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堂下何人,為何狀告本官?!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這些國子監監生其實就是勳貴和士林階級的發言人。
葉瑾之前就狠狠的得罪了勳貴集團,雖然之後雙方有了緩和,但是心裏的芥蒂仍在。
而商稅改革和袁秀英一案又得罪了士林集團。
再加上之前殺了燕王朱棣的管家,又在弘覺寺得罪了兩個王爺。
而他在弘覺寺當眾弑佛,更是被佛門視為仇人。
之後在報紙上刊登《西遊記》話本小說,又把道門給得罪看。
所以葉瑾現在全世界都是他的敵人,頗有一種滿世皆敵之感。
這樣的人就算是有皇權庇佑,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而現在國子監監生上門興師問罪,或許就是他敗亡的開始。
所以張典吏臉上閃過一絲興奮的潮紅,刷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對這個書吏說道,“既然有人敲響了鳴冤鼓,作為一縣典吏,本官也要親臨公堂,看看此人有什麽冤屈才行。”
書吏一臉詫異,趕緊對張典吏小聲說道,“三老爺不是常常對小的說現在大老爺勢大,我們得暫時蟄伏嗎?!今日為何要去湊這個熱鬧?!若是引得大老爺不快,那可真的就得不償失了。”
“本官隻是去湊湊熱鬧,不會輕易做出什麽舉動了,你就放心吧,這點分寸本官還是知道的。”張典吏淡淡道。
雖然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他也被葉瑾的狠辣手段給嚇怕了。
這就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主,所以自己想要活到最後,必須繼續苟才行。
書吏想想也是,就趕緊替張典吏推開了公事房的門。
此時,公堂正廳上,十幾個手持水火棍的差役也都分列兩旁站定了。
有書吏將敲鼓鳴冤的這十幾個監生全都迎了進去,看熱鬧的百姓也統統進了縣衙前院,將前院圍的水泄不通。
李景隆等人自覺身份尊貴,自然不會和這些市井小民擠在一起,所以就讓幾個仆役進了前院,隨時匯報情況。
至於李文忠和魁梧漢子就沒有這麽多講究了,和百姓們一起進了前院。
隻見這十多個分列兩旁的差役有節奏的將水火棍敲擊著地麵,嘴裏喊著“威……武。”
然後葉瑾身穿官袍,帶著姚廣孝和陳洲來到了公堂正廳。
李文忠仔細打量著身穿官袍的葉瑾,發現此人和陛下、太子殿下的相貌不太像,但是相貌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熟悉感。
不過氣質方麵卻和陛下有些相似。
特別那雙犀利的眼神,如果是被他盯著看的話,一般人就會忍不住心裏發毛……
而被萬民矚目的葉瑾自然沒辦法從人群中看到李文忠,而是隨意的掃了一眼站在公堂正中央的國子監監生,這才走到桌案後麵坐下。
他又看了朝自己拱手行禮的張典吏,這才抓起桌案上的驚堂木,使勁往桌案上一拍,開口道,“升堂。”“升……堂。”有書吏扯著嗓子大喊。
然後差役再一次用水火棍敲擊著地麵,嘴裏大吼道,“威……武。”
嘈雜的環境頓時為之一靜。
等差役的聲音消失之後,葉瑾才淡淡開口問道,“堂下何人,為何敲響鳴冤鼓?!是有何冤屈需要鳴冤嗎?!”
“啟稟大人”刑房的孫司吏趕緊稟道:“乃是國子監監生李寓、於逸凡等十二人,狀告本縣有人妖言惑眾、顛倒是非黑白、用所謂的“報紙\"誹謗朝中官員等十八條罪狀。”
孫司吏擦了擦額頭上不斷冒出來的汗漬,結結巴巴的將這番話說了出來。
然後這才將這些國子監監生的狀紙恭恭敬敬的遞給了葉瑾。
狀紙葉瑾剛才已經看過了。
所以隨意瞥了一眼狀紙之後,葉瑾這才將目光投向了公堂之上的這十幾個國子監監生。
笑著說道,“爾等說的那份報紙,正是本官主導辦的。”
“也就是說,你們口中說的“妖言惑眾、顛倒是非黑白’之人就是在下。”
“所以,堂下何人,為何說本官妖言惑眾,顛倒是非黑白,為何要狀告本官!?”
偌大的公堂頓時為之一靜。
不過也僅僅沉默了幾秒鍾,然後就立即爆發出一陣哄笑聲。
因為葉瑾這句話說的實在是太有趣了。
堂下何人,為何要狀告本官?!
怎麽聽怎麽覺得魔幻。
不過葉瑾這番話說的也沒錯。
因為《上元周報》就是他主辦的,作為這份報紙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別人如果指責或者狀告《上元周報》,就等於是告葉瑾嘛?!
