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救主始終不渝的愛心憐憫
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 作者:趙子龍之雅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尤理西斯·蘇瑞長老 十二使徒定額組
對別人表達愛心憐憫,乃是耶穌基督福音的精髓。
救主在祂塵世傳道期間教導過許多引人注目的原則,其中一項是要以愛心憐憫待人。讓我們迴想一下耶穌到法利賽人西門家作客的記事,以省思這項原則及實際應用的情形。
路加福音提到,有個被視為罪人的女人,在西門宴請耶穌時走進屋裏。這個女人謙卑痛悔,挨著耶穌的腳哭,淚水弄濕了祂的腳,就用自己的頭發擦幹,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拿珍貴的香膏抹上。
這位高傲的主人認為自己的道德品行優於那女人,就傲慢地在心裏數落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這位法利賽人「自命清高」的態度,讓他不當地論斷了耶穌和那女人。但救主無所不知,祂知道西門在想什麽,於是用極聰明的方式來應對西門高高在上的態度,並責備他在接待像救主這樣的貴賓來家裏作客時很沒禮貌。
事實上,耶穌如此直接斥責這位法利賽人,即可看出耶穌確實有預言的恩賜,祂也看出這個女人謙卑而痛悔,有意悔改,因此赦免了她的罪。
正如耶穌在祂塵世傳道期間其他許多事件展現的一樣,我們在這段記事再次看到,救主用愛心憐憫對待所有歸向祂的人?—?—毫無差別待遇,而且對那些最需要祂幫助的人,更是如此。
那個女人向耶穌展現的痛悔、虔敬和愛,顯示她真誠悔改,渴望獲得罪的赦免。然而,西門的優越感,加上他頑硬的心,讓他無法對那悔改的靈魂表達同理心,而且他在稱唿這世界的救主時,甚至表現出一副冷漠、鄙視的模樣。他的態度顯露出他的生活方式,不過是虛有其表地嚴格遵守規則,虔誠的外貌下,則是自我膨脹和虛假的聖潔。
耶穌在這段記事針對個人所給予的愛心施助,完美地展現出我們應該如何與同胞互動。我們可從無數的經文例子看到,救主如何打從心底,始終不渝地以愛心憐憫與祂那時代的人互動,並幫助那些受痛苦折磨、「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的人。
凡需要減輕重擔的,無論是屬世還是屬靈方麵,祂都慈悲地向他們伸出援手。
耶穌的慈悲憐憫源自於仁愛,也就是祂純正且完全的愛,這正是祂贖罪犧牲的精髓所在。
有憐憫心,是努力追求聖化者的一項基本特質,這項神性特質和與哀者同哀、同理心、慈悲、仁慈等其他基督徒特質相互交織,密不可分。
對別人表達愛心憐憫,其實乃是耶穌基督福音的精髓,也是我們在靈性和情感上與救主接近的一個明證。
此外,由此也可看出祂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多少影響,同時也展現出我們的靈性涵養。
觀察耶穌充滿愛心憐憫的行為,是深具意義的。
你會看到祂的那些舉動並不是偶一為之,也不是受到命令、列在待辦事項裏的事才去做,而是祂每日表達對神、對祂兒女純正的愛的一種體現;祂始終不渝地渴望幫助神的兒女。
耶穌能看出人們的需求,即使是在遙遠的地方。
譬如,耶穌在治好某位百夫長的仆人後,立刻從迦百農前往拿因城,此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那裏,耶穌行了祂塵世傳道時極為感人的一項奇跡,祂命令一位死去的少年(一位寡婦的獨生子)複活。
耶穌不僅察覺到那位可憐母親的悲慟,也察覺到她生活的困境,祂動了憐憫心,真心地同情她。
就像那位有罪的女人和拿因的寡婦,在我們能夠影響的範圍內,有許多人正在尋求安慰、關心、接納,以及我們能提供的任何幫助。
我們都可以成為主手中的工具,以愛心憐憫對待有需要的人,就像耶穌做的那樣。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生下來就有唇顎裂,情況非常嚴重。
出生第二天就必須開刀,日後還要動一連串的手術。這女孩和她的父母心疼同樣遭遇的人,努力在他們麵對艱困的現實情況時,給予支持、諒解和情感上的協助。
他們最近寫信給我,談到:「我們因為女兒所麵臨的挑戰,有機會認識一些美好的人,他們需要有人給予安慰、支持和鼓勵。
我們女兒現在已經11歲,前一陣子她和一對父母交談,他們剛出生的嬰孩也麵臨相同的挑戰。談話中,我們女兒暫時脫下防疫期間所戴的口罩,好讓這對父母能看到希望,因為接下來幾年,這嬰兒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問題才能解決。
我們非常感謝有機會,向受苦的人表達同理心,就像救主為我們所做的那樣。每次減輕別人的痛苦,我們覺得自己的痛苦也跟著減輕了。」
我親愛的朋友,當我們像救主所體現的那樣,努力在生活中處處心懷憐憫,我們就會更敏於察覺別人的需求。
