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類拔萃
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 作者:好像又餓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國,郢都。
聽完費無極的稟報,楚平王怒不可遏了。
這個逆子居然跑了!當初這個無君無父之徒讓他顏麵掃地,淪為列國笑柄,為人恥笑,如今竟然一走了之?
還有伍奢一家!助紂為虐的叛臣,你們更該死!
為了徹底鏟除太子建的勢力,同時為自己出一口惡氣,楚平王下令將伍奢下獄,急召在外為官的伍子胥和伍尚迴都。
伍尚是個忠厚人,聽信了楚王的話,返迴了楚國,最後連同伍奢一起,伍家上下三百口人全部被殺,伍奢父子更是被車裂。
伍子胥知道迴去必死,連夜逃亡。在過韶關之時,伍子胥知道了父兄死訊,一夜白頭,誓殺楚平王。
幾個月後,這一消息傳遍列國,親楚者痛,仇楚者快。如果這春秋時期有熱搜的話,楚王滅伍家滿門的消息一定排第一。
遠在絳都的晉國上卿趙鞅歎道:“昔日伍舉諫楚莊王,方有三年不飛,一鳴驚人的佳話。如今其子伍奢諫楚王,竟然落得個五馬分屍,全家僅一人身免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居於雍城的秦景公對此保持緘默,說到底,這事和他也有點關係。晉國西壓秦,東服齊,南攻楚,實在太過於強勢。秦之武關緊連楚國南陽,秦楚兩國自秦穆公後,世代聯姻是為秦楚之好。
這一代該是他的女兒孟贏和楚國太子建聯姻,哪知道熊居這個老不死的沒臉沒皮,貪圖美色,恬不知恥的娶了自己女兒!還送了個宮女羞辱他“前女婿”並“幹外孫”太子建。
太子太傅伍奢諫之,楚王不納。
直到如今孟贏的兒子,自己的親外孫四五歲了,楚王起了換儲君的心思,嚇的太子建逃亡鄭國。
伍奢再諫之,楚王怒極,在小人費無極的慫恿下殺了忠臣伍奢一家。
他贏石是看不起楚王,可那個老不死的畢竟要立他親外孫當太子,他也不好譴責,隻能保持沉默了。
於臨淄聽音樂會的齊景公也表態:“晉國六卿內耗,楚王昏庸,秦國僻遠,這姬周天下的擔子還是要他來擔負。”
新鄭的鄭穆公也有話說:“看來未來十年要站隊晉國了。”
未來的賣課阿瑟:“如果上帝讓我在米國找個出生和楚平王做比較,那麽,我會毫不猶豫的把槍口指向上帝……”
~~~~~
魯國。
“楚君貪色寡恩,驅逐國儲,擅殺大臣。孔子如何看待此事?”
和孔子一起在孟氏酒肆吃完了午食,夏諭詢問孔子對伍家被滅的看法。
孔子厲聲罵道:“楚王居,禽獸也,此舉害楚人之義,傷列國賢士之心,毀曆代先君之業。荊楚江漢之地,素有教化,先莊王旅善待國人,收賢納士,能臣名將能盡其力,甲兵四出,方有楚國威服列國,南麵稱王而諸侯朝之。”
“如今楚王居親小人,殺賢臣,寡德於內,惡名在外。如此昏君離敗亡不遠了。”
夏諭又問道:“若是伍員(伍子胥)引外兵攻楚以報私仇,是對是錯?”
