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黃鼠狼進宅,無事不來啊!?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陳師爺的話之後,張楚元就像是被人施了定身術一樣,整個人直接就愣在了原地。
而一旁的張夫人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張口詢問道,“那個上元縣的葉縣令,是不是這段時間名聲大噪的葉青天!?”
陳師爺苦笑著點了點頭。
“可是弘覺寺隸屬於江寧縣管轄,這葉縣令為何要去尋弘覺寺的晦氣?!是弘覺寺的和尚得罪他了嗎!?”張夫人又問道。
陳師爺苦澀搖頭,道,“據說是弘覺寺有什麽把柄落在了這個葉縣令的手裏,所以葉縣令這才帶著人馬為了弘覺寺,看葉縣令擺出這番架勢,這件事他是不打算善了了。”
“這葉瑾行事也太霸道了吧,就算是弘覺寺犯下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也輪不到他區區上元縣縣令來管吧,弘覺寺隸屬於江寧縣,理應由江寧縣或者應天府衙門管理,他這般越俎代庖,怪不得人家江寧縣縣衙會來府衙告狀呢…”張夫人蹙眉說道。
“江寧縣哪裏是來告狀的?!分明是來告知本官的…快,召集府衙所有人手,跟本官去弘覺寺,但願還來得及…”張楚元終於反應過來了,唰的一下子就站了起來,朝著陳師爺尖聲說道。
陳師爺忙不迭的轉身走出了飯廳。
張夫人忙問道,“老爺,何必這般慌張啊,鄧縣令不是已經帶人去了弘覺寺了嗎?!那個葉縣令就算是再跋扈,有鄧縣令在,他應該搞不出什麽幺蛾子的吧!?”
“哎呀夫人你有所不知啊…”張楚元跺腳道,“為夫在應天府任上,最頭疼的莫過於此倆人了。一個雖沒有任何背景,但是似乎頗受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喜愛,所以行事一向肆無忌憚,就連錦衣衛都在他的手裏狠狠的栽了一個大跟頭,更不要說那些勳貴子弟了。而另一個又是已故寧河王庶子,仗著父兄的權勢在應天府為非作歹,
目無長官。此二人今日點齊人馬都去了弘覺寺,以此二人的德行,必然互不相讓,一個不小心,此二人說不定會帶著手下之人發生火並,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
………
“火並?!”張夫人瞠目結舌,“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聖天子在朝,他們二人再飛揚跋扈,也不敢如此吧?!”
“唉喲夫人你有所不知,那葉瑾可是敢當眾念反詩,而不受任何懲處之人。鄧譯則是陛下看在已故寧河王的麵上,對其百般忍讓。這倆人都是被慣壞了的,他們做出什麽事都不稀奇。”張楚元唉聲歎氣的說道。
這時候,陳師爺又已經轉迴了飯廳,拱手說道,“府尊,人手已經聚集了。”
張楚元趕忙揮揮手道,“那還等什麽,整隊出發,唉…但願還來得及…”
張夫人看著自己丈夫急的胡子都快翹起來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憂色。
唉。
這應天府尹果然不是人當的。
若是在別的地方,區區七品芝麻官哪敢這般飛揚跋扈啊。
但是在應天府不但有,還有倆呢。
想到這,張夫人也忍不住微微歎了一口氣。
自己丈夫能夠在應天府尹任上勉力維持兩年多,真的難為他了。
弘覺寺山門。
上元縣的3名差役此時全都拔出了手裏的腰刀,分列站在葉瑾的兩側。
