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家庭關係#】
【“妻子迷暈丈夫供自己父親qj。”
“妻子還有眾多情人。”
“丈夫每晚忍受嶽父。”
“丈夫奮起反抗卻不小心刺死嶽母。”
“成都中級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審理。”】
評論區:
〖最主要的是,男子不是他老婆看上的,是他嶽父看上的,然後他老婆才和他結識然後結婚。〗
〖好像說得通了,又好像更亂了。〗
〖嶽母:我沒有得罪你們任何人。〗
〖這個我看過解釋:是嶽父看上他,喊女兒去勾引迴家,然後……女兒特看不上這男的,天天外麵玩不迴家,嶽母也不能說多無辜,老公女兒做啥她都裝聾作啞,當然她罪不至死,隻能說沒殺到點子上。〗
〖我看的小說都沒有成都人玩得這麽刺激。〗
〖一般離譜的可能是假的,這麽離譜的肯定是真的,因為一般人真想不出來,突破了一般人的腦洞極限。〗
〖成...都...啊,真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城市。〗
〖就這個事兒吧,韓漫裏也不敢這麽畫啊。〗
〖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我每個字都認識,但是湊一起我就有點難以理解了。〗
〖你們知道我頂著這個ip有多無力嗎? ip:四川 〗
〖所以你們知道我們四川的為啥總是在外麵打工了吧。 ip:浙江 〗
“這……當真是開放。”
整個王朝風氣都頗為開放的唐朝尚且評價一句開放,明清自不用多說。
腐儒、老農、小販、學子都叫嚷著。
“審什麽審?”
“直接亂石砸死,浸豬籠。”
“全家一起。”
對於大多數皇帝來說,這樣的視頻既煎熬又難受,還有一絲歡喜。
誰都想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
可都隻想自己知道,天幕卻這樣明晃晃的讓所有人觀看。
皇帝都想知道王朝更替,衰敗原因……但後世人不知是受何種教育長大?
左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右一句“造反,殺官。”
這是能讓百姓聽的?
“噗……”老朱一口茶水還未吞下,就被天幕驚呆了。
咳嗽兩聲緩過氣來,不由感慨道:“漢唐也不過如此啊……”
老朱先是審視著自己的好大兒,目光瞬間又轉向一群兒子,惡狠狠的說道:“你們誰或者你們的後代,學起民間那些二世祖養書童,咱親自幫你斷了祖宗根。”
“免得記在史書上,丟人現眼。”
隨後又望向朱標,放緩語氣道:“老大,你可千萬不能學漢文漢武,也不要學唐湣太子啊。”
朱標覺得老爹有些過於擔心了,老朱家就沒有好男色的根。
老朱頓了頓,像是想通了什麽,深吸一口氣。
“老四……你也是。”
秦王:……咋又沒我?
漢末,公安縣廳。
張飛仔細想了想,用了句後世的話。
“風評被害啊。”
“大哥,以後可千萬不能再抵足而眠了。”
“曹賊沒準已經命手下人在散布謠言了。”
關羽點頭,趙雲抬頭看屋頂,孔明閉目養神。
一副眾生相,劉備倒沒有喝罵張飛,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曹營。
倒真有人在之前視頻提及成都二進製城市之時,建議曹操命人散布謠言。
“劉備好男色,孔明、關羽、張飛、趙雲都是男寵。”
氣的曹操大罵道:“如此下作之事,孤做不出來。”
眾人不解,屠城、盜墓都幹了,這還下作?
賈詡一搭眼,看曹操糾結的模樣,就知道曹操在想啥。
無非是在想,劉備本就布衣之身,還有一幫好兄弟。
若是再傳他還好男色……
這不妥妥的劉邦加劉徹,再加上劉秀的結合體?
真傳劉備好男色,天下人隻會說:“玄德公果然是貨真價實的漢室宗親,頗有高祖遺風啊。”
到那時,劉邦複活說劉備不是自己後代都沒用。
“不是姓劉的,怎麽會年輕時一事無成?”
“又怎麽能中年乘勢而起,做出一番事業?”
“他還好男色,絕對是劉家人,沒錯的。”
劉邦不知曹操所想,正開心的吃瓜。
席地而坐,左腳搭右腳,一手撐在地上,一手握著青瓜,活脫脫一個街溜子形象。
“嘖嘖嘖,後人可真會玩。”
“花裏胡哨的。”
“怎麽會有人好男色呢?”
“那玩意兒有啥好玩的?”
所謂實踐出真知,劉邦心想要不要試試?
