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這是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整個人就變得驕縱了起來,對小老兒和拙荊也再無孝道之心,對小女也變得惡語相向…”
“當時小老兒認為是此人科舉得意,稍稍有些驕縱也實屬正常。但是此僚不但不知道收斂,甚至變得變本加厲起來,動輒對小老兒一家老小打罵欺辱。”
“更有甚者,竟然公然將不清不楚的女子都帶迴家裏去。”
“小老兒當時已然十分後悔,眼瞎了才將此人當成賢婿。但是木已成舟,也隻能再三忍讓此人。”
“八九零”
“之後此人科舉一途十分順利,在洪武六年就高中進士。吏部銓選之後去外地任官,小老兒一家老小也隻好隨他四處奔波。”
“之後女婿的官越做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大,洪武十四年,幸得朝廷恩典,讓其升遷至鬆江府擔任同知一職,小老兒一家也隨著女婿來到了鬆江府,但是到了鬆江府之後,女婿的脾氣越發大了,不但經常留宿花街柳巷,而且還將那些不幹淨的女人全都贖身送進府裏。甚至他對小老兒一家,對小女不僅限於打罵欺辱,甚至還多次試圖毀了小女的名節。但凡有同僚到家裏赴宴,他都要小女帶著那些妾室過來陪酒,稍有不從,就當眾打罵折辱…”
這個老頭子這時候已經老淚縱橫了。
看得出,他的這個女婿給他的打擊真的很大。
至於外麵的那些吃瓜群眾們,現在也已經一個個義憤填膺了。
因為隻要是稍稍有一點三觀的人都最恨恩將仇報的畜生了。。
而這個鬆江府同知,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
本來這個時代對入贅別人家當贅婿的人就很看不起。如果是在唐宋時期,甚至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現在大明朝初立,國家對人才求賢若渴,所以在這方麵稍稍放鬆了一些。
但是社會風氣依然是對贅婿很看不起的。
這鬆江府同知不但入贅了別人家當贅婿,甚至還這麽屈辱嶽父一家,真的是大逆不道之人。
而且嶽父一家對他也是極好的。
要不然,他怎麽有機會參加科舉呢?!
因為這個時代想要讀書參加科舉,可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得了的。
既然此人又參加了鄉試和會試,考中了舉人,甚至是進士,說明嶽家對他也是很不錯的。
但是偏偏此人恩將仇報,這麽折辱自己的妻子。
豈不是恩將仇報嗎!?
所以不隻是一般的吃瓜群眾,就連馬皇後都覺得有些義憤填膺了。
葉瑾微微皺了皺眉頭。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農戶遇蛇、“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
但是對方好歹也是鬆江府同知,乃是鬆江府的二把手,堂堂的朝廷正五品官職。
誰給這個老頭子的勇氣,覺得自己這個區區七品芝麻官管得了人家正五品同知?!
更何況,這樁案子發生的地方是在鬆江府,就算是這老頭要告狀,也是去鬆江府尋當地知府,或者去應天府告禦狀啊?!
來找自己什麽事?!
真覺得自己這個葉青天’能像包青天那樣管得了天下所有冤屈嗎!?
所以葉瑾苦笑道,“你的冤屈本官已經知道了,但是此事首先本官不知道是真是假,都是你一人之言,而且就算是真的,本官也沒法子去鬆江府替你伸冤呐..
老頭子再一次跪在地上,朝著葉瑾磕頭道,“小老兒不是要大人替小老兒申冤做主,而是想懇請大人替小老兒想個法子,讓小老兒再見小女最後一麵,若是可以的話,請讓大人上奏朝廷,賜小女速死…”
葉瑾越聽越糊塗了。
這老頭子不是來伸冤的,更像是來托孤的。
怎麽迴事!?
他女兒怎麽了?!
所以葉瑾示意書吏將他攙扶起來,然後才問道,“老丈有話不妨直言,令媛到底是犯了什麽事,竟然要你來見應天府見她最後一麵?!”
“唉…”老頭子微微歎了一口氣,才抹了一把淚水說道,“兩月之前,我那女婿又要讓4.6小女與同僚陪酒,小女在酒席上麵露一絲悲嗆之色,就被此僚當眾辱罵毆打,要不是被人勸下了,可能當場就要把小女活活給打死了。”
“小女實在是忍無可忍,所以待此僚喝醉了之後,就帶著平日裏被他欺辱的妾室,將此僚活活給…給…給勒死了。”
聽到這老頭子的這番話,葉瑾差點一下子站了起來。
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老頭子問道,“你說什麽?!”
在古代。
女子講究三從四德。
什麽是三從四德?!