對於這個問題,孔子迴答的很幹脆,甚至有點流氓:
“父兄車裂,闔族盡滅,此仇不共戴天,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這樣的仇恨不共戴天,不能和仇人生活這同一片天空之下,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市集上遇見,也別迴家拿什麽武器了,有磚頭提磚頭,有板凳掄板凳,實在找不到趁手的武器,赤手空拳也要打死仇人)。
夏諭:“……”
“孔子真性情中人。”
一個月之間,夏諭已經拜訪孔子四次了。
幾次拜訪過程中,他和孔鯉兄妹也漸漸熟悉,三人“孔兄”、“孟兄”、“孟哥哥”的叫著。
孔子的妻子亓官氏是一個有些“開朗”的婦人,和孔子有些合不來。
他見過一次孔子夫妻二人吵架,作為客人夏諭不好幹涉別人家務事,隻能帶著孔鯉兄妹兩去幹飯了。
夏諭還認識了子路,他現在還記得那天,孔子被子路追到院門外湊巧被他撞見的場景。兩米高的夫子委屈的像個孩子,一旁手持棍棒的子路則是神情激動。
他最後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讓兩人化幹戈為玉帛。
子路也不是什麽壞學生,事情的起因隻是兩人研學意見不一,最後大打出手,孔子讓著他才被打了出來。
子路家離曲阜很遠,經常住在孔子家,一來二去,他和子路也漸漸熟悉了。
子路為人果烈剛直,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問題是他學習成績好的離譜,要不然也沒能力和孔子辯論辯的急眼。
這小夥子六藝皆精,尤善禦射,多才多藝,禮樂也能玩的轉,書數的兩藝也好的離譜。放在現代,體考能進國家隊,藝考能上北影,高考能進清北 ,孔子所有弟子中子路除了性格之外應該是最像孔子的了。
子路也挺喜歡孟氏的這個小個子,為人謙遜有禮,經常請他吃飯,說話又好聽,他超喜歡的。
最重要的是孟家有戰車啊!作為車迷的子路表示孟閱你這個土豪朋友他交定了。
夏諭:這點東西,灑灑水啦。
還有,夏諭很想說自己九歲不到,一米三已經很高了,畢竟二十歲的子路也就一米七出頭罷了。
他真的不矮!
沒看到他哥孟何忌才一米二不到嗎。
孟何忌:?_?
~~~~~~
春去秋來,時光飛逝,一晃三年多過去了。夏諭在孔子的建議下取字夏愚,平和氣運,意指大智若愚、彬彬有禮、深藏若虛之義。
可他幹的事情卻一點也不低調。
在這三年裏夏諭發揮了一點點奇思妙想。
春秋發明大王孟迪生正式上線。
為了幫助孔子普及教育,也為了自己上廁所上的舒心。
他!孟閱!苦思冥想,帶著一群人從木頭到竹子,實驗了一百多次總終於發明出了紙張。
什麽叫工匠精神啊。
叫他個紙張仙人不過分吧?
好吧,其實也沒花多少功夫,實驗一百多次隻是用於宣傳的官方說法。
前世小學課本上蔡倫造紙術夏諭現在還依稀記得,依葫蘆畫瓢多實驗幾次也能造出個大概來,隻是紙張的質量不一,枯黃褶皺有之,平滑黃白亦有之。
死太監對不起了,反正隻因倫也不是什麽好人,紙越早發明越能造福華夏文明。
紙張一問世,迅速火遍魯國。
由於“路人”的宣傳工作,國人盛讚孟氏發明紙張的“毅力”、為國為民的精神。常有列國賢人至魯來訪孟氏,隻為見孟閱一麵。
連宮內的魯公都召他相見,魯公早就對這位“天生異人,孟氏神童”仰慕已久,之前因為年齡身份的原因不好召見,如今有了理由當然要見一下真人了。
魯公年過四旬,其人十八繼位,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國君。從意氣風發的少年到接近遲暮,魯公一輩子都想恢複君權。
可注定隻是徒勞無功,其人誌大才疏,又短於權略,結局就是當了半輩子傀儡,最後客死異鄉。
孟閱雖是三桓嫡係,卻並不影響魯公欣賞他。一番商業互吹,二人相談甚歡,魯公甚至想拜他為上卿,和三桓宗主一起共輔國政。
夏諭以自己才薄德淺,年紀還小當以學業為重為由拒絕了。
傻子才上魯昭公的當,小學生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想把水攪渾,挑撥三桓之間的關係,國君把他孟閱想的太單純了。怎麽說他也看過《帶明1569》的。
“沒辦法”的魯公隻能封他為大夫,以孟氏領地中的一部分汶陽地區封作為封地,夏諭表麵上感恩戴德,心裏mmp。
汶陽這地方他知道,在齊魯邊境就算了,最關鍵的是這片地區絕大部分的土地是他家的啊。
拿我孟氏的土地來賞賜他這個孟氏嫡子,老登可真有你的。
自己兒子被封為大夫,老父親孟貜一開始是不太願意的 ,可季、叔孫兩家的極力支持讓他不得不妥協。
為此,孟貜心裏堵得慌,唉~赤裸裸的陽謀啊。隻覺得自家兔崽子還是風頭過盛了,紙張的發明專利還是該由他這個孟宗主來把握,年輕人有些東西是把握不住的~
