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朱衣衛的禁區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 作者:南柯一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最近安帝給的壓力,郭度心中起了壓下孟不知所言之事的念頭。不過,他沒有立即付諸行動,而是開始衡量這麽做的得失。
不一會兒,他選擇放棄。
因為這事不好壓。
珊瑚這邊好辦,但孟不知那邊難搞。
後者在密信中以受害者的角度說了想要一個結果。
如果他把這事壓下去,之後孟不知問起來,不好交代。至於對孟不知不利……
郭度沒想過。
因為不至於到那個地步,而且一旦那麽做了,會有更大的麻煩。
隻是失察的話,他頂多被安帝訓一頓,丟些印象分。若是為此對孟不知不利,事後一旦被查出來,他怕是地位不保,甚至可能腦袋搬家。
所以,郭度三思之後,決定先把情報上那個潛伏在安都的台字級人物抓住。
地方和朝中乃至軍中有人通敵的事,等審問過對方再說。
若是情況不嚴重,那就避重就輕地匯報給安帝。
如果事關重大,便隻能照實說。
念頭打定,郭度望向珊瑚:“你為了送情報一路奔波,先下去歇息吧。本使即刻召集人手采取行動,若抓捕成功,會給你記上一功,讓你升任緋衣使。”
“謝尊上!”
“屬下告退。”
看著珊瑚離開,郭度目泛思索。
給珊瑚記功升職的事,孟不知在密信裏提了。
沒明說,但他能品出來。
提拔一個朱衣眾當緋衣使,對他這個指揮使來說,就是一句話的事。孟不知的密信雖然給他帶來了一些困擾,可那些情報無誤的話,會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功勞。
這種情況下,他不介意做個順水人情。
而孟不知這麽幫珊瑚的原因,郭度稍一想也能猜到。
無非是想找個人把消息給他,讓朱衣衛替其去報複一波沙石台。然後,這個珊瑚應該和任辛有點聯係,其便順手幫了一把。
對於這些,郭度沒打算告訴安帝。
一是事情無關痛癢,沒必要匯報上去。
二是這事算是私下的人情往來,不好往外說。他對安帝忠心不假,但也是個人,是人就不會希望自己毫無隱私可言。
想完這些,郭度又把情報細看了一遍。
確認無誤後,他將之收好,隨即出去召集人手展開抓捕。
抓捕進行得很順利。
這在情理之中,因為這一波是有心算無心,又有信息差,而且地點還在安都這個朱衣衛最大的主場。朱衣衛一方堪稱天時地利人和兼具!
倘若這都失手,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不光那位台字級成員落網,其他沙石台成員也沒走掉。
總體而言,此次抓捕行動可以說是大獲全功!
郭度心情大悅,卻沒有得意忘形。一迴到朱衣衛總部,他便開始著手審問。但是一個時辰以後,他的臉色就變得陰沉起來。
犯人因為提前有提防,並沒發生什麽閃失。
一開始,對方的確嘴硬。
可朱衣衛的用刑人員也不是吃素的。
重重酷刑配合孟不知提供的情報進行欺詐,那個台字級人員的嘴巴成功被撬開。
然而,對方說出來的消息卻讓郭度感到頭疼。
思慮半晌,郭度選擇進宮見安帝。
片刻後,皇宮禦書房。
“突然覲見,有何要事?”安帝抬頭望了郭度一眼,隨口問道,說是要事,但他批奏折的筆卻沒停,顯然不覺得對方會有什麽大事。
郭度恭聲道:“迴陛下,臣前不久收到消息,靖遠伯在赴任的路上遭遇了刺殺。”
安帝動作一頓,轉瞬一邊批奏折一邊問:“結果呢?”
郭度接著匯報道:“靖遠伯武藝高強,不僅安然無恙,還生擒了賊首。之後他經過盤問,得知對方是宿國沙石台潛伏在我大安的石字級人員。”
“此番刺殺,是為了報複之前靖遠伯攻破鹽城以及金沙幫棄暗投明之事。”
安帝放下批好的奏折,敲了下桌子:“說重點。”
郭度微微垂首,直奔主題:“這些刺殺者有一批我大安產出卻不具標識的弓箭。靖遠伯覺得事有蹊蹺,便進一步進行逼問,得知了沙石台潛伏在安都的據點。”
“然後,靖遠伯立馬叫人將情報告知於臣。”
“臣經過部署,已將那據點搗毀,相關人員皆被抓獲。”
“當中有一位沙石台的台字級成員,據他交代,那批弓箭來自中郎將汪逖。”
安帝眼睛一眯:“你的意思是汪逖通敵?”
