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字文優 ,司隸左馮翊合陽人,東漢末年的博士、弘農王郎中令。


    董卓專政時,李儒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弘農王劉辯。


    董卓死後,李傕攻進長安,控製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此後李儒的事跡及下落史書均無記載,被後世譽為三國三大毒士之一!


    ……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 ),字文和,武威姑臧人 ,漢末三國時期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賈詡少時默默無聞,初舉孝廉,官任郎官。


    他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敗亡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官渡之戰前,賈詡勸張繡歸降曹操,張繡聽從,賈詡被任命為執金吾,封爵都亭侯,後遷冀州牧。


    曹操平定河北後,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後來,賈詡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


    魏文帝曹丕即皇帝位後,賈詡被拜為太尉。


    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


    賈詡被陳壽評為算無遺策,將他與張良、陳平相提並論。


    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


    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同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投降,後曹操謀殺張繡,事泄,張繡掩襲曹軍,在淯水大破曹操。


    根據《吳書》記載,此戰賈詡獻策,讓張繡請求將軍隊遷移到野外,道路經過曹操營屯。


    張繡趁軍隊遷移時襲擊曹營,曹操沒有防備而戰敗。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


    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


    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占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


    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


    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


    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


    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


    張繡問:“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


    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


    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麽迴事?


    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簡單,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操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操必然親自墊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


    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麵迴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誌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


    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


    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占,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


    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麵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


    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


    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


    賈詡勸阻說:“昔日,您破袁紹,如今,又將漢水以南收入囊中,威名遠著,軍勢已經很大了。若是憑借楚國舊都江陵城內的豐饒物資,用以褒獎士吏、安撫百姓,使人們安土樂業,則不需要勞師動眾,就可以讓江東稽服了。”


    曹操沒有聽從這個休戰養民的建議,依然繼續進軍,結果跋涉至赤壁,“疾疫大興”,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


    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


    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


    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


    賈詡認為可以表麵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


    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離間他們。”


    曹操采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


    曹操見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建安十八年(213年),賈詡與荀攸等人共勸曹操進位魏公。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當時曹操未立世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


    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


    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


    曹操大笑,於是立曹丕為世子。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怕曹操猜忌,於是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拜賈詡為太尉。


    同年冬,賈詡與魏國公卿共勸曹丕即帝位。


    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東吳,未達到預期戰果。


    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


    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


    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其子賈穆襲爵,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賈詡被後世稱為三國三大毒士之首。


    ……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本名程立,更名為程昱,兗州東郡東阿人,三國時魏國名臣。


    程昱曾於東阿率領吏民抗擊黃巾軍。


    初平三年(192年),程昱被曹操征辟為壽張令。


    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擊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


    劉備歸附曹操期間,程昱勸曹操殺掉劉備,曹操不從。


    建安七年(202年),程昱得精兵數千人,會師黎陽,討伐袁譚、袁尚。


    程昱采用北渡河破高蕃的辦法,水道得通,大敗二袁,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程昱料到孫權會與劉備合兵抵禦曹操。


    魏國建立後,程昱為衛尉,因與中尉邢貞爭威儀,遭到罷免。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程昱複為衛尉,進封安鄉侯。


    朝廷欲以程昱為三公時,程昱去世,壽八十。


    程昱多謀,善斷大事,性格剛戾,與人多迕。


    漢末三國時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渙三人被評價為勇冠賁育。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與呂布在濮陽交戰,數度失利。


    又有蝗蟲災害,於是雙方引兵暫去。


    袁紹於是使人遊說曹操聯合,希望曹操能遷居於鄴城。


    當時曹操眼見兗州新失,軍糧又將盡,計議之下正想答應袁紹要求。


    程昱見事,向曹操言道:“私下聽說將軍打算將家屬遷居於鄴城,與袁紹聯合,有這樣的事嗎?”


    曹操說:“是的。”


    程昱勸諫:“我認為將軍您隻是一時臨事而懼,否則又怎會如此不深思熟慮?袁紹據有燕、趙之地,懷並吞天下之心,可是其智不能濟其事。將軍自以為能在他底下做事嗎?將軍您有龍虎之威,可以做韓(信)、彭(越)他們這樣臣服於他人的事嗎?如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可守。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的神武,加上我和文若(荀彧字)等人的協助,並收城池士兵而加以運用,那麽霸王之業可以成就了。希望將軍能慎重考慮一下!”


    曹操才放棄聯合袁紹的想法。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程昱與荀彧力勸曹操派兵迎接天子,曹操於是遣曹洪率兵西迎,但被衛將軍董承與袁術手下萇奴拒險阻擋。


    漢獻帝定都許縣後,以程昱為尚書。


    其時兗州尚未綏撫停當,於是又以程昱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


    劉備失去徐州後,前來歸附曹操。


    程昱對曹操說:“我觀劉備有雄才又非常得人心,終究不會居於人下,不如趁早把他除掉。”


    曹操說:“如今正是收攬天下英雄之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於是不從。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遣劉備至徐州截擊袁術,程昱與郭嘉向曹操道:“明公前日不除掉劉備,如今更向他借兵,他必定會有異心的。”


    曹操後悔,但已追之不及,果然,袁術病死後,劉備去到徐州,殺車胄,舉兵背反曹操。


    《魏書》記載:程昱少年時候,經常夢見自己登上泰山以兩手捧日。


    程昱自覺奇異,曾向荀彧說出這事。


    在兗州動亂之時,全賴程昱奔走籌謀,鄄城等三個縣城才得以保全。


    這時候荀彧把程昱之夢告訴曹操。


    曹操聽後,便向程昱說:“卿當終為吾腹心。”


    當時程昱仍是叫作“程立”,曹操順應夢兆,於其“立”字上加一個“日”字,“程立”於是正式改名為“程昱”。


    根據《魏晉世語》記載:“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也就是說,曹操的軍隊曾經嚴重缺糧,程昱在自己的縣城裏(東阿縣)強奪糧食,為曹軍供應三日的糧食,這些糧食當中更有不少人肉,從此程昱失去在朝廷的威望,所以不能位列三公。


    正因如此,程昱坐實了毒士之名,被譽為三國三大毒士之中最狠的毒士。


    ……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123]),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裏 人,三國時期魏國權臣、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因漢室被曹氏所控製,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製京都洛陽。


    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日(251年9月7日 [119]),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文貞,後改為文宣。


    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傑克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傑克驢並收藏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