孟閱以學業為重,拒受上卿的事跡“不知道”怎麽就傳了出來,這也讓夏諭在魯國的威望達到鼎點。
孔子講學時就對孟閱盛讚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治理良邦,當先習善本。以總角之齡,聲望著於四海,泰而不驕,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夏愚也。”
孔子一頓吹捧成功在諸位弟子心裏為夏諭樹立起一個光明偉岸的君子形象。後來其人事跡更是被記載於論語之中,當然這是後話。
再說紙張的經濟效應。
這時候可沒有知識產權,為了保險起見,孟氏拉上季氏、叔孫氏兩家合作一起做紙張生意,孟氏提供人員技術,季氏提供原料,領地靠近中原的叔孫氏將一車車的紙張賣往列國。
三家麾下私軍加上魯國三軍有超過十萬軍隊,在強大的武力麵前,無論是國內宵小還是國外野心家都是紙老虎,晉楚齊例外。
夏諭知道最後技術肯定是要外流的,這時候的保密工作太難進行了,順其自然吧。
在列國都城,作為新鮮事物的紙張一開始賣出了天價,但隨著數量越來越多,價格才趨於平緩。不過其中的利潤仍舊高的可怕,前期的信息差讓孟氏吃的膘肥體壯,季、孫叔二氏喝湯都喝的滿嘴流油。從三桓私軍的著甲率直線飆升,由此可見一斑。
時人有言:窮極南北,富誇泰山。天下之富,莫過於魯。
三桓富了,同樣的,孟閱這個名字也真正的響徹列國,不止是貴族君子,一些小家族與國人也知道了孟閱的賢名。
出身不凡,生有異香,初習禮樂就一日作三絕、十歲拜上卿而不受,年少謙和,以學業為先。
孔子一句出其類拔其萃,更是廣傳於天下。
遠在洛陽的周天子一度想召其入洛邑為官 ,因困於內部矛盾,無奈最終作罷。
同時,等係統的名氣值到達兩百多萬,漲動幅度就開始放慢的時候,夏諭也就沒有再加大宣傳力度了。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加緊學習四藝、研習經典、了解家族庶務,豐富自己,融入春秋大環境。不時拜訪孔子,請教為人的道理,縱論天下之事。
這也間接提高了孔子在魯國的名氣,畢竟當紅頂流經常拜訪,以師禮相待的人,“流量”怎麽可能少的了。
於是來拜孔子為師的人更多了,他的院子都快裝不下了,隻能經常在都外講學。
現在的夏諭已經十二了,不缺營養,經常運動的他身高超過一米六,身材壯碩、整個人精氣神十分飽滿。
光潔白皙的皮膚,俊美精致的五官,一張略顯青澀的臉掩不住的是俊逸出塵。
季意如曾經在三桓宴會上這樣讚道:“有匪君子,溫其如玉,翩然俊雅,國中第一。”
當時的孟氏宗主也不避嫌,十分謙虛的說了句:“季兄言重,小兒才情相貌,不及其父萬一。”
就這竟還引得不少人以詩相喝,一度讓夏諭有捂臉的衝動。
之後他的“美人”之名也漸漸在貴族之間傳播開來……
曲阜郊外,道路之上,一群武士正在四周戒備。
夏諭一身玄色獵裝,站的筆直,身邊是一臉激動的子路和少年孟何忌。
孟何忌也是眉清目秀,高達81的顏值還是很抗打的,不過男大十八變,未來怎麽樣也說不定。
子路嘛,二十多歲的他隻能說不醜。
此時,三人前方的養啟平正一臉嚴肅的示範如何禦車,給宗主當十多年的禦戎,他有資格教授夏諭等人射和禦。
今日兄弟倆終於要把六藝學完整了,這讓夏諭想起了前世考駕照的經曆。科一到科四:九十一、八十、九十、九十二差一點就完成多一分不要的成就了。
真是可惜。
不像傑哥,幾門都是一百。
呸!多餘~
也不知道傑哥在未來過的怎麽樣,離開了我,估計生活都沒有了樂趣。
你小子可千萬不要想我。
唉,還是不想他了,活在當下吧。
今天我孟某人終於要小司機開大車了!
……………………………………………
孔子對伍子胥的看法,確實是持欣賞態度的。主要原因春秋時期的主流觀點是家族比國重要的,國家概念不強。
以前小學課本的課後拓展閱讀是有蔡倫造紙術的,現在還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用樹皮、破布等材料,再加上漁網、麻頭等便宜易找的原材料,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然後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而成為紙漿。接著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最後把濕的紙放在太陽底下曬,曬幹後就形成了紙。
吃飽了沒事幹的同學可以試一下。
還有蔡倫確實不是什麽好人,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罵他幾句死太監都便宜他了。
聽完費無極的稟報,楚平王怒不可遏了。
這個逆子居然跑了!當初這個無君無父之徒讓他顏麵掃地,淪為列國笑柄,為人恥笑,如今竟然一走了之?
