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位麵。


    此刻的楊廣看了天幕上的美女,心裏也是癢癢的,於是開始打算著南巡,希望自己也能遇上這種傾國傾城的絕色美女!


    大唐位麵。


    李世民看的火氣很大,立即讓人把後宮佳麗全都召集過來,他要瞧瞧自己的後宮之中是否也有天幕中這種美人!


    然而李世民選了半天,都沒有選到一個合適的。


    因為後宮選擇佳麗的標準都是以胖為美,這和天幕中的那些美人有巨大的體型差異!長相就更別提了!


    然而就在李世民心灰意冷,準備下旨重新選秀女的時候,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突然讓他眼前一亮!


    這少女年方二八,身材高挑,身材窈窕,臉型消瘦卻很嫵媚動人,尤其是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十分的勾魂攝魄!


    “咦!這個宮女不錯,今晚就讓她侍寢!”


    “奴婢遵旨!媚娘,你還不趕緊磕頭謝恩!”


    李世民此刻選到的不是別人,而是今後能夠改變大唐命運的武媚娘!


    ……


    李隆基在位時空。


    原本還躺在楊貴妃身旁享樂的李隆基頓時坐直了身子。


    “這就是仙女的模樣嗎?果然不沾染凡塵氣息!”


    聽到這話,楊貴妃頓時不樂意了。


    “皇上,難道臣妾不如天幕上這些庸脂俗粉麽?她們都是後世的普通女子,哪裏是什麽仙女!”


    “閉嘴!這裏根本沒有你說話的份兒!”


    男人的心真的是說變就變,即便李隆基年紀大了,可他喜歡的依然是少女,尤其是這些充滿了陽光活力的少女!


    楊玉環此刻猛地愣住了,因為她還從未被李隆基如此大聲的訓斥過!


    “皇上!您竟然兇臣妾!”


    “兇你怎麽了?若是你再敢廢話,朕就將你打入冷宮!你別以為朕老糊塗了!你和安祿山的那些齷齪事情朕都一清二楚!”


    李隆基現在說翻臉就翻臉,因為他越看楊玉環這種肥碩臃腫的身材越覺得惡心!


    ……


    大宋位麵。


    趙光義也覺得小周後不香了,他讓畫師作畫的激情都一下子沒有了。


    ……


    各個位麵、各個時空的男人們基本上都是同樣的心情。


    雖然有的人嘴上說著有辱斯文,可是心裏卻樂開了花!


    不過這一段短視頻很快就結束了,緊接著天幕上又出現了新的內容。


    華夏聖人大評選!


    第一位: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又號樂山居士 ,浙江餘姚人,出生於餘姚北城,明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書王華之子。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


    王守仁仕於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曆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禦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宸濠之亂,因功獲封“新建伯”,成為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王守仁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書、左都禦史。


    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歲。明穆宗時追贈新建侯爵,諡號“文成”。萬曆十二年(1584年)從祀於孔廟。


    王守仁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其學以“心”為宗,他以“心”為宇宙本體,提出“心即理”的命題,斷言“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倡言“知行合一”說,後專注“致良知”說,認為“良知”即“天理”,強調從內心去體察天理。


    “陽明心學”後傳入日本、朝鮮等國。


    其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


    清代學者王士禎稱讚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為明朝第一流人物”。


    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傳世。


    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和優越的學習環境。


    王守仁之父王華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在王守仁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


    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他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分娩。


    王守仁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


    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雲“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十二歲,王守仁就讀書塾。


    十三歲,母親鄭氏去世。


    幼年失恃,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他誌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


    一次與書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之人。


    十五歲時,他聽說石英、王勇、石龍(石和尚)、劉通等起義,就屢次試圖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被父親斥為狂妄。


    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誌。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來這天他閑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裏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迴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嶽父才把他找迴去 。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迴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


    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麽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傑克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傑克驢並收藏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