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謠三國三大謠言#】
【第一個謠言:呂布是忠義侯。】
“曹賊對我有這麽好?”
驅逐胡虜的大旗旁,呂布勒馬而停,陷入了深深的懷疑。
忠義一聽便是諡號,曹賊有這麽好心嗎?
殺了自己,又給自己諡號忠義?
至於漢獻帝劉協,不在呂布的考慮範圍內。
劉協連宮人都不一定能管得住,還能做得了這個主?
況且,自己破壞帝陵,總不可能真像後人說的一樣,因為自己殺丁原、殺董卓,他認為自己是忠臣吧?
念及此處,呂布失神的笑了出聲。
別逗了,漢獻帝又不是傻子。
傻子可活不了這麽久。
傻子更可不能禪讓給曹丕之後,還能無疾而終。
高順道:“興許又是野史。”
“管它野史、正史,早日到達邊疆,方為上策!”
自被後人嘲諷,呂布的心境雖然達不到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卻也相差無比。
“駕!”
【該謠言來自,某《新三國》電視劇。
呂布如果是忠義侯,在三國時期屬於狗屁不通。
如果‘忠義侯’是爵位,它必須是縣侯,因為鄉侯、亭侯不能省略鄉和亭的。
比如關羽的:漢壽亭侯。
但不管是西漢、東漢還是三國時期,都沒有忠義縣。
可能這裏很多人會提及霍去病的:冠軍侯。
冠軍侯,確實是因為霍去病勇冠三軍,劉徹為其特設。
但是同時,劉徹割穰縣的“盧陽鄉”和宛縣的“臨駣聚”地為冠軍侯邑,稱冠軍縣。
冠軍縣在荊州,西漢、東漢、三國時期一直都在,直到唐朝貞觀年間並入新城縣。】
大漢,長安。
“貞觀好像是李世民的年號吧?”
劉徹對群臣吩咐道:“今日評論,努力搶。”
“朕非要問問唐皇什麽意思,怎麽就把朕的冠軍侯的食邑並入其他縣了!”
“殺兄屠弟囚父,後宮的妃子還跟兒子搞上了,還當了皇後。”
“同為千古一帝,朕感覺和他在一起,很丟人。”
群臣:您的評價還不如他呢……
後人提及他,都說他是後世帝王的典範。
而提及您……額,求仙、巫蠱之禍……反正沒什麽好詞。
唯一的好詞都是給衛青和霍去病。
“司馬相如,你埋著頭,在想什麽?”
特麽的!
司馬相如抬頭一看,大家都埋著頭,您怎麽就盯著我不放?
“臣在想詞句,寫一篇優美的賦,好罵罵唐皇。”
“這個不用你操心,罵人要用最淺顯易懂的話,才能直擊人心。”
“而朕恰好很有經驗。”
司馬相如襒著嘴,無聲的吐槽著:“確實,高帝也很有經驗,遺傳嘛。”
“你說什麽?”
“臣說陛下聖明!”
“少恭維朕,巨子怎麽還沒來?”
司馬相如:?_?
“陛下,巨子不會飛,臣也不會千裏傳音,早上才派人把信送出去……”
“剛才的自行車看見了嗎?”
“……”
“迴話!”
“陛下,臣再寫封信,您派人快馬加鞭去催催巨子吧。”
“朕沒問巨子,朕問你看見了嗎?”
“臣……看見了。”
“行,那巨子來之前,你就負責造這個吧。”
“臣不行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家有錢,一定能造出來的。”
“這……”
劉徹一點解釋的機會都沒給司馬相如留:
“好了,謝恩領旨吧。”
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心裏譏諷朕!
朕的心靈被嚴重傷害,你必須出點錢彌補。
【而如果忠義侯是諡號,更說不通。
曆史上活著就定諡號,或者活著就給別人定諡號的例子,一雙手就能數的過來。
呂布活著的時候,就給他諡號也太離譜了,這相當於指著鼻子問呂布:你怎麽還不死?
以諸葛亮為例,他的爵位是武鄉侯,諡號是忠武。
所以我們可以稱他為:武鄉侯,也可以稱他:忠武侯。
但一定是諸葛亮死後,才有忠武二字。
所以呂布的忠義侯,純屬編劇扯淡。
《後漢書·董卓列傳》:(董卓)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塚墓,收其珍寶。
呂布挖了老劉家曆代的祖墳,忠義二字占了哪個?
最近更有甚者稱站在漢獻帝視角,呂布是忠誠的。
忠義二字,曆來論跡不論心。
總不可能論心不論跡吧,心裏全是忠義,實際表現出來全是生意,這不可能吧?
殺丁原也好,殺董卓也罷,你可以反駁說:他們都是奸臣,都是權臣,呂布殺他們是因為忠於漢室。
那麽請問:呂布這個所謂的大漢忠臣要跟已經建國稱帝的袁術聯合,並且還要跟他結兒女姻親該怎麽解釋呢?
