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殺人誅心,葉瑾才是真正的狠人呐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作者:鉤魚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人都覺得軍戶製度可以為朝廷提供充足的兵源,但是卻沒有人想過其背後的缺點和風險。
隻有這個年僅20餘歲的年輕人看出來了。
而且看的這麽高,這麽遠。
這一刻,徐達終於明白朱元璋、朱標父子為何對葉瑾這般偏愛了。
葉瑾哪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
簡直就是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啊。
甚至不用雕琢,就能在漆黑如墨的夜空中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讓人無法掩蓋。
不過徐達思索了好一會兒之後,還是搖了搖頭。
對葉瑾說道,“你說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軍戶製度確實有諸多的缺陷存在,但是這也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法子 了。要不然朝廷又用什麽方法征召士兵,抵禦蒙古人的襲擾?!募兵製還是府兵製?!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蒙古人 已經逐漸恢複實力了,若是朝廷不能維持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這些胡人隨時都有可能重新南下,重新上演靖康之恥的 噩夢,那時候才是整個民族的災難。”
葉瑾搖搖頭,道,“雖然前唐依賴府兵製曾經強悍一時,兵鋒甚至抵達遙遠的極西之地,但是府兵製葉瑾僅僅維持 幾十年的時間就崩壞了。至於募兵製更不可取,前唐中後期的藩鎮之禍不就是因為玄宗采用府兵製,才讓安祿山之流做 大的嗎?!”
徐達微微點頭。。
看來葉瑾確實是在這方麵做過研究的,要不然不可能一針見血的就說出府兵製和募兵製弊端所在。
中國古代曆代王朝,采用的軍備製度也各不相同。
夏、商兩朝乃是部落奴隸王朝,所以並沒有完善的軍備製度,和遊牧民族差不多,乃是部落征召製。
至於西周和春秋時期,隨著禮儀文化的深入,戰爭也成了禮儀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這個時期的戰爭和奴隸,甚至是平民都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貴~族之間的戰爭。
戰爭規模較小,而且彼此之間還要求“講禮’,和中世-紀的歐洲有些類似。
等到了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然後某個叫孫子的軍事大家出現,戰爭的形式也隨之發生改變。
各種陰謀詭計被用在戰場上,滅國戰爭也時有發生。
死的人多了,上戰場的人當然就不隻是貴族了,平民和被解放出來的奴隸成為了戰場的主角。
而這個時期的軍備製度就變成了全民皆兵。
戰國時期發生的著名戰役,參戰人數通常都在幾十萬以上。
長平之戰光是被坑殺的趙國士卒就多達40餘萬人。
但是這個時期戰國七雄7個國家全部人口也才上千萬而已。
長平之戰的時候,秦、趙兩國都征召了全國16歲以上的男丁前往戰場參戰。
所以一直到秦朝,都是采用全民皆兵的征召製度。
到了兩漢時期,因為兩漢已經成了大一統的帝國,幾乎沒有了內亂,所以戰爭也不如戰國時期那麽頻繁,全民皆兵 的軍備製度會給國家帶來十分沉重的負擔,所以兩漢的軍備製度采用“京師軍”和“地方守備兵’。
京師軍又分為北軍和南軍。
北軍是精銳的野戰部隊,用來征戰四方。
南軍則是京師守備部隊,用來拱衛京師。
至於地方守備兵,其實就是各地的地方部隊。
如果中央朝廷的權威猶在,那麽這種軍備製度也能長期運轉下去。
但是如果中央朝廷式微,那麽地方官府就有割據一方、成為軍閥的風險。
所以自兩漢之後,這種軍備製度也被淘汰了。
魏晉南北朝乃是亂世,所以各國都采用類似於‘全民皆兵’的征召製度。
南北朝時期,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發明了府兵製。
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停廢,曆時約二百年。
