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孔子、孟子、南子
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 作者:好像又餓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子是誰?
宋公欒獨女。
宋公欒已經三十歲,繼位近十年,在後宮數千人的情況下才有這麽一個女兒。
要不是南子出生了,估計都有人懷疑他身體有問題。
不過,宋公欒身體好像真有點問題。曆史上他在位近三十年,就南子這麽一個後代,最後君位不得已傳給了侄子。
當然,作為“春秋偽五霸”宋國唯一的嫡公主,南子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被嬌慣著長大的。而且長大之後,南子生的貌美,美名傳遍列國。
隻是好事不可能讓一個人占盡,南子也不可能一直幸運下去。出於國際形勢,宋國與衛國計劃聯姻結盟,一開始聯姻對象是南子與衛國太子。但衛國國君得知南子貌美,便改了聯姻對象自己上,好好的太子妃變太子後媽。(衛國扒灰出生確實多)
這個衛國國君就是衛靈公姬元,從諡號靈就能看得出是個什麽貨色。
衛靈公有一個男寵彌子瑕,而彌子瑕與衛靈公的妻妾、他老爹的後宮遺孀乃至他親馬都……
最離譜的是,衛靈公也樂在其中,經常多人***
怎麽形容衛靈公呢?作者很少詞窮。
|龜牛攻守一體|、男女不忌、一零雙修、女裝四愛,而且還沾點亂*戀*的屬性。
嫁給一個比自己大二三十歲,而且還是這樣一個抽象的類人生物,作為宋國唯一的嫡公主,十幾歲的南子婚後生活能美滿就有鬼了。
最最惡心的是,宋(子)朝去衛國當大夫,衛靈公見其姿色不俗,又和子朝搞在了一起。作為衛公夫人的南子自然不能幸免……
這一來二去,南子自然而然就被稱為禍水妖後。
曆史上六十歲的孔子周遊列國,和三十歲的南子在室內相見,竟也能傳出緋聞,也是夠離譜的了。
據傳,孔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南子是在他周遊至衛的時候,二人中間還隔著一張帷帳。
孔子見完南子之後,整個人變得精神起來,連腳步都變輕快了。
子路見孔子如此模樣,便麵露不悅,孔子迴答:“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我做了什麽苟且之事,就讓上天來懲罰我吧!”
就這破事傳了兩千年,還斷章取義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中的前句,用來壓迫女性的社會地位。
但如今的孔子第一次見南子,情況就有些尷尬了。
宴席上,宋公舉杯相邀孔子,言及其人事跡,言語間很是推崇:
“先生學問高深,往來國人,無論尊卑皆有所誨,黎庶感其德,魯國向學之風,由是蔚然,此皆先生之功也。”
孔子謙虛道:“宋公過譽了,丘所願者,複古周禮,列國依製有序,克己免戰,天下萬民能免受兵戈之苦。”
“先生之誌高遠,請滿飲此爵。”
“宋公請。”
二人聊的正嗨,旁邊的夏諭正自斟自飲,沒有插話。他總不能說周禮中大部分規製已經過時,早該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了。
石樂誌嘛,這不是。
品嚐一下地道的宋地美食也不錯,不過沒有攢勁節目看有點可惜。主要這次食宴隻是臨時小宴,與會者就宋公、孔子以及夏諭三人,正式的宴會還在晚間。
就在夏諭飲下一杯酸澀的不知名漿水,麵露難色之時。
隻見殿門處某位萌娃探頭探腦一陣張望,見父親在此,便風風火火的奔入席間。其人身後趕來的幾位女婢見衝撞了君上和貴客,嚇得跪附在地。
無奈的瞥了一眼自家閨女,又揮退了幾位女婢,宋公微壓嘴角,身音嚴肅:“身為公女,整日瘋瘋癲癲,成何體統!”
被老爹訓斥了,南子瞬間嘴巴一癟,童聲委屈膩歪:“阿父~南子錯了~”
南子嘴上求饒,一雙大眼睛卻是鼓溜溜的轉,四處打量,顯然是混不吝的老慣犯了。
在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之後,小家夥眼睛一亮,驚喜道:“唉?是孔子哥哥啊!”
