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衣帶詔(1)
身懷絕世神功,攻略三國美人 作者:吳中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大朝會。
衛將軍董承出班上奏表,天子已經成年,應該親政。
司直韋晃、太中大夫-孔融、伏完侍郎王子服、吳碩、趙彥、長水校尉種輯、少府-耿紀等等一幹眾人全部附和。
少府戲誌才道:“衛將軍此言好生奇怪,天子早已經親政,難道衛將軍看不到嗎?”
董承道:“天子表麵親政可是所有權柄聚於司空大人之手,天子連自己的儀仗車馬都要經過司空大人的批準,這叫什麽親政!”
戲誌才道:“衛將軍慎言!天子信任司空大人,司空大人隻不過是代天子理政而已,你挑撥天子和司空大人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何居心?”
戲誌才不和董承辯論,直接給他扣了個大帽子,震懾住他。
漢獻帝聽了這話,縱然一萬倍的不同意也不敢說出口。
他要說自己不信任華盛,那接下來,華盛會怎麽做就不敢保證了,就是廢了他都有可能。
果然,董承聽了此話心頭一驚。
“難道你認為天子不信任司空大人嗎?”戲誌才盯著董承道。
董承嘴唇發抖道:“我,我可沒這樣認為。”
“那就是了,司空大人一年四季忙於征伐,朝廷才能平安到現在,難道你們忘了董卓的禍害了嗎?”戲誌才看著眾人道。
孔融道:“可是今日,不知誰是董卓!”
他話一說出,全朝文武皆驚!
這話誰敢說?
真不怕掉腦袋嗎?
戲誌才也一驚,沒想到孔融如此大嘴巴,說話都不過腦子。
京兆尹張既出班道:“太中大夫這話可是胡說八道!”
眾人又是一愣,這是明著打臉啊。
“你——”孔融臉漲的通紅,張既這是在罵他啊。
“哼!”張既冷哼一聲,瞥了孔融一眼道:“啟稟陛下,董卓當政時期,長安洛陽兩都全部殘破不堪,百姓苦不堪言,有詩雲‘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洛陽兩百裏之內不見炊煙,長安兩年內不見人跡。”
“而司空大人當政以來,長安盜匪消失,百姓夜不閉戶,商賈絡繹不絕,現在長安人口是過去的十倍不止,長安已經漸漸恢複都城的繁華。”
張既侃侃而談,列出的這些事實,無人可以反駁,因為朝中諸公都是有深切感受的。
他們眼見著長安從董卓時期的衰敗到現在的繁榮,這是騙不了人的,如果不相信,到大街上看看便知。
孔融有心反駁卻無從下嘴,畢竟他也不傻,這些事情他又不是沒看到。
張既的眼神掃過朝中每一個人繼續道:“董卓殘暴荒淫,各位的家眷是否遭受董卓的摧殘,你們心知肚明!”
這話說出,朝中大臣很多都滿臉通紅,因為受到西涼軍的侮辱的大臣家眷不在少數,很多人都是受害者。
漢獻帝更是牙關緊咬,因為董卓禍亂皇帝後宮那是出了名的,滿朝大臣誰不知道?
“而今司空大人約束軍士,紀律嚴明,類似的事情可曾發生過?”張既自信道,他是京兆尹,主管長安的政務,他很清楚今天的官兵紀律。
“還有董卓時期,朝廷政令不出函穀關,不知那時朝中諸公都在幹什麽呢?而今天,朝廷控製範圍已經遠涉並州、涼州、河東、揚州、益州。”
在場眾位大臣莫不低下頭。
“孔文舉,你被黃巾盜賊打出北海郡,屁滾尿流,丟失朝廷領土還有臉在這裏聒噪!”
張既最後一句直指孔融丟了北海郡的事情。
當時黃巾軍武安國攻打渤海郡,孔融天天談笑風生,好像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但是等到黃巾軍真的破城,孔融自己係根繩子下城逃跑了,老婆孩子都沒顧上。
所以不顧老婆孩子逃命的不止劉邦、劉備,還有名士孔融。
“你——”孔融滿麵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麽多人被揭傷疤,孔融可是孔聖人的後代,哪受過這種委屈?
“哼!誰是董卓都分不清楚,還敢在這裏胡言亂語!”張既一臉的嫌棄樣。
張既乃是務實的治事能臣,最看不上孔融這種坐而論道的人。
董承一看,心說不是討論皇帝親政的事情嗎,怎麽偏到董卓身上去了?