“啪。”老劉給了自己一巴掌。
“乃公怎麽會有這麽惡心的想法?”
“哼,因為你本就惡心。”
劉邦正想大罵一句,乃乃的,乃公都是皇帝了,居然還有人敢罵乃公?
迴頭一看。
哦,呂雉啊。
沒事了。
繼續吃瓜。
呂雉見劉邦一副沒事人的模樣,更氣了。
我都罵你了,你好歹還句嘴啊。
我們是夫妻,總得說話吧,哪怕吵架你也陪我吵兩句啊!
【#醫生的解碼能力#】
【上次複查結節醫生問吃的什麽藥?
我:“百草枯。”
醫生:“哦,夏枯草。”】
【我媽:“北京尼姑廟。”
醫生:“京都念慈庵。”】
【醫生:“平時吃什麽藥?”
我:“呱呱。”
醫生:“二甲雙胍。”】
【我:“啊……就那個水泥。”
醫生:“蒙脫石散,是吧?”】
【患者:“拉了四次,吃了韓國人。”
醫生:“是思密達蒙脫石散嗎?”】
評論區:
〖我:提拉米蘇。
醫生:地塞米鬆。〗
〖醫生:怎麽啦?
我:肚子疼。
醫生:大概哪個位置疼?
我:唔……那個排骨下麵一點。〗
〖媽更絕,想說布洛芬,一個字也想不起來,就擺了一個藥盒上那個小人的姿勢,醫生說:哦,布洛芬。〗
〖懷孕日常產檢,我說:醫生,葉綠素吃完了。
醫生:好的,葉酸再開點。〗
〖我們口腔科,有個種植患者手術結束,我們讓他吃點兒阿莫西林,他過了五天問我們,醫生可以不吃安慕希了不,一科室都整笑了,他喝了五天酸奶。〗
〖大爺:糟了,沒帶藥盒。
店員:你隻要說兩個字我就知道你要買什麽藥。
大爺:膠囊。〗
〖顆粒。〗
〖口服液。〗
〖我:你平時吃什麽藥?
患者:鈣片。
我:盒子帶來了嘛,給我看看。
患者:好的。
盒子上寫阿托伐芬他汀鈣片……〗
〖我:好像是庫洛米還是貝多芬來著
醫生:……布洛芬。〗
〖第一次配藥吃的差不多了以後去補藥,醫生問我:配什麽?
我:非他不死
醫生:非布司他是吧?
我:對對對,還得是您啊。〗
〖醫生:哪裏不舒服?
我:豬裏脊的那個人裏脊。〗
〖釋迦果,我每次都記不住,我都直接說,那個菩薩。〗
〖醫生:你牙疼最近吃的啥藥?
我:就牛屎加點硝酸。
醫生:人工牛黃甲硝唑。〗
〖醫生:打的什麽針過敏?
我:頭孢克月虧。
醫生:頭孢克肟(wo)……〗
〖我弟:什麽擦腚片?
醫生:氯雷他定片。〗
大明。
“都是聞所未聞的藥名,何處而來?”下山路上,李時珍攙扶著老者坐在溪邊,喃喃自語。
“所以藥名應該通俗易記嗎?”
自古醫書的藥名,倒是頗為有意境。
可這百姓不懂,加之各地口音差異,三七居然傳著傳著能傳成黃芪。
有病無可醫者可憐,有病有可醫者因草藥名字傳錯更為可憐。
李時珍本就想寫一本醫書,勘驗查誤古今醫書或因記載、或因抄錄而錯的藥名、藥方。
如果可以,配上圖更好。
“可這普通百姓如何買得起?”
便是多數醫者,也買不起。
老者在山澗下接滿一葫蘆的水,走來便聽到李時珍的哀怨之聲。
“百姓即便買得起,可一不識字,二不會醫術,如何診斷?”
李時珍迴過神來,確實,是自己想多了。
老者接著又道:“不管天晴下雨,我都會上山來。”
“出門不一定有收獲,但窩在家裏,天上不會掉饃饃下來。”
“隻要在做,就是對的。”
葫蘆係在腰間,老者招唿李時珍跟上腳步。
“走吧,天黑了,林裏有大蟲和瞎子。”
【#奶奶實彈打靶#】
【一位博主的母親曾參加過抗鷹援棒,如今九十二歲高齡。
博主帶著母親旅遊,在哈薩克斯坦實彈打靶。
女兵奶奶在一隻眼睛已經失明的情況下,十發打出九十七環。】
評論區:
〖奶奶:幾十年沒玩了,但是我一上手虐你如唿吸。〗
〖奶奶:第一槍7環,這把槍彈道偏左,然後全是10環。〗
〖第一發就是校正用的,全靠槍感。〗
〖奶奶:第一槍是偏的是因為你奶當年拿的就是偏的。〗
〖老外:華夏到底是不是禁槍啊?〗
〖不是,後座力呢??咱太奶咋紋絲不動啊?〗
〖92歲奶奶97環沒有後坐力,而我起床還要緩一緩。〗
〖老戰士最後來一句,想當年我打的可都是活物。〗
〖這年紀了,比我打吃雞手還穩。〗
〖奶奶:我有戰後創傷。
拿上槍的奶奶:拿著槍不是戰後,所以現在沒有創傷。〗
九十二歲?
