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詩#】


    【歌曲《春不晚》中有一句歌詞:“姑娘一句春不晚,癡兒留在真江南。”


    而網友將該歌曲加上戲曲風,降慢速度,聽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該bgm最開始用於賈寶玉與林黛玉的視頻配樂。


    然後,有位博主穿上戲服,埋頭微微一笑,直接殺瘋了。


    誠然,博主很漂亮。


    但更精彩的是評論區。


    一位天津網友和一位黑龍江網友,在評論區一人一句開始了鬥詩大會。


    評論:


    “偏我來時不逢春,殺盡此間留春人!”


    “何必苦訴不逢春,我來之日便是春!”


    “無春便是春,何必自尋煩?”


    “春去春歸春還在,人盡樓空花凋零。”


    “若羨若念若等情,春去春歸春不還。”


    “迎春探春不惜春,且冷且清且惆悵,枯木朽株早已敗,怎能逢春花又開。”


    “枯藤朽木雖凋零,芳春來時添綠意,萬花叢中獨一木,滿園春色孤一人。”


    “若無世間名利心,一方春色也肯來。”


    “魚與熊掌皆不擇,不等春來不等名。”


    “無須等春登臨時,冰心未改常自在。”


    “朝陽獨柳風飄絮,草尖蕊中留甘露,誤為此是世絕美,後知癡兒被春忘。”


    “玉蕊自是成一色,暢月時節淩寒來,人間四時無絕色,自有千秋逍遙客。”


    “不透人心破紅塵,等春何必為紅顏?”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忘。”】


    評論區:


    〖聞聽江南春不晚,偏我來時不逢春,春風春雨春已去,獨留春痕睹思人。〗


    〖人來人往人常在,春去春來春不絕,何年再逢此春間,定叫桃花勝舊顏。〗


    〖偏我來時不逢春,偏我走時春滿城!〗


    〖重整行囊再出發,不信人間無暖春。〗


    〖暖春未曾映客身,冽寒風吹亦不悔。〗


    〖上窮碧落下黃泉,一點朱砂落心間。〗


    〖姑娘一句出去玩,癡兒連夜辦貸款。


    姑娘一聽是貸款,忙把癡兒往外趕。


    貸款一夜作賤完,兩手空空把家還。


    姑娘一句冬不寒,癡兒凍死在江南。〗


    〖姑娘一句分手吧,癡兒屠盡了江南。〗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刀血猶腥。〗


    〖是馬秀英賭氣說了句分手,還是馬皇後被江南文人害死了???〗


    〖哈哈,你別說,朱元璋還真能辦出來這事。〗


    〖這姑娘ip在山東,傳令全軍,南下!!! ip:東北。〗


    〖北伐,北伐! ip:四川。〗


    〖四川的朋友請看清楚,這是女的。 ip:山東。〗


    〖成都是成都,四川是四川,我們不一樣。 ip:四川。〗


    〖我騎馬來了,都不準和我搶。 ip:內蒙古。〗


    〖雲貴川渝集合,先打匈奴,然後再商量怎麽分。 ip:雲南。〗


    大明,嘉靖年間。


    “人道洛陽花似錦,偏我來時不遇春。”


    “沒想到,後人還記得我隨手之言。”


    三年丁憂之期已到,官複原職的張四維在迴府的路上。


    看著叫賣的貨郎、乞討的乞兒、賣身葬父的幼女、仗勢欺人的紈絝,念叨起了後人改編的詩句:


    “偏我來時不遇春,偏我走時春滿城。”


    “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何至於此……”


    放下轎簾,張四維自嘲的笑了笑。


    翰林院編修而已,何故思考這麽多?


    當今陛下是個聰明人,可人太聰明不是好事。


    今日聽同僚議論,陛下很難得召開一次朝會,讓眾人議事。


    本想議議天幕裏透露的未來曆史、科技等等,如何利用。


    沒想到,有個臣子請開海禁。


    這一下,算是捅了馬蜂窩,十個臣子有十一個都在附和。


    當初陛下想開海禁,隻是透露出一道意味不明的言語,就被群臣否了。


    說來還真是諷刺,如今群臣想開海禁,又被陛下一言否了。


    朝會就這樣不了了之。


    大臣是故意的,知道陛下會否?