而作為上元縣一縣之尊,有人來縣衙告狀,說《上元周報》顛倒是非黑白,妖言惑眾,不就等於是狀告葉瑾嗎?!
這時候,為首的監生李寓隨意的朝葉瑾拱了拱手道,“葉縣尊說的沒錯,在下等人狀告的對象,就是葉縣尊你。”
大明朝優待讀書人,隻要考中秀才便可見官不跪,不用受刑。
如果是讀書人犯了罪,官府要對讀書人進行審判的話,還需要學官(專門管教育的官員)將讀書人的功名給剝奪了之後才能進行審判。
而這十幾個又都是國子監監生23,後備官員,現在又是來找葉瑾的茬的,自然不肯弱了氣勢,所以連作揖都欠奉。
葉瑾自然知道這些國子監監生的真正目的。
不就是來吵架的嘛。
正好。
本官這段時間被老朱欺負的一肚子火,好好發泄也是可以的。
不過他依然強忍著怒氣值,和顏悅色對這些國子監監生說道:“諸位不在國子監用功讀書,為何來狀告本官?!本官主辦的《上元周報》不就是刊登了一些小說話本,詩詞歌賦嗎,什麽時候妖言惑眾,顛倒黑白了?!”
“那敢問葉縣尊,袁秀英一案何解?!”為首的李寓繼續說道。
李寓大概二十七八歲、相貌堂堂、體態魁梧,聲音是十分洪亮,“在下等人本當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然而朝中有奸臣,不思保境安民,反而為非作歹興風作浪,我等讀書是為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豈能視若無睹?”
這差不多就等於是指著葉瑾的臉罵他是奸臣了。
叔叔可以忍,嬸嬸都不能忍。
所以葉瑾沉下臉來,冷冷問道,“哦,本官就將袁秀英一案完完整整的廣而告之,將真相告訴給天下人,本官就成了奸佞小人了?!那麽本官請問,是不是本官和你們一起官官相護,一起欺負幾個弱女子,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弱女子受冤屈,甚至遭受淩遲之酷刑,本官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好官?!”
“嘖嘖,原來在李監生的眼中,官官相護的才是好官,為民做主的反而成了奸臣。”葉瑾冷笑道。
李寓不卑不亢,昂首挺胸,繼續說道,“那袁秀英雖遭受夫君毒打,但是她千不該萬不該謀殺親夫,婦人就必須三從四德,夫為婦綱,不管是任何時候,夫君都是妻子的天,若是妻子謀害丈夫,那跟謀逆又有何區別?!既然是謀逆之舉,朝廷對她進行嚴懲又有何不可?!現在葉縣尊煽動無知百姓,抹黑仗義執言的官員,其心可誅…”
這番話說的有理有據。
根據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李寓說的一點毛病都沒有。
因為封建社會的女子就必須遵守三從四德。
就算是唐朝和宋朝女子的地位相對較高,那也逃不脫這個社會規則的束縛。
唐朝最出名的皇後長孫皇後,還親自參與編撰《女則》呢,目的就是教化天下女子服務好自己的夫君。
連唐宋都如此,更遑論元明清三朝了。
因為受到了‘程朱理學”的茶毒,這三個朝代對女子的束縛和壓榨更深更嚴重。
這也是李寓敢這麽堂而皇之說出這番狗屁不通的理論,但是又不擔心自己挨打的原因。
不過葉瑾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知道人人生而平等。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關他\/她的職業、性別、學曆、財富、出身等等。
人為的將人分成三六九等,真的很惡心。
而且,如果大明想要快速發展自己的工業,那就必須大量解放人口,把更多的人口投入到工業中來。
如果還將女性關在家裏,那麽大明的工業化一千年都完成不了。
而且每一種思想都不能太極端了。
古代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過於極端,現代社會的女拳也更極端。
在現代女拳的眼裏,男人生而有罪,不管是男人做什麽事都是錯的。
而華夏女拳更奇葩。
人家別的國家女權都是為了爭取平等的權利而抗爭,但是華夏女拳隻爭取權利,從來不考慮義務。
在21世紀的華夏,其實男權女權已經很平等了,相反,整個社會對女性還十分的包容。
比如說從小男孩在家裏,在學校都被教育要讓著女孩子。
所以整個社會風氣都是對女孩子的寵溺和包容。
但是就是因為這種寵溺和包容,就讓很多女孩覺得她們的享受是應該的,男人就該對她們忍讓和付出。