還有伍奢一家!助紂為虐的叛臣,你們更該死!
為了徹底鏟除太子建的勢力,同時為自己出一口惡氣,楚平王下令將伍奢下獄,急召在外為官的伍子胥和伍尚迴都。
伍尚是個忠厚人,聽信了楚王的話,返迴了楚國,最後連同伍奢一起,伍家上下三百口人全部被殺,伍奢父子更是被車裂。
伍子胥知道迴去必死,連夜逃亡。在過韶關之時,伍子胥知道了父兄死訊,一夜白頭,誓殺楚平王。
幾個月後,這一消息傳遍列國,親楚者痛,仇楚者快。如果這春秋時期有熱搜的話,楚王滅伍家滿門的消息一定排第一。
遠在絳都的晉國上卿趙鞅歎道:“昔日伍舉諫楚莊王,方有三年不飛,一鳴驚人的佳話。如今其子伍奢諫楚王,竟然落得個五馬分屍,全家僅一人身免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居於雍城的秦景公對此保持緘默,說到底,這事和他也有點關係。晉國西壓秦,東服齊,南攻楚,實在太過於強勢。秦之武關緊連楚國南陽,秦楚兩國自秦穆公後,世代聯姻是為秦楚之好。
這一代該是他的女兒孟贏和楚國太子建聯姻,哪知道熊居這個老不死的沒臉沒皮,貪圖美色,恬不知恥的娶了自己女兒!還送了個宮女羞辱他“前女婿”並“幹外孫”太子建。
太子太傅伍奢諫之,楚王不納。
直到如今孟贏的兒子,自己的親外孫四五歲了,楚王起了換儲君的心思,嚇的太子建逃亡鄭國。
伍奢再諫之,楚王怒極,在小人費無極的慫恿下殺了忠臣伍奢一家。
他贏石是看不起楚王,可那個老不死的畢竟要立他親外孫當太子,他也不好譴責,隻能保持沉默了。
於臨淄聽音樂會的齊景公也表態:“晉國六卿內耗,楚王昏庸,秦國僻遠,這姬周天下的擔子還是要他來擔負。”
新鄭的鄭穆公也有話說:“看來未來十年要站隊晉國了。”
未來的賣課阿瑟:“如果上帝讓我在米國找個出生和楚平王做比較,那麽,我會毫不猶豫的把槍口指向上帝……”
~~~~~
魯國。
“楚君貪色寡恩,驅逐國儲,擅殺大臣。孔子如何看待此事?”
和孔子一起在孟氏酒肆吃完了午食,夏諭詢問孔子對伍家被滅的看法。
孔子厲聲罵道:“楚王居,禽獸也,此舉害楚人之義,傷列國賢士之心,毀曆代先君之業。荊楚江漢之地,素有教化,先莊王旅善待國人,收賢納士,能臣名將能盡其力,甲兵四出,方有楚國威服列國,南麵稱王而諸侯朝之。”
“如今楚王居親小人,殺賢臣,寡德於內,惡名在外。如此昏君離敗亡不遠了。”
夏諭又問道:“若是伍員(伍子胥)引外兵攻楚以報私仇,是對是錯?”
