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衣帶詔(2)
身懷絕世神功,攻略三國美人 作者:吳中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種輯道:“華盛把軍隊管的太嚴,西涼軍怎麽受得了那種苦,他們都有怨言,當然盼望還能重迴當日的自由狀態。”
“你怎麽知道,難道你已經和那四位聯係過了?”
“嗬嗬,我已經探過樊稠的口風,他怨氣不小但又無可奈何,我們隻要向他們拋出橄欖枝,他們必定會接受。”種輯自信道。
“可是你不要忘了,張濟的侄子張繡可是在華盛的軍中擔任要職的,張濟必定不會同意的。”董承及時提醒。
種輯也知道這一點,道:“我們可以聯係其他三個人,我想除了張濟,其他人必定不甘心。”
“還是小心從事,這樣,你再去找他們透露點風聲,看他們的心思,如果他們真有這個心思,我們再聯合不遲。”
於是種輯起身告辭,再次偷偷聯係樊稠。
在席間種輯便暢談起樊稠當年率領大軍威風凜凜的樣子,樊稠歎息不已。
他順勢便問樊稠是否還想手握大軍,重掌朝政。
樊稠眼神是一動,盯向種輯。
“種校尉,你這是何意?”
種輯道:“如果樊將軍有意,我倒是有方略可給樊將軍機會。”
張濟道:“種校尉請說。”
種輯嗬嗬一笑道:“事情機密,樊將軍需要給我承諾我才能告訴你。”
樊稠道:“我必會守口如瓶。”
種輯笑道:“空口無憑,如樊將軍真有誠意,請在此信上簽字。”
說著種輯拿出一卷絲綢絹帛來,上麵寫的有字。
樊稠看去,那是誅殺華盛的誓詞,下麵是簽名,你要是簽了名,這就是投名狀了,等於是一條線上的螞蚱,誰也不能跑,隻能通力合作。
那絹帛上已經有吳碩、趙彥、種輯的名字了。
樊稠謹慎道:“種校尉,除了我們,還有其他人嗎?”
種輯笑道:“當然,隻有我們怎麽敢行動?實際上河內太守張楊、大將軍袁紹都有參與。”
“哦?他們也有參與?”樊稠吃了一驚。
種輯得意道:“當然,張楊眼見華盛權勢日盛心中不安,至於袁紹,他深恨華盛奪了他的並州,想要重新奪迴來。”
樊稠大為意動,道:“隻是華盛勢大,我們這些人不足以扳倒他吧?”
種輯又把和董承說的話給樊稠說了一遍,最後道:“機會就在眼前,因此我希望樊將軍能聯係上李蒙、王方,一同起事,則大事必成!就看三位將軍是否能把握的住了。”
樊稠一拍桌子道:“幹!我早受夠這種鳥氣了!”
他毫不猶豫的在誓詞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於是種輯讓樊稠請李蒙、王方過來商議,李蒙、王方當即同意,並沒有費什麽口舌。
這邊和樊稠等人聯絡好,種輯便迴頭轉告董承。
二人秘密商議之後,董承找了個時間入皇宮密見漢獻帝,訴說除掉華盛的計策。
漢獻帝當然想除掉華盛,但是他並不傻,便問道:“董愛卿,我們即便占領長安,掃除了華盛的勢力,可是華盛還有十萬大軍在益州啊,他迴來複仇怎麽辦?”
董承嗬嗬一笑道:“陛下,蜀道何其難走,我們拿到長安控製權,然後堵塞漢中通往長安的各個道路讓他過不來就行了。”
“另外,華盛以及他屬下各級官吏的家眷都在長安,我們把他們的家眷控製起來,他們還不是要乖乖的聽朝廷的旨意。”
“恐怕到時候一封詔書,就有人砍下華盛的頭顱獻給陛下請功!”
董承眼中放出仇恨的光芒,他這個衛將軍,當朝國舅居然毫無權柄,隻是個擺設,怎麽能咽下這口氣?
漢獻帝點頭,如果這樣的話,還真是一個好計策,放手一搏也許能有一個好的未來,如果不行動,那自己就是一隻籠中的金絲雀。
董承看漢獻帝意動便道:“如果陛下同意,那就需要陛下出一份討伐國賊的詔書,我們拿了詔書名正言順,到時起兵,就是守城士兵看了也不敢阻攔我們。”
在那個年代,皇帝威嚴神聖,普通凡人連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如果有皇帝詔書,想必那些普通士兵就算是華盛的手下恐怕也要想想。
但是漢獻帝卻嚇了一跳道:“詔書?什麽詔書?”
