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錦撇撇嘴,沒有說話。


    她這兩天把這輩子最過分的話都說完了,但是陛下什麽反應都沒有。


    若是叫朱雄英‘小胖子’都要被治大不敬之罪。


    那麽這幾天自己還不得被千刀萬剮?!


    而且你要是知道某人和陛下一見麵就幹架的話,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大不敬呢。


    少婦見自家妹妹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忍不住提醒道,“你聽到沒有?!”


    “知道啦…”徐妙錦無奈道。


    “話說,你們這些天到底去了哪兒了?!娘親見你兩個晚上都沒有迴來,都快急死了,把府中的家將全都派出去找尋你和爹爹了。若不是你是跟著爹爹一起失蹤的,又有爹爹的貼身護衛迴來傳訊說你們平安,估計娘親都得進宮找陛下了。”少婦又問道。


    “沒去哪兒啊,就去城外逛了兩天,陛下也在呢。”徐妙錦裝傻充愣。


    然後趕緊轉移話題,問道,“姐姐你是要隨爹爹一起返迴燕京嗎?!”


    少婦搖頭,“不,你姐夫過些日子要迴應天府,我要等他迴來之後,才隨他一起迴燕京。而且香兒前些天說是迴老家省親、但是到現在音訊全無、我還有些擔心她呢、等你姐夫來了、再讓他發函去一趟蘇州府、請那邊的官府幫忙找找。”


    香兒是少婦的貼身婢女,主仆之間的關係一直很深厚。


    所以婢女失蹤了十多天了,少婦心裏一直不踏實。


    徐妙錦也有些擔心,建議道,“要不請爹爹或者大哥發函去蘇州府,請那邊的官府幫忙找找吧。”


    少婦搖搖頭,道,“這種事820爹爹和大哥都不好出麵,還是算了吧,你姐夫要不了幾天應該就能到了,等他到了再說。”


    說著看向徐妙錦,戲謔道,“你還沒有告訴姐姐,你的這些詩稿到底是從何處得來的呢。”


    徐妙錦見她又把話題給扯了迴來,趕緊挽著她的胳膊撒嬌道,“都說啦是我們去人家家裏偷來的,姐姐你就不要問了嘛。”


    “過些天寧河王府會辦一場詩會,到時候京中勳貴子弟和京中才子都會受邀參加,姐姐本是好心,覺得此人有些才氣,還打算邀他一起替他揚名呢,不過既然妹妹不說,那就算了吧…”少婦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家妹妹。


    徐妙錦輕咬著嘴唇,似乎有些糾結。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搖頭道,“還是算了吧,以葉哥哥的性子,他應該不喜歡這種場合。而且他估計也不需要揚名了吧?!”


    心裏補充道:葉哥哥現在已經天下聞名了,誰人不知應天府有一個葉青天呐?!


    少婦很會抓重點。


    眉頭一挑,似笑非笑的看著徐妙錦道,“葉哥哥?!居然叫的這麽親熱了?!那姐姐我更要看看拉,到底是哪家的才俊,竟然入了我徐家才女的眼了。”


    徐妙錦雙頰緋紅。


    趕緊捂著少婦的嘴道,“姐姐休要胡說,他,他才沒有入了我的眼呢。”


    “呸,呸,呸,你的手好臭啊,剛才收拾你的那些破爛玩意兒沒洗手?!”少婦驚叫。


    徐妙錦不依不饒,繼續用一雙髒兮兮的玉手試圖捂著她的小嘴。


    一時間,閨房裏響起了兩姐妹的尖叫和笑罵聲。


    在漆黑如墨的夜色中格外顯眼。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勤政殿內,一身明黃色四爪蟒袍的朱標手裏拿著一張詩稿,搖頭晃腦的念了出來。。


    足足念了兩三遍之後,他才感慨道,“一直以為美瑜乃是天經地緯之才,胸中自有丘壑。詩詞,小道也,他或許並不擅長此道。沒曾想美瑜竟是全才,這首《詠蛙》詞藻雖不華麗,但是卻有一種舍我其誰的磅礴氣勢。真真是‘此詩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迴看”呐!!!”


    一旁的老朱一邊看著奏章,一邊皺著眉頭道,“哼,井底之蛙而已,哪有什麽氣勢可言?!”


    他此時身穿一身金色五爪金龍龍袍,倒是顯得威風凜凜。


    朱標笑著道,“雖是井底之蛙,但也是蛙中之王。”


    老朱眉頭抬了抬,並沒有理會自家好大兒的抬杠。


    不過全天下敢在老朱麵前這般隨意的人可不多。


    朱標算一個。


    這時候,勤政殿外的天色已經開始發亮了。


    雖然勤政殿內拳頭粗細的蠟燭依然還在發光發熱,但是天邊已經開始微微發白。


    老朱終於將冗長的奏章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才抬頭對朱標說道,“快卯時了,上朝吧。”


    朱標這才將手裏的詩稿放在禦桌上。


    跟在老朱的後麵走出了勤政殿。


    一邊走一邊笑著道,“美瑜這首詩寫的確實極好,就是那一手字糙了一些。兒臣之前還納悶,以他的大才參加去年科考不說博得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還是沒問題的,但是他偏偏居然隻考得一個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壞就壞在他這一手糙字上麵。”


    “哼,還好隻是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吏部僅銓選他為上元縣縣令。若真是一甲賜進士及第,尾巴還不得翹上天上去了?!”老朱沒好氣道。


    “美瑜還是挺隨和的…不過不知為何與父皇一見麵就跟天雷勾地火一般,難道是因為父皇和美瑜八字不合?!”朱標笑道。


    老朱滿臉黑線,“是那個小王八蛋目無君父,罔顧尊卑,還好老夫有容人之量,若是換成是其他帝王,早就把他拉去菜市場走一遭了,哪裏輪得到他這般囂張放肆?..!”


