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介都是教訓
三國:無限爆經驗的我無敵了 作者:錦之若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上劉斌與甘寧,已是好兄弟坐一桌。
兄友弟恭,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吾身扛滿背九龍拉棺,弟弟你若不慫,哥帶你打萬裏江山”
“興霸願誓死追隨啊,大哥”
然後,劉斌視線望向旁邊的三人。
廉大“鞍山馬後”
廉二“赴湯蹈火”
廉三“…”,
詞都讓你們說完了,這不是欺負人嗎?
隻是迫於幾人的目光壓力,廉三無奈,總算擠出一句,
“俺也一樣”
按照劉斌的吩咐,傳發周邊,以正軍法。
一時間軍心震動,有些人剛剛升起的小心思,瞬間湮滅。
畢竟拿下這麽大的州郡,有了立足之地,有些欲望之火,是人之常情。
軍法隻是一張紙,還得靠不斷重複和警醒,才能讓人懂得敬畏,學會遵守。
當傳發到蒹葭關時,許褚許正薛大膽更是嚇得大驚失色。
等了解了詳情,這才放下心來,隻是內心更加愧疚。
僅留前來通傳的吳蘭代為守城,三人騎著快馬,主動前往雒城請罪。
再一番表演後,原本的死罪改成了八十鞭子。
加上認錯態度誠懇,又改為了四十鞭。
最後,打了二十鞭後,剩下的暫時記過。
當然理由也很充分,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臨陣換將於軍心不利,等拿下漢中後再做定奪。
聰明人都明白,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重拿輕放,雷聲大雨點小。
既名正軍紀,又給了幾人教訓,還得對他這個主公感恩戴德。
不過,軍中能有幾個聰明人呢。
況且,看透不說透才是真聰明。
比如荀攸,還得主動帶頭表態,
“主公英明神武,賞罰分明,屬下佩服”
沒辦法,不是他要出風頭,而是主公目光太過犀利。
劉斌也沒辦法,就你一個有身份地位的讀書人,此時你不帶頭誰帶頭。
“誌才啊,你咋還沒來,望穿秋水啊。”
他已經下令,讓黃忠帶領萬人駐守白帝城。
黃忠就是在攻打益州的時候陣亡的,雖然這種幾率不大,可還是要盡量避免一下才好。
另外,白帝城作為益州的門戶,也確實需要有大將駐守。
至於忠誠不需要太擔心,除了相信黃忠忠誠不二的性格外。
他的媳婦和兒子黃續,也一起隨戲誌才接到了雒縣。
另外典韋統領一萬人,作為後援留守江州,算是又加了一道保險。
戲誌才這一路都是走的水路,倒也順暢。
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消息,張角病逝。
這讓戲誌才這不由得再次感慨,自家主公的深謀遠慮。
“吾還以為,主公說夜觀天象就是在開玩笑。”
“自己老師就經常說這些有的沒得,隻是沒想到,主公這次是來真的!”
“那豈不是說,靈帝也會死?大勢可期,大勢可期矣!”
劉斌親自出城迎接,一把捂住戲誌才的手,與其深情對視,
“誌才,你瘦了”
“主公,你也是”
他們兩個在這裏秀恩愛,唯一敢說話的薛大膽,已經被打發迴蒹葭關,準備進攻漢中。
不然,見到此情此景,又要嫉妒的冒酸水了。
“你們兩個不要臉的,當初見到你們的時候,瘦的的和麻杆一樣,現在身上最少都要長十斤肉了吧!”
是的,劉斌通過鍛煉和升級,身體素質急劇增加。
雖然現在表麵看起來還是瘦,但是身上已經有了腱子肉。
戲誌才這段時間身邊一直跟著華佗,加上勤練五禽戲,身子骨明顯好轉了許多。
越發的,有春秋時期儒家弟子的模樣了。
沒錯,說的就你,儒家扛把子孔子是也!