三從是指女子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又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總之一句話,就是讓女人服從男人。
華夏的封建社會是一個講究階級的社會,而且統治者還製定出了一係列的不平等規則來約束所有人。
讓大家都接受被統治的命運。
比如說‘三綱五常”。
而三從四德,就是三綱五常的內容之一。
什麽是三綱五常呢!?
三綱指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
五常傳說不一,通常指仁、義、禮、智、信。
簡稱綱常。
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求所有人無條件服從。
要是有人試圖破壞這一個規則,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12但凡被定義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不但要接受被族滅的命運,甚至還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其中試圖謀反,或者忤逆、謀害父母最嚴重,乃是十惡不赦的謀逆和忤逆大罪,這可是要被千刀萬剮的。至於妻妾謀殺夫君罪責倒是要輕一些,用不著族滅或者千刀萬剮,但是推去菜市口腰斬棄市是免不了的。所以老頭子知道自己的女兒是犯下了必死的罪過,來求葉瑾也隻是想見他女兒的最後一麵而已。
至於伸冤?!
嗬嗬。
洗洗睡吧。
就大明朝目前的社會風氣,不把謀殺親夫的女子千刀萬剮就算好的了。
葉瑾聽完了這個淒慘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心裏也不由得微微的歎了一口氣。
果然。
這個世界上狼心狗肺的人確實更要多一些。
鬆江府同知被殺一案?!
自己好像前段時間在邸報上看到過。
但是邸報上的內容很簡單,就說鬆江府同知的妻妾不守婦道,而且十分惡毒,被自家夫君斥責之後,竟然謀害了自己的夫君。
不過今天聽這個老頭子這麽說,這件案子應該另有隱情。
確實。
如果真的按邸報上說的那樣的話,朝廷早就從快從嚴將毒婦給處置了,為什麽還留到現在不宣判?!
一定是這件案子另有內情,而且已經讓當地百姓很不滿的地步了。
所以朝廷才會有所忌憚,拖著沒有宣判。
不過自己隻是聽這個老頭子的一麵之詞就擅自插手此案,未免太兒戲了吧。
所以葉瑾抬抬手,讓老頭子站起來。
這才又問道,“敢問老丈尊姓大名?!”
“小老兒免貴姓袁,小女閨蜜秀英,這是小老兒的外孫,乳名元寶…”袁老頭抹了一把眼淚,又絮絮叨叨的將自己的家事介紹了一遍。
葉瑾又問道,“袁老丈你說的這樁案子本官也在邸報聽說過,但是似乎和你說的有些不一樣。”
袁老頭似乎是一個很有涵養的老頭子,聽到葉瑾質疑自己,也沒有生氣或者著急,而是一臉哀歎的說道,“大人可知官官相護?!如果真把實情說出來,讓天下百姓知道竟有這種狼心狗肺之人入朝為官,那麽朝廷的顏麵何在?!這些官老爺的顏麵何在?!讀書人的顏麵又何在!?”
袁老頭一語中的。
確實。
有時候朝廷和官老爺的顏麵比人命還要重要。
要是真讓天下百姓知道這鬆江府同知是這樣狼心狗肺的人,豈不是打了官老爺們的臉?!
“好,遑論你說的都是真的,但是這樁案子發生在鬆江府,而且令千金確實有謀殺親夫的罪責,本官也愛莫能助啊?!”葉瑾微微歎了一口氣。
外麵的百姓聽他這麽說,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失望的神色。
不過他們也很了解葉瑾。
因為葉瑾說的沒錯。
這樁案子是發生在鬆江府,葉瑾上一次去牛首山跨轄區辦案子已經冒了很大的風險了。
更何況,這樁案子證據確鑿,當事人也確實殺了人了。
就算是在法製健全的21世紀,謀殺罪名也是成立的。
縱然有一千個一萬個殺人的理由,但是也不能真正動手殺人啊。
不過在法製健全的21世紀,要是真的發生這種案子的話,嫌疑人一般是不會被判死刑的,最多無期徒刑。但是這是在大明朝,不是21世紀。
所以想替這個袁秀英翻案,根本不可能。
280“小老兒並不奢求大人能提小老兒做主,而是小老兒聽聞素有青天之名,想必是一位替百姓做主的好官,所以小老兒想求大人能提小老兒上奏朝廷,讓小老兒再見小女最後一麵,以全人倫孝悌,如果可以的話,還請賜小女速死,讓她不要在這個世上受苦了。”說到這裏,老頭子已經老淚縱橫了。
因為沒有誰能夠眼睜睜的自己的親生骨肉去死啊。
看到已經哭成了淚人的袁老頭子,葉瑾也是心頭一緊。
唉
可憐天下父母心呐!!!