“咳咳咳……”
正在飲酒的孔子被被這話嗆了個正著,老臉也羞的通紅。
孔子哥哥?他是什麽長的很顯小的人嗎?
略微緩過勁,孔子放下酒爵,眉頭微皺,額頭雙丘擠出事業線,狐疑的看向南子,左手指著自己不確定道:“公女識得孔丘?”
南子搖了搖頭,她怎麽可能認識眼前九尺壯漢:“孔丘是誰?”
“不得無禮!先生是天下賢者,你怎敢直唿其名!”宋公原本還在心中調侃孔子麵皮厚喜歡裝年輕,聽到這話瞬間繃不住了。
直唿他人姓名是極度無禮的行為,自己女兒雖是童言無忌,他作為父親必須要知禮勸導:“小女無禮之處,還望先生見諒,事後寡人必定好好教導。”
孔子擺擺手示意無事,又接著詢問道:“無事無事,公女率真可愛,隻是不知為何稱唿丘為孔子哥……咳咳?”
眼看就要露餡,夏諭趕忙起身朝著二人躬身一禮,苦笑著解釋道:“宋公、夫子莫要怪罪公女,是閱之過也。今早得遇公女, 見其天真可愛,假借夫子之名誆戲之,方有此會。”
原來是這麽迴事。
弄清原由的孔子有些哭笑不得,看向自己的得意弟子,無奈道:“你啊,終究是少年心性,今後當戒驕戒躁……”
還沒說幾句,孔子突然頓住了。
某人才剛十三歲,可不就是少年嗎?隻是其人言行事跡太過驚人,容易被人忽略年紀看作老成善謀之輩。如今流露一二少年心性,反而讓人不適應了。
這樣也好,人無完人,太過無缺反而違背天理,剛柔相濟方得長久。
“夫子所言甚是。”夏諭訕笑著,適時應和道,溫和的聲線將孔子的思緒拉迴。
宋公素有氣度,聽到這話沒有怪罪,反而開始寬慰二人:“不過小事一件,二位不必介懷。南子,還不上前見禮?這位是孔子,列國有名………”
南子才三歲多,先前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給她說懵了,此時正傻傻的站在原地,目光不停在三人之間遊移,大腦飛速旋轉。見老父親召喚,邁開小短腿倒騰到三人身前。
聽完老爹的介紹之後,南子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被某人騙了,但又不完全確定。隻得在宋公嚴厲的目光下規規矩矩的朝著夏諭、孔子二人行禮。
萌娃憨態可愛,一套基本見禮動作也還算標準,孔子不由得點點頭,夏諭也笑嗬嗬把小丫頭扶正。
見兩位君子名士對自家女兒頗為好感,宋公福靈心至,溫聲道:“二位是列國有數的智者,以知禮擅樂為天下所知,名聲事跡不知凡凡。寡人向來仰慕二位的品格才能,一直希望與二位相交一番。”
“如今小女南子也到了該學習六藝的年紀,二位若是不嫌她朽木難雕,可諭教一二,小女願以師禮待之,寡人亦是感激不盡。”
此話一出,場中安靜了片刻。
原因無他,這事實在不好輕易答應。
春秋末期,一般國人女子能拜男子為師嗎?明麵上不允許。
卿族君主的貴女、公女們呢?原則上不提倡,私人教習禮儀可以,但別公開。
宋國公女呢?
宋人:什麽周人的糟粕?襄公那個蠢物就是相信這些對楚蠻搞什麽宋襄之仁,讓我宋人貽笑百餘年。
宋人本就是商人之後,相比於諸姬封國,社會風氣寬鬆,男女之防與倫理方麵較為原始。
宋國公室中甚至存在叔伯娶侄女的先例。
也正是宋人前朝遺族的身份和迥異列國的風俗習氣,宋國才經常被地域黑。什麽想不開等兔子自殺的煞筆、懷疑鄰居的奇葩主角都是宋人。而且宋地主體還在荷南…
宋國有寬鬆的環境,宋公欒想讓孔孟二人教導一下南子一段時日,留個臨時師徒名份結個善緣,並不算逾矩。
宋公的提議,夏諭、孔子二人反應不一。
孔子眉頭微皺,思考著該如何婉拒才能不落宋公的麵子。
指導一番三四歲娃娃禮樂沒什麽,可收個“記名女弟子”對於致力尊周禮複田製的孔子來說,絕無可能。
他的政治主張是恢複周禮,重新樹立舊價值觀,本質上就是維護奴隸製,怎麽可能接受前朝商的糟粕,明目張膽的收個女弟子違背周禮自掘立身根基。
前世孔子弟子三千,全是帶把的。
夏諭倒是不在意到這一點,以他之見,以宋公的身份地位,讓南子拜師他二人大概率出於善意拉近雙方友好關係。難道宋國公室還沒幾個教習六藝的學者嗎?
