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侯夫人去世了,在永定候的愛妾死去十年之後,永定候夫人也死了。
因為人死在雲嵐寺,永定侯沈嘯得知消息已經是一天以後了。
候爺在書房待了一夜,十年了,妾室死後不久,永定候夫人幾乎是被他逼著走了去雲嵐寺的這一步,其實事與夫人無關。
妾室所生的兒子,他的庶長子,在驚馬橫衝直撞,要撞向夫人所出的一雙嫡子女時挺身護住了弟妹,自己被馬踩斷了胸骨,斷骨紮入心肺,不治而亡。
妾室在兒子死後,於病榻上掙紮了三月也去了,隻留下一女。
他當時痛失暴怒之下,曾以為是夫人所害且手段了得,但迴想起來庶長子死前拚了一口血噴出也要告訴他隻是意外與夫人無關,侯爺自己也前前後後仔仔細細查了夫人,確實與夫人無關。
但他終歸是接受不了愛妾和長子的去世,這股無名之怒,恨天怨地的總要有人接著,就把夫人逼去了雲嵐寺,為他的妾室和他的庶長子銘哥兒跪經抄經。
隻是三年後他也曾動念接她返家,據聞跪經的蒲團都跪破了許多了,但這話卻沒說出來,終究是無所謂吧。
再以後,又過了一年,他陪太子去雲嵐寺,忙了一天,太子在暮色中笑著命他不用忙了,反正也要在山上住一夜的,讓他去看看夫人。
他猶豫了半晌終是去了後山,永定候夫人的禪房已熄燈,他在禪院樹下石椅上坐了片刻,靜靜看著那禪房的門,終是起身離去。
再後來是沈昭明、沈昭姝都從外地迴府,老夫人見孫子孫女迴來,喜不自禁,讓他去接媳婦迴來團圓。
他沒去,讓兒子女兒去雲嵐寺接人,雖是自己照常當值,但那一天心裏是有點兒忐忑的,迴府時也不是沒有點闔家團圓的期待。
她沒迴來。沒迴就沒迴吧。
昭明昭姝怎麽迴稟母親的他不知情,他既沒問,就隻一切照常,隻是第二天玉媚的女兒昭鈺也歸家了,他想著昭鈺總是不同的,他告了假在家等,囑了開正門全家相迎,主子除老太太,下人隻要不當值的俱要出迎。這意思就是剛迴家的昭明昭姝也要中門站列相迎。
本來昭鈺是妾室所出,是不能行昭字輩起名排行的,但玉媚死後,他悲痛不已,要將玉媚記為元妻,元配正妻的永寧候夫人就在宗譜上改為繼室,再將庶長子女改名,記嫡出,而原嫡長子昭明嫡長女昭姝都要往後挪一位,成嫡次。
但老夫人怎麽也要保住昭明的嫡長子之位,不讓已死了的庶長子動昭明的名份,這才隻提了昭鈺,也讓候夫人保住了元配元妻的位份,隻是名下多了一女,把昭鈺的名份提了上來。
妾室玉媚的墓葬侯爺是按正妻的標準來的,但他看來還不夠,她的兒子為了昭明昭姝死了,她也死了,隻動個虛名而已,卻還不行!
