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布置好以後,便四下圍住宛陵,開始攻城。宛陵城裏隻有兩萬多兵馬。趙雲有十萬大軍,雖然說丹陽兵比較善戰,但架不住人多。


    一天以後,趙雲的大軍便攻上了城牆。守將雷薄看到守不住了,便帶領一部分軍隊去了程普那邊。他想會同程普一起逃走。


    卻不想被程普當場拿下,他所帶的士兵,也全部被收繳的兵器看押了起來。


    袁遺看看走不脫,便躲藏到了百姓家裏。但後來被戲忠給搜了出來。


    趙雲大軍進城以後,各個城門都放棄了抵抗。他收攏了1萬多俘虜,把他們看押在了軍營裏邊。當然,程普也在俘虜之列。


    戲忠把程普和袁遺單獨關押在一起。後來由於看管的士兵疏忽,導致程普帶著袁遺逃走了。


    他們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前來支援的張勳。張勳聽說宛陵已經失守以後,便同袁遺一起迴了壽春。


    袁遺對程普非常感激,在袁術麵前說了程普的許多好話。袁樹便重視起程普來,他也知道程普是孫堅的大將。


    在他的將領裏邊去了張勳和紀靈。便數程普的武功最高了。當然,孫策不算。


    占領了宛陵城,趙雲便坐鎮宛陵,派出部隊去攻打周邊的郡縣。宛陵失守以後,各郡縣得到了消息,基本上是望風而降。


    很快,趙雲便占領了丹陽郡全境。堵住了袁術東逃的去路。


    丹陽郡被占領以後,袁術知道大勢已去。他便對孫策道:“趁著壽春還沒被合圍。抓緊時間走,從豫州去袁紹那邊。”


    這時王定已經帶著大軍,到了壽春。張遼和李進也從北城門趕來會合。


    王定指責袁術背叛大漢無故稱帝,原是四世三公,皆是忠臣,到了袁術這裏就成了逆賊。


    袁術無言可對,他隻說皇帝不公。他派孫策和紀靈出城迎戰。


    王定這邊張遼出陣對上了孫策,兩人大戰了六十多個迴合,不分勝負。


    李進出馬對上了紀靈。十個迴合不到,李進便挑飛了紀靈的三尖兩刃刀。


    紀靈撥馬便往城裏逃,連帶孫策也敗迴了去。


    袁術遂高掛免戰牌,不再出戰。王定沒有立即攻城,而是先在城下紮下了大營。


    當天夜裏袁術便同孫策、張勳、閻象等人,商量撤退。


    他留下了萇奴、舒邵和樂就三人,守住壽春,抵擋王定的大軍。


    袁術告訴他們,守住城池三天,便可以撤退。如果撤退不了,可以投降王定。


    舒邵他們覺得袁術最後還能想到他們,打不過了,可以投降,所以他們決定守住城池超過三天。


    也正是如此,才給袁術取得了充足的時間逃走。


    當然也有王定放水的意思。因為在第二天,趙雲的大軍也到了壽春城下。王定已經知道袁術逃走,攻城並不猛烈。


    三天以後,舒邵領著萇奴和樂就打開城門,投降了王定。


    王定又派張遼帶領兩萬騎兵,前去追趕袁術,象征性地追到了沛縣,便迴轉了。


    而袁術則帶著三萬人馬,一路走豫州和徐州的交界處,到達了兗州。


    曹操接著袁術以後,又把他送到了冀州袁紹的地界。


    袁術逃走後,吳景這邊便舉起了大將軍的旗幟,宣布歸順朝廷。


    劉勳被任命為會稽太守以後,他並沒有把郡治放在山陰,他認為山陰,在山的後麵,不是很吉利。他把郡治放在了錢塘。


    甘寧帶領大軍攻占了餘暨以後,他讓淩操帶領一部分兵馬去攻打富春。而他領著三將前去進攻錢塘。


    劉勳帶著惠衢守錢塘,城內有守軍而甘寧隻有人。按正常戰爭來說,攻下城池是不可能的。


    隻是這個時候,傳來了袁術逃走的消息,守城的軍隊士氣低落。他們已經不知道為誰而戰,畢竟前來攻打的是朝廷的大軍。


    如果抵抗,那就等於是對抗朝廷。所以主要還是打心理戰術。


    但是劉勳拒不投降。他反而指責甘寧,無故攻打朝廷城池。甘寧大怒,立馬指揮攻城。


    董襲等三人剛剛歸順,急著立功。他們親自攻上城牆,普通的士兵怎麽擋得住。


    三人聯手,很快就在城牆上占領了一段。後續的士兵,源源不斷地衝上了城牆。這一下變成了對陣廝殺。守城的士兵,便不再具有優勢。


    甘寧把指揮權交給了戲忠,他也登上了城牆。四人爭先,很快他們便殺下了城牆。殺的守軍四散而逃。


    惠衢看看大勢已去,他直接反水,帶領士兵去把劉勳給抓了起來,送到了甘寧的麵前。甘寧並沒有處置劉勳,而是把他押送去了壽春。


    占領了錢塘之後,甘寧別讓董襲、賀齊和虞翻各帶5000人馬去占領其他的縣城。他這裏寫戰報向王定匯報。


    這裏有個小插曲,賀齊帶兵攻打餘杭,有員小將竟跟賀齊打得不相上下,最後才知道那是淩操的兒子淩統。


    至此,整個揚州基本上都落入了王定的手中。


    這時在西北的張掖郡,悄悄地崛起了一個勢力。王定在占領了壽春以後,他收到了暗衛營傳來的消息。這個消息已經是2個多月以前的了。


    王定看了以後,吃了一驚。他想,這個李儒還真的是厲害。因為張掖郡的勢力是郭汜和樊稠。


    在長安勤王之戰中,李儒、郭汜、樊稠幾人都悄悄的溜了。當時王定疏忽了一下,沒有去注意,卻不想他們去了那裏。


    原來李儒帶領郭汜他們偷偷的躲在阿城,一點信息都沒有傳出,他們把阿城封鎖了,沒有人能夠出的去。


    當時阿城又不是很顯眼的一個地方,所以王鼎當時也沒有去注意他。


    勤王以後,他又去張楊處平定白波軍。之後王允又寫了書信要她迴荊州,他便把這事情給忘記了。


    李儒他們在阿城躲了一段時間,等勤王大軍散了以後,他們把人馬組織起來,分散進入了涼州。進入涼州以後,他們又悄悄的西去。


    李儒知道,隻要在靠近中心地帶,他們再也發展不起來了。不僅僅是整個關東諸侯仇恨他們,西涼這邊靠近韓遂和馬騰,他也壯大不了。


    所以他便選擇了更遠的西北,一直來到了張掖。郭汜和樊稠本身都是西涼人。他們對這一塊也比較的熟悉。


    他們便打下了張掖城。創建了自己的勢力。三人相約相互平等,遇事共同商討。不存在誰是主攻的問題。


    因為三人都經曆了大起大落,也差一點沒命,所以說都知道現在不是爭奪權力的時候,隻有壯大了以後,再去分配。


    所以他們都精誠合作,勵精圖治,很快便發展壯大起來了。又有了五六萬人馬的勢力,也成了一方小小的諸侯。


    王定很想除掉李儒,但是他鞭長莫及。他把這些事情上報了朝廷,讓朝廷督促韓遂和馬騰去討伐他們。


    不過他知道韓遂和馬騰在李儒麵前,隻是送人頭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漢末做駙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上道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上道尊並收藏穿越漢末做駙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