該軍備製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如果府兵被征召參戰的話,需要自備武器和馬匹。
但是可以抵扣賦稅。
但是隨著土地逐漸被兼並,府兵的負擔越來越重,府兵製也名存實亡。
至於募兵製。
說白了,就是花錢雇傭士卒替朝廷賣命。
但是因為給士卒發餉的都是將領,所以士卒隻知道將領而不知道朝廷,就容易造成藩鎮割據,這也是唐朝中後期一 直戰亂不斷的原因之一。
五代十國又是亂世,所以又是全民皆兵。
到了兩宋時期。
趙官家汲取了前唐的藩鎮之禍,所以采用重文輕武的國策,武人地位低下,國人以當兵為恥。
至於軍備製度,類似於募兵製的變種。
兩宋的軍隊由禁軍、廂兵、鄉兵和蕃兵組成。
禁軍是精銳部隊,朝廷花大量錢糧供養。
廂兵、鄉兵是地方部隊, 一般由當地人或者被流放的犯人組成。
蕃兵就是少數民族部隊,也是朝廷花大價錢招募而來的。
但是兩宋為了防止武將專權,所以統帥都由文官擔任。這就是兩宋外戰外行,但是依然政局穩定的原因。
到了蒙元時期。
因為蒙元本身就是一個奴隸製民族。
雖然入主中原之後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製定的國策和製度方麵依然十分粗鄙。
前期采用部落征召製度,全國男子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全部當兵,下馬牧畜,上馬攻戰。
說白了,就是一個超級強大的強盜集團。
朝廷也不給士卒發餉,但是每攻下一個城池都會讓士卒大肆劫掠。
但是到了中後期之後,蒙元政權創造性的發明了屯戍製度,也就是明朝的軍戶製度的前身。
被劃為出軍當役的人戶稱軍戶,父子相繼,世代相襲,不準脫籍。
這種製度的缺點頗多,就不逐一贅述了。
所以葉瑾將曆朝曆代的所有軍備製度——講了一遍,徐達越聽臉上的驚詫的神色越濃。
他完全想不到,葉瑾居然對曆朝曆代的軍備製度研究得這麽透徹。
別說葉瑾今年才20餘歲,就連他這個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卒都僅僅知道府兵製和募兵製。
難道這就是百姓說的:秀出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葉瑾說的口幹舌燥,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之後,才繼續道,“其實小侄對兩宋的軍備製度倒是挺推崇的。兩
宋雖然外戰外行,但那是因為被一群文官瞎指揮導致的,若是兩宋時期國策不是重文輕武,以兩宋的國力,軍隊的戰力
徐達搖頭否認道,“你說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若是兩宋不重文輕武的話,藩鎮之禍猶在眼前,所以募兵製不 可取。”
“不是募兵製不可取,而是募兵製得講究方式方法。首先得讓士卒知道給他們發餉銀的是朝廷,而不是某個軍官和 將領,其次是將訓練和出征的將領分開,將領也采用輪換製度,定時輪換。”
“若是如此,豈不是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徐達皺著眉頭問道。
這是一個大問題。
古代一個將領的威望,也是部隊士氣的組成部分。
一個威望極高的將領,他率領的部隊戰鬥力都要比別的部隊要高許多,
“所以小侄還有第三招。”葉瑾得意洋洋的豎起了三根手指頭。
徐達大感興趣,趕緊問道,“第三招是什麽?!”
“火器。”葉瑾不假思索,吐口而出道。
聽到葉瑾的這兩個字,徐達臉上頓時閃過了一絲失望。
火器雖然是一種新式武器,但是缺點頗多,並不適合大規模列裝部隊。
所以想依靠火器打敗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這不是癡人說夢嘛?!
見徐達臉上浮現一絲失望的表情,葉瑾也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解釋道,“徐伯伯,就目前來看,火器雖然缺點頗 多,但是如果經過改良的話,勢必會大有作為,所以您給小侄一點時間,等小侄將來小侄將火器完善之後,您再看適不
適合大規模列裝軍隊。”
徐達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
舉起酒杯笑著道,“哈哈…那徐伯伯就等著你的好消息。”
“其實對付胡人除了可以采用軍事手段,還可以采用經濟手段、宗教手段等等。”葉瑾和徐達碰了一杯之後,又開口 說道。
“何為經濟手段?!”徐達追問道,“你是說增開互市?!”
