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什麽時候走的?!”葉瑾蹙著眉頭問道。


    嬋嬋歪著小腦袋想了想,才迴答道,“就你們剛剛出發沒一會兒,我本來勸她說要不等公子迴來再說,但是趙姐姐沒答應…”


    葉瑾無奈道,“她既然心意已決,就算是我在也攔不住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她去吧…”


    話雖然這麽說,但是葉瑾心裏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擔心。。


    從古至今,膽敢從事販賣人口這種殺頭買賣的,可都是一群狠人。


    趙今夏雖然有些武藝傍身,但是和這些狠人比起來根本算不了什麽。


    所以葉瑾心裏在盤算,要不要明天讓張狗子帶幾個人也去一趟鳳陽府,幫幫趙今夏!?


    這時候,嬋嬋又開口說道,“哦,對了公子,當時我擔心趙姐姐的安全,就把你送個我的那把火槍借給她防身了,我雖然不知道趙姐姐到底是去幹嘛去了,但是看她表情凝重,有些擔心她。”


    “沒事,給就給了,到時候公子再給你弄一把來防身。”葉瑾無所謂的說道。


    “嗯。”嬋嬋這才露出了淺淺的笑意。


    歡快的出了飯廳,又去廚房端菜去了。


    姚廣孝在一旁靜靜的傾聽著這對名為主仆,實為家人的二人的說話,等嬋嬋走了之後,他才笑著開口道,“大人口中的火槍,是不是就是火銃?!”


    “是,大師也知道此物?!”葉瑾好奇問道。


    姚廣孝沒好氣的看了葉瑾一眼,似乎葉瑾問出這個問題是對他智商的侮辱一樣。


    “火銃又名突火槍,乃是後宋(南宋)理宗開慶年間,宋軍發明此種管狀火器。此物以巨竹筒為槍身,內部裝填火藥與子窠子彈。點燃引線後,火藥噴發,將”子窠”(子彈)射出,射程遠可達150步(大概230米左右),乃是宋軍當年守城時候對抗元軍的利器之一。”姚廣孝侃侃而談。


    姚廣孝年輕的時候就學到了一身屠龍術,一生的誌向也是實現自己的平生誌向。


    要不然以他的才學和對佛法的造詣,在哪兒混不到一口飯吃?!


    為什麽會死皮賴臉的纏著葉瑾。


    還不是覺得葉瑾此人是可以實現他一生抱負之人?!


    而所謂的屠龍術,說白了就是教人造反的一門學問。


    古代的皇帝自稱是真龍天子。


    屠龍術中的”屠龍就已經說明一切了。


    從古至今,想要造反成功無外乎兩種方式。


    一種是政治手段,另一種則是軍事手段。


    所謂的政治手段就是從統治階級的內部進行瓦解,本身就是在統治階級身居高位,然後一步一步掌控了統治階級的財、政、軍等權利,最後再逼迫天子禪讓退位。


    其中傑出代表就有西漢時期的王莽,東漢末年的曹氏家族,三國時期的司馬家族,南北朝時期的楊堅等等


    所謂的軍事手段就是起兵造反。


    古代王朝的更迭幾乎百分之八十都是通過軍事手段造成的,傑出代表數不勝數。


    姚廣孝學了一輩子的屠龍術了,要是連這點軍事常識都不知道,那他還學個屁的屠龍術!?還屠個屁的龍?!


    姚廣孝也有心想在新東家麵前賣弄,繼續說道,“當年前元的憲宗蒙哥帝領兵攻打後宋,在釣魚城下被宋軍


    打死,據說就是被突火槍給打死的,當然了,貧僧覺得這種說法有些無稽之談,因為突火槍的射程遠遠比不過火炮和弓箭,而蒙哥作為前元皇帝,自然不會以身犯險,抵達城下百餘步的距離。但是即便如此,也能說明此物乃是一款具有實戰性的新型武器。前元軍隊以此為教訓,也曾在一段時間大力發展突火槍。”


    姚廣孝說的有些口渴了,自顧自的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之後接著說道,“至元十六年(1279),前元朝廷因為各地烽煙四起,前元朝廷疲於奔命,所以將全國各地的工匠征發去了元大都,就是為了研製新式兵器。”


    “當時這些工匠在後宋的基礎上改良了突火槍。最大的改變就是將突火槍的槍身從竹筒改為鐵製,這樣的話就大大增加了火槍的射程和精準度。也重新調整火藥的配方,使同樣體積的火藥,效能提高了約三倍。”


    “至順三年(1332),元廷鑄造了最早的銅火銃,長1尺1寸,重28斤。同時還製造出了一批手銃,不過手銃的威力小、射程低,基本上沒有使用價值,為玩物到更合適一些。


    “現在朝廷對火銃的研發也比較重視,就比如說就藩燕京的燕王殿下,他就藩燕京,就是之前的元大都的時候,也收編了這批工匠,讓其繼續開始改良火銃的工作,據說已經有一批火器兵列裝了燕王府的護衛,但是真實的戰鬥力到底如何,貧僧就不得而知了。”


