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老朱黑著臉。


    不過還是繼續說道,“若是你有解決寶鈔不斷貶值的法子,老夫就答應你三個條件如何?!但是要說好,你提的三個條件可都得.”


    “可都得不能違法《大明律》,也不能違背公序良俗,哦啦,小侄門清。”葉瑾得意洋洋。


    朝著老朱豎起三個手指頭,接著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三個條件哦,一個都不能少。”


    “哼,老夫活了一大把年紀了,難不成還會和你一個小王八蛋食言而肥?!隻要你有法子,答應你三個條件又有何妨?!”老朱板著臉說道。


    葉瑾臉上露出一副“奸計得逞的奸臣模樣。


    看向徐輝祖,開口說道,“想要解決寶鈔不斷貶值的困局,其實辦法真的很簡單。”


    “剛剛小弟說過,咱大明的寶鈔之所以有朝廷背書依然不斷貶值,一是因為朝廷沒有信譽,百姓壓根就不相信朝廷,覺得一張紙哪有金銀珠寶值錢?!”


    “二是因為朝廷濫發,就比如說咱們應天府隻需要一百萬貫寶鈔就可以流通了,但是偏偏朝廷濫發了一千萬貫,寶鈔多了,自然就貶值了。”


    葉瑾一邊說著話,一邊給自己的茶杯倒水~。


    然後指著茶杯繼續說道,“就比如說這個茶杯是有定量的,但若是源源不斷的往茶杯裏倒水,水滿自溢,滿出來的-水毫無價值。”


    “所以想要讓寶鈔不貶值,簡單,那就是提高朝廷信譽,和製止濫發-寶鈔的行為。”


    徐輝祖皺著眉頭。


    葉瑾說的每一個字他都聽得懂,但是連起來到底是什麽意思他就不明白了。


    聽起來確實簡單。。


    提高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信譽。


    嗯。


    確實很簡單。


    但是老百姓和朝廷自古以來可都是對立麵。


    官府替天子統治百姓,不但要征收百姓的賦稅,而且還要讓百姓當免費的勞動力(服徭役),百姓能對官府有好感才怪,更別說對官府有信譽了。


    至於製止濫發寶鈔的行為。


    漂亮。


    一句話就能解決了全部的問題。


    但是我特麽哪裏知道寶鈔到底發多少才不是濫發啊!?


    不過葉瑾依然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見徐輝祖皺著眉頭,他笑著解釋道,“關於第一點,解決的方案也很簡單,那就是成立一個專門的中央機構,歸戶部直接管轄,這個機構在全國都設立分支機構,不受地方衙門管理,隻接受地方衙門的監督,這個機構的名字小弟都取好了,叫做——銀行。”


    “銀行的功能也很簡單,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但是還是麵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百姓憑什麽信任銀行,憑什麽把自己家的積蓄存入銀行之中?!目前小弟隻想到準備金這一招,就是在銀行裏存有大量的金銀,讓天下人知道朝廷是不缺銀子使的,不會要百姓的幾兩碎銀子,然後百姓將積蓄存入銀行之中還會獲得一定的利潤等等…但是想要讓銀行在百姓之中有信譽,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是需要日積月累,長時間潛移默化才能完成這一目標。”


    徐輝祖重重點頭。


    朱標今天晚上找他談的那番話可不隻是讓他負責商稅改革,而是有意將他培養成戶部尚書,主管天下財富。


    所以這些經濟學的知識能吸收一點算一點。


    “其二就是濫發寶鈔的問題,我有一個比較笨但是應該還算有效果的法子,那就是發行寶鈔之後,派人在各地觀察全國各地的物價,如果物價出現大幅波動,就說明貨幣數量出現了偏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長時間持續出現明顯的物價上漲,那就說明貨幣供給過剩了。”


    “用這個法子,應該能夠推斷出寶鈔是否濫發,市場的寶鈔數量是否飽和。”


    徐輝祖聽得有些雲裏霧裏的。


    有些懵懂。


    感覺自己抓不到要領。


    不過聽不懂不要緊,照做就行了。


    葉瑾又將自己上輩子學到的關於銀行的淺薄知識說了一遍,也不管徐輝祖和朱標聽得懂聽不懂。


    什麽?!


    聽不懂?!