董承道:“當然是討伐華盛的詔書啊。”
漢獻帝一萬個不願意,詔書可是證據,萬一失敗,華盛拿著這個詔書質問自己,自己怎麽辦?他惱怒起來廢掉自己也有可能。
如果沒詔書,自己隻要否認,華盛就沒有辦法,他總不能對皇帝刑訊逼供吧。
“呃,愛卿,這樣不好吧,萬一泄露,豈不是讓華盛一網打盡?”
“可是沒有詔書,我們何以號令群臣?”
“隻要你們控製了局麵,朕自會出麵。”
董承再次叩首道:“陛下,這是千載良機,我們有了詔書才能聯合仁人誌士,共除國賊。”
漢獻帝道:“可是禦寶不在我這裏,尚書台控製著禦寶,我也無法蓋章啊。”
董承一愣,這還真給忘了,華盛為了控製皇帝,對玉璽嚴加看管,尚書台都是華盛的人,這詔書怎麽蓋章?
董承靈機一動道:“陛下可寫下血書,以血簽名,我帶此血書也可招攬群雄。”
漢獻帝想起,自己九歲登基一直被人擺布,從未掌握皇權,這種滋味太窩囊了。
自己也是漢高、光武的子孫,豈能做貪生怕死之輩?
這江山是祖先辛苦打下來的,不能在自己手上丟掉,自己就是冒死也要爭它一爭。
想到此,漢獻帝點了點頭道:“董愛卿,我這就寫詔書,請愛卿斬殺國賊!”
說罷漢獻帝刺破食指,在衣帶之上寫下除國賊華盛的詔書,並簽下自己的名字。
董承接過詔書激動萬分,在地上咚咚磕頭,血流不止。
漢獻帝扶起董承相顧流淚。
董承隻告訴漢獻帝,不要管他們操作,你隻管在宮中靜候消息便可,到成功之時出來接受群臣朝拜便可。
漢獻帝連連點頭。
董承帶著衣帶詔出宮門迴家去了。
董承知道自己的行蹤有戲誌才監視,但是他總不至於搜身,也不可能聽到自己和皇帝的對話,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帶出了誅殺華盛的詔書。
而此時,戲誌才也在招待一個客人,董承和種輯要是看到必定大吃一驚。
“你怎麽知道,難道你已經和那四位聯係過了?”
“嗬嗬,我已經探過樊稠的口風,他怨氣不小但又無可奈何,我們隻要向他們拋出橄欖枝,他們必定會接受。”種輯自信道。
“可是你不要忘了,張濟的侄子張繡可是在華盛的軍中擔任要職的,張濟必定不會同意的。”董承及時提醒。
種輯也知道這一點,道:“我們可以聯係其他三個人,我想除了張濟,其他人必定不甘心。”
“還是小心從事,這樣,你再去找他們透露點風聲,看他們的心思,如果他們真有這個心思,我們再聯合不遲。”
於是種輯起身告辭,再次偷偷聯係樊稠。
在席間種輯便暢談起樊稠當年率領大軍威風凜凜的樣子,樊稠歎息不已。
他順勢便問樊稠是否還想手握大軍,重掌朝政。
樊稠眼神是一動,盯向種輯。
“種校尉,你這是何意?”
種輯道:“如果樊將軍有意,我倒是有方略可給樊將軍機會。”
張濟道:“種校尉請說。”
種輯嗬嗬一笑道:“事情機密,樊將軍需要給我承諾我才能告訴你。”
樊稠道:“我必會守口如瓶。”
種輯笑道:“空口無憑,如樊將軍真有誠意,請在此信上簽字。”
說著種輯拿出一卷絲綢絹帛來,上麵寫的有字。
樊稠看去,那是誅殺華盛的誓詞,下麵是簽名,你要是簽了名,這就是投名狀了,等於是一條線上的螞蚱,誰也不能跑,隻能通力合作。
那絹帛上已經有吳碩、趙彥、種輯的名字了。
樊稠謹慎道:“種校尉,除了我們,還有其他人嗎?”
種輯笑道:“當然,隻有我們怎麽敢行動?實際上河內太守張楊、大將軍袁紹都有參與。”
“哦?他們也有參與?”樊稠吃了一驚。
種輯得意道:“當然,張楊眼見華盛權勢日盛心中不安,至於袁紹,他深恨華盛奪了他的並州,想要重新奪迴來。”
樊稠大為意動,道:“隻是華盛勢大,我們這些人不足以扳倒他吧?”
