡就是代言人,甚至有些就是商家子弟換身衣服。
陸明其看著坐在不遠處的萬羅,心裏不大舒服。本來這樣的會如果不是各家老爺子那一輩坐著,就是自己父親叔伯輩坐著,還沒輪到他們這一代粉墨登場,但萬家早已是萬羅參加。而他這次參加不過是因為是當事人,怕各家有話要細問,才被父親陸誌海帶了來。他坐在父親後麵,而萬羅堂堂正正坐在前麵。陸明其低下頭,掩過心頭的陰霾。
當年萬羅第一次在沒有萬老爺子陪同的情況下參加這樣的會,其他各家家長也是不高興的,萬家這是派個小輩來打各家臉?下次會議不是不參加,就是也派的小輩來。結果虧吃大了。各家長輩參加,萬羅給麵子,什麽事還提點著,態度上恭敬有禮,雖牢牢把握住萬家的利益,但也會掌握各家的平衡。
各家的臭小子一派出去,又各個心高氣傲的,在萬羅麵前走不到一個迴合,萬羅是笑著挖坑,笑著看他們掉下去。事後各家家主臉都綠了。
萬家這小子是真厲害呀。各家派出的少爺也不是繡花枕頭,讓人去貽笑大方的,都是家族裏培養岀來且是自家族中出類拔萃的,就這麽一個個在萬羅手裏翻了車。
其中陸明其是撐得最久的,他和萬羅交了三次手。第一迴,萬羅聽下人報了陸明其的處置,噢了一聲頗有興趣的挑了挑眉。然後陸明其就發現萬羅還有後招,陸明其咬牙接了,吃了暗虧。可萬羅這環環相扣,第三迴他徹底趴了,隻能把事全都迴稟了父親陸誌海,把人送外號“笑麵狐狸”的陸誌海氣得,對著兒子咆哮成了“下山虎”,還得帶著兒子上門道歉,不然虧的是成山的錢啊。
本想著不得不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去道歉求和,沒想到陸誌海帶著兒子陸明其和厚禮去萬家,萬羅大開萬府中門親自相迎,又是陪著逛園子賞花又是招待吃飯,無有不周到,全程都是執的晚輩的禮,萬老爺子還陪著喝了茶,等送走了爺爺,萬羅也沒讓陸家父子倆說出一句道歉的話,還準備了迴禮,隻是親自送陸誌海上馬車時說了句:“小侄為伯父準備的東西,伯父看看可滿意,不滿意小侄再改。”
陸誌海聽出弦外之音,馬車才剛離了萬府就忙打開最上麵的人參禮盒,裏麵是一份商契,萬家已蓋好印章手印落了款,隻要他這邊簽字就行,正是他此行要求的商契。一邊心頭大石落下一邊也生出悵惘,唉,是厲害呀。
自此以後,萬羅就坐穩了萬家代表的這把椅子。
至於揚州商界為什麽這麽看重火雷,其實是出於對自己隻有錢的恐懼。有錢,有很多很多富可敵國的錢,但是隻有錢,就夠讓自心不安了。
揚州商界小日子過得很好,幾大家在揚州唿風喚雨,當然是希望這樣的日子一直過下去。
這日子怎麽來的?三朝更替的戰亂,無數血雨腥風,揚州不站隊,不出頭,哪個得罪不起的大頭來找,揚州就老老實實的態度,看上去也老老實實給錢,隻一心求得庇護。這種看上去不惹事,又無兵馬隻有錢,又還願意出錢的態勢,讓揚州在三朝更替近百年的日子裏得以偏安一隅,揚州政界因為三朝更替而混亂不堪,商界悄然發展,開始是為了揚州正常的事務得有人處理,日子要正常過,後來就是得了甜頭有心為之,商界慢慢架空了政界,開始了自己在這一方天地的操盤。
等朝廷局勢穩定,明正帝處理了各種爛攤子,迴頭再看從不惹事不出頭的揚州,這地已經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入了。
明正帝想打破這種局麵,而揚州就想維持這種局麵,那揚州拿什麽來維持?
廣懷王。
封地在梁州的廣懷王,雖與揚州隔著距離,但有兵有馬有野心,現在被皇兄明正帝壓得死死的,但太後偏疼幼子,曾讓明正帝立誓不殺弟弟廣懷王,在太後看來,他既得了天下坐上了那位子,其它的事就該讓讓弟弟。小兒子不過遠封在外地為王,一年隻見上一次,她多疼些也是自然。就這麽明裏暗裏的護著,隻講兄弟,不講君臣,廣懷王數次違規越秩,因太後出麵的偏是啥事沒有。廣懷王的心也越來越大。
可廣懷王有兵有馬有米,沒錢。明正帝對廣懷王的政策是,可以活著,但不能太好。沒錢,傳統的產糧大州,但產的糧也就夠自己封地上的人吃,隻要沒錢,長遠看這兵馬是養不住的。可廣懷王養住了,揚州給的錢。
鐵板一塊的好處是,這上交的稅款幾乎是商圈怎麽說這賬就怎麽做。明正帝抓不到錯處,其實多少年交給朝庭的稅不到正常應該交的四成。揚州又拿了差不多的,三成左右吧,滋養廣懷王。
兩虎相爭,才有揚州的自在。揚州不會給廣懷王更多,廣懷王一旦可以招兵買馬,擴大強壯,那明正帝就要掀桌了,但維持這些兵馬或許還能接受,揚州要的是平衡,不是翻臉。
明正帝從那小吏遞出的消息隱隱判斷出,揚州或許是和廣懷王勾搭在一起了。如果真能端掉揚州,也就斬斷了廣懷王的來源,如果到時弟弟老老實實的,他看在太後麵子上不會把他怎麽樣。
除了廣懷王,揚州還對漕運和火雷動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