而鄧譯這邊看似人多,但是也僅僅隻有一兩個他從衛國公府上帶出來的親隨而已,江寧縣的其他差役這會兒已經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這邊半步。
至於和鄧譯一起來的那幾個勳貴子弟,這時候也隻是抱著手站在一旁吃瓜看熱鬧。。
所以看起來雖然葉瑾這邊人數占絕對的劣勢,不過在氣勢上居然穩穩壓過鄧譯一頭。
所以現場的氣氛劍拔弩張之餘,卻又顯得有些詭異。
而兩名當事人。
鄧譯臉色陰沉,右手始終握著掛在馬背上的馬刀刀柄,雙眼死死的盯著葉瑾和他兩側的張珣等人,仿佛隨時要擇人而噬一樣。
至於葉瑾,依然那副古井無波的表情。
負手站在山門前的石梯上,一臉平靜的與鄧譯對視。
雖然臉上沒有任何兇狠的表情,但是在氣勢上他並沒有輸分毫。
一個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大膽,另一個則是從小錦衣玉食,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委屈的勳貴子弟。
仿佛二人的這場惡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嗬嗬…”就在局勢即將不可收拾的時候,一聲輕笑聲在旁邊傳來。
隻見一個身穿勁裝,騎著戰馬的勳貴子弟輕笑一聲之後,輕輕夾了夾馬肚子,來到了鄧譯的旁邊。
笑著看向葉瑾道,“久聞葉縣尊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葉瑾對這種彩虹屁絲毫沒有放在心上,而是隨意的瞥了一眼對方之後,才淡淡迴道,“大名?!恐怕是惡名才對吧。”
“哈哈…惡名也是大名,不是嗎!?在下馮誠,自家父亡故之後就繼承了他老人家的衣缽,在軍隊裏打拚廝殺,前些日子返迴應天府之後,聽說了葉縣尊的事跡,一直就心生向往,想與葉縣尊結交一二,沒想到今日竟然能在此處相遇,難道冥冥之中隻有天定乎?!”
葉瑾一臉怪異。
一個五大三粗的粗鄙武夫竟然說話文縐縐的。
怎麽聽都有一種違和感。
不過既然人家有心結交,且不說是不是心裏存有什麽歹意,隻要沒有暴露出來之前,自己都不能失禮。
所以葉瑾就朝馮誠拱手還禮道,“這位兄台謬讚了,本官也隻是做了自己份內之事而已。”
一邊說,葉瑾一邊微微蹙起了眉頭。
馮誠?!
這個名字怎麽聽起來有些耳熟啊?!
好像在哪兒聽過一樣。
是了。
葉瑾已經想起來了,這個馮誠的來頭,可不小哦。
甚至和那些皇子皇孫相比,也不遑多讓。
老朱自濠州起兵反元之後,僅僅二十餘年就建立了大明王朝。
雖然老朱確實是天選之子,是一名無師自通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但是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四年的時間內就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和尚,成為一個幅員遼闊的龐大帝國的一國之君,他的手下自然也是人才濟濟。
朱明集團作為元末一支十分龐大的勢力,勢力內部也分為幾股小勢力。
比如說淮西二十四將”。
淮西二十四將作為老朱起兵造反的老班底,目前以魏國公徐達為尊。
比如說文官派。
老朱雖然一直瞧不起文人墨客,但是以李善長、宋濂為首的文官派依然十分強大。
比如說原元軍投降派”。
在朱元璋進攻應天府(集慶路)的時候,曾經有大量元軍被俘虜。這些元軍士兵和將領可都是不可多得的精銳之師,所以朱元璋自然十分優待這些俘虜,所以這些俘虜在老朱集團裏也自成一派,以丁德興、陳婪、康茂才”為首。
隻是丁德興、康茂才早早就戰死了,至於陳婪,隻是一個才幹平平的軍事將領,所以這一派係在朱明集團中並不突出。