他搖頭否定道,“若是與蒙古人增開互市,豈不是壯大蒙古人的實力?!不妥,不妥。”
“經濟手段不隻是增開互市,而是要將蒙古人和我們捆綁在一起,讓他們離不開我們,成為我們牲畜和毛皮的供貨 商,小侄前些天搗鼓出來一台紡紗機,效率是普通紡紗機的好幾倍,而且紡出來的紗線質量極高。若是這種紡紗機大規 模普及開來,那麽棉花、羊毛等原材料必然成為緊俏貨,小侄說的經濟手段就是大肆購買蒙古人瞧不上眼的羊毛用來紡 紗,再輸入糧食、食鹽、布匹之類的生活物資,蒙古人為了購買這些生活物資,必然會增加綿羊的養殖數量,減少戰馬 的養殖數量,沒有了戰馬,您覺得蒙古人的威脅能有多大?!”
“至於宗教手段?!簡單,蒙古人不是信奉長生天和佛教嗎?!何不將兩個宗教改良結合起來,加入‘今世苦,修來 世等理念,化解胡人的殘暴因子,讓胡人心甘情願接受壓迫和統治,讓胡人覺得隻要今世吃盡了苦頭,來世必然大富 大貴。”
“三管齊下,何愁邊疆不穩,胡人猖獗?!’
徐達的眼睛越聽越亮。
雖然葉瑾的這幾個法子依然有很多漏洞,但是依然有極強的操作性。
特別是·經濟手段,徐達覺得大有可為。
隻要將蒙古人納入華夏經濟圈,讓這些胡人離不開中原地區的商品,還愁這些胡人造反不成?!
再加上所謂的“宗教手段”。
這可是殺人誅心呐!!!
嘖嘖。
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麽狠了嗎?!
想出來的法子一個比一個歹毒。
不!
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狠,而是自己麵前的這個年輕人夠狠
隻有這個年僅20餘歲的年輕人看出來了。
而且看的這麽高,這麽遠。
這一刻,徐達終於明白朱元璋、朱標父子為何對葉瑾這般偏愛了。
葉瑾哪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
簡直就是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啊。
甚至不用雕琢,就能在漆黑如墨的夜空中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讓人無法掩蓋。
不過徐達思索了好一會兒之後,還是搖了搖頭。
對葉瑾說道,“你說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軍戶製度確實有諸多的缺陷存在,但是這也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法子 了。要不然朝廷又用什麽方法征召士兵,抵禦蒙古人的襲擾?!募兵製還是府兵製?!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蒙古人 已經逐漸恢複實力了,若是朝廷不能維持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這些胡人隨時都有可能重新南下,重新上演靖康之恥的 噩夢,那時候才是整個民族的災難。”
葉瑾搖搖頭,道,“雖然前唐依賴府兵製曾經強悍一時,兵鋒甚至抵達遙遠的極西之地,但是府兵製葉瑾僅僅維持 幾十年的時間就崩壞了。至於募兵製更不可取,前唐中後期的藩鎮之禍不就是因為玄宗采用府兵製,才讓安祿山之流做 大的嗎?!”
