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如何避免‘靖難之役\’這一曆史悲劇的重演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李文忠,因為明天一大早要去工業園區抓生產進度,剛剛喝的酒又有些 多,所以等朱元璋他們走了之後,他也迴房間休息去了。
現在整個後院,就隻剩下馬皇後和葉瑾,還有胖乎乎的朱雄英。
朱雄英眨巴著大眼睛看著葉瑾, 一臉疑惑道,“奶奶,先生真的是我五 叔?!”。
馬皇後一臉慈愛的摸著他的大腦袋,笑著道,“這還有假?!當年你皇爺爺親率 大軍出征,與陳友諒鏖戰鄱陽湖,張士誠見應天府空虛,所以就率兵來攻,你奶奶 我沒法子,隻好去前線鼓舞士氣,誰知道動了胎氣,導致你五叔早產。當時你五叔 連唿吸都沒有了,所以咱就以為他夭折了呢,但是為667了不讓此事影響軍中士 氣,所以才讓貼身老太監去處理這件事,可是誰知道你五叔竟然沒死…”
馬皇後一臉唏噓的將當年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朱雄英聽的一愣一愣的。
至於葉瑾,也是覺得這件事真的夠玄幻的。
本來以為自己僅僅隻是鄉下土財主家的傻兒子,僥幸考中了進士。
這輩子能當一個七品縣令,已經足夠讓自己牛逼的了。
畢竟上輩子自己就是一個享受''996''福報的社畜,認識最大的官估計就是村裏的 村長。
至於一縣父母官?!
嗬嗬噠。
與人家完全不是一個階級的。
但是這輩子自己不但成了一縣父母官,現在居然成了皇親國戚,而且還是皇 子。
這輩子不但榮華富貴唾手可得,而且擁有的權勢也是上輩子根本沒有辦法想象 得到的。
所以即便是到了現在,他依然覺得這件事很玄幻,不真實。
不過葉瑾也知道這件事八九不離十了。
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馬皇後就算是再和藹可親,但是也是一國之母,身份十分尊貴。
但是就是這麽一個身份尊貴的人,天天賴在自己的小院不願意迴皇宮。
而且還把自己當成親兒子對待。
再加上姚廣孝那個野心勃勃的‘黑衣宰相’死皮賴臉的跟著自己。
所以葉瑾心裏已經默認了這個事實了。
嗯。
這輩子不但有了父母,而且父母還是全世界身份最尊貴的夫妻。
所以也挺好。
葉瑾就像是一個花兩塊錢買了一注彩票,就中了500萬的幸運兒。
到現在他都還沉浸在興奮之中呢。
“不過此事暫時不能宣揚出去,所以對外你依然要稱唿你五叔為先生,知道了 嗎?!”馬皇後又叮囑道。
朱雄英有些懵懂,問道,“為何不讓五叔認祖歸宗啊!?難道是因為五叔的身份 存疑?!”
馬皇後搖頭道,“不是你五叔的身份存疑,而是你五叔太能折騰了,現在已經 (daag)折騰的天怒人怨,若是現在就公開他皇子的身份,或許會導致朝堂不穩。”
馬皇後雖然是一介女流之輩,但是政治嗅覺可比朝堂上的很多官吏敏感的多。
葉瑾這段時間幾乎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現在貿然公開他的身份,對葉瑾 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些人就會以此為借口,讓葉瑾速速離京就藩,甚至還會讓其就藩偏遠苦寒之 地。
馬皇後才才和葉瑾相認,她不想這麽早就和葉瑾母子分別。
朱雄英似懂非懂的說道,“是了,先生如今已經是弱冠之年,若是現在就認祖歸 宗的話,就會前往封地就藩,還不如暫時不認祖歸宗,就在上元縣也挺好的,我還 沒有待夠呢,這兒可比皇宮有趣多了。”
說著他看著葉瑾道,“有時候能折騰也是一件好事,先生要是沒有這麽能折騰的 話,估計這會兒就已經認祖歸宗了。”
葉瑾給了他一個大白眼,沒好氣道,“咱大哥別說二哥,你也不是善茬。”
朱雄英調皮的吐了吐舌頭。
然後歪著腦袋看著葉瑾問道,“先生,你現在既然已經是我五叔了,也算是皇子 皇孫,將來勢必要前往封地就藩,那你之前教我的對付各地藩王的那些法子,還能 不能用啊,或者說,能不能用在你的身上啊。”
朱雄英這麽一問,頓時把葉瑾問住了。
因為之前為了避免‘靖難之役’重演,所以葉瑾教了這個小胖子如何對付藩王的 法子。
現在自己變成了藩王,不就等於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了嗎?!