既如此,他就得為昭鈺打算,昭鈺記為嫡長女之後,他換了昭鈺和昭姝的親事,昭鈺嫁入榮國公府,而昭姝嫁入了六品小官家。
這個六品小官本是京都的大家,官居一品,因犯了事被貶去外地,這一品大員死時隻是六品小官,其兒子還在進京趕考,前途未卜。昭鈺見是這情況,就不願意嫁了,永定侯覺得退婚對昭鈺的名聲不好,就悄悄換了親事。
昭鈺的嫁妝幾乎搬空了整個侯府,昭明昭姝的婚事就隻可著侯夫人的六成嫁妝來了,六成,因為他搬空侯府公中銀子之後又讓候夫人拿出四成嫁妝為昭鈺添妝,所以隻剩六成。
昭鈺出嫁時真正是十裏紅妝。
世事難料,沈昭姝嫁的那個王家子弟頗有才華,昭姝陪伴夫君,風風雨雨,也官升至京都,夫妻恩愛,生了一子王肅文,兩女王令儀、王兮佩。
當年,不斷有人讚賞這王家子弟的才學人品時,沈嘯才意識到夫人為庶女定親是費了心力的。
沈昭姝想現在又有十年了吧,她去雲嵐寺為母親上香,為失蹤的弟弟祈福,為領了聖旨在外辦差的兒子王肅文求平安。
王肅文外派繁華之地揚州,明麵上是個普通官吏,其實是帶著陛下暗查的任務。
陛下覺得揚州雖然還交著點看上去還行實際敷衍的稅賦,但真正的收入多少,執行的政令如何卻無法探底。
揚州的政商仿若鐵板一塊,對他這個皇帝隻走過場式的上報。他下達的政令,揚州的官樣迴複都是在執行,但實際上卻好像不是。
皇帝曾派出過四位地方大員去揚州任職,可空降的四位大員,一位好像去了就熔化在鐵板裏了,上的折子都一個味了。
一個沒去多久就稱病告老還鄉。
還有一位手段了得,皇帝寄予厚望,也曾掃肅了揚州,皇帝正欣喜間就被這位官員突然的死亡澆了一頭冷水。
最後一位成了揚州官場上被架空了的吉祥物。
皇帝前幾次派出的人手中有一位隨行不起眼的書案小吏張光和出人意料的在揚州立住了腳,正是這位小吏一次次不走官道傳出的信息,讓皇上了解到揚州些許的真實情況。
再派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似的前去是走不通了,何況最後一位沒被他們弄死,還在位置上待著呢。隻是成了“瞎子聾子”“其令不能出其府”,實際上已是廢棋。
今上明正帝選了從四品的王肅文以工部要修漕運為名前去揚州勘查運河水利,不由皇上指派,隻是工部派遣,隨行人員用今天的話說都是“技術咖”,一幫子搞水利的。
王肅文到揚州後不久,揚州首富萬家的嫡長子,商界傳奇,年紀輕輕就可震懾一幫老江湖的風雲人物,二十六歲的萬羅死了。
萬羅幼時聰慧,三歲開蒙起學東西就快。六歲時被祖父抱在膝上聽一眾叔父伯兄談生意。
祖父喜歡他,不論什麽生意,家族裏商討什麽,隻要祖父出麵參加的,一律都帶著他,後來人人都知道了,萬家老爺子的座位旁都會再放一把小椅子,萬羅他就安靜的聽,從不說話。
他十二歲那年參加幾大家關於錢莊是否聯合的商會,被萬老爺子點名:“羅兒,你說吧。”萬羅站起身:“是,祖父。”從此開啟他的傳奇。
他站起來不過是個少年,身量雖高但畢竟帶著稚氣,當著陳,阮,宋,錢,陸幾家的當家人,侃侃而談,如果說萬羅第一次的驚豔亮相被很多人認為不過是萬老爺子的嘴替,那麽接下來十三年,萬羅一次次用實力打臉輕視他的人。
萬羅的死可以說是機緣巧合,也可以說是王肅文有意為之。