“當時小老兒認為是此人科舉得意,稍稍有些驕縱也實屬正常。但是此僚不但不知道收斂,甚至變得變本加厲起來,動輒對小老兒一家老小打罵欺辱。”
“更有甚者,竟然公然將不清不楚的女子都帶迴家裏去。”
“小老兒當時已然十分後悔,眼瞎了才將此人當成賢婿。但是木已成舟,也隻能再三忍讓此人。”
“八九零”
“之後此人科舉一途十分順利,在洪武六年就高中進士。吏部銓選之後去外地任官,小老兒一家老小也隻好隨他四處奔波。”
“之後女婿的官越做越大,脾氣也越來越大,洪武十四年,幸得朝廷恩典,讓其升遷至鬆江府擔任同知一職,小老兒一家也隨著女婿來到了鬆江府,但是到了鬆江府之後,女婿的脾氣越發大了,不但經常留宿花街柳巷,而且還將那些不幹淨的女人全都贖身送進府裏。甚至他對小老兒一家,對小女不僅限於打罵欺辱,甚至還多次試圖毀了小女的名節。但凡有同僚到家裏赴宴,他都要小女帶著那些妾室過來陪酒,稍有不從,就當眾打罵折辱…”
這個老頭子這時候已經老淚縱橫了。
看得出,他的這個女婿給他的打擊真的很大。
至於外麵的那些吃瓜群眾們,現在也已經一個個義憤填膺了。
因為隻要是稍稍有一點三觀的人都最恨恩將仇報的畜生了。。
而這個鬆江府同知,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
本來這個時代對入贅別人家當贅婿的人就很看不起。如果是在唐宋時期,甚至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現在大明朝初立,國家對人才求賢若渴,所以在這方麵稍稍放鬆了一些。
但是社會風氣依然是對贅婿很看不起的。
這鬆江府同知不但入贅了別人家當贅婿,甚至還這麽屈辱嶽父一家,真的是大逆不道之人。
而且嶽父一家對他也是極好的。
要不然,他怎麽有機會參加科舉呢?!
因為這個時代想要讀書參加科舉,可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得了的。
既然此人又參加了鄉試和會試,考中了舉人,甚至是進士,說明嶽家對他也是很不錯的。
但是偏偏此人恩將仇報,這麽折辱自己的妻子。
豈不是恩將仇報嗎!?
所以不隻是一般的吃瓜群眾,就連馬皇後都覺得有些義憤填膺了。
葉瑾微微皺了皺眉頭。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農戶遇蛇、“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
但是對方好歹也是鬆江府同知,乃是鬆江府的二把手,堂堂的朝廷正五品官職。
誰給這個老頭子的勇氣,覺得自己這個區區七品芝麻官管得了人家正五品同知?!
更何況,這樁案子發生的地方是在鬆江府,就算是這老頭要告狀,也是去鬆江府尋當地知府,或者去應天府告禦狀啊?!
來找自己什麽事?!
真覺得自己這個葉青天’能像包青天那樣管得了天下所有冤屈嗎!?
所以葉瑾苦笑道,“你的冤屈本官已經知道了,但是此事首先本官不知道是真是假,都是你一人之言,而且就算是真的,本官也沒法子去鬆江府替你伸冤呐..
老頭子再一次跪在地上,朝著葉瑾磕頭道,“小老兒不是要大人替小老兒申冤做主,而是想懇請大人替小老兒想個法子,讓小老兒再見小女最後一麵,若是可以的話,請讓大人上奏朝廷,賜小女速死…”
葉瑾越聽越糊塗了。
這老頭子不是來伸冤的,更像是來托孤的。
怎麽迴事!?
他女兒怎麽了?!
所以葉瑾示意書吏將他攙扶起來,然後才問道,“老丈有話不妨直言,令媛到底是犯了什麽事,竟然要你來見應天府見她最後一麵?!”
“唉…”老頭子微微歎了一口氣,才抹了一把淚水說道,“兩月之前,我那女婿又要讓4.6小女與同僚陪酒,小女在酒席上麵露一絲悲嗆之色,就被此僚當眾辱罵毆打,要不是被人勸下了,可能當場就要把小女活活給打死了。”
“小女實在是忍無可忍,所以待此僚喝醉了之後,就帶著平日裏被他欺辱的妾室,將此僚活活給…給…給勒死了。”
聽到這老頭子的這番話,葉瑾差點一下子站了起來。
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老頭子問道,“你說什麽?!”
在古代。
女子講究三從四德。
什麽是三從四德?!