比如“原天完政權投降派”
所謂的”天完政權”,也是元末起義軍中的一支。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徐壽輝與鄒普勝、彭瑩玉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起事,部眾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攻克蘄水(今湖北浠水)之後,徐壽輝登基稱帝,據此建國,國號”天完”。
而這支紅巾軍為什麽要取這麽奇葩的國名?!原因也十分奇葩。
當時華夏大地被元朝(也就是大元)統治,天完政權的徐壽輝為顯示自己的強大,所以就給自己的國名取名叫天完(在大上加一橫,在元上加個寶蓋頭),意思就是想要震住大元。
後來天完政權確實迅速發展壯大,攻占了湖廣、川蜀、江西等廣袤領土。
但是後來天完政權被陳友諒竊取了,天完政權的皇帝徐壽輝也被陳友諒給殺死了。
所以天完政權的很多將領紛紛南下投靠了朱元璋。
比如”丁普郎”、傅友德等人。
後來丁普郎戰死,所以這支勢力就以傅友德為尊。
又比如地方武裝割據派。
因為元末戰亂頻繁,所以各地都有武裝割據勢力結寨自保。老朱起兵反元之後,這些地方武裝割據勢力紛紛來投,比如馮國用、馮勝兄弟,以及鄧愈、張德勝、俞通海、廖永安等人。
不過地方武裝割據派隻是一個統稱而已,其實不能算是一股勢力。
因為這些人來自各個地區,也有各自的勢力,隻是他們的來源都差不多,都是曾經割據一方,所以才被統稱為”地方武裝割據派”。
但是為了和其他派係相抗衡,所以雖然內部互不統轄,但是關係也較為密切。
而這個馮誠,就是已故郢國公馮國用嫡子。
因為馮國用、馮勝派係與鄧愈派係都被統稱為地方武裝割據派,所以這些將領的子侄輩關係也比較密切。
這一次隨鄧譯來弘覺寺的,也都是地方武裝割據派的後輩子侄。
這些人自然以馮誠為首。
畢竟馮誠在這些人之中的地位最高。
因為馮誠早早的就繼承了馮國用”郢國公的爵位,自然也繼承馮國用在軍中的勢力。
而且馮誠也不是那種無所作為的二世祖。
雖然遠不如自己的父親馮國用、叔父馮勝那般耀眼,成為當世名將,但是在勳貴二代之中,也屬於拔尖之輩。
這樣一個人居然屈尊和自己示好。
葉瑾心裏不由得多了一絲警惕。
這特麽會不會是·黃鼠狼進宅,無事不來啊!?”
而一旁的張夫人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張口詢問道,“那個上元縣的葉縣令,是不是這段時間名聲大噪的葉青天!?”
陳師爺苦笑著點了點頭。
“可是弘覺寺隸屬於江寧縣管轄,這葉縣令為何要去尋弘覺寺的晦氣?!是弘覺寺的和尚得罪他了嗎!?”張夫人又問道。
陳師爺苦澀搖頭,道,“據說是弘覺寺有什麽把柄落在了這個葉縣令的手裏,所以葉縣令這才帶著人馬為了弘覺寺,看葉縣令擺出這番架勢,這件事他是不打算善了了。”
“這葉瑾行事也太霸道了吧,就算是弘覺寺犯下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也輪不到他區區上元縣縣令來管吧,弘覺寺隸屬於江寧縣,理應由江寧縣或者應天府衙門管理,他這般越俎代庖,怪不得人家江寧縣縣衙會來府衙告狀呢…”張夫人蹙眉說道。
“江寧縣哪裏是來告狀的?!分明是來告知本官的…快,召集府衙所有人手,跟本官去弘覺寺,但願還來得及…”張楚元終於反應過來了,唰的一下子就站了起來,朝著陳師爺尖聲說道。
陳師爺忙不迭的轉身走出了飯廳。
張夫人忙問道,“老爺,何必這般慌張啊,鄧縣令不是已經帶人去了弘覺寺了嗎?!那個葉縣令就算是再跋扈,有鄧縣令在,他應該搞不出什麽幺蛾子的吧!?”