地盤打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商量重新製定規矩和獎賞。
現在益州沿用著西漢以來的《九章律》,製定於漢高祖初年。
當初,劉邦入關時,曾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其實,與劉斌當初發出的軍令是差不多。
劉邦並沒有因為秦王朝法律過嚴過猛,而反其道行之。
製定的法律並未矯枉過正,但是三章約法,畢竟隻是臨時性措施。
待漢王朝正式成立,立即令蕭何等在《秦律》基礎上製定《九章律》(即盜、賊、囚、捕、雜、具、興、廄、戶律),以後又相繼增加了越宮、朝、金布、田、錢等律條;
東漢時,又補充律60餘篇,令300餘篇,比900餘卷,死刑610條,耐罪1698條,贖罪以下2681條,形成了以律、令、科、比為主的法律體係(見《後漢書·陳寵傳》)。
所謂的律,即基本法律;
令是為了解決某一具體問題,以皇帝名義頒布的詔令,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科也稱科條,是法律條文中應科以刑罰的部分,本來是量刑標準,後來發展為獨立的法律形式;
比也稱為決事比,指那些經過朝廷批準,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案成例。
以劉焉父子治蜀為例子,他們失敗的原因之一,不是法律寬鬆。
而是司法腐敗,疏於執行,有法不依,法律淪為一紙具文的結果。
那麽,對症下藥,就不是重新製定嚴刑峻法,而是嚴格執行已有的法律。
而蜀漢,正是憑借“蜀科”,才僅憑一州之地,反攻強大的魏國。
劉備知道,自己奪取天下的目標任重道遠,鞏固偏安一隅的局麵,也得有軍隊支持。
每一次戰爭,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沒有嚴刑峻法作保證,一切都會成為泡影,僅有的彈丸之地也難以鞏固。
諸葛亮在寫隆中對時,益州人口568萬,在全國十三州裏排名第三,而且麵積遼闊,土地肥沃,的確稱得上是“天府之國”。
經過劉備的幾番折騰,長達13年的連年征戰,以至於變成了出師表裏的,益州疲弊不堪。
這中間的經曆暫且不論,就說一州打一國,這麽牛逼的事情,如果後方沒有嚴苛的律法是不可能的。
不收稅,錢糧哪裏來,打仗打的就是錢糧。
有了錢糧,人都是直接拉過來的,就像黃巾軍一樣,很容易拉起幾萬人的隊伍,隻要你養的起。
所以有的人看書,隻看到了先帝跳舞蹦迪,但是經費都是由益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
益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長期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所以原本就比較排外。
再加上,劉備打仗無論輸贏,百姓其實都沒有太大好處,這也是後期無力的重要原因。
所以,介都是教訓。
劉斌就是要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兄友弟恭,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吾身扛滿背九龍拉棺,弟弟你若不慫,哥帶你打萬裏江山”
“興霸願誓死追隨啊,大哥”
然後,劉斌視線望向旁邊的三人。
廉大“鞍山馬後”
廉二“赴湯蹈火”
廉三“…”,
詞都讓你們說完了,這不是欺負人嗎?
隻是迫於幾人的目光壓力,廉三無奈,總算擠出一句,
“俺也一樣”
按照劉斌的吩咐,傳發周邊,以正軍法。
一時間軍心震動,有些人剛剛升起的小心思,瞬間湮滅。
畢竟拿下這麽大的州郡,有了立足之地,有些欲望之火,是人之常情。
軍法隻是一張紙,還得靠不斷重複和警醒,才能讓人懂得敬畏,學會遵守。
當傳發到蒹葭關時,許褚許正薛大膽更是嚇得大驚失色。
等了解了詳情,這才放下心來,隻是內心更加愧疚。
僅留前來通傳的吳蘭代為守城,三人騎著快馬,主動前往雒城請罪。
再一番表演後,原本的死罪改成了八十鞭子。
加上認錯態度誠懇,又改為了四十鞭。
最後,打了二十鞭後,剩下的暫時記過。
當然理由也很充分,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臨陣換將於軍心不利,等拿下漢中後再做定奪。
聰明人都明白,這件事就算過去了。
重拿輕放,雷聲大雨點小。
既名正軍紀,又給了幾人教訓,還得對他這個主公感恩戴德。
不過,軍中能有幾個聰明人呢。
況且,看透不說透才是真聰明。
比如荀攸,還得主動帶頭表態,
“主公英明神武,賞罰分明,屬下佩服”
沒辦法,不是他要出風頭,而是主公目光太過犀利。
劉斌也沒辦法,就你一個有身份地位的讀書人,此時你不帶頭誰帶頭。
“誌才啊,你咋還沒來,望穿秋水啊。”
他已經下令,讓黃忠帶領萬人駐守白帝城。
黃忠就是在攻打益州的時候陣亡的,雖然這種幾率不大,可還是要盡量避免一下才好。
另外,白帝城作為益州的門戶,也確實需要有大將駐守。
至於忠誠不需要太擔心,除了相信黃忠忠誠不二的性格外。
他的媳婦和兒子黃續,也一起隨戲誌才接到了雒縣。
另外典韋統領一萬人,作為後援留守江州,算是又加了一道保險。
戲誌才這一路都是走的水路,倒也順暢。
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消息,張角病逝。
這讓戲誌才這不由得再次感慨,自家主公的深謀遠慮。
“吾還以為,主公說夜觀天象就是在開玩笑。”
“自己老師就經常說這些有的沒得,隻是沒想到,主公這次是來真的!”