    沒事。


    我也聽不懂。


    我就是一個木有感情的複讀機而已。


    如果朱標和徐輝祖聽到葉瑾的心裏話,不知道會不會刀了他。


    講自己知道的淺薄的銀行知識說了一遍之後,葉瑾才歎息一聲,總結道,“唉,其實想讓寶鈔永遠不貶值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雖然現在天下是安定了,四海也鹹服了,但是依然天災人禍不斷。如果是豐年的話,百姓手頭寬裕,市場上糧食供應也充足,所以糧價必然大跌,其他享樂的物價必然上漲,與之相反,若是災年的話,糧食又變得金貴起來,百姓沒錢享受,其他物價也會下跌了。”


    “而且寶鈔對於百姓來說真的是廢紙一張,是朝廷用暴力手段強行賦予寶鈔一定的價值,百姓隻能捏著鼻子認,但是心裏並不認同。若是想讓百姓老老實實的將自家的金銀掏出來存在朝廷開設的銀行裏,朝廷必須廢除寶鈔,讓銅錢和金銀流通。”


    “又或者直接下令說天下的所有交易隻能用寶鈔,繳納賦稅,發放俸祿等等也隻能用寶鈔,其他的銅錢和金銀一概不許使用,這樣也能勉強穩住寶鈔的價值,但是維持的時間並不長久,將來若是寶鈔崩塌的話,到時候不但會讓大明的經濟遭受滅頂之災,甚至還會引發百姓動亂呢。”


    徐輝祖認同的點點頭。


    朱標則插話道,“誰也知道用金銀和銅錢充當貨幣比用寶鈔強,但是咱你也說了,咱大明朝缺乏貴金屬礦,銅礦和金銀礦都缺,若是朝廷用銅錢、金銀充當貨幣的話,百姓會把這些貴金屬全收埋在自家的地底下,不拿出來用,到時候朝廷更缺銀子。”


    這就是大明朝的現狀。


    那些土財主們有幾個錢之後,不是埋在自家的院子裏,就是製成各種金銀銅器。


    反正就是不拿出來用。


    錢不花出去的話將毫無意義可言。


    而且經過曆朝曆代的開采挖掘,華夏大地僅有的金銀銅礦這會兒已經匱乏了。


    朝廷也是被逼無奈,才想著用寶鈔代替金銀和銅錢的。


    但是隨著寶鈔的不斷貶值,金銀和銅錢越發珍貴。


    0………·求鮮花……·


    那些土財主們更不會把自家的金銀拿出來用。


    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之中。


    朝廷沒錢了,隻能濫發寶鈔。


    寶鈔不斷貶值,金銀和銅錢不斷升值。


    土財主和百姓們見到金銀越來越值錢,就藏著不用。


    然後朝廷越來越缺錢。


    所以若是想讓貨幣徹底的流通起來,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朝廷有充足的金銀供應,不怕那些土財主天天在在家院子裏埋銀子。


    但是戶部這幾年幾乎把全國各地都走遍了,依然沒有尋到新的礦山。


    沒金銀銅礦,所有的改革都是鏡中月,水中花。


    所以朱標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朝廷之所以會濫發寶鈔,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國庫空虛,隻有一些糧食和布匹,金銀和銅錢少的可憐,所以想讓朝廷廢除寶鈔,用金銀和銅錢充當貨幣,除非是朝廷找到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才行。”


    ………


    “哦?!”葉瑾若有所思的眨眨眼,開口說道,“小弟或許知道那個地方有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朱標以為他是在開玩笑,失笑道,“美瑜可不要和為兄開玩笑了。”


    葉瑾認真說道,“沒開玩笑。”


    朱標見他一臉認真,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在哪兒!?”


    徐輝祖也眼巴巴的看著葉瑾。


    老朱和徐達同時放下了手中的茶盞,一臉凝重的朝葉瑾看了過來。


    葉瑾指了指東邊,認真道,“大海的另一邊,倭國。”


    “小日子過得還不錯的倭寇雖然窮的連開襠褲都沒有,那幾座破島土地貧瘠,還經常鬧火山海嘯和地震啥的,但是那幾座島上卻有好幾座儲量驚人的金銀礦,如果全部開采出來的話,足夠咱大明使用數百年之久。”


    “所以若是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攻其國,滅其族裔,占其土地,將那幾座金銀礦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那麽今日小弟所講的所有改革,都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我大明國也會因此蒸蒸日上,成為寰宇最為強盛和龐大的國度。”


    “到時候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馬踏之處,皆是沃土。”


    “我泱泱大明,勢必會成為自漢唐以來最強盛的國度。”葉瑾雙目赤紅,口沫四濺,拳頭攥的緊緊的。


    他盯上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寇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反正這輩子他是和小日子不錯的倭寇杠上了。


    隻要有機會,一定會親率大明海軍兵臨城下,讓那群倭寇也嚐嚐被人屠戮的滋味。


    老朱以手額頭。


    滿臉憔悴。


    上一次忽悠朝廷打安南和真臘,說那兒的稻穀一年三季,大米就跟海灘上的沙子一樣多。


    現在又忽悠朝廷打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寇。


    說那些小矮子的幾個破島是金山銀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