頓時,朝中大臣議論紛紛,說各種觀點的都有。
董承知道這次提議又失敗了,他本想趁著華盛和賈詡都不在,讓讓皇帝親政,沒想到忠於華盛的大臣很多。
就是楊彪、士孫端、趙歧、馬日磾等老臣都不說話。
最後戲誌才,張遼提議,大家有什麽事情等司空大人迴來之後在決定。
在哄亂之中,大朝會結束,什麽重大議題都沒有達成。
迴到司空府,戲誌才十分生氣,這幫保皇黨還真是頑固,上次放了他們一次還不知悔改,看來要給他們一點顏色嚐嚐。
他讓張遼好好守衛長安,監視那些不老實大臣的一舉一動。
下朝之後,董承越想越窩火,不住的長籲短歎。
正這時,越騎校尉種輯來見董承,說有重要的事情商議。
董承趕緊請進來。
種輯此來告知董承一個重要情報,那就是河內太守張楊有意勤王,隻要董承等人搞定長安,張楊將會在河內起兵,攻破潼關來救駕,順便把華盛的餘黨一網打盡。
此時華盛的重兵都不在長安,正是他們動手的好時機。
董承不禁意動,這確實是個好時機,現在長安也就張遼的一萬兵馬,此時守衛潼關的是徐榮也隻有一萬人馬。
一旦錯過,等華盛迴來,他有十萬大軍,就拿他沒辦法了。
隻是就算一萬人馬那也是大軍啊,現在董承手裏連兩千人都沒有,怎麽奪取長安的控製權?
種輯像是猜到董承的心事一般笑道:“國舅不要忘了,長安還有幾個閑居的將軍呢,樊稠、張濟、李蒙、王方他們也是西涼軍將軍,但是被華盛逼的放棄軍權,可是心有不甘呢。”
董承猛然醒悟,這幾個人的軍隊加起來也有兩三萬人,後來各自無奈下野之後,軍隊就歸了華盛。
“隻是這幾個人已經不管軍隊一兩年了,那些士兵還聽他們的嗎?”董承疑慮道。
衛將軍董承出班上奏表,天子已經成年,應該親政。
司直韋晃、太中大夫-孔融、伏完侍郎王子服、吳碩、趙彥、長水校尉種輯、少府-耿紀等等一幹眾人全部附和。
少府戲誌才道:“衛將軍此言好生奇怪,天子早已經親政,難道衛將軍看不到嗎?”
董承道:“天子表麵親政可是所有權柄聚於司空大人之手,天子連自己的儀仗車馬都要經過司空大人的批準,這叫什麽親政!”
戲誌才道:“衛將軍慎言!天子信任司空大人,司空大人隻不過是代天子理政而已,你挑撥天子和司空大人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何居心?”
戲誌才不和董承辯論,直接給他扣了個大帽子,震懾住他。
漢獻帝聽了這話,縱然一萬倍的不同意也不敢說出口。
他要說自己不信任華盛,那接下來,華盛會怎麽做就不敢保證了,就是廢了他都有可能。
果然,董承聽了此話心頭一驚。
“難道你認為天子不信任司空大人嗎?”戲誌才盯著董承道。
董承嘴唇發抖道:“我,我可沒這樣認為。”
“那就是了,司空大人一年四季忙於征伐,朝廷才能平安到現在,難道你們忘了董卓的禍害了嗎?”戲誌才看著眾人道。
孔融道:“可是今日,不知誰是董卓!”
他話一說出,全朝文武皆驚!
這話誰敢說?
真不怕掉腦袋嗎?
戲誌才也一驚,沒想到孔融如此大嘴巴,說話都不過腦子。
京兆尹張既出班道:“太中大夫這話可是胡說八道!”