畢竟此時此刻的孔子、“孟子”身上能圖謀的東西真沒多少。最多也就是看好孟子未來的發展前景,或者做個長遠投資,方便以後收攏孔子門下的部分英才。
至於男女之別,就這四歲不到的小娃娃,夏諭還真沒在意。
明麵有違周禮?
周禮都崩成什麽樣了。除了孔子等少數人,沒多少人願意被其束縛。夏諭口號喊得挺多,表麵功夫也足,可心中一直對其不置可否。
想複古維護奴隸製?太過理想化了。
奴隸製度,封建製度,資本主義製度,社會主義大同……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複古的螳螂手臂如何能擋戰車?
當了十幾年奴隸製大領主二代,夏諭本質上還是紅旗下的少年。雖說現在大環境原始,紅旗難立,但他至少得推一把封建大一統,不然都對不起這次重生。
某人表麵上是春秋卿貴、知禮君子孟閱,骨子裏還是鹹魚躺平的樂子人夏諭,最多就是這條鹹魚偶爾會翻身了。
見二人沉默不語,宋公又道:“二位意下如何?”話音剛落,宋公便目光灼灼的看向清俊少年,傾向明顯。
為何宋公更傾向於孟子?除了孟閱ip的好名聲、好姿容、孟氏的強大富碩所帶來高收益之外,孔子的弟子太多是勸退宋公的主要原因。
孔子以“有教無類”、尊崇周禮聞名於天下,門下弟子破千,其間不乏賢人名士,但醬油角色也不少。
弟子多有多的好處,也有多的壞處。除非你是某一專業壟斷獨一檔的大牛,不然弟子太多了,含金量量方麵就差點意思了。
孔子在教育六藝方麵自然做不到壟斷,天子的太學,各國的官學教學六藝的水平都不低。
孔子隻是第一家私人教育機構,特殊在目前沒有競爭對手,並非不可替代。
少正卯:還有三年到達戰場。
所以拜師孔子或孟子,區別大了,通俗來講:
前者是當第一家私人民辦本科校長的弟子,這家學校幾百年後會成為名滿天下的第一私立本科,校友幾乎全是大佬。隻是目前這所學校還在起步階段,畢業生就業環境一般。
後者是當該學校前途無量的年輕知名天才客座教授的開山弟子。而且這位教授家是國家第一屆內閣大長老、三委首輔的後代家族,現在家裏有人在一級行政區當州委書記,社會地位高、政治資源豐富。
換你是家長,你怎麽選。
宋公選擇了後者,“諭教一二”是宋公對孔子說的,而“以師禮待之”的目標很明顯是孟子。
夏諭也看出了宋公的示好之意,又見孔子麵色躊躇,略作思量也大致明白了孔子的顧慮。
宋公有意,孔子有隱,為濟長者之困,夏諭覺得自己來當次幼兒園老師也未嚐不可:“宋公言重了,公女聰慧,能教習禮樂,亦是閱之幸也。”
夏諭就這麽應下了,宋公自是喜不自禁,當即便讓南子口稱孟子,以師禮待之。
孔子則是有些心情複雜,雖不用破自己的規矩,但由此窺知自己的得意弟子與他終究是誌類而道不同。
就這樣,夏諭收到了兩輩子第一個小徒弟。
第一次當老師,他在教學經驗方麵有些欠缺。
但沒學過幼教,難道還沒上過幼兒園嗎?教一個三四歲娃娃不是有手就行?