有了那樣敏銳的心,就會讓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流露出真誠的關心與愛。主會認可我們所作的努力,我們也必然會蒙福有機會成為祂手中軟化人心的工具,為「垂下……手」的人帶來安慰。
我們也能從耶穌對法利賽人西門的訓誡清楚看出,我們絕不可嚴厲、殘酷地論斷我們的同胞,因為我們都需要慈愛的天父諒解並憐憫我們的不完美。
這不正是救主在另一個場合所教導的,祂說:「為什麽看見你們弟兄眼中的微塵,卻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呢?」 我們需要考量到,要了解造成某人其態度或反應的所有情況並不容易;外表有可能是假象,往往無法用來正確判斷某人的行為。
不像你我那樣,基督能看透某個情況的所有麵向。
救主即使知道我們所有的缺點,祂並沒有輕率地譴責我們,而是繼續懷著愛心憐憫陪我們長期努力,幫助我們移除自己眼中的梁木。
耶穌紿終隻看內心,不看外表。祂親自宣告:「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 現在,思考一下救主就以下的問題,給予十二位尼腓門徒的睿智忠告: 「你們要知道,你們必按照我要賜予你們的公正判斷,作這人民的法官。因此,你們應當是怎樣的人呢?我實在告訴你們,應當和我一樣。」 「所以我希望你們像我一樣完全,或像你們在天上的父一樣完全。」 從上下文來看,若有人自以為是、不正當地論斷別人的缺點,主會對那樣的人施予審判。
為了讓自己有資格公正判斷,我們必須努力變得像救主一樣,並透過祂的眼光,懷著愛心憐憫看待每個人的不完美。想到我們還有很長的路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也許比較好的做法是像在法利賽人家中那位懺悔的女人所行的那樣,坐在耶穌跟前,為自己的不完美懇求慈悲,而不要花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不完美。
我親愛的朋友,我見證,隻要我們努力將救主充滿愛心憐憫的榜樣融入生活中,我們會更有能力去稱讚鄰人的優點,不再那麽隨意論斷他們的不完美。
我們必會與神更親近,生活也必定變得更甜美,心地更柔軟,並找到源源不絕的幸福。眾人將稱我們是使人和睦的人,我們說的話會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露。
願我們都會更寬容、諒解我們的同胞;在麵對他們的不完美時,也願主的慈悲會幫助我們完全溫順,不失去耐性。
這是救主給我們的邀請。我見證,祂活著。祂完美體現了慈悲、有耐心的門徒精神。我為這些真理作見證,
奉救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對別人表達愛心憐憫,乃是耶穌基督福音的精髓。
救主在祂塵世傳道期間教導過許多引人注目的原則,其中一項是要以愛心憐憫待人。讓我們迴想一下耶穌到法利賽人西門家作客的記事,以省思這項原則及實際應用的情形。
路加福音提到,有個被視為罪人的女人,在西門宴請耶穌時走進屋裏。這個女人謙卑痛悔,挨著耶穌的腳哭,淚水弄濕了祂的腳,就用自己的頭發擦幹,又用嘴連連親祂的腳,拿珍貴的香膏抹上。
這位高傲的主人認為自己的道德品行優於那女人,就傲慢地在心裏數落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這位法利賽人「自命清高」的態度,讓他不當地論斷了耶穌和那女人。但救主無所不知,祂知道西門在想什麽,於是用極聰明的方式來應對西門高高在上的態度,並責備他在接待像救主這樣的貴賓來家裏作客時很沒禮貌。
事實上,耶穌如此直接斥責這位法利賽人,即可看出耶穌確實有預言的恩賜,祂也看出這個女人謙卑而痛悔,有意悔改,因此赦免了她的罪。
正如耶穌在祂塵世傳道期間其他許多事件展現的一樣,我們在這段記事再次看到,救主用愛心憐憫對待所有歸向祂的人?—?—毫無差別待遇,而且對那些最需要祂幫助的人,更是如此。
那個女人向耶穌展現的痛悔、虔敬和愛,顯示她真誠悔改,渴望獲得罪的赦免。然而,西門的優越感,加上他頑硬的心,讓他無法對那悔改的靈魂表達同理心,而且他在稱唿這世界的救主時,甚至表現出一副冷漠、鄙視的模樣。他的態度顯露出他的生活方式,不過是虛有其表地嚴格遵守規則,虔誠的外貌下,則是自我膨脹和虛假的聖潔。
耶穌在這段記事針對個人所給予的愛心施助,完美地展現出我們應該如何與同胞互動。我們可從無數的經文例子看到,救主如何打從心底,始終不渝地以愛心憐憫與祂那時代的人互動,並幫助那些受痛苦折磨、「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的人。
凡需要減輕重擔的,無論是屬世還是屬靈方麵,祂都慈悲地向他們伸出援手。
耶穌的慈悲憐憫源自於仁愛,也就是祂純正且完全的愛,這正是祂贖罪犧牲的精髓所在。
有憐憫心,是努力追求聖化者的一項基本特質,這項神性特質和與哀者同哀、同理心、慈悲、仁慈等其他基督徒特質相互交織,密不可分。
對別人表達愛心憐憫,其實乃是耶穌基督福音的精髓,也是我們在靈性和情感上與救主接近的一個明證。
