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梧大漢哈哈大笑道,“某家自前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就隨陛下起義 兵,南征北戰二十餘年,弓馬嫻熟,所以別說20丈外射中靶心了,就算是100餘丈外 都沒問題。”


    聽到魁梧大漢大吹法螺,鄧譯他們頓時皺起了眉頭。


    100丈是什麽概念?!


    換算成‘米’的話,差不多是三百多米了。


    三百多米外別說用弓箭了,就算是現代步槍的有效射程(是有效射程,不是射 程)都沒有這麽遠。


    要是朱雄英抓住這個話頭,果然將靶子放在100丈外,那該怎麽辦!?


    不過他們是白擔心了。


    不知道是朱雄英沒聽出來魁梧漢子在吹牛,還是別有打算,他並沒有抓住這個 把柄。


    而是笑著道,“哈哈,不愧是我朝之猛將,別的不說,單說這份子一往無前的勇 氣就比剛才那書生強多了。”


    這句話頓時把解縉氣的夠嗆。


    但是解縉偏偏拿朱雄英什麽辦法都沒有。


    這時候,上元縣的差役已經將一群百姓給清空了,然後在廣場一角設立了一個 靶子,距離石拱橋正好20丈。


    魁梧漢子見自己得到了皇太孫的讚賞,也意氣奮發起來。


    張開大手道,“拿弓來。”


    朱雄英小心翼翼的打開了木盒子,從木盒子裏拿出來了一個造型怪異的鐵管 子。


    當他把鐵管子拿出來之後,周圍圍觀的百姓都是一臉懵逼。


    特別是上元縣的百姓。


    剛才他們聽到自己這邊的第一道題竟然是射中20丈外的靶心,心裏都在嘀咕。


    自家縣尊到底在搞什麽鬼?!


    居然出了這麽一道簡單到極點的題。


    特別是看到魁梧漢子的時候,都心生絕望,以為這道題是送分題。


    但是當鐵管子被拿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懵逼了。


    不過還是有識貨的。


    頓時驚唿道,“這….這是火銃?!嘶?世間竟有480如此小巧玲瓏的火銃?!”


    原來這個鐵管子竟然是一柄短柄火銃。


    畫舫上。


    朱棣一副了然模樣。


    笑嗬嗬道,“俺就說嘛,葉瑾和英都是鬼精鬼精的,怎麽會有送分題?!當他們 說第一道題是‘六藝中的‘射’,俺就知道一定是要用火銃,果不其然。”


    旁邊的徐增壽好奇道,“姐夫,這是什麽火銃?!竟然如此小巧玲瓏?!和軍中 裝備的完全不一樣。”


    朱棣解釋道,“俺第一次見到的時候也很好奇,據說是五弟搗鼓出來的,你別看 小巧玲瓏,但是威力極大,俺之前試過幾次,20丈內精度很高,而且被打中之後, 幾乎有死無生。”


    “嘶,那麽厲害?!”


    “五弟奇淫異巧何其多耶,俺都十分佩服。”朱棣感慨道。


    “猛將兄,開始你的表演吧。”朱雄英雙手負背,下巴微微抬起,居高臨下的看 著不遠處的魁梧漢子。


    魁梧漢子的汗水都快流淌出來了。


    他是沙場老將沒錯。


    弓馬嫻熟更沒錯。


    但是特麽的火銃這玩意兒還真沒玩過啊。


    火銃被發明出來也有一兩百年的時間了,最早關於火銃的記載,是兩宋時期的 突火槍’。。


    隨著工匠不斷對‘突火槍’進行改良, 一兩百年過去之後,火銃取得了巨大的發 展,也展現了一定的發展潛力。


    但是即便如此,火銃依然不是軍中主流武器,更別說替代弓箭和弩箭了。


    現在大明軍隊的製式武器中,火銃隻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武器存在。


    而且軍隊中大部分的將領對這種新式武器很看不上,覺得是一種雞肋武器。


    這倒不是說這些將領粗鄙不看,看不透事務的發展規律,而是洪武年間的火銃 確實不堪大用,上不了台麵。


    一方麵是射程短,精度差,除了聲音像鞭炮一樣能唬人,和弓箭弩箭相比差遠 了。


    另一方麵則是工匠的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就導致火銃的質量也不一樣,火銃兵 在得到火銃,並扣動扳機進行作戰的時候,本身就是在鬼門關上徘徊,因為火銃隨 時都有炸膛的風險。


    基於以上原因,所以火銃不但不被將領所喜,連士卒都不喜歡。


    但是依然有很多優秀的將領洞察了這款新式武器的厲害之處。


    比如說訓練周期短。


    和培養一名合格的弓箭手相比,培養一名火槍兵不管是人力物力方麵,都要少 得多。


    華夏文明作為農耕文明,百姓幾乎都是地裏刨食的農民。


    所以想要將一個農民培養成合格的弓箭手,最少都要幾年的時間,而且戰鬥力 依然比不上從小就拿著獵弓打獵的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