    不愧是學了屠龍術,到處鼓動人造反的人。


    姚廣孝不但對天下大勢看的十分清楚,甚至連新式武器都知知甚詳。


    怪不得在曆史上他這個黑衣宰相能鬥得過建文帝朱允收手下那幫子文臣,果然有兩把刷子。


    “大師對燕王朱棣這個人怎麽看?!”葉瑾突然開口問道。


    姚廣孝有些詫異的看了葉瑾一眼。


    要知道,燕王朱棣不但是皇親國戚,當今聖上的第四個兒子,更是受封親王爵位。


    地位十分尊崇。


    但是葉瑾區區一個七品芝麻官竟敢直唿其名。


    要是被禦史言官聽到了,一定會彈劾他大不敬之罪。


    這小子這麽肆無忌憚,難道是知道自己真正身世了?!


    “燕王殿下為人豪邁仁慈,深受治下百姓愛戴,治軍有鬆有馳,軍隊無人不拜服,而且軍法也深得魏國公的真傳,乃是當世名將之一。”姚廣孝斟酌著說道,說著又看了葉瑾一眼,繼續說道,“而且此人野心極大,或許是一個能夠成就一番偉業之人。”


    “燕王殿下既然有這麽多優點,為何大師不去投效與他,以大師的真才實學,一定會得到燕王的重用。小子我行事暴躁,飛揚跋扈,又沒有什麽野心,一心就想著在上元縣這個小地方混吃等死,大師投效與我,是不是明珠暗投了啊!?”葉瑾又道。


    聽到葉瑾的詢問,姚廣孝微微一笑,才繼續說道,“天下大勢滾滾如潮,大人既然已經被卷入其中,那就由不得大人憊懶了。有時候,大勢也會推著人去做事的…”


    葉瑾微微一怔。


    他還是不明白這個要屠龍的野心家為什麽就這麽死皮賴臉的纏上了自己了。


    自三皇五帝原始社會聯盟開始,華夏大地上有據可查的王朝大概有83個,共有559個帝王。


    其中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當然了。


    這裏的”帝”和”王”都是一國之君,並不是封建社會時期受封的親王爵位和郡王爵位。


    也不是戰國時期各國自立為王。。


    因為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中山國雖然也曾雄踞一時,但是因為是異族所建,所以並不被正史納入七雄之中)雖然各自稱王,不過依然奉東周朝廷為正統。


    一直到秦始皇統一七國,滅掉東周小朝廷之後東周正統才宣告滅亡。


    而華夏曆史上出現了這麽多君主,其中建立大明帝國的朱元璋無論如何都要在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的。


    因為此人是唯二出身於草莽,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建立一個龐大帝國的君王。


    而朱元璋之所以取得這一非凡的成就,本人自然也是一個性格堅韌,智力超群之人。


    不過和其他君主不一樣的是,老朱又是一個十分重視親情的皇帝。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


    自古以來,因為對皇位的爭奪,產生了多少父子相殘、手足相殘的人倫慘劇。


    就連被曆史上公認的千古一帝也不能免俗。


    比如說開創大一統時代的秦始皇,在他死後秦二世就迫不及待的殘害了太子扶蘇。


    又比如說在位期間數次遠征匈奴,將兵鋒直指天山南北,第一次打通中原與西域諸國的絲綢之路的漢武帝,晚年也因為巫蠱之禍殘害了自己的長子。


    至於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親自殺了自己的兄長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又囚禁了自己的親爹李淵,此事更是沸沸揚揚,天下皆知。


    至於唐玄宗一日殺三子,似乎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北宋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燭影斧聲,也是一樁曆史懸案。


    明朝也有好幾次因為爭奪皇位而產生的手足相殘。


    比如說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


    戰神朱祁鎮兵敗被俘,丟掉皇位之後,又密謀發動了奪門之變,讓自己的胞弟明代宗朱祁鈺活活被病死餓死。


    至於明宣宗朱瞻基活活燙死自己的親叔叔朱高煦,又將朱高煦一家老小全部滅門抄斬,似乎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至於滿清,在這方麵也不遑多讓。


    不管是老奴努爾哈赤親手殺了自己的長子褚英也好,還是皇太極殺了自己的胞姐莽古濟也罷,這個政權自從成立之初就帶著血腥和野蠻。


    也是因為那時候的大明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


    要不然不管是換任何一個朝代,滿清都沒有半點機會奪得中原的統治權。


    所以自古無情帝王家,這句話可是沒有摻雜著一絲水分。


    但是朱元璋奇葩就奇葩在這個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