王肅文到揚州之後,與當地富商之一的陸家小公子相處甚歡。陸家本來就是當地政商團協商好,推出來負責接待王肅文的。
這種接待不是官場上正式的接待,而是揚州每次有“外人”來,揚州的鐵板就會推出相應的人選明麵上去結交。
陸家公子陸明其和王肅文,各自心懷鬼胎,自然很快打成一片,陸明其給王肅文送的錢,王肅文收了,送的瘦馬王肅文挑了最順眼的一個。
收了人家的東西,自然“感情”更進一步,拿人手軟,這嘴就大了,王肅文像是不經意說出來,這次看水利的隊伍帶了最新製成的火雷,製火雷的人也在隊伍裏,過兩天要去炸“大片橋”。
這“大片橋”是挨著水麵建的,下麵有石柱,阻礙了行船。王肅文這支水利隊伍要辦的諸多事情當中有一項是要炸掉“大片橋”,新建拱橋,橋下可行船,讓原有運河河道連成一體。
而這就要用到火雷。陸明其聽到這眼睛一亮,忙露出紈絝的笑容,說到時要跟著去看炸橋,這麽大的熱鬧總要去開開眼。王肅文哪有不答應的。
因為人死在雲嵐寺,永定侯沈嘯得知消息已經是一天以後了。
候爺在書房待了一夜,十年了,妾室死後不久,永定候夫人幾乎是被他逼著走了去雲嵐寺的這一步,其實事與夫人無關。
妾室所生的兒子,他的庶長子,在驚馬橫衝直撞,要撞向夫人所出的一雙嫡子女時挺身護住了弟妹,自己被馬踩斷了胸骨,斷骨紮入心肺,不治而亡。
妾室在兒子死後,於病榻上掙紮了三月也去了,隻留下一女。
他當時痛失暴怒之下,曾以為是夫人所害且手段了得,但迴想起來庶長子死前拚了一口血噴出也要告訴他隻是意外與夫人無關,侯爺自己也前前後後仔仔細細查了夫人,確實與夫人無關。
但他終歸是接受不了愛妾和長子的去世,這股無名之怒,恨天怨地的總要有人接著,就把夫人逼去了雲嵐寺,為他的妾室和他的庶長子銘哥兒跪經抄經。
隻是三年後他也曾動念接她返家,據聞跪經的蒲團都跪破了許多了,但這話卻沒說出來,終究是無所謂吧。
再以後,又過了一年,他陪太子去雲嵐寺,忙了一天,太子在暮色中笑著命他不用忙了,反正也要在山上住一夜的,讓他去看看夫人。
他猶豫了半晌終是去了後山,永定候夫人的禪房已熄燈,他在禪院樹下石椅上坐了片刻,靜靜看著那禪房的門,終是起身離去。
再後來是沈昭明、沈昭姝都從外地迴府,老夫人見孫子孫女迴來,喜不自禁,讓他去接媳婦迴來團圓。
他沒去,讓兒子女兒去雲嵐寺接人,雖是自己照常當值,但那一天心裏是有點兒忐忑的,迴府時也不是沒有點闔家團圓的期待。
她沒迴來。沒迴就沒迴吧。
昭明昭姝怎麽迴稟母親的他不知情,他既沒問,就隻一切照常,隻是第二天玉媚的女兒昭鈺也歸家了,他想著昭鈺總是不同的,他告了假在家等,囑了開正門全家相迎,主子除老太太,下人隻要不當值的俱要出迎。這意思就是剛迴家的昭明昭姝也要中門站列相迎。
本來昭鈺是妾室所出,是不能行昭字輩起名排行的,但玉媚死後,他悲痛不已,要將玉媚記為元妻,元配正妻的永寧候夫人就在宗譜上改為繼室,再將庶長子女改名,記嫡出,而原嫡長子昭明嫡長女昭姝都要往後挪一位,成嫡次。
但老夫人怎麽也要保住昭明的嫡長子之位,不讓已死了的庶長子動昭明的名份,這才隻提了昭鈺,也讓候夫人保住了元配元妻的位份,隻是名下多了一女,把昭鈺的名份提了上來。
妾室玉媚的墓葬侯爺是按正妻的標準來的,但他看來還不夠,她的兒子為了昭明昭姝死了,她也死了,隻動個虛名而已,卻還不行!