徐達微微點頭。。
看來葉瑾確實是在這方麵做過研究的,要不然不可能一針見血的就說出府兵製和募兵製弊端所在。
中國古代曆代王朝,采用的軍備製度也各不相同。
夏、商兩朝乃是部落奴隸王朝,所以並沒有完善的軍備製度,和遊牧民族差不多,乃是部落征召製。
至於西周和春秋時期,隨著禮儀文化的深入,戰爭也成了禮儀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這個時期的戰爭和奴隸,甚至是平民都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貴~族之間的戰爭。
戰爭規模較小,而且彼此之間還要求“講禮’,和中世-紀的歐洲有些類似。
等到了戰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然後某個叫孫子的軍事大家出現,戰爭的形式也隨之發生改變。
各種陰謀詭計被用在戰場上,滅國戰爭也時有發生。
死的人多了,上戰場的人當然就不隻是貴族了,平民和被解放出來的奴隸成為了戰場的主角。
而這個時期的軍備製度就變成了全民皆兵。
戰國時期發生的著名戰役,參戰人數通常都在幾十萬以上。
長平之戰光是被坑殺的趙國士卒就多達40餘萬人。
但是這個時期戰國七雄7個國家全部人口也才上千萬而已。
長平之戰的時候,秦、趙兩國都征召了全國16歲以上的男丁前往戰場參戰。
所以一直到秦朝,都是采用全民皆兵的征召製度。
到了兩漢時期,因為兩漢已經成了大一統的帝國,幾乎沒有了內亂,所以戰爭也不如戰國時期那麽頻繁,全民皆兵 的軍備製度會給國家帶來十分沉重的負擔,所以兩漢的軍備製度采用“京師軍”和“地方守備兵’。
京師軍又分為北軍和南軍。
北軍是精銳的野戰部隊,用來征戰四方。
南軍則是京師守備部隊,用來拱衛京師。
至於地方守備兵,其實就是各地的地方部隊。
如果中央朝廷的權威猶在,那麽這種軍備製度也能長期運轉下去。
但是如果中央朝廷式微,那麽地方官府就有割據一方、成為軍閥的風險。
所以自兩漢之後,這種軍備製度也被淘汰了。
魏晉南北朝乃是亂世,所以各國都采用類似於‘全民皆兵’的征召製度。
南北朝時期,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發明了府兵製。
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停廢,曆時約二百年。
該軍備製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如果府兵被征召參戰的話,需要自備武器和馬匹。
但是可以抵扣賦稅。
但是隨著土地逐漸被兼並,府兵的負擔越來越重,府兵製也名存實亡。
至於募兵製。
說白了,就是花錢雇傭士卒替朝廷賣命。
但是因為給士卒發餉的都是將領,所以士卒隻知道將領而不知道朝廷,就容易造成藩鎮割據,這也是唐朝中後期一 直戰亂不斷的原因之一。
五代十國又是亂世,所以又是全民皆兵。
到了兩宋時期。
趙官家汲取了前唐的藩鎮之禍,所以采用重文輕武的國策,武人地位低下,國人以當兵為恥。
至於軍備製度,類似於募兵製的變種。
兩宋的軍隊由禁軍、廂兵、鄉兵和蕃兵組成。
禁軍是精銳部隊,朝廷花大量錢糧供養。
廂兵、鄉兵是地方部隊, 一般由當地人或者被流放的犯人組成。
蕃兵就是少數民族部隊,也是朝廷花大價錢招募而來的。
但是兩宋為了防止武將專權,所以統帥都由文官擔任。這就是兩宋外戰外行,但是依然政局穩定的原因。
到了蒙元時期。
因為蒙元本身就是一個奴隸製民族。
雖然入主中原之後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但是製定的國策和製度方麵依然十分粗鄙。
前期采用部落征召製度,全國男子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全部當兵,下馬牧畜,上馬攻戰。
說白了,就是一個超級強大的強盜集團。
朝廷也不給士卒發餉,但是每攻下一個城池都會讓士卒大肆劫掠。
但是到了中後期之後,蒙元政權創造性的發明了屯戍製度,也就是明朝的軍戶製度的前身。
被劃為出軍當役的人戶稱軍戶,父子相繼,世代相襲,不準脫籍。
這種製度的缺點頗多,就不逐一贅述了。
所以葉瑾將曆朝曆代的所有軍備製度——講了一遍,徐達越聽臉上的驚詫的神色越濃。
他完全想不到,葉瑾居然對曆朝曆代的軍備製度研究得這麽透徹。
別說葉瑾今年才20餘歲,就連他這個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卒都僅僅知道府兵製和募兵製。
難道這就是百姓說的:秀出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葉瑾說的口幹舌燥,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之後,才繼續道,“其實小侄對兩宋的軍備製度倒是挺推崇的。兩
宋雖然外戰外行,但那是因為被一群文官瞎指揮導致的,若是兩宋時期國策不是重文輕武,以兩宋的國力,軍隊的戰力
徐達搖頭否認道,“你說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若是兩宋不重文輕武的話,藩鎮之禍猶在眼前,所以募兵製不 可取。”
“不是募兵製不可取,而是募兵製得講究方式方法。首先得讓士卒知道給他們發餉銀的是朝廷,而不是某個軍官和 將領,其次是將訓練和出征的將領分開,將領也采用輪換製度,定時輪換。”
“若是如此,豈不是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徐達皺著眉頭問道。
這是一個大問題。
古代一個將領的威望,也是部隊士氣的組成部分。
一個威望極高的將領,他率領的部隊戰鬥力都要比別的部隊要高許多,
“所以小侄還有第三招。”葉瑾得意洋洋的豎起了三根手指頭。
徐達大感興趣,趕緊問道,“第三招是什麽?!”
