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事情出意外,安帝欲廢後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 作者:南柯一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皇後那兒……
安帝並不怎麽擔心。
一如汪國公所言,他和皇後成親多年,感情一直很好。對方當下這麽大鬧,隻是因為剛知道這事,一時氣憤上頭,可以理解。
等過兩天,冷靜下來,他相信她會想明白的,然後理解體諒自己,將事情揭過。
這一點,安帝有信心。
皇後的確外柔內剛,但在他印象中,她更是一個識大體的。且自其登上後位以來,剛硬的性格明顯改變不少。
因此,事情十有八九能成。
若還是不行,就按汪國公說的,讓二皇子出麵勸說。
皇後對自己這個丈夫有氣,不願意低頭說得過去。
但加上親生兒子,她總不可能還擰著吧?
是以,皇後這邊,在安帝看來隻是小問題,甚至算不上問題。這種情況下,他以此發難,換來兩千騎奴,完全是空手套白狼,簡直不要太劃算。
即便這批人馬因為陪嫁之名的緣故,隻能由大皇子接手,但他跟大皇子是父子。
所以在安帝眼中,這兩千騎奴基本就等於握在了自己手上。
甚至,他是故意以陪嫁之名索要。
因為隻有這樣,汪國公才可能鬆口答應。
對於汪國公的心思,安帝雖不知全貌,但很容易就看出一個大概。
畢竟,他也是靠鬥爭上位的。
無論是提議向北磐購買戰馬,還是把消息泄露給皇後,汪國公的目的無外乎就是扶大皇子上位,博一個從龍之功,使自身地位乃至家族更上一層樓。
按理說,國公位極人臣,應當知足。
再想往上的話,不僅是貪婪,更有越界的嫌疑。
但人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知足。
此外,國公也分高低的:有人四千食邑,有人六千食邑。有的封地富足,有的封地貧瘠。
更何況,國公之上還有王爵!
所以,汪國公想更進一步很正常。
安帝也不反感,反而樂意看到。
蓋因他自身就是一個貪婪的人,同時認為貪婪是帝王乃至所有上位者必備的素質。
然後,這一點放在他身上,對外的體現是攻城掠地、擴張領土、搶奪資源;對內就是征收賦稅、敲打權臣、收束權力。
汪國公的貪心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安帝完成這些事。
比如暗中向北磐購買戰馬,能補齊安國攻打褚國的短板,讓他順利對烏城興兵。又比如泄露消息促使皇後鬧騰,他直接一波拿捏,索要兩千騎奴,變相削弱對方的實力。
這些,都有稱安帝心意的地方。
否則的話,他豈會雷聲大雨點小,重重拿起輕輕放下?
另外,安帝也喜歡這種與人博弈然後全盤在握的感覺:任爾智計百出、各種蹦躂,我卻始終掌握一切,隻要願意,就能輕易進行拿捏。
所謂貓戲老鼠,不外如是。
可安帝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掌控。
並且出錯的點不在汪國公這個與自己博弈的人,而是他沒怎麽在意的皇後!
事情過去兩天,安帝覺得皇後應該消氣了,就主動去鳳儀宮見她,讓她把自己暗中向北磐購買戰馬的事就此揭過,不要宣揚出去。
為此,安帝不惜放低身段,說了一些好話。
他和皇後感情不錯,且對方身後站著沙東部。
於公於私,他低個頭都沒什麽,尤其在隻有兩人的時候。
不料,皇後非但不領情,還以大義為名,把他給罵了一頓,依舊吵著讓他跪太廟請罪。
看到這種情況,安帝有些惱火,但權衡之後還是耐著性子,將汪國公當初勸他的那一套搬了過來,意圖使皇後產生認同,結果仍以失敗告終。
這下安帝忍不住了,當場拂袖離去。
事後,安帝無奈,隻得按預定計劃讓二皇子去勸。
沒想到皇後油鹽不進,反而想把事情鬧大。
事情到這個地步,安帝坐不住了,怒火升騰到極點,對皇後生出了厭棄之心。
大義,仇恨?
朕隻是買了些戰馬而已,至於這麽上綱上線,死抓不放嗎?
而且朕這麽做,目的也是想讓大安更強盛!