種輯又把和董承說的話給樊稠說了一遍,最後道:“機會就在眼前,因此我希望樊將軍能聯係上李蒙、王方,一同起事,則大事必成!就看三位將軍是否能把握的住了。”
樊稠一拍桌子道:“幹!我早受夠這種鳥氣了!”
他毫不猶豫的在誓詞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於是種輯讓樊稠請李蒙、王方過來商議,李蒙、王方當即同意,並沒有費什麽口舌。
這邊和樊稠等人聯絡好,種輯便迴頭轉告董承。
二人秘密商議之後,董承找了個時間入皇宮密見漢獻帝,訴說除掉華盛的計策。
漢獻帝當然想除掉華盛,但是他並不傻,便問道:“董愛卿,我們即便占領長安,掃除了華盛的勢力,可是華盛還有十萬大軍在益州啊,他迴來複仇怎麽辦?”
董承嗬嗬一笑道:“陛下,蜀道何其難走,我們拿到長安控製權,然後堵塞漢中通往長安的各個道路讓他過不來就行了。”
“另外,華盛以及他屬下各級官吏的家眷都在長安,我們把他們的家眷控製起來,他們還不是要乖乖的聽朝廷的旨意。”
“恐怕到時候一封詔書,就有人砍下華盛的頭顱獻給陛下請功!”
董承眼中放出仇恨的光芒,他這個衛將軍,當朝國舅居然毫無權柄,隻是個擺設,怎麽能咽下這口氣?
漢獻帝點頭,如果這樣的話,還真是一個好計策,放手一搏也許能有一個好的未來,如果不行動,那自己就是一隻籠中的金絲雀。
董承看漢獻帝意動便道:“如果陛下同意,那就需要陛下出一份討伐國賊的詔書,我們拿了詔書名正言順,到時起兵,就是守城士兵看了也不敢阻攔我們。”
在那個年代,皇帝威嚴神聖,普通凡人連反抗的心思都不敢有,如果有皇帝詔書,想必那些普通士兵就算是華盛的手下恐怕也要想想。
但是漢獻帝卻嚇了一跳道:“詔書?什麽詔書?”
董承道:“當然是討伐華盛的詔書啊。”
漢獻帝一萬個不願意,詔書可是證據,萬一失敗,華盛拿著這個詔書質問自己,自己怎麽辦?他惱怒起來廢掉自己也有可能。
如果沒詔書,自己隻要否認,華盛就沒有辦法,他總不能對皇帝刑訊逼供吧。
“呃,愛卿,這樣不好吧,萬一泄露,豈不是讓華盛一網打盡?”
“可是沒有詔書,我們何以號令群臣?”
“隻要你們控製了局麵,朕自會出麵。”
董承再次叩首道:“陛下,這是千載良機,我們有了詔書才能聯合仁人誌士,共除國賊。”
漢獻帝道:“可是禦寶不在我這裏,尚書台控製著禦寶,我也無法蓋章啊。”
董承一愣,這還真給忘了,華盛為了控製皇帝,對玉璽嚴加看管,尚書台都是華盛的人,這詔書怎麽蓋章?
董承靈機一動道:“陛下可寫下血書,以血簽名,我帶此血書也可招攬群雄。”
漢獻帝想起,自己九歲登基一直被人擺布,從未掌握皇權,這種滋味太窩囊了。
自己也是漢高、光武的子孫,豈能做貪生怕死之輩?
這江山是祖先辛苦打下來的,不能在自己手上丟掉,自己就是冒死也要爭它一爭。
想到此,漢獻帝點了點頭道:“董愛卿,我這就寫詔書,請愛卿斬殺國賊!”
說罷漢獻帝刺破食指,在衣帶之上寫下除國賊華盛的詔書,並簽下自己的名字。
董承接過詔書激動萬分,在地上咚咚磕頭,血流不止。
漢獻帝扶起董承相顧流淚。
董承隻告訴漢獻帝,不要管他們操作,你隻管在宮中靜候消息便可,到成功之時出來接受群臣朝拜便可。
漢獻帝連連點頭。
董承帶著衣帶詔出宮門迴家去了。
董承知道自己的行蹤有戲誌才監視,但是他總不至於搜身,也不可能聽到自己和皇帝的對話,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帶出了誅殺華盛的詔書。
而此時,戲誌才也在招待一個客人,董承和種輯要是看到必定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