“哎呀夫人你有所不知啊…”張楚元跺腳道,“為夫在應天府任上,最頭疼的莫過於此倆人了。一個雖沒有任何背景,但是似乎頗受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喜愛,所以行事一向肆無忌憚,就連錦衣衛都在他的手裏狠狠的栽了一個大跟頭,更不要說那些勳貴子弟了。而另一個又是已故寧河王庶子,仗著父兄的權勢在應天府為非作歹,
目無長官。此二人今日點齊人馬都去了弘覺寺,以此二人的德行,必然互不相讓,一個不小心,此二人說不定會帶著手下之人發生火並,到時候樂子可就大了…”
………
“火並?!”張夫人瞠目結舌,“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聖天子在朝,他們二人再飛揚跋扈,也不敢如此吧?!”
“唉喲夫人你有所不知,那葉瑾可是敢當眾念反詩,而不受任何懲處之人。鄧譯則是陛下看在已故寧河王的麵上,對其百般忍讓。這倆人都是被慣壞了的,他們做出什麽事都不稀奇。”張楚元唉聲歎氣的說道。
這時候,陳師爺又已經轉迴了飯廳,拱手說道,“府尊,人手已經聚集了。”
張楚元趕忙揮揮手道,“那還等什麽,整隊出發,唉…但願還來得及…”
張夫人看著自己丈夫急的胡子都快翹起來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憂色。
唉。
這應天府尹果然不是人當的。
若是在別的地方,區區七品芝麻官哪敢這般飛揚跋扈啊。
但是在應天府不但有,還有倆呢。
想到這,張夫人也忍不住微微歎了一口氣。
自己丈夫能夠在應天府尹任上勉力維持兩年多,真的難為他了。
弘覺寺山門。
上元縣的3名差役此時全都拔出了手裏的腰刀,分列站在葉瑾的兩側。
而鄧譯這邊看似人多,但是也僅僅隻有一兩個他從衛國公府上帶出來的親隨而已,江寧縣的其他差役這會兒已經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這邊半步。
至於和鄧譯一起來的那幾個勳貴子弟,這時候也隻是抱著手站在一旁吃瓜看熱鬧。。
所以看起來雖然葉瑾這邊人數占絕對的劣勢,不過在氣勢上居然穩穩壓過鄧譯一頭。
所以現場的氣氛劍拔弩張之餘,卻又顯得有些詭異。
而兩名當事人。
鄧譯臉色陰沉,右手始終握著掛在馬背上的馬刀刀柄,雙眼死死的盯著葉瑾和他兩側的張珣等人,仿佛隨時要擇人而噬一樣。
至於葉瑾,依然那副古井無波的表情。
負手站在山門前的石梯上,一臉平靜的與鄧譯對視。
雖然臉上沒有任何兇狠的表情,但是在氣勢上他並沒有輸分毫。
一個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大膽,另一個則是從小錦衣玉食,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委屈的勳貴子弟。
仿佛二人的這場惡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嗬嗬…”就在局勢即將不可收拾的時候,一聲輕笑聲在旁邊傳來。
隻見一個身穿勁裝,騎著戰馬的勳貴子弟輕笑一聲之後,輕輕夾了夾馬肚子,來到了鄧譯的旁邊。
笑著看向葉瑾道,“久聞葉縣尊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葉瑾對這種彩虹屁絲毫沒有放在心上,而是隨意的瞥了一眼對方之後,才淡淡迴道,“大名?!恐怕是惡名才對吧。”
“哈哈…惡名也是大名,不是嗎!?在下馮誠,自家父亡故之後就繼承了他老人家的衣缽,在軍隊裏打拚廝殺,前些日子返迴應天府之後,聽說了葉縣尊的事跡,一直就心生向往,想與葉縣尊結交一二,沒想到今日竟然能在此處相遇,難道冥冥之中隻有天定乎?!”
葉瑾一臉怪異。
一個五大三粗的粗鄙武夫竟然說話文縐縐的。
怎麽聽都有一種違和感。
不過既然人家有心結交,且不說是不是心裏存有什麽歹意,隻要沒有暴露出來之前,自己都不能失禮。
所以葉瑾就朝馮誠拱手還禮道,“這位兄台謬讚了,本官也隻是做了自己份內之事而已。”
一邊說,葉瑾一邊微微蹙起了眉頭。
馮誠?!