    陛下是鬥氣,還是另有安排?


    自己猜不透,也不想猜。


    張思維突然掀開轎簾,看著評論。


    “孝高皇後,諱秀英?”


    大明,洪武年間。


    蟬鳴透過雕花窗欞在殿內忽近忽遠。


    朱元璋正握著書的手突然頓住,濃眉下鷹隼般的目光掃向案前正在研墨的起居郎。


    老朱對身旁的馬皇後小聲問道:“妹子,秀英是你小名?”


    馬皇後剛將冰鎮楊梅遞到丈夫手邊,聞言指尖微顫,青瓷碗裏琥珀色的梅汁泛起細碎漣漪。


    馬皇後抬頭望進朱元璋深褐的瞳仁,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滁州城的月光。


    新婚之夜,朱元璋就著燭火給她講鳳陽老家的故事,抱著自己說:咱有家了。


    “我的小名是什麽,你不知道?”馬皇後眼尾漾起笑紋,如同當年掀開紅蓋頭時那般狡黠。


    朱元璋霍然起身,他想起翻閱前朝實錄時,那些皇後們的名字永遠藏在“某氏”的迷霧裏。


    就像他幼年時看到的牌位,層層疊疊寫著“朱門陳氏”“朱門王氏”,卻尋不見真正的名字。


    “應當是史書沒記載我的名字,後人自己取的吧。”馬皇後開口解釋道。


    話音未落,朱元璋已大步流星走到起居郎麵前。


    年輕的官員正要行禮,卻被皇帝鐵鉗般的手掌按住肩頭,能清晰感受到繡著金龍的衣料下賁張的肌肉。


    “把皇後的名字給咱記在史書上!”


    朱元璋的每個字都像在青磚上鑿刻,額角青筋隨著唿吸起伏。


    起居郎的筆尖懸在紙上方顫抖,墨汁暈開黃豆大的汙漬:“陛下,我隻是起居郎......”


    朱元璋猛然鬆開手,嘴裏念叨著:“咱都氣糊塗了。”


    轉身走向朱標,老朱伸手按住兒子的肩膀:“將來咱走了,寫咱實錄的時候,一定得把你娘名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寫上去。”


    朱標重重的點了點頭。


    “後人這取的都什麽破名字!”朱元璋惡狠狠的吐槽道。


    馬皇後看著老朱起伏的脊背,恍若像是望見那個在皇覺寺挨了方丈責罵,卻梗著脖子不肯認錯的小沙彌。


    “好了,重八。”馬皇後輕喚一聲。


    老朱的背脊隨著馬皇後的輕喚漸漸鬆弛下來。


    “秀外慧中、英氣逼人,後人取的這名字寓意挺好的。”


    朱元璋緩緩轉身,望見馬皇後鬢角銀絲如月華流轉。


    二十年前紅巾軍大帳中,正是這雙眼睛在搖曳的燭火下,一針一線為他縫補戰袍。


    老朱嘴角揚起少年般的促狹,眼尾皺紋堆疊成溫柔的溝壑。


    “嘿嘿,確實,比你小名是要好聽一些。”


    “好你個朱重八,討打。”馬皇後柳眉倒豎,廣袖翻飛間擲出顆水靈靈的楊梅。


    朱元璋抬手穩穩接住,指尖殘留著冰鑒的涼意,果香混著馬皇後常用的沉水香沁入心脾。


    老朱故意誇張地咬破果肉,紫紅汁液順著指縫滴落在龍袍的金線刺繡上。


    “還是妹子心疼咱,知道咱口渴了。”


    朱元璋吮著手指笑得像個得逞的孩童,餘光瞥見起居郎正埋頭疾書,突然正色道:“方才那些渾話可不許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