宋公欒獨女。
宋公欒已經三十歲,繼位近十年,在後宮數千人的情況下才有這麽一個女兒。
要不是南子出生了,估計都有人懷疑他身體有問題。
不過,宋公欒身體好像真有點問題。曆史上他在位近三十年,就南子這麽一個後代,最後君位不得已傳給了侄子。
當然,作為“春秋偽五霸”宋國唯一的嫡公主,南子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被嬌慣著長大的。而且長大之後,南子生的貌美,美名傳遍列國。
隻是好事不可能讓一個人占盡,南子也不可能一直幸運下去。出於國際形勢,宋國與衛國計劃聯姻結盟,一開始聯姻對象是南子與衛國太子。但衛國國君得知南子貌美,便改了聯姻對象自己上,好好的太子妃變太子後媽。(衛國扒灰出生確實多)
這個衛國國君就是衛靈公姬元,從諡號靈就能看得出是個什麽貨色。
衛靈公有一個男寵彌子瑕,而彌子瑕與衛靈公的妻妾、他老爹的後宮遺孀乃至他親馬都……
最離譜的是,衛靈公也樂在其中,經常多人***
怎麽形容衛靈公呢?作者很少詞窮。
|龜牛攻守一體|、男女不忌、一零雙修、女裝四愛,而且還沾點亂*戀*的屬性。
嫁給一個比自己大二三十歲,而且還是這樣一個抽象的類人生物,作為宋國唯一的嫡公主,十幾歲的南子婚後生活能美滿就有鬼了。
最最惡心的是,宋(子)朝去衛國當大夫,衛靈公見其姿色不俗,又和子朝搞在了一起。作為衛公夫人的南子自然不能幸免……
這一來二去,南子自然而然就被稱為禍水妖後。
曆史上六十歲的孔子周遊列國,和三十歲的南子在室內相見,竟也能傳出緋聞,也是夠離譜的了。
據傳,孔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南子是在他周遊至衛的時候,二人中間還隔著一張帷帳。
孔子見完南子之後,整個人變得精神起來,連腳步都變輕快了。
子路見孔子如此模樣,便麵露不悅,孔子迴答:“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我做了什麽苟且之事,就讓上天來懲罰我吧!”
就這破事傳了兩千年,還斷章取義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中的前句,用來壓迫女性的社會地位。
但如今的孔子第一次見南子,情況就有些尷尬了。
宴席上,宋公舉杯相邀孔子,言及其人事跡,言語間很是推崇:
“先生學問高深,往來國人,無論尊卑皆有所誨,黎庶感其德,魯國向學之風,由是蔚然,此皆先生之功也。”
孔子謙虛道:“宋公過譽了,丘所願者,複古周禮,列國依製有序,克己免戰,天下萬民能免受兵戈之苦。”
“先生之誌高遠,請滿飲此爵。”
“宋公請。”
二人聊的正嗨,旁邊的夏諭正自斟自飲,沒有插話。他總不能說周禮中大部分規製已經過時,早該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了。
石樂誌嘛,這不是。
品嚐一下地道的宋地美食也不錯,不過沒有攢勁節目看有點可惜。主要這次食宴隻是臨時小宴,與會者就宋公、孔子以及夏諭三人,正式的宴會還在晚間。
就在夏諭飲下一杯酸澀的不知名漿水,麵露難色之時。
隻見殿門處某位萌娃探頭探腦一陣張望,見父親在此,便風風火火的奔入席間。其人身後趕來的幾位女婢見衝撞了君上和貴客,嚇得跪附在地。
無奈的瞥了一眼自家閨女,又揮退了幾位女婢,宋公微壓嘴角,身音嚴肅:“身為公女,整日瘋瘋癲癲,成何體統!”
被老爹訓斥了,南子瞬間嘴巴一癟,童聲委屈膩歪:“阿父~南子錯了~”
南子嘴上求饒,一雙大眼睛卻是鼓溜溜的轉,四處打量,顯然是混不吝的老慣犯了。
在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之後,小家夥眼睛一亮,驚喜道:“唉?是孔子哥哥啊!”