眾人又是一愣,這是明著打臉啊。
“你——”孔融臉漲的通紅,張既這是在罵他啊。
“哼!”張既冷哼一聲,瞥了孔融一眼道:“啟稟陛下,董卓當政時期,長安洛陽兩都全部殘破不堪,百姓苦不堪言,有詩雲‘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洛陽兩百裏之內不見炊煙,長安兩年內不見人跡。”
“而司空大人當政以來,長安盜匪消失,百姓夜不閉戶,商賈絡繹不絕,現在長安人口是過去的十倍不止,長安已經漸漸恢複都城的繁華。”
張既侃侃而談,列出的這些事實,無人可以反駁,因為朝中諸公都是有深切感受的。
他們眼見著長安從董卓時期的衰敗到現在的繁榮,這是騙不了人的,如果不相信,到大街上看看便知。
孔融有心反駁卻無從下嘴,畢竟他也不傻,這些事情他又不是沒看到。
張既的眼神掃過朝中每一個人繼續道:“董卓殘暴荒淫,各位的家眷是否遭受董卓的摧殘,你們心知肚明!”
這話說出,朝中大臣很多都滿臉通紅,因為受到西涼軍的侮辱的大臣家眷不在少數,很多人都是受害者。
漢獻帝更是牙關緊咬,因為董卓禍亂皇帝後宮那是出了名的,滿朝大臣誰不知道?
“而今司空大人約束軍士,紀律嚴明,類似的事情可曾發生過?”張既自信道,他是京兆尹,主管長安的政務,他很清楚今天的官兵紀律。
“還有董卓時期,朝廷政令不出函穀關,不知那時朝中諸公都在幹什麽呢?而今天,朝廷控製範圍已經遠涉並州、涼州、河東、揚州、益州。”
在場眾位大臣莫不低下頭。
“孔文舉,你被黃巾盜賊打出北海郡,屁滾尿流,丟失朝廷領土還有臉在這裏聒噪!”
張既最後一句直指孔融丟了北海郡的事情。
當時黃巾軍武安國攻打渤海郡,孔融天天談笑風生,好像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但是等到黃巾軍真的破城,孔融自己係根繩子下城逃跑了,老婆孩子都沒顧上。
所以不顧老婆孩子逃命的不止劉邦、劉備,還有名士孔融。
“你——”孔融滿麵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麽多人被揭傷疤,孔融可是孔聖人的後代,哪受過這種委屈?
“哼!誰是董卓都分不清楚,還敢在這裏胡言亂語!”張既一臉的嫌棄樣。
張既乃是務實的治事能臣,最看不上孔融這種坐而論道的人。
董承一看,心說不是討論皇帝親政的事情嗎,怎麽偏到董卓身上去了?
頓時,朝中大臣議論紛紛,說各種觀點的都有。
董承知道這次提議又失敗了,他本想趁著華盛和賈詡都不在,讓讓皇帝親政,沒想到忠於華盛的大臣很多。
就是楊彪、士孫端、趙歧、馬日磾等老臣都不說話。
最後戲誌才,張遼提議,大家有什麽事情等司空大人迴來之後在決定。
在哄亂之中,大朝會結束,什麽重大議題都沒有達成。
迴到司空府,戲誌才十分生氣,這幫保皇黨還真是頑固,上次放了他們一次還不知悔改,看來要給他們一點顏色嚐嚐。
他讓張遼好好守衛長安,監視那些不老實大臣的一舉一動。
下朝之後,董承越想越窩火,不住的長籲短歎。
正這時,越騎校尉種輯來見董承,說有重要的事情商議。
董承趕緊請進來。
種輯此來告知董承一個重要情報,那就是河內太守張楊有意勤王,隻要董承等人搞定長安,張楊將會在河內起兵,攻破潼關來救駕,順便把華盛的餘黨一網打盡。
此時華盛的重兵都不在長安,正是他們動手的好時機。
董承不禁意動,這確實是個好時機,現在長安也就張遼的一萬兵馬,此時守衛潼關的是徐榮也隻有一萬人馬。
一旦錯過,等華盛迴來,他有十萬大軍,就拿他沒辦法了。
隻是就算一萬人馬那也是大軍啊,現在董承手裏連兩千人都沒有,怎麽奪取長安的控製權?
種輯像是猜到董承的心事一般笑道:“國舅不要忘了,長安還有幾個閑居的將軍呢,樊稠、張濟、李蒙、王方他們也是西涼軍將軍,但是被華盛逼的放棄軍權,可是心有不甘呢。”
董承猛然醒悟,這幾個人的軍隊加起來也有兩三萬人,後來各自無奈下野之後,軍隊就歸了華盛。
“隻是這幾個人已經不管軍隊一兩年了,那些士兵還聽他們的嗎?”董承疑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