郭度腦袋垂得更低:“目前這隻是那人的一麵之詞,不足為信,但也不可不信。若想知道真假,還需進一步查證。”
安帝明白了,這是想讓他開口特許。
朱衣衛是天子私兵,可總領安都布防、監察百官、在安國各地乃至他國設立分部,權力極大,但也有不能觸碰的禁區,軍隊便是其中之一。
安國開國皇帝為了製衡,在朱衣衛創立之初便定下規矩:除非當代皇帝特許,不然朱衣衛不得幹涉軍中之事。
即便在戰時,也隻能打配合。
逾矩者,死!
而弓箭製造之事屬於軍務。
所以,沒有安帝特許,郭度不敢去查。
安帝稍作思索,取下自己隨身攜帶的金令道:“你持朕的金令,迅速去查個明白。”
一旁的大太監張全見狀,連忙接過金令,將之轉交給郭度。
“臣遵旨。”
郭度恭聲領命,雙手接過金令。
接著,他準備提出告退。
不料安帝突然道:“對了,你查之前去飛騎營找下鄧恢,讓他和你一起去。”
“軍中的事,他比你熟。”
郭度目光微閃,欣然領命,而後躬身告退。
待其離開後,安帝繼續批奏折,批到一半,忽然記起什麽,對張全問道:“這個汪逖朕好像聽過,你有印象嗎?”
張全想了一下道:“迴陛下,老奴有點印象。”
“之前大皇子和汪國公之女定親的時候,他送了一尊純金的送子觀音當賀禮。惹得一些賓客取笑,說他送的時機不對。”
“送子觀音應該大婚的時候送,定親之時送,有些早了。”
安帝頓時恍然:“你這一說,朕想起來了。上次朕在禦花園裏跟皇後還有清寧打麻將的時候,她們說過這事。不過當時隻是隨口閑聊,朕就沒在意。”
“當時皇後還提了一嘴,說這汪逖是汪國公的侄子,也算老大的小舅子。”
“鬧這麽一遭,算不得什麽。”
說到這兒,他稍作停頓,而後語出驚人:“你說,不知遇刺的事,會不會和老大有關?”
……
不一會兒,他選擇放棄。
因為這事不好壓。
珊瑚這邊好辦,但孟不知那邊難搞。
後者在密信中以受害者的角度說了想要一個結果。
如果他把這事壓下去,之後孟不知問起來,不好交代。至於對孟不知不利……
郭度沒想過。
因為不至於到那個地步,而且一旦那麽做了,會有更大的麻煩。
隻是失察的話,他頂多被安帝訓一頓,丟些印象分。若是為此對孟不知不利,事後一旦被查出來,他怕是地位不保,甚至可能腦袋搬家。
所以,郭度三思之後,決定先把情報上那個潛伏在安都的台字級人物抓住。
地方和朝中乃至軍中有人通敵的事,等審問過對方再說。
若是情況不嚴重,那就避重就輕地匯報給安帝。
如果事關重大,便隻能照實說。
念頭打定,郭度望向珊瑚:“你為了送情報一路奔波,先下去歇息吧。本使即刻召集人手采取行動,若抓捕成功,會給你記上一功,讓你升任緋衣使。”
“謝尊上!”
“屬下告退。”
看著珊瑚離開,郭度目泛思索。
給珊瑚記功升職的事,孟不知在密信裏提了。
沒明說,但他能品出來。
提拔一個朱衣眾當緋衣使,對他這個指揮使來說,就是一句話的事。孟不知的密信雖然給他帶來了一些困擾,可那些情報無誤的話,會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功勞。
這種情況下,他不介意做個順水人情。
而孟不知這麽幫珊瑚的原因,郭度稍一想也能猜到。
無非是想找個人把消息給他,讓朱衣衛替其去報複一波沙石台。然後,這個珊瑚應該和任辛有點聯係,其便順手幫了一把。
對於這些,郭度沒打算告訴安帝。
一是事情無關痛癢,沒必要匯報上去。
二是這事算是私下的人情往來,不好往外說。他對安帝忠心不假,但也是個人,是人就不會希望自己毫無隱私可言。
想完這些,郭度又把情報細看了一遍。
確認無誤後,他將之收好,隨即出去召集人手展開抓捕。
抓捕進行得很順利。
這在情理之中,因為這一波是有心算無心,又有信息差,而且地點還在安都這個朱衣衛最大的主場。朱衣衛一方堪稱天時地利人和兼具!