“火器。”葉瑾不假思索,吐口而出道。
聽到葉瑾的這兩個字,徐達臉上頓時閃過了一絲失望。
火器雖然是一種新式武器,但是缺點頗多,並不適合大規模列裝部隊。
所以想依靠火器打敗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這不是癡人說夢嘛?!
見徐達臉上浮現一絲失望的表情,葉瑾也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解釋道,“徐伯伯,就目前來看,火器雖然缺點頗 多,但是如果經過改良的話,勢必會大有作為,所以您給小侄一點時間,等小侄將來小侄將火器完善之後,您再看適不
適合大規模列裝軍隊。”
徐達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
舉起酒杯笑著道,“哈哈…那徐伯伯就等著你的好消息。”
“其實對付胡人除了可以采用軍事手段,還可以采用經濟手段、宗教手段等等。”葉瑾和徐達碰了一杯之後,又開口 說道。
“何為經濟手段?!”徐達追問道,“你是說增開互市?!”
他搖頭否定道,“若是與蒙古人增開互市,豈不是壯大蒙古人的實力?!不妥,不妥。”
“經濟手段不隻是增開互市,而是要將蒙古人和我們捆綁在一起,讓他們離不開我們,成為我們牲畜和毛皮的供貨 商,小侄前些天搗鼓出來一台紡紗機,效率是普通紡紗機的好幾倍,而且紡出來的紗線質量極高。若是這種紡紗機大規 模普及開來,那麽棉花、羊毛等原材料必然成為緊俏貨,小侄說的經濟手段就是大肆購買蒙古人瞧不上眼的羊毛用來紡 紗,再輸入糧食、食鹽、布匹之類的生活物資,蒙古人為了購買這些生活物資,必然會增加綿羊的養殖數量,減少戰馬 的養殖數量,沒有了戰馬,您覺得蒙古人的威脅能有多大?!”
“至於宗教手段?!簡單,蒙古人不是信奉長生天和佛教嗎?!何不將兩個宗教改良結合起來,加入‘今世苦,修來 世等理念,化解胡人的殘暴因子,讓胡人心甘情願接受壓迫和統治,讓胡人覺得隻要今世吃盡了苦頭,來世必然大富 大貴。”
“三管齊下,何愁邊疆不穩,胡人猖獗?!’
徐達的眼睛越聽越亮。
雖然葉瑾的這幾個法子依然有很多漏洞,但是依然有極強的操作性。
特別是·經濟手段,徐達覺得大有可為。
隻要將蒙古人納入華夏經濟圈,讓這些胡人離不開中原地區的商品,還愁這些胡人造反不成?!
再加上所謂的“宗教手段”。
這可是殺人誅心呐!!!
嘖嘖。
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麽狠了嗎?!
想出來的法子一個比一個歹毒。
不!
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狠,而是自己麵前的這個年輕人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