這也是一種極端。
葉瑾在這兒為袁秀英發聲,為天下百姓發聲,並不是想要將大明的女子都培養成後世的極端女拳,他隻是想讓這些女性享受到自己應該有的權利而已。
葉瑾之前就狠狠的得罪了勳貴集團,雖然之後雙方有了緩和,但是心裏的芥蒂仍在。
而商稅改革和袁秀英一案又得罪了士林集團。
再加上之前殺了燕王朱棣的管家,又在弘覺寺得罪了兩個王爺。
而他在弘覺寺當眾弑佛,更是被佛門視為仇人。
之後在報紙上刊登《西遊記》話本小說,又把道門給得罪看。
所以葉瑾現在全世界都是他的敵人,頗有一種滿世皆敵之感。
這樣的人就算是有皇權庇佑,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而現在國子監監生上門興師問罪,或許就是他敗亡的開始。
所以張典吏臉上閃過一絲興奮的潮紅,刷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對這個書吏說道,“既然有人敲響了鳴冤鼓,作為一縣典吏,本官也要親臨公堂,看看此人有什麽冤屈才行。”
書吏一臉詫異,趕緊對張典吏小聲說道,“三老爺不是常常對小的說現在大老爺勢大,我們得暫時蟄伏嗎?!今日為何要去湊這個熱鬧?!若是引得大老爺不快,那可真的就得不償失了。”
“本官隻是去湊湊熱鬧,不會輕易做出什麽舉動了,你就放心吧,這點分寸本官還是知道的。”張典吏淡淡道。
雖然他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他也被葉瑾的狠辣手段給嚇怕了。
這就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主,所以自己想要活到最後,必須繼續苟才行。
書吏想想也是,就趕緊替張典吏推開了公事房的門。
此時,公堂正廳上,十幾個手持水火棍的差役也都分列兩旁站定了。
有書吏將敲鼓鳴冤的這十幾個監生全都迎了進去,看熱鬧的百姓也統統進了縣衙前院,將前院圍的水泄不通。
李景隆等人自覺身份尊貴,自然不會和這些市井小民擠在一起,所以就讓幾個仆役進了前院,隨時匯報情況。
至於李文忠和魁梧漢子就沒有這麽多講究了,和百姓們一起進了前院。
隻見這十多個分列兩旁的差役有節奏的將水火棍敲擊著地麵,嘴裏喊著“威……武。”
然後葉瑾身穿官袍,帶著姚廣孝和陳洲來到了公堂正廳。
李文忠仔細打量著身穿官袍的葉瑾,發現此人和陛下、太子殿下的相貌不太像,但是相貌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熟悉感。
不過氣質方麵卻和陛下有些相似。
特別那雙犀利的眼神,如果是被他盯著看的話,一般人就會忍不住心裏發毛……
而被萬民矚目的葉瑾自然沒辦法從人群中看到李文忠,而是隨意的掃了一眼站在公堂正中央的國子監監生,這才走到桌案後麵坐下。
他又看了朝自己拱手行禮的張典吏,這才抓起桌案上的驚堂木,使勁往桌案上一拍,開口道,“升堂。”“升……堂。”有書吏扯著嗓子大喊。
然後差役再一次用水火棍敲擊著地麵,嘴裏大吼道,“威……武。”
嘈雜的環境頓時為之一靜。
等差役的聲音消失之後,葉瑾才淡淡開口問道,“堂下何人,為何敲響鳴冤鼓?!是有何冤屈需要鳴冤嗎?!”
“啟稟大人”刑房的孫司吏趕緊稟道:“乃是國子監監生李寓、於逸凡等十二人,狀告本縣有人妖言惑眾、顛倒是非黑白、用所謂的“報紙\"誹謗朝中官員等十八條罪狀。”
孫司吏擦了擦額頭上不斷冒出來的汗漬,結結巴巴的將這番話說了出來。
然後這才將這些國子監監生的狀紙恭恭敬敬的遞給了葉瑾。
狀紙葉瑾剛才已經看過了。
所以隨意瞥了一眼狀紙之後,葉瑾這才將目光投向了公堂之上的這十幾個國子監監生。
笑著說道,“爾等說的那份報紙,正是本官主導辦的。”
“也就是說,你們口中說的“妖言惑眾、顛倒是非黑白’之人就是在下。”
“所以,堂下何人,為何說本官妖言惑眾,顛倒是非黑白,為何要狀告本官!?”
偌大的公堂頓時為之一靜。
不過也僅僅沉默了幾秒鍾,然後就立即爆發出一陣哄笑聲。
因為葉瑾這句話說的實在是太有趣了。
堂下何人,為何要狀告本官?!
怎麽聽怎麽覺得魔幻。
不過葉瑾這番話說的也沒錯。
因為《上元周報》就是他主辦的,作為這份報紙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別人如果指責或者狀告《上元周報》,就等於是告葉瑾嘛?!