“那豈不是說,靈帝也會死?大勢可期,大勢可期矣!”
劉斌親自出城迎接,一把捂住戲誌才的手,與其深情對視,
“誌才,你瘦了”
“主公,你也是”
他們兩個在這裏秀恩愛,唯一敢說話的薛大膽,已經被打發迴蒹葭關,準備進攻漢中。
不然,見到此情此景,又要嫉妒的冒酸水了。
“你們兩個不要臉的,當初見到你們的時候,瘦的的和麻杆一樣,現在身上最少都要長十斤肉了吧!”
是的,劉斌通過鍛煉和升級,身體素質急劇增加。
雖然現在表麵看起來還是瘦,但是身上已經有了腱子肉。
戲誌才這段時間身邊一直跟著華佗,加上勤練五禽戲,身子骨明顯好轉了許多。
越發的,有春秋時期儒家弟子的模樣了。
沒錯,說的就你,儒家扛把子孔子是也!
地盤打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商量重新製定規矩和獎賞。
現在益州沿用著西漢以來的《九章律》,製定於漢高祖初年。
當初,劉邦入關時,曾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其實,與劉斌當初發出的軍令是差不多。
劉邦並沒有因為秦王朝法律過嚴過猛,而反其道行之。
製定的法律並未矯枉過正,但是三章約法,畢竟隻是臨時性措施。
待漢王朝正式成立,立即令蕭何等在《秦律》基礎上製定《九章律》(即盜、賊、囚、捕、雜、具、興、廄、戶律),以後又相繼增加了越宮、朝、金布、田、錢等律條;
東漢時,又補充律60餘篇,令300餘篇,比900餘卷,死刑610條,耐罪1698條,贖罪以下2681條,形成了以律、令、科、比為主的法律體係(見《後漢書·陳寵傳》)。
所謂的律,即基本法律;
令是為了解決某一具體問題,以皇帝名義頒布的詔令,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科也稱科條,是法律條文中應科以刑罰的部分,本來是量刑標準,後來發展為獨立的法律形式;
比也稱為決事比,指那些經過朝廷批準,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案成例。
以劉焉父子治蜀為例子,他們失敗的原因之一,不是法律寬鬆。
而是司法腐敗,疏於執行,有法不依,法律淪為一紙具文的結果。
那麽,對症下藥,就不是重新製定嚴刑峻法,而是嚴格執行已有的法律。
而蜀漢,正是憑借“蜀科”,才僅憑一州之地,反攻強大的魏國。
劉備知道,自己奪取天下的目標任重道遠,鞏固偏安一隅的局麵,也得有軍隊支持。
每一次戰爭,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沒有嚴刑峻法作保證,一切都會成為泡影,僅有的彈丸之地也難以鞏固。
諸葛亮在寫隆中對時,益州人口568萬,在全國十三州裏排名第三,而且麵積遼闊,土地肥沃,的確稱得上是“天府之國”。
經過劉備的幾番折騰,長達13年的連年征戰,以至於變成了出師表裏的,益州疲弊不堪。
這中間的經曆暫且不論,就說一州打一國,這麽牛逼的事情,如果後方沒有嚴苛的律法是不可能的。
不收稅,錢糧哪裏來,打仗打的就是錢糧。
有了錢糧,人都是直接拉過來的,就像黃巾軍一樣,很容易拉起幾萬人的隊伍,隻要你養的起。
所以有的人看書,隻看到了先帝跳舞蹦迪,但是經費都是由益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
益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長期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所以原本就比較排外。
再加上,劉備打仗無論輸贏,百姓其實都沒有太大好處,這也是後期無力的重要原因。
所以,介都是教訓。
劉斌就是要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