    但是把一個農民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火槍兵,所需要的時間周期就短得多,最多 也就個把月的時間。


    所以相較於弓箭,火銃確實更適合農耕文明。


    至於精度差,也有法子可以彌補。


    燕王朱棣已經發明了排槍戰術。


    就是將火槍兵一分為三,第一排射擊完畢之後迅速蹲下裝填彈藥,然後第二排 進行射擊,第二排射擊完畢之後就輪到了第三排,第三排射擊完畢之後第一排已經 裝填彈藥完成了,又可以進行射擊了。


    要是第一排有人中箭而亡,第二排馬上就要有人彌補上,以此類推。


    這種密集射擊模式,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火銃精度差的缺點。


    但是這種戰術依然不是完美的。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火槍手身處戰場最前線,需要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進行作 戰。


    如果沒有極強的戰鬥意誌的話,看著唿嘯而來的騎兵的時候,這些火槍手會崩 潰然後四散逃生。


    這樣的話,還沒有開始戰鬥就已經失敗了。


    還有如果火槍兵麵臨排山倒海唿嘯而來的騎兵,自然會心生恐懼,所以騎兵還 沒有進入射程之內就會扣動扳機。


    隻要有一個人率先扣動扳機,就會引發連鎖反應。


    所以采用這種戰術,需要極強的紀律性才行。


    但是擁有極強紀律性的部隊,無一不是精銳之師。


    想要把火槍兵培養成精銳之師,依然需要花費極大的財力物力。


    所以燕王朱棣的想法雖好,但是這種戰術依然被朝廷束之高閣,並沒有大規模 運用到軍隊之中。


    當然了。


    朝廷之中還是有人識貨的。


    所以朱棣發明的‘排槍戰術’並沒有完全放棄,而是被小規模傳閱。


    現如今朝廷大軍在傅友德為主將,沐英和藍玉為副將,正在雲南征討不臣,因 為遭遇象兵襲擊,沐英就采用‘排槍戰術’,(錢的趙)一舉擊潰了叛軍象兵部隊,大獲 全勝。


    這是東西方曆史上,第一次使用‘排槍戰術’取得戰果的戰例。


    隻是相較於戰馬,大象更聰明,對刺耳的聲音特別的敏感。


    ‘排槍戰術’能夠對付象兵,不一定能對付得了騎兵。


    所以沐英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朝廷依然對‘排槍戰術’,以及火銃的實 際效果存疑。


    “爾,爾等無恥…”江寧縣的陳縣丞慌了。


    不。


    不隻是他。


    幾乎整個江寧縣,乃至支持江寧縣的達官貴人們也都慌了。


    因為誰不知道火銃的射程也就—二十丈而已。


    這還是經過訓練的士卒才能做到這種精準度。


    實話實說。。


    15世紀時期的火銃,精準度真的沒辦法和弓箭、弩箭相提並論。


    而他們派來應戰的這個魁梧漢子雖然弓馬嫻熟,可是對火銃一竅不通。


    所以讓他用火銃打中20丈外的目標,這不是明擺著為難人嘛。


    但是兩縣比試本來就是為難人。


    他們的第一題不就把全城的人都難住了?!


    也幸虧葉瑾來自後世,亂七八糟的知識比這些人多多了。


    要不然他還真不知道第970一題該如何解答呢。


    “哼,葉瑾小兒果然無恥,竟然用火銃來代替弓弩。”鄧譯罵罵咧咧道。


    李景隆的臉色也十分難看。


    他瞥了黃子澄一眼,黃子澄隻好苦笑道,“小公爺,鄧縣尊,此事在下也束手無 策,對方並沒有違約之處,所以咱們要麽認輸,要麽趕緊找人一試。”


    “認輸?!豈不是便宜葉瑾小兒了!?”鄧譯怒道。


    然後對身旁的師爺低聲耳語了幾句,師爺就匆匆離開了。


    石拱橋上。


    張典吏冷笑道,“陳讚公此話何意?!本縣的3道題完全是從貴縣的出題範圍中 選定的,貴縣指定的出題範圍乃是‘四書五經’,君子六藝出自《周禮·地官司徒·保 氏》,所以本縣第一道題有何無恥之處?!還請陳讚公名言。”


    陳縣丞頓時被噎的說不出話來。


    周圍的圍觀百姓也紛紛起哄,大聲說要是江寧縣不會,那就趕緊低頭認輸算 了,免得耽誤大家的時間雲雲。


    不遠處。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也是一臉無奈。


    上元縣的第一道題確實無恥了一些。


    因為人家‘君子六藝中的‘射’,是指‘射箭’。


    而這小子居然用火銃代替弓弩,這不是無恥,什麽才是無恥?!


    但是偏偏無話可說。


    畢竟古往今來,也沒有哪個大儒親口說了‘君子六藝’中的‘射’,就是專指射 箭 ? !


    馬皇後和嬋嬋她們也在人群之中。


    看到上元縣在第一道題就占據優勢了,也紛紛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時間過得很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