倘若這都失手,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不光那位台字級成員落網,其他沙石台成員也沒走掉。
總體而言,此次抓捕行動可以說是大獲全功!
郭度心情大悅,卻沒有得意忘形。一迴到朱衣衛總部,他便開始著手審問。但是一個時辰以後,他的臉色就變得陰沉起來。
犯人因為提前有提防,並沒發生什麽閃失。
一開始,對方的確嘴硬。
可朱衣衛的用刑人員也不是吃素的。
重重酷刑配合孟不知提供的情報進行欺詐,那個台字級人員的嘴巴成功被撬開。
然而,對方說出來的消息卻讓郭度感到頭疼。
思慮半晌,郭度選擇進宮見安帝。
片刻後,皇宮禦書房。
“突然覲見,有何要事?”安帝抬頭望了郭度一眼,隨口問道,說是要事,但他批奏折的筆卻沒停,顯然不覺得對方會有什麽大事。
郭度恭聲道:“迴陛下,臣前不久收到消息,靖遠伯在赴任的路上遭遇了刺殺。”
安帝動作一頓,轉瞬一邊批奏折一邊問:“結果呢?”
郭度接著匯報道:“靖遠伯武藝高強,不僅安然無恙,還生擒了賊首。之後他經過盤問,得知對方是宿國沙石台潛伏在我大安的石字級人員。”
“此番刺殺,是為了報複之前靖遠伯攻破鹽城以及金沙幫棄暗投明之事。”
安帝放下批好的奏折,敲了下桌子:“說重點。”
郭度微微垂首,直奔主題:“這些刺殺者有一批我大安產出卻不具標識的弓箭。靖遠伯覺得事有蹊蹺,便進一步進行逼問,得知了沙石台潛伏在安都的據點。”
“然後,靖遠伯立馬叫人將情報告知於臣。”
“臣經過部署,已將那據點搗毀,相關人員皆被抓獲。”
“當中有一位沙石台的台字級成員,據他交代,那批弓箭來自中郎將汪逖。”
安帝眼睛一眯:“你的意思是汪逖通敵?”
郭度腦袋垂得更低:“目前這隻是那人的一麵之詞,不足為信,但也不可不信。若想知道真假,還需進一步查證。”
安帝明白了,這是想讓他開口特許。
朱衣衛是天子私兵,可總領安都布防、監察百官、在安國各地乃至他國設立分部,權力極大,但也有不能觸碰的禁區,軍隊便是其中之一。
安國開國皇帝為了製衡,在朱衣衛創立之初便定下規矩:除非當代皇帝特許,不然朱衣衛不得幹涉軍中之事。
即便在戰時,也隻能打配合。
逾矩者,死!
而弓箭製造之事屬於軍務。
所以,沒有安帝特許,郭度不敢去查。
安帝稍作思索,取下自己隨身攜帶的金令道:“你持朕的金令,迅速去查個明白。”
一旁的大太監張全見狀,連忙接過金令,將之轉交給郭度。
“臣遵旨。”
郭度恭聲領命,雙手接過金令。
接著,他準備提出告退。
不料安帝突然道:“對了,你查之前去飛騎營找下鄧恢,讓他和你一起去。”
“軍中的事,他比你熟。”
郭度目光微閃,欣然領命,而後躬身告退。
待其離開後,安帝繼續批奏折,批到一半,忽然記起什麽,對張全問道:“這個汪逖朕好像聽過,你有印象嗎?”
張全想了一下道:“迴陛下,老奴有點印象。”
“之前大皇子和汪國公之女定親的時候,他送了一尊純金的送子觀音當賀禮。惹得一些賓客取笑,說他送的時機不對。”
“送子觀音應該大婚的時候送,定親之時送,有些早了。”
安帝頓時恍然:“你這一說,朕想起來了。上次朕在禦花園裏跟皇後還有清寧打麻將的時候,她們說過這事。不過當時隻是隨口閑聊,朕就沒在意。”
“當時皇後還提了一嘴,說這汪逖是汪國公的侄子,也算老大的小舅子。”
“鬧這麽一遭,算不得什麽。”
說到這兒,他稍作停頓,而後語出驚人:“你說,不知遇刺的事,會不會和老大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