九十七環?
稍早一些的朝代雖然沒見過槍,但不影響他們震驚。
把槍換成弓箭,十環就是靶心,這樣就理解了。
“九十二歲……我還能不能自己走路都不一定。”洗衣的大娘抱起木盆,準備歸家。
“嘿,你還能活九十二,早成土了。”老學究打不過,嘴上還是要占點便宜。
“砰。”大娘將木盆往地上一扔,又對老學究毆打起來,邊打邊罵。
“你活的長!”
“你活一千年!”
“你個老王八,老烏龜!”
“我撓死你!”
大秦。
又是始皇受傷的一個視頻。
“九十二……”
“上戰場打過仗,還能活九十二?”
兩軍交戰,將領也好、士兵也罷,身上總歸有些暗傷,壽命總是短……
“不對啊,武安君、王翦……,武安君還是被賜死的,而王翦……”,想到此處,始皇不由的打量起麵前的老將軍。
“咋這麽能活呢?”
散朝之後問問吧,總不能是仗打多了反而壽命長了吧?
如果真是這樣,那朕就禦駕親征!
大明,北京。
“不需要點燃火繩,也不需要射一次就要重新裝藥?”
“射出去的也不是彈丸?”
旁人在意年齡,在意性別,在意近乎百發百中的成績。
而朱棣隻在意老人手中握著的火槍。
“嗯?”
“不需要明火,那是用的燧石?”
“不是彈丸,那應該是類似弓箭的箭頭。”
至於為何不需要換藥,朱棣暫時並沒有想到。
但這並不妨礙永樂帝腦海裏暢想一番。
若是如此,除了騎兵,其他兵種就都可以淘汰了。
兩軍對戰,先用火炮轟。
火炮轟完,火槍兵收割戰場。
朱棣連忙差內侍去工部傳旨,讓匠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實驗一番。
“日月所照,皆為漢土。”
“有此神器,這不再是宣言,而是事實。”
大胖聽的老爹宣言,眼見老爹興奮的模樣,卻還不是不得不潑一潑冷水。
“爹,光打下來沒用,能治理才行啊。”
不出意外,朱家日常父慈子孝開始了。
“咱是武人,隻負責打下來。”
“治理不是文官的事嗎?”
朱棣一挑眉,不帶聲色的說道:“太子爺,朝堂文官可都是你的人。”
“你治理不了,咱就換個太子。”
漢王喜上眉梢,小朱聽不懂,隻有大胖一個人暗自誹謗道:“我的人?”
“那是您的人,還我的人……”
“三天一頓小敲打,五天一頓大敲打,沒事還挑撥弟弟來奪我位置。”
“朝堂要真是我的人,您還想打仗?”
“去後宮的床上打吧。”
“再有下輩子,這太子狗都不當。”
“我要去後世,當個普通人。”
“每天吃喝,吃喝,吃喝睡。”
兒子知爹,爹也了解兒子,朱棣看大胖歪著嘴愁眉苦臉的思考,就知道他沒憋什麽好屁。
打?
也不是舍不得,主要怕打死。
打太孫?
才扣了人家兩百萬兩的大婚錢,山匪還知道求財不害命呢。
所以……
“老二,過來,爹有事給你說。”朱棣笑著揮手招唿漢王爺。
漢王爺咧著大牙,快步小跑前來。
“爹,是不是準備讓我監國?”
漢王爺一拍胸脯,振振有詞的說道:“您放心,隻要我監國。”
“西洋,下!”
“北元,打!”
“永樂大典,修!”
“你就放心在外麵打仗,摟錢的事我肯定給您做的穩穩當當。”
朱棣本來想踹兩腳,意思意思一下得了。
漢王爺這一言語,合著你監國就負責摟錢?
朱棣與兒子見麵的時候,身旁總會安排人放根棍子。
“呔!”