此外,由此也可看出祂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多少影響,同時也展現出我們的靈性涵養。
觀察耶穌充滿愛心憐憫的行為,是深具意義的。
你會看到祂的那些舉動並不是偶一為之,也不是受到命令、列在待辦事項裏的事才去做,而是祂每日表達對神、對祂兒女純正的愛的一種體現;祂始終不渝地渴望幫助神的兒女。
耶穌能看出人們的需求,即使是在遙遠的地方。
譬如,耶穌在治好某位百夫長的仆人後,立刻從迦百農前往拿因城,此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那裏,耶穌行了祂塵世傳道時極為感人的一項奇跡,祂命令一位死去的少年(一位寡婦的獨生子)複活。
耶穌不僅察覺到那位可憐母親的悲慟,也察覺到她生活的困境,祂動了憐憫心,真心地同情她。
就像那位有罪的女人和拿因的寡婦,在我們能夠影響的範圍內,有許多人正在尋求安慰、關心、接納,以及我們能提供的任何幫助。
我們都可以成為主手中的工具,以愛心憐憫對待有需要的人,就像耶穌做的那樣。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生下來就有唇顎裂,情況非常嚴重。
出生第二天就必須開刀,日後還要動一連串的手術。這女孩和她的父母心疼同樣遭遇的人,努力在他們麵對艱困的現實情況時,給予支持、諒解和情感上的協助。
他們最近寫信給我,談到:「我們因為女兒所麵臨的挑戰,有機會認識一些美好的人,他們需要有人給予安慰、支持和鼓勵。
我們女兒現在已經11歲,前一陣子她和一對父母交談,他們剛出生的嬰孩也麵臨相同的挑戰。談話中,我們女兒暫時脫下防疫期間所戴的口罩,好讓這對父母能看到希望,因為接下來幾年,這嬰兒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問題才能解決。
我們非常感謝有機會,向受苦的人表達同理心,就像救主為我們所做的那樣。每次減輕別人的痛苦,我們覺得自己的痛苦也跟著減輕了。」
我親愛的朋友,當我們像救主所體現的那樣,努力在生活中處處心懷憐憫,我們就會更敏於察覺別人的需求。
有了那樣敏銳的心,就會讓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流露出真誠的關心與愛。主會認可我們所作的努力,我們也必然會蒙福有機會成為祂手中軟化人心的工具,為「垂下……手」的人帶來安慰。
我們也能從耶穌對法利賽人西門的訓誡清楚看出,我們絕不可嚴厲、殘酷地論斷我們的同胞,因為我們都需要慈愛的天父諒解並憐憫我們的不完美。
這不正是救主在另一個場合所教導的,祂說:「為什麽看見你們弟兄眼中的微塵,卻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呢?」 我們需要考量到,要了解造成某人其態度或反應的所有情況並不容易;外表有可能是假象,往往無法用來正確判斷某人的行為。
不像你我那樣,基督能看透某個情況的所有麵向。
救主即使知道我們所有的缺點,祂並沒有輕率地譴責我們,而是繼續懷著愛心憐憫陪我們長期努力,幫助我們移除自己眼中的梁木。
耶穌紿終隻看內心,不看外表。祂親自宣告:「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 現在,思考一下救主就以下的問題,給予十二位尼腓門徒的睿智忠告: 「你們要知道,你們必按照我要賜予你們的公正判斷,作這人民的法官。因此,你們應當是怎樣的人呢?我實在告訴你們,應當和我一樣。」 「所以我希望你們像我一樣完全,或像你們在天上的父一樣完全。」 從上下文來看,若有人自以為是、不正當地論斷別人的缺點,主會對那樣的人施予審判。
為了讓自己有資格公正判斷,我們必須努力變得像救主一樣,並透過祂的眼光,懷著愛心憐憫看待每個人的不完美。想到我們還有很長的路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也許比較好的做法是像在法利賽人家中那位懺悔的女人所行的那樣,坐在耶穌跟前,為自己的不完美懇求慈悲,而不要花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你在別人身上看到的不完美。
我親愛的朋友,我見證,隻要我們努力將救主充滿愛心憐憫的榜樣融入生活中,我們會更有能力去稱讚鄰人的優點,不再那麽隨意論斷他們的不完美。
我們必會與神更親近,生活也必定變得更甜美,心地更柔軟,並找到源源不絕的幸福。眾人將稱我們是使人和睦的人,我們說的話會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露。
願我們都會更寬容、諒解我們的同胞;在麵對他們的不完美時,也願主的慈悲會幫助我們完全溫順,不失去耐性。
這是救主給我們的邀請。我見證,祂活著。祂完美體現了慈悲、有耐心的門徒精神。我為這些真理作見證,
奉救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