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不知遇刺的事,會不會和老大有關?”


    聞得此言,張全心中一驚,連忙低下腦袋道:“應當不會。大皇子和靖遠伯是表兄弟,雖然平時交集極少,關係不算親近,但並無過節。”


    “大皇子沒道理,也沒理由對他不利。”


    聽到這番分析,安帝不由暗自思索起來。


    尋常情況下,事情的確如此。但皇家本就不尋常,做事自然不能以常理看待。


    誠然,孟不知和大皇子的關係的確如張全所說:他們是表兄弟,但平時交集不多,並不親近,也沒有過節,可謂關係平平。


    所以,後者沒有理由去對前者不利。


    可如果把二皇子加上,事情就不一樣了。


    二皇子與孟不知同樣關係平平。


    但不同的是,二皇子的生母是皇後,而皇後跟清寧長公主關係極好。


    原本這沒什麽,清寧長公主雖然地位不低,卻處於閑散狀態,不牽扯利益糾紛,也沒什麽值得人圖謀的,和皇後關係再好,也影響不了什麽。


    可近段時間,其子孟不知卻展露了頭角。


    從軍殺敵,建功封爵,虛銜變實權……目前已是實打實的二等伯爵,盡管還算不得位高權重,但他年輕,未來可期!


    隻要不出意外,將來必能更進一步,位列公侯。


    一位實權的公侯,能影響不少的東西。


    兩個皇子未來爭奪皇位,必然要選擇拉攏。然後在拉攏的事上,皇後和清寧長公主的親密關係肯定會給二皇子帶來不小的優勢。


    如果孟不知因此倒向二皇子,定然會給大皇子造成麻煩。


    這樣的話,倒不如趁孟不知羽翼尚未豐滿之時就將其除掉,以免後患。


    這做法約等於用未發生的事給現在的人定罪判刑,聽著很荒誕,實際上卻不鮮見,尤其是在帝王之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曆史上許多皇子乃至公主,剛出生就被弄死了。


    孩子剛出生,誰能斷定其未來如何?


    但他們依舊被扼殺在搖籃中,沒有道理可講。


    安帝李隼不僅出身皇室,還是通過鬥爭上位的,發現些端倪,很容易就往這方麵想。


    不過,很快他又拋開了這個想法。


    蓋因據他對自己大兒子的了解,對方或許會產生針對孟不知的想法,但不會通過勾結沙石台的人來對其不利,因為風險太大。


    一旦通敵的事暴露,會為其上位之路平添巨大坎坷,甚至無緣皇位。


    因為百官和百姓都不會希望看到一個通敵的人當皇帝。


    當下隻有潛在威脅的孟不知不值得其冒這麽大的險。


    想到這兒,安帝暗鬆一口氣,繼而冒出了關於其他可能的猜想。


    或許,汪逖勾結沙石台刺殺孟不知一事是假的。


    又或許,事情是真的,卻與老大沒關係,是他多心了。抑或者,事情是真,且和老大有關係,但並非是其自身的主意,而是身邊人或下麵的人擅作主張。


    要是前兩者,一切都好說,倘若是第三種可能……


    安帝眼底閃過一絲陰冷。


    那有些人就該敲打了!


    不!即便不是,也可以借機提前敲打他們一下,免得其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思及此處,安帝心中有了決斷,不再多想,開始一邊繼續批奏折,一邊等待郭度那邊的調查結果。


    當他把桌上的奏折批閱完畢時,郭度迴來了,隨行的還有鄧恢。


    “結果如何?”


    安帝伸了個懶腰,舒展全身筋骨之餘,隨口問了句。


    郭度低著腦袋迴道:“迴陛下,經臣與鄧統領再三查證,軍中所製弓箭並無缺漏。”


    “這麽說,汪逖之事是那人在栽贓?”安帝神色微動,意味深長地問。


    郭度硬著頭皮道:“應當是。”


    他很不想承認,因為承認了,就等於他被人擺了一道。這會讓他剛立的功勞失色不少。


    可事實擺在眼前,他沒法兒否認。


    不料旁邊的鄧恢卻道:“陛下,臣倒覺得汪逖與那沙石台之人應當有些幹係。不然那人為何不栽贓別人,偏偏栽贓於他?”


    “另外,那批弓箭不可能是憑空出現的,必有來源,所以此事還需徹查。”


    聞言,安帝來了興趣:“那依你之見,這事該怎麽查?”


    鄧恢道:“查汪逖與那人的聯係,至於弓箭來源……”


    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咬著牙道:“大安能製造弓箭的,不隻有朝廷軍隊。”


    聽到這話,安帝眼睛微眯。


    鄧恢最後的話點到即止,但他聽明白了。


    在安國,弓箭屬於管製品,卻並非隻有朝廷軍隊才能製造。那些有權養私兵的勳貴也能製造,甚至民間獵戶也能自製以謀生。


    不過,民間基本不可能形成批量,因為朝廷對製造大批弓箭的材料有管控。


    因此鄧恢的意思是查那些勳貴。


    這事……不好做!


    因為私兵是屬於勳貴的私人力量,他們不會願意讓人查。而其存在有法理支撐,即便安帝是皇帝,沒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也不好讓人去查。


    可安帝作為皇帝,於公於私都難免會想了解一下勳貴的私兵。


    平時沒借口不好下手就罷了,當下那批來源不明的弓箭就是一個不錯的理由。


    所以,他心動了。


    但要憑這個理由把所有勳貴都查一遍,也不行。


    那樣做容易犯眾怒。


    稍作權衡後,安帝悠悠道:“你這麽一說,也有幾分道理。既然這樣,那就順藤摸瓜地查一下吧。”


    說著,他思索了一下,朝一旁的張全問道:“你方才說,那汪逖是誰的侄子來著?”


    張全:“……”


    我什麽時候說了?


    分明是您說的,說是聽皇後娘娘提了一嘴!


    心中叫屈,但張全明白安帝此舉是在做戲,於是配合道:“迴陛下,他是汪國公的侄子。之前大皇子和汪國公之女定親的時候,他還送了一尊純金的送子觀音當賀禮。”


    安帝麵露恍然,然後對郭度道:“那就先查一下汪國公吧。”


    “事情跟他侄子有關,朕想他應當會配合的。”


    “臣遵旨。”郭度連忙答應。


    這時,安帝又補充道:“鄧恢也跟著一起查吧,畢竟這事涉及軍務。”


    鄧恢拱手領命:“臣遵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柯一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柯一孟並收藏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