葉瑾自從知道小胖墩的真實身份之後,就一直給他灌輸‘藩王’是不穩定隱身這 一思想。
因為葉瑾為了避免‘靖難之役’這一曆史悲劇的重演,深怕老朱和朱標龍禦歸天 之後,以朱棣為首的藩王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起兵作亂。
到時候遭受損失的可不隻是朱明皇室,而是整個天下。
畢竟不管這些藩王起兵造反會不會成功,勢必都會-引發一場內戰。
戰爭對於平民百姓的傷害是最-大的。
葉瑾才不管他老朱家的人死不死。
咳咳。
那時候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老朱家的人。。
他關心的是天下黎民百姓。
所以為了有新的‘靖難之役,所以葉瑾就給小胖墩出了很多製衡藩王的法子。
平行時空裏,建文帝朱允燈就是因為手段太急太暴躁,才會讓朱棣有可乘之 機。
因為整個‘靖難之役’,朱允燈其實一直都是占據絕對的優勢。
朱棣如果不是選擇孤注一擲,用奇襲的方式繞開濟南,直接率兵南下攻下應天 府,朱棣絕無成功的可能。
但是為什麽朱棣攻下應天府之後,朱允燈就沒有了翻盤的希望了呢?!
朱允燈作為一國之君,就算是首都被攻占了,他完全可以逃去其他地方,然後 以‘皇帝大義的名義繼續號召天下有識之士進攻朱棣叛軍。
但是朱允燈偏偏就失敗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朱允燈已經失去了地方的控製,失去了人心。
就是因為他在削藩的過程中手段實在是太過於殘忍了,逼死了好幾個藩王,甚 至還逼得湘王一家舉火自焚。
所以就算是燕王朱棣沒有起兵造反,其他藩王也會按捺不住起兵造反的。
至於各地官府。
一方麵這是老朱家的內鬥,地方實權派支持那一方都可以。
另一方麵朱允燈對自家人都這麽狠,地方實權派心裏也在掂量,朱允燈對付完 自家人之後,會不會學他的皇爺爺一樣朝著群臣舉起屠刀?!
畢竟朱允燈可是跟在老朱屁股下長大的。
是老朱手把手教出來的皇帝。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朱棣才有可乘之機。
而朱棣也是華夏曆史上唯—一個起兵造反成功的王爺。
所以如果小胖子朱雄英以後登基稱帝,也會麵臨和建文帝朱允燈一樣的困局。
想要讓朱雄英不走朱允燈的老路,葉瑾給了他幾個行之有效的法子。
第一個辦法很簡單,那就是逐漸收取各地藩王的兵權和行政權。
老朱給各地藩王的實權實在是太大了,各個藩王護衛的數量加起來好幾萬,而
且全都是精兵悍將。
特別好是鎮守邊關的那些藩王,比如說燕王朱棣,秦王朱楔,晉王朱櫚等等, 全都是手握重兵。
而且這些藩王不隻是手握重兵,對地方還有一定的行政權,能夠收取稅收和錢 糧為己所用。
可謂是有錢有人有糧。
隻要有有心人一煽動,野心不就跟野草一樣滋滋往上冒嘛!?
所以逐漸收取各地藩王的兵權和行政權勢在必行。
至於第二個辦法就有些缺德了。
那就是將這些藩王的封地改封在西域或者海外。
所有藩王都不能在漢家傳統統治區稱王。
想要作威作福,大可去西域或者海外。
朝廷提供兵馬錢糧,藩王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隻要有能力,將整個地球 打下來都無所謂。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避免內亂的發生,扼殺了內亂分子,不讓這些藩王成為不穩定因 素。
第二個就是開啟大明的殖民時代。
西歐各國為什麽能夠在近現代成為發達國家,能夠將西歐文明傳播到全世界, 還不是因為從大航海時期開始,這些殖民者仗著船堅炮利攻占全世界,將全世界的 資源收為己用,然後把自己的文明傳播到全世界?!
如果大明提前開啟大航海時代,然後將老朱家這些野心勃勃之輩全都放出去, 那麽大明豈不是就會提前成為一個日不落帝國?!
哪怕這些藩王最後建立的國家不服從大明朝廷的管轄,但是至少也是大明自己 人建立的國家。
潛移默化之下,華夏的文化和禮儀豈不是就可以傳播到全世界?!
華夏就能夠取代西歐文明,成為全世界的文化潮流!?
所以這可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既能讓大明避免內亂,又能讓大明成為真正的世界中心。
…0求鮮花……
至於會不會有藩王不願意率領兵馬遠征海外或者西域?!