等大安足夠強大,就能把北磐消滅,如此豈不是更能成就大義,為列祖列宗報仇?
你怎麽就不明白呢?
若是尋常婦人,也就罷了。可你是皇後,一國之母,怎麽能隻執著於個人的私仇,因私廢公呢?當真是眼界淺、見識短,沒有大局觀!
居然還想把事情宣揚出去!
你可知事情一旦傳出去,朕的皇位都會坐不穩,如此一來,對你有什麽好處?
更何況,夫為妻綱、君為臣綱!
你如此行徑,真是半點都不為夫、為君考慮。
簡直是被仇恨遮了雙眼,失了心智,入了魔怔!
這般情況,怕是難當鳳位!
難當鳳位四字一出,安帝陡然拳頭緊握。
因為他想到了這件事情的解決辦法——廢後!
隻要把皇後廢了,打入冷宮,她便沒法兒把事情傳揚出去。哪怕外麵人聽到一些風聲,他也可以將其歸咎為皇後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說的胡話,不足為信。
不過,轉瞬安帝又鬆開拳頭,眼中有掙紮和糾結交錯。
皇後和他成親多年,彼此感情一直不錯;她還為他生育了二皇子,大皇子也受過其撫養;且當初他上位,的確得了對方母族的幫助;此外,她身後還站著沙東部。
這些東西結合到一起,讓安帝無論是從感情還是其他方麵,都不太想這麽做。
甚至,在這之前,他從未想過廢後。
但現在,安帝自覺能用的辦法都用了。可皇後依舊不鬆口,反而變本加厲。再這麽下去,事情怕是難以收場。
一旦事情傳揚出去,自己的皇位必然發生動搖……
想到這兒,安帝閉上眼,深吸一口氣。
當他重新睜開眼時,眼中的掙紮與猶豫消失不見,隻有堅定和冷漠。
最後一次!
皇後,朕再給你一次機會。
這是最後一次,如果你還不肯退讓……那就別怪朕不念當初的恩義和多年夫妻情分了!
畢竟,若是朕的皇位發生動搖,你的後位怕是也坐不安穩。
既如此,朕也隻能棄車保帥。
念頭打定,安帝沒有拖遝,直接前往鳳儀宮。
……
安帝並不怎麽擔心。
一如汪國公所言,他和皇後成親多年,感情一直很好。對方當下這麽大鬧,隻是因為剛知道這事,一時氣憤上頭,可以理解。
等過兩天,冷靜下來,他相信她會想明白的,然後理解體諒自己,將事情揭過。
這一點,安帝有信心。
皇後的確外柔內剛,但在他印象中,她更是一個識大體的。且自其登上後位以來,剛硬的性格明顯改變不少。
因此,事情十有八九能成。
若還是不行,就按汪國公說的,讓二皇子出麵勸說。
皇後對自己這個丈夫有氣,不願意低頭說得過去。
但加上親生兒子,她總不可能還擰著吧?
是以,皇後這邊,在安帝看來隻是小問題,甚至算不上問題。這種情況下,他以此發難,換來兩千騎奴,完全是空手套白狼,簡直不要太劃算。
即便這批人馬因為陪嫁之名的緣故,隻能由大皇子接手,但他跟大皇子是父子。
所以在安帝眼中,這兩千騎奴基本就等於握在了自己手上。
甚至,他是故意以陪嫁之名索要。
因為隻有這樣,汪國公才可能鬆口答應。
對於汪國公的心思,安帝雖不知全貌,但很容易就看出一個大概。
畢竟,他也是靠鬥爭上位的。
無論是提議向北磐購買戰馬,還是把消息泄露給皇後,汪國公的目的無外乎就是扶大皇子上位,博一個從龍之功,使自身地位乃至家族更上一層樓。
按理說,國公位極人臣,應當知足。
再想往上的話,不僅是貪婪,更有越界的嫌疑。
但人心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知足。
此外,國公也分高低的:有人四千食邑,有人六千食邑。有的封地富足,有的封地貧瘠。
更何況,國公之上還有王爵!