既如此,他就得為昭鈺打算,昭鈺記為嫡長女之後,他換了昭鈺和昭姝的親事,昭鈺嫁入榮國公府,而昭姝嫁入了六品小官家。
這個六品小官本是京都的大家,官居一品,因犯了事被貶去外地,這一品大員死時隻是六品小官,其兒子還在進京趕考,前途未卜。昭鈺見是這情況,就不願意嫁了,永定侯覺得退婚對昭鈺的名聲不好,就悄悄換了親事。
昭鈺的嫁妝幾乎搬空了整個侯府,昭明昭姝的婚事就隻可著侯夫人的六成嫁妝來了,六成,因為他搬空侯府公中銀子之後又讓候夫人拿出四成嫁妝為昭鈺添妝,所以隻剩六成。
昭鈺出嫁時真正是十裏紅妝。
世事難料,沈昭姝嫁的那個王家子弟頗有才華,昭姝陪伴夫君,風風雨雨,也官升至京都,夫妻恩愛,生了一子王肅文,兩女王令儀、王兮佩。
當年,不斷有人讚賞這王家子弟的才學人品時,沈嘯才意識到夫人為庶女定親是費了心力的。
沈昭姝想現在又有十年了吧,她去雲嵐寺為母親上香,為失蹤的弟弟祈福,為領了聖旨在外辦差的兒子王肅文求平安。
王肅文外派繁華之地揚州,明麵上是個普通官吏,其實是帶著陛下暗查的任務。
陛下覺得揚州雖然還交著點看上去還行實際敷衍的稅賦,但真正的收入多少,執行的政令如何卻無法探底。
揚州的政商仿若鐵板一塊,對他這個皇帝隻走過場式的上報。他下達的政令,揚州的官樣迴複都是在執行,但實際上卻好像不是。
皇帝曾派出過四位地方大員去揚州任職,可空降的四位大員,一位好像去了就熔化在鐵板裏了,上的折子都一個味了。
一個沒去多久就稱病告老還鄉。
還有一位手段了得,皇帝寄予厚望,也曾掃肅了揚州,皇帝正欣喜間就被這位官員突然的死亡澆了一頭冷水。
最後一位成了揚州官場上被架空了的吉祥物。
皇帝前幾次派出的人手中有一位隨行不起眼的書案小吏張光和出人意料的在揚州立住了腳,正是這位小吏一次次不走官道傳出的信息,讓皇上了解到揚州些許的真實情況。
再派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似的前去是走不通了,何況最後一位沒被他們弄死,還在位置上待著呢。隻是成了“瞎子聾子”“其令不能出其府”,實際上已是廢棋。
今上明正帝選了從四品的王肅文以工部要修漕運為名前去揚州勘查運河水利,不由皇上指派,隻是工部派遣,隨行人員用今天的話說都是“技術咖”,一幫子搞水利的。
王肅文到揚州後不久,揚州首富萬家的嫡長子,商界傳奇,年紀輕輕就可震懾一幫老江湖的風雲人物,二十六歲的萬羅死了。
萬羅幼時聰慧,三歲開蒙起學東西就快。六歲時被祖父抱在膝上聽一眾叔父伯兄談生意。
祖父喜歡他,不論什麽生意,家族裏商討什麽,隻要祖父出麵參加的,一律都帶著他,後來人人都知道了,萬家老爺子的座位旁都會再放一把小椅子,萬羅他就安靜的聽,從不說話。
他十二歲那年參加幾大家關於錢莊是否聯合的商會,被萬老爺子點名:“羅兒,你說吧。”萬羅站起身:“是,祖父。”從此開啟他的傳奇。
他站起來不過是個少年,身量雖高但畢竟帶著稚氣,當著陳,阮,宋,錢,陸幾家的當家人,侃侃而談,如果說萬羅第一次的驚豔亮相被很多人認為不過是萬老爺子的嘴替,那麽接下來十三年,萬羅一次次用實力打臉輕視他的人。
萬羅的死可以說是機緣巧合,也可以說是王肅文有意為之。
王肅文到揚州之後,與當地富商之一的陸家小公子相處甚歡。陸家本來就是當地政商團協商好,推出來負責接待王肅文的。
這種接待不是官場上正式的接待,而是揚州每次有“外人”來,揚州的鐵板就會推出相應的人選明麵上去結交。
陸家公子陸明其和王肅文,各自心懷鬼胎,自然很快打成一片,陸明其給王肅文送的錢,王肅文收了,送的瘦馬王肅文挑了最順眼的一個。
收了人家的東西,自然“感情”更進一步,拿人手軟,這嘴就大了,王肅文像是不經意說出來,這次看水利的隊伍帶了最新製成的火雷,製火雷的人也在隊伍裏,過兩天要去炸“大片橋”。
這“大片橋”是挨著水麵建的,下麵有石柱,阻礙了行船。王肅文這支水利隊伍要辦的諸多事情當中有一項是要炸掉“大片橋”,新建拱橋,橋下可行船,讓原有運河河道連成一體。
而這就要用到火雷。陸明其聽到這眼睛一亮,忙露出紈絝的笑容,說到時要跟著去看炸橋,這麽大的熱鬧總要去開開眼。王肅文哪有不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