    朱標臉上的表情瞬間凝固。


    抬頭輕輕瞥了自家老爹一眼,心中腹誹道:就您?!還容人之量?!若是您老真有容人之量,那麽這些年就不會有那麽多大臣死於非命了。


    不過朱標孝順,這種當眾揭自家老爹的短的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


    隻能幹笑兩聲附和。


    “父皇,為何今日不把商稅改革一事一並推行了?!雖然這幾年我大明風調雨順,國庫充裕,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兒臣還打算盡快將商稅改革推行天下,充盈國庫之後再著手遷都事宜呢。”朱標又問道。


    朱元璋頭都沒有迴,繼續龍行虎步一般朝著奉天殿方向走去。


    一邊走一邊耐心解釋道,“那個小王八蛋確實有些才能,而且他心中關於改革的方案遠不止這些天對你我父子說的這些。但是你可知道他為何先將“內閣大學士製度’和‘考成法’提出來?!而且還十分鄭重其事?!”


    朱標聞言不由得呆了呆。


    實話實說,他還真沒有往這方麵想過。


    老朱沒有等朱標迴答就直接開口解釋道,“內閣大學士製度確實有可取之處,將宰相的職權從一個人變成一群人。或者說將宰相的職權從一個人的身上剝離到一個機構的身上,讓一個機構代替宰相一職。雖說朕謀劃了好多年才將宰相一職徹底廢除,但是並不代表朕對宰相一職有什麽厭惡,朕隻是不想淪為他人的傀儡而已,所以內閣大學士’製度確實


    有可取之處。但是在設立內閣大學士”製度之前,朕必須得留下一個後手,防止‘內閣’從一個機構變成一個人。”


    “您的意思是,考成法就是後手?!”朱標皺著眉頭問道。


    老朱微微頷首,“考成法是所有改革前提,也是所有改革的後手。有了考成法的製約,朕才真正讓那些大臣替你我父子二人治理這大明天下。”


    “大明實在是太大了,就算是你我父子二人有天經地緯之才,也沒辦法將全天下的事情給辦好了,所以且先看看這考成法的成效吧。若是考成法收到了奇效,那麽從下半年開始再推行別的改革措施。”


    朱標趕緊接嘴道,“但是除了考成法,還有‘京察”和“大計’,官員的壓力是不是太大了一些?!而且美瑜說的沒錯,官員的俸祿實在是太低了一些。”


    “哼。”老朱的臉色不虞。


    他隻要一想到那個小王八蛋那些大逆不道的話就會氣的牙癢癢。


    “朕可不是讓他們來享福的。”老朱怒氣衝衝道。


    朱標無奈,隻好道,“但是人性貪婪,若是朝廷給的俸祿不夠這些官員維持體麵的生活,他們有的是法子從老百姓身上撈錢。”


    “若是真有人敢以身試法,抓到一個殺一個,抓到兩個殺一雙,朕絕不姑息。”老朱殺氣騰騰。


    朱標見老朱的態度堅決,臉上也全是無奈的神色。


    不過才過了幾息時間,老朱又哼哼唧唧道,“你若是有空了就去一趟上元縣,問問那個小王八蛋“養廉銀”製度該如何實施,但是你替朕告誡那個小王八蛋,讓他不要得寸進尺,趁機斂財,要不然…哼哼,朕把他蛋黃都給捏出來。”


    聽到老朱終於鬆口了,朱標不由得大喜過望。


    連忙道,““n兒臣若是今日得空,就再去一趟上元縣。父皇您就放心吧,若是美瑜太過分了,連兒臣的這一關他都過不去。”


    老朱懶得理他。


    繼續龍行虎步一般朝著奉天殿走去。


    這時候,滿朝文武已經齊聚奉天殿,就等著朱元璋、朱標父子駕臨了。


    一個大漢將軍站在大殿外,揚起手中的長鞭使勁了揮舞了三鞭。


    刺耳的鞭子聲音立即讓竊竊私語的文武百官瞬間安靜了下來。


    一個宦官捏著公鴨嗓,大聲喊道,“陛下駕到,百官跪迎…”


    文武百官立即齊刷刷的跪倒在地。


    朱元璋、朱標父子走進大殿。


    上了禦台,走向龍椅。


    二人剛剛落座,百官立即山唿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朱元璋略帶威嚴的(的諾的)聲音立即在大殿裏響起。


    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八的早朝隨著這一聲聲‘萬歲’徐徐拉開了帷幕。


    所有的當事人都以為今天的這次早朝隻是普通一天的開始犬。


    但是數百年之後的曆史學家卻將今日的早朝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將其視為大明真正騰飛的開始。


    因為從今天開始,大明將走上了與曆史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成功的開啟了新的篇章。


    一個嶄新的大明,也從此刻開始從原有的基礎上蛻變。


    脫殼而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鉤魚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鉤魚王並收藏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