所以,汪國公想更進一步很正常。
安帝也不反感,反而樂意看到。
蓋因他自身就是一個貪婪的人,同時認為貪婪是帝王乃至所有上位者必備的素質。
然後,這一點放在他身上,對外的體現是攻城掠地、擴張領土、搶奪資源;對內就是征收賦稅、敲打權臣、收束權力。
汪國公的貪心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安帝完成這些事。
比如暗中向北磐購買戰馬,能補齊安國攻打褚國的短板,讓他順利對烏城興兵。又比如泄露消息促使皇後鬧騰,他直接一波拿捏,索要兩千騎奴,變相削弱對方的實力。
這些,都有稱安帝心意的地方。
否則的話,他豈會雷聲大雨點小,重重拿起輕輕放下?
另外,安帝也喜歡這種與人博弈然後全盤在握的感覺:任爾智計百出、各種蹦躂,我卻始終掌握一切,隻要願意,就能輕易進行拿捏。
所謂貓戲老鼠,不外如是。
可安帝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掌控。
並且出錯的點不在汪國公這個與自己博弈的人,而是他沒怎麽在意的皇後!
事情過去兩天,安帝覺得皇後應該消氣了,就主動去鳳儀宮見她,讓她把自己暗中向北磐購買戰馬的事就此揭過,不要宣揚出去。
為此,安帝不惜放低身段,說了一些好話。
他和皇後感情不錯,且對方身後站著沙東部。
於公於私,他低個頭都沒什麽,尤其在隻有兩人的時候。
不料,皇後非但不領情,還以大義為名,把他給罵了一頓,依舊吵著讓他跪太廟請罪。
看到這種情況,安帝有些惱火,但權衡之後還是耐著性子,將汪國公當初勸他的那一套搬了過來,意圖使皇後產生認同,結果仍以失敗告終。
這下安帝忍不住了,當場拂袖離去。
事後,安帝無奈,隻得按預定計劃讓二皇子去勸。
沒想到皇後油鹽不進,反而想把事情鬧大。
事情到這個地步,安帝坐不住了,怒火升騰到極點,對皇後生出了厭棄之心。
大義,仇恨?
朕隻是買了些戰馬而已,至於這麽上綱上線,死抓不放嗎?
而且朕這麽做,目的也是想讓大安更強盛!
等大安足夠強大,就能把北磐消滅,如此豈不是更能成就大義,為列祖列宗報仇?
你怎麽就不明白呢?
若是尋常婦人,也就罷了。可你是皇後,一國之母,怎麽能隻執著於個人的私仇,因私廢公呢?當真是眼界淺、見識短,沒有大局觀!
居然還想把事情宣揚出去!
你可知事情一旦傳出去,朕的皇位都會坐不穩,如此一來,對你有什麽好處?
更何況,夫為妻綱、君為臣綱!
你如此行徑,真是半點都不為夫、為君考慮。
簡直是被仇恨遮了雙眼,失了心智,入了魔怔!
這般情況,怕是難當鳳位!
難當鳳位四字一出,安帝陡然拳頭緊握。
因為他想到了這件事情的解決辦法——廢後!
隻要把皇後廢了,打入冷宮,她便沒法兒把事情傳揚出去。哪怕外麵人聽到一些風聲,他也可以將其歸咎為皇後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說的胡話,不足為信。
不過,轉瞬安帝又鬆開拳頭,眼中有掙紮和糾結交錯。
皇後和他成親多年,彼此感情一直不錯;她還為他生育了二皇子,大皇子也受過其撫養;且當初他上位,的確得了對方母族的幫助;此外,她身後還站著沙東部。
這些東西結合到一起,讓安帝無論是從感情還是其他方麵,都不太想這麽做。
甚至,在這之前,他從未想過廢後。
但現在,安帝自覺能用的辦法都用了。可皇後依舊不鬆口,反而變本加厲。再這麽下去,事情怕是難以收場。
一旦事情傳揚出去,自己的皇位必然發生動搖……
想到這兒,安帝閉上眼,深吸一口氣。
當他重新睜開眼時,眼中的掙紮與猶豫消失不見,隻有堅定和冷漠。
最後一次!
皇後,朕再給你一次機會。
這是最後一次,如果你還不肯退讓……那就別怪朕不念當初的恩義和多年夫妻情分了!
畢竟,若是朕的皇位發生動搖,你的後位怕是也坐不安穩。
既如此,朕也隻能棄車保帥。
念頭打定,安帝沒有拖遝,直接前往鳳儀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