對於這個問題,孔子迴答的很幹脆,甚至有點流氓:
“父兄車裂,闔族盡滅,此仇不共戴天,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這樣的仇恨不共戴天,不能和仇人生活這同一片天空之下,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市集上遇見,也別迴家拿什麽武器了,有磚頭提磚頭,有板凳掄板凳,實在找不到趁手的武器,赤手空拳也要打死仇人)。
夏諭:“……”
“孔子真性情中人。”
一個月之間,夏諭已經拜訪孔子四次了。
幾次拜訪過程中,他和孔鯉兄妹也漸漸熟悉,三人“孔兄”、“孟兄”、“孟哥哥”的叫著。
孔子的妻子亓官氏是一個有些“開朗”的婦人,和孔子有些合不來。
他見過一次孔子夫妻二人吵架,作為客人夏諭不好幹涉別人家務事,隻能帶著孔鯉兄妹兩去幹飯了。
夏諭還認識了子路,他現在還記得那天,孔子被子路追到院門外湊巧被他撞見的場景。兩米高的夫子委屈的像個孩子,一旁手持棍棒的子路則是神情激動。
他最後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讓兩人化幹戈為玉帛。
子路也不是什麽壞學生,事情的起因隻是兩人研學意見不一,最後大打出手,孔子讓著他才被打了出來。
子路家離曲阜很遠,經常住在孔子家,一來二去,他和子路也漸漸熟悉了。
子路為人果烈剛直,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問題是他學習成績好的離譜,要不然也沒能力和孔子辯論辯的急眼。
這小夥子六藝皆精,尤善禦射,多才多藝,禮樂也能玩的轉,書數的兩藝也好的離譜。放在現代,體考能進國家隊,藝考能上北影,高考能進清北 ,孔子所有弟子中子路除了性格之外應該是最像孔子的了。
子路也挺喜歡孟氏的這個小個子,為人謙遜有禮,經常請他吃飯,說話又好聽,他超喜歡的。
最重要的是孟家有戰車啊!作為車迷的子路表示孟閱你這個土豪朋友他交定了。
夏諭:這點東西,灑灑水啦。
還有,夏諭很想說自己九歲不到,一米三已經很高了,畢竟二十歲的子路也就一米七出頭罷了。
他真的不矮!
沒看到他哥孟何忌才一米二不到嗎。
孟何忌:?_?
~~~~~~
春去秋來,時光飛逝,一晃三年多過去了。夏諭在孔子的建議下取字夏愚,平和氣運,意指大智若愚、彬彬有禮、深藏若虛之義。
可他幹的事情卻一點也不低調。
在這三年裏夏諭發揮了一點點奇思妙想。
春秋發明大王孟迪生正式上線。
為了幫助孔子普及教育,也為了自己上廁所上的舒心。
他!孟閱!苦思冥想,帶著一群人從木頭到竹子,實驗了一百多次總終於發明出了紙張。
什麽叫工匠精神啊。
叫他個紙張仙人不過分吧?
好吧,其實也沒花多少功夫,實驗一百多次隻是用於宣傳的官方說法。
前世小學課本上蔡倫造紙術夏諭現在還依稀記得,依葫蘆畫瓢多實驗幾次也能造出個大概來,隻是紙張的質量不一,枯黃褶皺有之,平滑黃白亦有之。
死太監對不起了,反正隻因倫也不是什麽好人,紙越早發明越能造福華夏文明。
紙張一問世,迅速火遍魯國。
由於“路人”的宣傳工作,國人盛讚孟氏發明紙張的“毅力”、為國為民的精神。常有列國賢人至魯來訪孟氏,隻為見孟閱一麵。
連宮內的魯公都召他相見,魯公早就對這位“天生異人,孟氏神童”仰慕已久,之前因為年齡身份的原因不好召見,如今有了理由當然要見一下真人了。
魯公年過四旬,其人十八繼位,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的國君。從意氣風發的少年到接近遲暮,魯公一輩子都想恢複君權。
可注定隻是徒勞無功,其人誌大才疏,又短於權略,結局就是當了半輩子傀儡,最後客死異鄉。
孟閱雖是三桓嫡係,卻並不影響魯公欣賞他。一番商業互吹,二人相談甚歡,魯公甚至想拜他為上卿,和三桓宗主一起共輔國政。
夏諭以自己才薄德淺,年紀還小當以學業為重為由拒絕了。
傻子才上魯昭公的當,小學生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想把水攪渾,挑撥三桓之間的關係,國君把他孟閱想的太單純了。怎麽說他也看過《帶明1569》的。
“沒辦法”的魯公隻能封他為大夫,以孟氏領地中的一部分汶陽地區封作為封地,夏諭表麵上感恩戴德,心裏mmp。
汶陽這地方他知道,在齊魯邊境就算了,最關鍵的是這片地區絕大部分的土地是他家的啊。
拿我孟氏的土地來賞賜他這個孟氏嫡子,老登可真有你的。
自己兒子被封為大夫,老父親孟貜一開始是不太願意的 ,可季、叔孫兩家的極力支持讓他不得不妥協。
為此,孟貜心裏堵得慌,唉~赤裸裸的陽謀啊。隻覺得自家兔崽子還是風頭過盛了,紙張的發明專利還是該由他這個孟宗主來把握,年輕人有些東西是把握不住的~