這個名字怎麽聽起來有些耳熟啊?!
好像在哪兒聽過一樣。
是了。
葉瑾已經想起來了,這個馮誠的來頭,可不小哦。
甚至和那些皇子皇孫相比,也不遑多讓。
老朱自濠州起兵反元之後,僅僅二十餘年就建立了大明王朝。
雖然老朱確實是天選之子,是一名無師自通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但是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四年的時間內就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和尚,成為一個幅員遼闊的龐大帝國的一國之君,他的手下自然也是人才濟濟。
朱明集團作為元末一支十分龐大的勢力,勢力內部也分為幾股小勢力。
比如說淮西二十四將”。
淮西二十四將作為老朱起兵造反的老班底,目前以魏國公徐達為尊。
比如說文官派。
老朱雖然一直瞧不起文人墨客,但是以李善長、宋濂為首的文官派依然十分強大。
比如說原元軍投降派”。
在朱元璋進攻應天府(集慶路)的時候,曾經有大量元軍被俘虜。這些元軍士兵和將領可都是不可多得的精銳之師,所以朱元璋自然十分優待這些俘虜,所以這些俘虜在老朱集團裏也自成一派,以丁德興、陳婪、康茂才”為首。
隻是丁德興、康茂才早早就戰死了,至於陳婪,隻是一個才幹平平的軍事將領,所以這一派係在朱明集團中並不突出。
比如“原天完政權投降派”
所謂的”天完政權”,也是元末起義軍中的一支。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徐壽輝與鄒普勝、彭瑩玉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起事,部眾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攻克蘄水(今湖北浠水)之後,徐壽輝登基稱帝,據此建國,國號”天完”。
而這支紅巾軍為什麽要取這麽奇葩的國名?!原因也十分奇葩。
當時華夏大地被元朝(也就是大元)統治,天完政權的徐壽輝為顯示自己的強大,所以就給自己的國名取名叫天完(在大上加一橫,在元上加個寶蓋頭),意思就是想要震住大元。
後來天完政權確實迅速發展壯大,攻占了湖廣、川蜀、江西等廣袤領土。
但是後來天完政權被陳友諒竊取了,天完政權的皇帝徐壽輝也被陳友諒給殺死了。
所以天完政權的很多將領紛紛南下投靠了朱元璋。
比如”丁普郎”、傅友德等人。
後來丁普郎戰死,所以這支勢力就以傅友德為尊。
又比如地方武裝割據派。
因為元末戰亂頻繁,所以各地都有武裝割據勢力結寨自保。老朱起兵反元之後,這些地方武裝割據勢力紛紛來投,比如馮國用、馮勝兄弟,以及鄧愈、張德勝、俞通海、廖永安等人。
不過地方武裝割據派隻是一個統稱而已,其實不能算是一股勢力。
因為這些人來自各個地區,也有各自的勢力,隻是他們的來源都差不多,都是曾經割據一方,所以才被統稱為”地方武裝割據派”。
但是為了和其他派係相抗衡,所以雖然內部互不統轄,但是關係也較為密切。
而這個馮誠,就是已故郢國公馮國用嫡子。
因為馮國用、馮勝派係與鄧愈派係都被統稱為地方武裝割據派,所以這些將領的子侄輩關係也比較密切。
這一次隨鄧譯來弘覺寺的,也都是地方武裝割據派的後輩子侄。
這些人自然以馮誠為首。
畢竟馮誠在這些人之中的地位最高。
因為馮誠早早的就繼承了馮國用”郢國公的爵位,自然也繼承馮國用在軍中的勢力。
而且馮誠也不是那種無所作為的二世祖。
雖然遠不如自己的父親馮國用、叔父馮勝那般耀眼,成為當世名將,但是在勳貴二代之中,也屬於拔尖之輩。
這樣一個人居然屈尊和自己示好。
葉瑾心裏不由得多了一絲警惕。
這特麽會不會是·黃鼠狼進宅,無事不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