“咳咳咳……”
正在飲酒的孔子被被這話嗆了個正著,老臉也羞的通紅。
孔子哥哥?他是什麽長的很顯小的人嗎?
略微緩過勁,孔子放下酒爵,眉頭微皺,額頭雙丘擠出事業線,狐疑的看向南子,左手指著自己不確定道:“公女識得孔丘?”
南子搖了搖頭,她怎麽可能認識眼前九尺壯漢:“孔丘是誰?”
“不得無禮!先生是天下賢者,你怎敢直唿其名!”宋公原本還在心中調侃孔子麵皮厚喜歡裝年輕,聽到這話瞬間繃不住了。
直唿他人姓名是極度無禮的行為,自己女兒雖是童言無忌,他作為父親必須要知禮勸導:“小女無禮之處,還望先生見諒,事後寡人必定好好教導。”
孔子擺擺手示意無事,又接著詢問道:“無事無事,公女率真可愛,隻是不知為何稱唿丘為孔子哥……咳咳?”
眼看就要露餡,夏諭趕忙起身朝著二人躬身一禮,苦笑著解釋道:“宋公、夫子莫要怪罪公女,是閱之過也。今早得遇公女, 見其天真可愛,假借夫子之名誆戲之,方有此會。”
原來是這麽迴事。
弄清原由的孔子有些哭笑不得,看向自己的得意弟子,無奈道:“你啊,終究是少年心性,今後當戒驕戒躁……”
還沒說幾句,孔子突然頓住了。
某人才剛十三歲,可不就是少年嗎?隻是其人言行事跡太過驚人,容易被人忽略年紀看作老成善謀之輩。如今流露一二少年心性,反而讓人不適應了。
這樣也好,人無完人,太過無缺反而違背天理,剛柔相濟方得長久。
“夫子所言甚是。”夏諭訕笑著,適時應和道,溫和的聲線將孔子的思緒拉迴。
宋公素有氣度,聽到這話沒有怪罪,反而開始寬慰二人:“不過小事一件,二位不必介懷。南子,還不上前見禮?這位是孔子,列國有名………”
南子才三歲多,先前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給她說懵了,此時正傻傻的站在原地,目光不停在三人之間遊移,大腦飛速旋轉。見老父親召喚,邁開小短腿倒騰到三人身前。
聽完老爹的介紹之後,南子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被某人騙了,但又不完全確定。隻得在宋公嚴厲的目光下規規矩矩的朝著夏諭、孔子二人行禮。
萌娃憨態可愛,一套基本見禮動作也還算標準,孔子不由得點點頭,夏諭也笑嗬嗬把小丫頭扶正。
見兩位君子名士對自家女兒頗為好感,宋公福靈心至,溫聲道:“二位是列國有數的智者,以知禮擅樂為天下所知,名聲事跡不知凡凡。寡人向來仰慕二位的品格才能,一直希望與二位相交一番。”
“如今小女南子也到了該學習六藝的年紀,二位若是不嫌她朽木難雕,可諭教一二,小女願以師禮待之,寡人亦是感激不盡。”
此話一出,場中安靜了片刻。
原因無他,這事實在不好輕易答應。
春秋末期,一般國人女子能拜男子為師嗎?明麵上不允許。
卿族君主的貴女、公女們呢?原則上不提倡,私人教習禮儀可以,但別公開。
宋國公女呢?
宋人:什麽周人的糟粕?襄公那個蠢物就是相信這些對楚蠻搞什麽宋襄之仁,讓我宋人貽笑百餘年。
宋人本就是商人之後,相比於諸姬封國,社會風氣寬鬆,男女之防與倫理方麵較為原始。
宋國公室中甚至存在叔伯娶侄女的先例。
也正是宋人前朝遺族的身份和迥異列國的風俗習氣,宋國才經常被地域黑。什麽想不開等兔子自殺的煞筆、懷疑鄰居的奇葩主角都是宋人。而且宋地主體還在荷南…
宋國有寬鬆的環境,宋公欒想讓孔孟二人教導一下南子一段時日,留個臨時師徒名份結個善緣,並不算逾矩。
宋公的提議,夏諭、孔子二人反應不一。
孔子眉頭微皺,思考著該如何婉拒才能不落宋公的麵子。
指導一番三四歲娃娃禮樂沒什麽,可收個“記名女弟子”對於致力尊周禮複田製的孔子來說,絕無可能。
他的政治主張是恢複周禮,重新樹立舊價值觀,本質上就是維護奴隸製,怎麽可能接受前朝商的糟粕,明目張膽的收個女弟子違背周禮自掘立身根基。
前世孔子弟子三千,全是帶把的。
夏諭倒是不在意到這一點,以他之見,以宋公的身份地位,讓南子拜師他二人大概率出於善意拉近雙方友好關係。難道宋國公室還沒幾個教習六藝的學者嗎?