可以啊。
隻要藩王願意放棄自己的權勢,甘願成為一個混吃等死的富家翁,朝廷也會派 遣其他能征善戰的猛士替他打下一片疆土,讓他在國內坐享其成。
隻是這個藩王這輩子都沒有反叛的希望了。
現在整個後院,就隻剩下馬皇後和葉瑾,還有胖乎乎的朱雄英。
朱雄英眨巴著大眼睛看著葉瑾, 一臉疑惑道,“奶奶,先生真的是我五 叔?!”。
馬皇後一臉慈愛的摸著他的大腦袋,笑著道,“這還有假?!當年你皇爺爺親率 大軍出征,與陳友諒鏖戰鄱陽湖,張士誠見應天府空虛,所以就率兵來攻,你奶奶 我沒法子,隻好去前線鼓舞士氣,誰知道動了胎氣,導致你五叔早產。當時你五叔 連唿吸都沒有了,所以咱就以為他夭折了呢,但是為667了不讓此事影響軍中士 氣,所以才讓貼身老太監去處理這件事,可是誰知道你五叔竟然沒死…”
馬皇後一臉唏噓的將當年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朱雄英聽的一愣一愣的。
至於葉瑾,也是覺得這件事真的夠玄幻的。
本來以為自己僅僅隻是鄉下土財主家的傻兒子,僥幸考中了進士。
這輩子能當一個七品縣令,已經足夠讓自己牛逼的了。
畢竟上輩子自己就是一個享受''996''福報的社畜,認識最大的官估計就是村裏的 村長。
至於一縣父母官?!
嗬嗬噠。
與人家完全不是一個階級的。
但是這輩子自己不但成了一縣父母官,現在居然成了皇親國戚,而且還是皇 子。
這輩子不但榮華富貴唾手可得,而且擁有的權勢也是上輩子根本沒有辦法想象 得到的。
所以即便是到了現在,他依然覺得這件事很玄幻,不真實。
不過葉瑾也知道這件事八九不離十了。
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馬皇後就算是再和藹可親,但是也是一國之母,身份十分尊貴。
但是就是這麽一個身份尊貴的人,天天賴在自己的小院不願意迴皇宮。
而且還把自己當成親兒子對待。
再加上姚廣孝那個野心勃勃的‘黑衣宰相’死皮賴臉的跟著自己。
所以葉瑾心裏已經默認了這個事實了。
嗯。
這輩子不但有了父母,而且父母還是全世界身份最尊貴的夫妻。
所以也挺好。
葉瑾就像是一個花兩塊錢買了一注彩票,就中了500萬的幸運兒。
到現在他都還沉浸在興奮之中呢。
“不過此事暫時不能宣揚出去,所以對外你依然要稱唿你五叔為先生,知道了 嗎?!”馬皇後又叮囑道。
朱雄英有些懵懂,問道,“為何不讓五叔認祖歸宗啊!?難道是因為五叔的身份 存疑?!”
馬皇後搖頭道,“不是你五叔的身份存疑,而是你五叔太能折騰了,現在已經 (daag)折騰的天怒人怨,若是現在就公開他皇子的身份,或許會導致朝堂不穩。”
馬皇後雖然是一介女流之輩,但是政治嗅覺可比朝堂上的很多官吏敏感的多。
葉瑾這段時間幾乎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現在貿然公開他的身份,對葉瑾 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些人就會以此為借口,讓葉瑾速速離京就藩,甚至還會讓其就藩偏遠苦寒之 地。
馬皇後才才和葉瑾相認,她不想這麽早就和葉瑾母子分別。
朱雄英似懂非懂的說道,“是了,先生如今已經是弱冠之年,若是現在就認祖歸 宗的話,就會前往封地就藩,還不如暫時不認祖歸宗,就在上元縣也挺好的,我還 沒有待夠呢,這兒可比皇宮有趣多了。”
說著他看著葉瑾道,“有時候能折騰也是一件好事,先生要是沒有這麽能折騰的 話,估計這會兒就已經認祖歸宗了。”
葉瑾給了他一個大白眼,沒好氣道,“咱大哥別說二哥,你也不是善茬。”
朱雄英調皮的吐了吐舌頭。
然後歪著腦袋看著葉瑾問道,“先生,你現在既然已經是我五叔了,也算是皇子 皇孫,將來勢必要前往封地就藩,那你之前教我的對付各地藩王的那些法子,還能 不能用啊,或者說,能不能用在你的身上啊。”
朱雄英這麽一問,頓時把葉瑾問住了。
因為之前為了避免‘靖難之役’重演,所以葉瑾教了這個小胖子如何對付藩王的 法子。
現在自己變成了藩王,不就等於是自己挖坑自己跳了嗎?!