而作為上元縣一縣之尊,有人來縣衙告狀,說《上元周報》顛倒是非黑白,妖言惑眾,不就等於是狀告葉瑾嗎?!
這時候,為首的監生李寓隨意的朝葉瑾拱了拱手道,“葉縣尊說的沒錯,在下等人狀告的對象,就是葉縣尊你。”
大明朝優待讀書人,隻要考中秀才便可見官不跪,不用受刑。
如果是讀書人犯了罪,官府要對讀書人進行審判的話,還需要學官(專門管教育的官員)將讀書人的功名給剝奪了之後才能進行審判。
而這十幾個又都是國子監監生23,後備官員,現在又是來找葉瑾的茬的,自然不肯弱了氣勢,所以連作揖都欠奉。
葉瑾自然知道這些國子監監生的真正目的。
不就是來吵架的嘛。
正好。
本官這段時間被老朱欺負的一肚子火,好好發泄也是可以的。
不過他依然強忍著怒氣值,和顏悅色對這些國子監監生說道:“諸位不在國子監用功讀書,為何來狀告本官?!本官主辦的《上元周報》不就是刊登了一些小說話本,詩詞歌賦嗎,什麽時候妖言惑眾,顛倒黑白了?!”
“那敢問葉縣尊,袁秀英一案何解?!”為首的李寓繼續說道。
李寓大概二十七八歲、相貌堂堂、體態魁梧,聲音是十分洪亮,“在下等人本當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然而朝中有奸臣,不思保境安民,反而為非作歹興風作浪,我等讀書是為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豈能視若無睹?”
這差不多就等於是指著葉瑾的臉罵他是奸臣了。
叔叔可以忍,嬸嬸都不能忍。
所以葉瑾沉下臉來,冷冷問道,“哦,本官就將袁秀英一案完完整整的廣而告之,將真相告訴給天下人,本官就成了奸佞小人了?!那麽本官請問,是不是本官和你們一起官官相護,一起欺負幾個弱女子,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弱女子受冤屈,甚至遭受淩遲之酷刑,本官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好官?!”
“嘖嘖,原來在李監生的眼中,官官相護的才是好官,為民做主的反而成了奸臣。”葉瑾冷笑道。
李寓不卑不亢,昂首挺胸,繼續說道,“那袁秀英雖遭受夫君毒打,但是她千不該萬不該謀殺親夫,婦人就必須三從四德,夫為婦綱,不管是任何時候,夫君都是妻子的天,若是妻子謀害丈夫,那跟謀逆又有何區別?!既然是謀逆之舉,朝廷對她進行嚴懲又有何不可?!現在葉縣尊煽動無知百姓,抹黑仗義執言的官員,其心可誅…”
這番話說的有理有據。
根據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李寓說的一點毛病都沒有。
因為封建社會的女子就必須遵守三從四德。
就算是唐朝和宋朝女子的地位相對較高,那也逃不脫這個社會規則的束縛。
唐朝最出名的皇後長孫皇後,還親自參與編撰《女則》呢,目的就是教化天下女子服務好自己的夫君。
連唐宋都如此,更遑論元明清三朝了。
因為受到了‘程朱理學”的茶毒,這三個朝代對女子的束縛和壓榨更深更嚴重。
這也是李寓敢這麽堂而皇之說出這番狗屁不通的理論,但是又不擔心自己挨打的原因。
不過葉瑾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知道人人生而平等。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關他\/她的職業、性別、學曆、財富、出身等等。
人為的將人分成三六九等,真的很惡心。
而且,如果大明想要快速發展自己的工業,那就必須大量解放人口,把更多的人口投入到工業中來。
如果還將女性關在家裏,那麽大明的工業化一千年都完成不了。
而且每一種思想都不能太極端了。
古代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過於極端,現代社會的女拳也更極端。
在現代女拳的眼裏,男人生而有罪,不管是男人做什麽事都是錯的。
而華夏女拳更奇葩。
人家別的國家女權都是為了爭取平等的權利而抗爭,但是華夏女拳隻爭取權利,從來不考慮義務。
在21世紀的華夏,其實男權女權已經很平等了,相反,整個社會對女性還十分的包容。
比如說從小男孩在家裏,在學校都被教育要讓著女孩子。
所以整個社會風氣都是對女孩子的寵溺和包容。
但是就是因為這種寵溺和包容,就讓很多女孩覺得她們的享受是應該的,男人就該對她們忍讓和付出。
這也是一種極端。
葉瑾在這兒為袁秀英發聲,為天下百姓發聲,並不是想要將大明的女子都培養成後世的極端女拳,他隻是想讓這些女性享受到自己應該有的權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