孟閱以學業為重,拒受上卿的事跡“不知道”怎麽就傳了出來,這也讓夏諭在魯國的威望達到鼎點。
孔子講學時就對孟閱盛讚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治理良邦,當先習善本。以總角之齡,聲望著於四海,泰而不驕,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夏愚也。”
孔子一頓吹捧成功在諸位弟子心裏為夏諭樹立起一個光明偉岸的君子形象。後來其人事跡更是被記載於論語之中,當然這是後話。
再說紙張的經濟效應。
這時候可沒有知識產權,為了保險起見,孟氏拉上季氏、叔孫氏兩家合作一起做紙張生意,孟氏提供人員技術,季氏提供原料,領地靠近中原的叔孫氏將一車車的紙張賣往列國。
三家麾下私軍加上魯國三軍有超過十萬軍隊,在強大的武力麵前,無論是國內宵小還是國外野心家都是紙老虎,晉楚齊例外。
夏諭知道最後技術肯定是要外流的,這時候的保密工作太難進行了,順其自然吧。
在列國都城,作為新鮮事物的紙張一開始賣出了天價,但隨著數量越來越多,價格才趨於平緩。不過其中的利潤仍舊高的可怕,前期的信息差讓孟氏吃的膘肥體壯,季、孫叔二氏喝湯都喝的滿嘴流油。從三桓私軍的著甲率直線飆升,由此可見一斑。
時人有言:窮極南北,富誇泰山。天下之富,莫過於魯。
三桓富了,同樣的,孟閱這個名字也真正的響徹列國,不止是貴族君子,一些小家族與國人也知道了孟閱的賢名。
出身不凡,生有異香,初習禮樂就一日作三絕、十歲拜上卿而不受,年少謙和,以學業為先。
孔子一句出其類拔其萃,更是廣傳於天下。
遠在洛陽的周天子一度想召其入洛邑為官 ,因困於內部矛盾,無奈最終作罷。
同時,等係統的名氣值到達兩百多萬,漲動幅度就開始放慢的時候,夏諭也就沒有再加大宣傳力度了。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加緊學習四藝、研習經典、了解家族庶務,豐富自己,融入春秋大環境。不時拜訪孔子,請教為人的道理,縱論天下之事。
這也間接提高了孔子在魯國的名氣,畢竟當紅頂流經常拜訪,以師禮相待的人,“流量”怎麽可能少的了。
於是來拜孔子為師的人更多了,他的院子都快裝不下了,隻能經常在都外講學。
現在的夏諭已經十二了,不缺營養,經常運動的他身高超過一米六,身材壯碩、整個人精氣神十分飽滿。
光潔白皙的皮膚,俊美精致的五官,一張略顯青澀的臉掩不住的是俊逸出塵。
季意如曾經在三桓宴會上這樣讚道:“有匪君子,溫其如玉,翩然俊雅,國中第一。”
當時的孟氏宗主也不避嫌,十分謙虛的說了句:“季兄言重,小兒才情相貌,不及其父萬一。”
就這竟還引得不少人以詩相喝,一度讓夏諭有捂臉的衝動。
之後他的“美人”之名也漸漸在貴族之間傳播開來……
曲阜郊外,道路之上,一群武士正在四周戒備。
夏諭一身玄色獵裝,站的筆直,身邊是一臉激動的子路和少年孟何忌。
孟何忌也是眉清目秀,高達81的顏值還是很抗打的,不過男大十八變,未來怎麽樣也說不定。
子路嘛,二十多歲的他隻能說不醜。
此時,三人前方的養啟平正一臉嚴肅的示範如何禦車,給宗主當十多年的禦戎,他有資格教授夏諭等人射和禦。
今日兄弟倆終於要把六藝學完整了,這讓夏諭想起了前世考駕照的經曆。科一到科四:九十一、八十、九十、九十二差一點就完成多一分不要的成就了。
真是可惜。
不像傑哥,幾門都是一百。
呸!多餘~
也不知道傑哥在未來過的怎麽樣,離開了我,估計生活都沒有了樂趣。
你小子可千萬不要想我。
唉,還是不想他了,活在當下吧。
今天我孟某人終於要小司機開大車了!
……………………………………………
孔子對伍子胥的看法,確實是持欣賞態度的。主要原因春秋時期的主流觀點是家族比國重要的,國家概念不強。
以前小學課本的課後拓展閱讀是有蔡倫造紙術的,現在還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用樹皮、破布等材料,再加上漁網、麻頭等便宜易找的原材料,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然後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而成為紙漿。接著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最後把濕的紙放在太陽底下曬,曬幹後就形成了紙。
吃飽了沒事幹的同學可以試一下。
還有蔡倫確實不是什麽好人,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罵他幾句死太監都便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