三從是指女子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又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總之一句話,就是讓女人服從男人。
華夏的封建社會是一個講究階級的社會,而且統治者還製定出了一係列的不平等規則來約束所有人。
讓大家都接受被統治的命運。
比如說‘三綱五常”。
而三從四德,就是三綱五常的內容之一。
什麽是三綱五常呢!?
三綱指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
五常傳說不一,通常指仁、義、禮、智、信。
簡稱綱常。
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求所有人無條件服從。
要是有人試圖破壞這一個規則,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12但凡被定義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不但要接受被族滅的命運,甚至還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其中試圖謀反,或者忤逆、謀害父母最嚴重,乃是十惡不赦的謀逆和忤逆大罪,這可是要被千刀萬剮的。至於妻妾謀殺夫君罪責倒是要輕一些,用不著族滅或者千刀萬剮,但是推去菜市口腰斬棄市是免不了的。所以老頭子知道自己的女兒是犯下了必死的罪過,來求葉瑾也隻是想見他女兒的最後一麵而已。
至於伸冤?!
嗬嗬。
洗洗睡吧。
就大明朝目前的社會風氣,不把謀殺親夫的女子千刀萬剮就算好的了。
葉瑾聽完了這個淒慘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心裏也不由得微微的歎了一口氣。
果然。
這個世界上狼心狗肺的人確實更要多一些。
鬆江府同知被殺一案?!
自己好像前段時間在邸報上看到過。
但是邸報上的內容很簡單,就說鬆江府同知的妻妾不守婦道,而且十分惡毒,被自家夫君斥責之後,竟然謀害了自己的夫君。
不過今天聽這個老頭子這麽說,這件案子應該另有隱情。
確實。
如果真的按邸報上說的那樣的話,朝廷早就從快從嚴將毒婦給處置了,為什麽還留到現在不宣判?!
一定是這件案子另有內情,而且已經讓當地百姓很不滿的地步了。
所以朝廷才會有所忌憚,拖著沒有宣判。
不過自己隻是聽這個老頭子的一麵之詞就擅自插手此案,未免太兒戲了吧。
所以葉瑾抬抬手,讓老頭子站起來。
這才又問道,“敢問老丈尊姓大名?!”
“小老兒免貴姓袁,小女閨蜜秀英,這是小老兒的外孫,乳名元寶…”袁老頭抹了一把眼淚,又絮絮叨叨的將自己的家事介紹了一遍。
葉瑾又問道,“袁老丈你說的這樁案子本官也在邸報聽說過,但是似乎和你說的有些不一樣。”
袁老頭似乎是一個很有涵養的老頭子,聽到葉瑾質疑自己,也沒有生氣或者著急,而是一臉哀歎的說道,“大人可知官官相護?!如果真把實情說出來,讓天下百姓知道竟有這種狼心狗肺之人入朝為官,那麽朝廷的顏麵何在?!這些官老爺的顏麵何在?!讀書人的顏麵又何在!?”
袁老頭一語中的。
確實。
有時候朝廷和官老爺的顏麵比人命還要重要。
要是真讓天下百姓知道這鬆江府同知是這樣狼心狗肺的人,豈不是打了官老爺們的臉?!
“好,遑論你說的都是真的,但是這樁案子發生在鬆江府,而且令千金確實有謀殺親夫的罪責,本官也愛莫能助啊?!”葉瑾微微歎了一口氣。
外麵的百姓聽他這麽說,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失望的神色。
不過他們也很了解葉瑾。
因為葉瑾說的沒錯。
這樁案子是發生在鬆江府,葉瑾上一次去牛首山跨轄區辦案子已經冒了很大的風險了。
更何況,這樁案子證據確鑿,當事人也確實殺了人了。
就算是在法製健全的21世紀,謀殺罪名也是成立的。
縱然有一千個一萬個殺人的理由,但是也不能真正動手殺人啊。
不過在法製健全的21世紀,要是真的發生這種案子的話,嫌疑人一般是不會被判死刑的,最多無期徒刑。但是這是在大明朝,不是21世紀。
所以想替這個袁秀英翻案,根本不可能。
280“小老兒並不奢求大人能提小老兒做主,而是小老兒聽聞素有青天之名,想必是一位替百姓做主的好官,所以小老兒想求大人能提小老兒上奏朝廷,讓小老兒再見小女最後一麵,以全人倫孝悌,如果可以的話,還請賜小女速死,讓她不要在這個世上受苦了。”說到這裏,老頭子已經老淚縱橫了。
因為沒有誰能夠眼睜睜的自己的親生骨肉去死啊。
看到已經哭成了淚人的袁老頭子,葉瑾也是心頭一緊。
唉
可憐天下父母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