葉瑾自從知道小胖墩的真實身份之後,就一直給他灌輸‘藩王’是不穩定隱身這 一思想。
因為葉瑾為了避免‘靖難之役’這一曆史悲劇的重演,深怕老朱和朱標龍禦歸天 之後,以朱棣為首的藩王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起兵作亂。
到時候遭受損失的可不隻是朱明皇室,而是整個天下。
畢竟不管這些藩王起兵造反會不會成功,勢必都會-引發一場內戰。
戰爭對於平民百姓的傷害是最-大的。
葉瑾才不管他老朱家的人死不死。
咳咳。
那時候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老朱家的人。。
他關心的是天下黎民百姓。
所以為了有新的‘靖難之役,所以葉瑾就給小胖墩出了很多製衡藩王的法子。
平行時空裏,建文帝朱允燈就是因為手段太急太暴躁,才會讓朱棣有可乘之 機。
因為整個‘靖難之役’,朱允燈其實一直都是占據絕對的優勢。
朱棣如果不是選擇孤注一擲,用奇襲的方式繞開濟南,直接率兵南下攻下應天 府,朱棣絕無成功的可能。
但是為什麽朱棣攻下應天府之後,朱允燈就沒有了翻盤的希望了呢?!
朱允燈作為一國之君,就算是首都被攻占了,他完全可以逃去其他地方,然後 以‘皇帝大義的名義繼續號召天下有識之士進攻朱棣叛軍。
但是朱允燈偏偏就失敗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朱允燈已經失去了地方的控製,失去了人心。
就是因為他在削藩的過程中手段實在是太過於殘忍了,逼死了好幾個藩王,甚 至還逼得湘王一家舉火自焚。
所以就算是燕王朱棣沒有起兵造反,其他藩王也會按捺不住起兵造反的。
至於各地官府。
一方麵這是老朱家的內鬥,地方實權派支持那一方都可以。
另一方麵朱允燈對自家人都這麽狠,地方實權派心裏也在掂量,朱允燈對付完 自家人之後,會不會學他的皇爺爺一樣朝著群臣舉起屠刀?!
畢竟朱允燈可是跟在老朱屁股下長大的。
是老朱手把手教出來的皇帝。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朱棣才有可乘之機。
而朱棣也是華夏曆史上唯—一個起兵造反成功的王爺。
所以如果小胖子朱雄英以後登基稱帝,也會麵臨和建文帝朱允燈一樣的困局。
想要讓朱雄英不走朱允燈的老路,葉瑾給了他幾個行之有效的法子。
第一個辦法很簡單,那就是逐漸收取各地藩王的兵權和行政權。
老朱給各地藩王的實權實在是太大了,各個藩王護衛的數量加起來好幾萬,而
且全都是精兵悍將。
特別好是鎮守邊關的那些藩王,比如說燕王朱棣,秦王朱楔,晉王朱櫚等等, 全都是手握重兵。
而且這些藩王不隻是手握重兵,對地方還有一定的行政權,能夠收取稅收和錢 糧為己所用。
可謂是有錢有人有糧。
隻要有有心人一煽動,野心不就跟野草一樣滋滋往上冒嘛!?
所以逐漸收取各地藩王的兵權和行政權勢在必行。
至於第二個辦法就有些缺德了。
那就是將這些藩王的封地改封在西域或者海外。
所有藩王都不能在漢家傳統統治區稱王。
想要作威作福,大可去西域或者海外。
朝廷提供兵馬錢糧,藩王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隻要有能力,將整個地球 打下來都無所謂。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避免內亂的發生,扼殺了內亂分子,不讓這些藩王成為不穩定因 素。
第二個就是開啟大明的殖民時代。
西歐各國為什麽能夠在近現代成為發達國家,能夠將西歐文明傳播到全世界, 還不是因為從大航海時期開始,這些殖民者仗著船堅炮利攻占全世界,將全世界的 資源收為己用,然後把自己的文明傳播到全世界?!
如果大明提前開啟大航海時代,然後將老朱家這些野心勃勃之輩全都放出去, 那麽大明豈不是就會提前成為一個日不落帝國?!
哪怕這些藩王最後建立的國家不服從大明朝廷的管轄,但是至少也是大明自己 人建立的國家。
潛移默化之下,華夏的文化和禮儀豈不是就可以傳播到全世界?!
華夏就能夠取代西歐文明,成為全世界的文化潮流!?
所以這可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既能讓大明避免內亂,又能讓大明成為真正的世界中心。
…0求鮮花……
至於會不會有藩王不願意率領兵馬遠征海外或者西域?!
可以啊。
隻要藩王願意放棄自己的權勢,甘願成為一個混吃等死的富家翁,朝廷也會派 遣其他能征善戰的猛士替他打下一片疆土,讓他在國內坐享其成。
隻是這個藩王這輩子都沒有反叛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