總不能是虛以為蛇,臥薪嚐膽嗎?
這裏,肯定會有人提朱元璋和元朝的例子來反駁。
但朱元璋最後勝利了,把元朝攆迴草原,重建漢家天下了!
可呂布到死,都沒能證明他是忠於漢室的。
然而,肯定還會有人說,呂布要是活下來,肯定能興複漢室,堪比周公,妥妥的大漢忠臣。
這就純粹耍流氓了!
和一會兒嫌朱瞻基死的早,一會兒又嫌李隆基死的晚,是同一類人。
按這種說法,我還說陳友諒要是不死,肯定能打敗朱元璋,建立漢家天下。
而後一統亞洲,橫掃全球,帶領漢家兒郎衝上月球,建立廣寒宮!】
彈幕:
『確實,經常刷到說某某不死就能怎麽樣的,不是不尊重,而是有些無語。』
『所以陳友諒是串爆?』
『?』
『串爆:我還說我能打上月球!』
『你也要搞新和聯勝?』
大明,北京城外。
“啊!啊!啊!”
朱棣聽著後人的妙論,正與老和尚探討,卻聽好聖孫叫了起來。
正要責備這孫子大驚小怪,早就知道自己死的早,至於現在發出怪叫嗎?
朱棣扭頭一看:……
“魚上鉤了,我拉不住,快來幫我一把。”
大胖:“這條算我的,我就幫你。”
“你還是我親爹嗎?”
“你迴去問你娘唄。”
“……”
“二叔、三叔。”
漢王:“咱們可是對手,不幫。”
趙王:“大侄兒,一人半條,我就幫你。”
朱瞻基提前悟到了一句至理名言:“人一定得靠自己!”
隨後氣沉丹田,紮穩馬步,和這魚兒拚了。
但釣過魚的都知道,人不一定能幹過魚,有時候不是人釣魚,而是魚釣人。
拉不住魚竿,要麽放手,要麽一起下水。
“三叔,我同意了,快來。”
看著兒子和三弟拉著魚竿,滿頭大汗,大胖拍拍肚子調侃道:“這事,還得靠我。”
“怎麽要,考慮一下?”
“不幹,給你了,我和二叔和你到最後萬一沒釣上,都是輸。”
“可我輸了,給的還是咱家的錢啊?”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可我將來死了,都是你的啊?”
“可您這還不是沒死嘛。”
姚廣孝目睹全程,扭頭看向黑臉的朱棣評價道:“叔友侄恭、父慈子孝。”
【第一個謠言:呂布是忠義侯。】
“曹賊對我有這麽好?”
驅逐胡虜的大旗旁,呂布勒馬而停,陷入了深深的懷疑。
忠義一聽便是諡號,曹賊有這麽好心嗎?
殺了自己,又給自己諡號忠義?
至於漢獻帝劉協,不在呂布的考慮範圍內。
劉協連宮人都不一定能管得住,還能做得了這個主?
況且,自己破壞帝陵,總不可能真像後人說的一樣,因為自己殺丁原、殺董卓,他認為自己是忠臣吧?
念及此處,呂布失神的笑了出聲。
別逗了,漢獻帝又不是傻子。
傻子可活不了這麽久。
傻子更可不能禪讓給曹丕之後,還能無疾而終。
高順道:“興許又是野史。”
“管它野史、正史,早日到達邊疆,方為上策!”
自被後人嘲諷,呂布的心境雖然達不到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卻也相差無比。
“駕!”
【該謠言來自,某《新三國》電視劇。
呂布如果是忠義侯,在三國時期屬於狗屁不通。
如果‘忠義侯’是爵位,它必須是縣侯,因為鄉侯、亭侯不能省略鄉和亭的。
比如關羽的:漢壽亭侯。
但不管是西漢、東漢還是三國時期,都沒有忠義縣。
可能這裏很多人會提及霍去病的:冠軍侯。
冠軍侯,確實是因為霍去病勇冠三軍,劉徹為其特設。
但是同時,劉徹割穰縣的“盧陽鄉”和宛縣的“臨駣聚”地為冠軍侯邑,稱冠軍縣。
冠軍縣在荊州,西漢、東漢、三國時期一直都在,直到唐朝貞觀年間並入新城縣。】
大漢,長安。
“貞觀好像是李世民的年號吧?”
劉徹對群臣吩咐道:“今日評論,努力搶。”
“朕非要問問唐皇什麽意思,怎麽就把朕的冠軍侯的食邑並入其他縣了!”
“殺兄屠弟囚父,後宮的妃子還跟兒子搞上了,還當了皇後。”
“同為千古一帝,朕感覺和他在一起,很丟人。”
群臣:您的評價還不如他呢……
後人提及他,都說他是後世帝王的典範。
而提及您……額,求仙、巫蠱之禍……反正沒什麽好詞。
唯一的好詞都是給衛青和霍去病。
“司馬相如,你埋著頭,在想什麽?”