畢竟此時此刻的孔子、“孟子”身上能圖謀的東西真沒多少。最多也就是看好孟子未來的發展前景,或者做個長遠投資,方便以後收攏孔子門下的部分英才。
至於男女之別,就這四歲不到的小娃娃,夏諭還真沒在意。
明麵有違周禮?
周禮都崩成什麽樣了。除了孔子等少數人,沒多少人願意被其束縛。夏諭口號喊得挺多,表麵功夫也足,可心中一直對其不置可否。
想複古維護奴隸製?太過理想化了。
奴隸製度,封建製度,資本主義製度,社會主義大同……曆史的車輪滾滾而來,複古的螳螂手臂如何能擋戰車?
當了十幾年奴隸製大領主二代,夏諭本質上還是紅旗下的少年。雖說現在大環境原始,紅旗難立,但他至少得推一把封建大一統,不然都對不起這次重生。
某人表麵上是春秋卿貴、知禮君子孟閱,骨子裏還是鹹魚躺平的樂子人夏諭,最多就是這條鹹魚偶爾會翻身了。
見二人沉默不語,宋公又道:“二位意下如何?”話音剛落,宋公便目光灼灼的看向清俊少年,傾向明顯。
為何宋公更傾向於孟子?除了孟閱ip的好名聲、好姿容、孟氏的強大富碩所帶來高收益之外,孔子的弟子太多是勸退宋公的主要原因。
孔子以“有教無類”、尊崇周禮聞名於天下,門下弟子破千,其間不乏賢人名士,但醬油角色也不少。
弟子多有多的好處,也有多的壞處。除非你是某一專業壟斷獨一檔的大牛,不然弟子太多了,含金量量方麵就差點意思了。
孔子在教育六藝方麵自然做不到壟斷,天子的太學,各國的官學教學六藝的水平都不低。
孔子隻是第一家私人教育機構,特殊在目前沒有競爭對手,並非不可替代。
少正卯:還有三年到達戰場。
所以拜師孔子或孟子,區別大了,通俗來講:
前者是當第一家私人民辦本科校長的弟子,這家學校幾百年後會成為名滿天下的第一私立本科,校友幾乎全是大佬。隻是目前這所學校還在起步階段,畢業生就業環境一般。
後者是當該學校前途無量的年輕知名天才客座教授的開山弟子。而且這位教授家是國家第一屆內閣大長老、三委首輔的後代家族,現在家裏有人在一級行政區當州委書記,社會地位高、政治資源豐富。
換你是家長,你怎麽選。
宋公選擇了後者,“諭教一二”是宋公對孔子說的,而“以師禮待之”的目標很明顯是孟子。
夏諭也看出了宋公的示好之意,又見孔子麵色躊躇,略作思量也大致明白了孔子的顧慮。
宋公有意,孔子有隱,為濟長者之困,夏諭覺得自己來當次幼兒園老師也未嚐不可:“宋公言重了,公女聰慧,能教習禮樂,亦是閱之幸也。”
夏諭就這麽應下了,宋公自是喜不自禁,當即便讓南子口稱孟子,以師禮待之。
孔子則是有些心情複雜,雖不用破自己的規矩,但由此窺知自己的得意弟子與他終究是誌類而道不同。
就這樣,夏諭收到了兩輩子第一個小徒弟。
第一次當老師,他在教學經驗方麵有些欠缺。
但沒學過幼教,難道還沒上過幼兒園嗎?教一個三四歲娃娃不是有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