特麽的!
司馬相如抬頭一看,大家都埋著頭,您怎麽就盯著我不放?
“臣在想詞句,寫一篇優美的賦,好罵罵唐皇。”
“這個不用你操心,罵人要用最淺顯易懂的話,才能直擊人心。”
“而朕恰好很有經驗。”
司馬相如襒著嘴,無聲的吐槽著:“確實,高帝也很有經驗,遺傳嘛。”
“你說什麽?”
“臣說陛下聖明!”
“少恭維朕,巨子怎麽還沒來?”
司馬相如:?_?
“陛下,巨子不會飛,臣也不會千裏傳音,早上才派人把信送出去……”
“剛才的自行車看見了嗎?”
“……”
“迴話!”
“陛下,臣再寫封信,您派人快馬加鞭去催催巨子吧。”
“朕沒問巨子,朕問你看見了嗎?”
“臣……看見了。”
“行,那巨子來之前,你就負責造這個吧。”
“臣不行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家有錢,一定能造出來的。”
“這……”
劉徹一點解釋的機會都沒給司馬相如留:
“好了,謝恩領旨吧。”
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心裏譏諷朕!
朕的心靈被嚴重傷害,你必須出點錢彌補。
【而如果忠義侯是諡號,更說不通。
曆史上活著就定諡號,或者活著就給別人定諡號的例子,一雙手就能數的過來。
呂布活著的時候,就給他諡號也太離譜了,這相當於指著鼻子問呂布:你怎麽還不死?
以諸葛亮為例,他的爵位是武鄉侯,諡號是忠武。
所以我們可以稱他為:武鄉侯,也可以稱他:忠武侯。
但一定是諸葛亮死後,才有忠武二字。
所以呂布的忠義侯,純屬編劇扯淡。
《後漢書·董卓列傳》:(董卓)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塚墓,收其珍寶。
呂布挖了老劉家曆代的祖墳,忠義二字占了哪個?
最近更有甚者稱站在漢獻帝視角,呂布是忠誠的。
忠義二字,曆來論跡不論心。
總不可能論心不論跡吧,心裏全是忠義,實際表現出來全是生意,這不可能吧?
殺丁原也好,殺董卓也罷,你可以反駁說:他們都是奸臣,都是權臣,呂布殺他們是因為忠於漢室。
那麽請問:呂布這個所謂的大漢忠臣要跟已經建國稱帝的袁術聯合,並且還要跟他結兒女姻親該怎麽解釋呢?
總不能是虛以為蛇,臥薪嚐膽嗎?
這裏,肯定會有人提朱元璋和元朝的例子來反駁。
但朱元璋最後勝利了,把元朝攆迴草原,重建漢家天下了!
可呂布到死,都沒能證明他是忠於漢室的。
然而,肯定還會有人說,呂布要是活下來,肯定能興複漢室,堪比周公,妥妥的大漢忠臣。
這就純粹耍流氓了!
和一會兒嫌朱瞻基死的早,一會兒又嫌李隆基死的晚,是同一類人。
按這種說法,我還說陳友諒要是不死,肯定能打敗朱元璋,建立漢家天下。
而後一統亞洲,橫掃全球,帶領漢家兒郎衝上月球,建立廣寒宮!】
彈幕:
『確實,經常刷到說某某不死就能怎麽樣的,不是不尊重,而是有些無語。』
『所以陳友諒是串爆?』
『?』
『串爆:我還說我能打上月球!』
『你也要搞新和聯勝?』
大明,北京城外。
“啊!啊!啊!”
朱棣聽著後人的妙論,正與老和尚探討,卻聽好聖孫叫了起來。
正要責備這孫子大驚小怪,早就知道自己死的早,至於現在發出怪叫嗎?
朱棣扭頭一看:……
“魚上鉤了,我拉不住,快來幫我一把。”
大胖:“這條算我的,我就幫你。”
“你還是我親爹嗎?”
“你迴去問你娘唄。”
“……”
“二叔、三叔。”
漢王:“咱們可是對手,不幫。”
趙王:“大侄兒,一人半條,我就幫你。”
朱瞻基提前悟到了一句至理名言:“人一定得靠自己!”
隨後氣沉丹田,紮穩馬步,和這魚兒拚了。
但釣過魚的都知道,人不一定能幹過魚,有時候不是人釣魚,而是魚釣人。
拉不住魚竿,要麽放手,要麽一起下水。
“三叔,我同意了,快來。”
看著兒子和三弟拉著魚竿,滿頭大汗,大胖拍拍肚子調侃道:“這事,還得靠我。”
“怎麽要,考慮一下?”
“不幹,給你了,我和二叔和你到最後萬一沒釣上,都是輸。”
“可我輸了,給的還是咱家的錢啊?”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可我將來死了,都是你的啊?”
“可您這還不是沒死嘛。”
姚廣孝目睹全程,扭頭看向黑臉的朱棣評價道:“叔友侄恭、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