聲未至,棍已到,漢王爺直接開跑。
“爹打兒子,你還敢跑?”
漢王爺邊跑邊解釋:“孔夫子都說過,小杖受,大杖走。”
“不跑是傻子。”
大胖根據經驗得出結論,這場追逐戰大約會結束在兩圈半的時候。
【“妻子迷暈丈夫供自己父親qj。”
“妻子還有眾多情人。”
“丈夫每晚忍受嶽父。”
“丈夫奮起反抗卻不小心刺死嶽母。”
“成都中級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審理。”】
評論區:
〖最主要的是,男子不是他老婆看上的,是他嶽父看上的,然後他老婆才和他結識然後結婚。〗
〖好像說得通了,又好像更亂了。〗
〖嶽母:我沒有得罪你們任何人。〗
〖這個我看過解釋:是嶽父看上他,喊女兒去勾引迴家,然後……女兒特看不上這男的,天天外麵玩不迴家,嶽母也不能說多無辜,老公女兒做啥她都裝聾作啞,當然她罪不至死,隻能說沒殺到點子上。〗
〖我看的小說都沒有成都人玩得這麽刺激。〗
〖一般離譜的可能是假的,這麽離譜的肯定是真的,因為一般人真想不出來,突破了一般人的腦洞極限。〗
〖成...都...啊,真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城市。〗
〖就這個事兒吧,韓漫裏也不敢這麽畫啊。〗
〖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我每個字都認識,但是湊一起我就有點難以理解了。〗
〖你們知道我頂著這個ip有多無力嗎? ip:四川 〗
〖所以你們知道我們四川的為啥總是在外麵打工了吧。 ip:浙江 〗
“這……當真是開放。”
整個王朝風氣都頗為開放的唐朝尚且評價一句開放,明清自不用多說。
腐儒、老農、小販、學子都叫嚷著。
“審什麽審?”
“直接亂石砸死,浸豬籠。”
“全家一起。”
對於大多數皇帝來說,這樣的視頻既煎熬又難受,還有一絲歡喜。
誰都想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
可都隻想自己知道,天幕卻這樣明晃晃的讓所有人觀看。
皇帝都想知道王朝更替,衰敗原因……但後世人不知是受何種教育長大?
左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右一句“造反,殺官。”
這是能讓百姓聽的?
“噗……”老朱一口茶水還未吞下,就被天幕驚呆了。
咳嗽兩聲緩過氣來,不由感慨道:“漢唐也不過如此啊……”
老朱先是審視著自己的好大兒,目光瞬間又轉向一群兒子,惡狠狠的說道:“你們誰或者你們的後代,學起民間那些二世祖養書童,咱親自幫你斷了祖宗根。”
“免得記在史書上,丟人現眼。”
隨後又望向朱標,放緩語氣道:“老大,你可千萬不能學漢文漢武,也不要學唐湣太子啊。”
朱標覺得老爹有些過於擔心了,老朱家就沒有好男色的根。
老朱頓了頓,像是想通了什麽,深吸一口氣。
“老四……你也是。”
秦王:……咋又沒我?
漢末,公安縣廳。
張飛仔細想了想,用了句後世的話。
“風評被害啊。”
“大哥,以後可千萬不能再抵足而眠了。”
“曹賊沒準已經命手下人在散布謠言了。”
關羽點頭,趙雲抬頭看屋頂,孔明閉目養神。
一副眾生相,劉備倒沒有喝罵張飛,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曹營。
倒真有人在之前視頻提及成都二進製城市之時,建議曹操命人散布謠言。
“劉備好男色,孔明、關羽、張飛、趙雲都是男寵。”
氣的曹操大罵道:“如此下作之事,孤做不出來。”
眾人不解,屠城、盜墓都幹了,這還下作?
賈詡一搭眼,看曹操糾結的模樣,就知道曹操在想啥。
無非是在想,劉備本就布衣之身,還有一幫好兄弟。
若是再傳他還好男色……
這不妥妥的劉邦加劉徹,再加上劉秀的結合體?
真傳劉備好男色,天下人隻會說:“玄德公果然是貨真價實的漢室宗親,頗有高祖遺風啊。”
到那時,劉邦複活說劉備不是自己後代都沒用。
“不是姓劉的,怎麽會年輕時一事無成?”
“又怎麽能中年乘勢而起,做出一番事業?”
“他還好男色,絕對是劉家人,沒錯的。”
劉邦不知曹操所想,正開心的吃瓜。
席地而坐,左腳搭右腳,一手撐在地上,一手握著青瓜,活脫脫一個街溜子形象。
“嘖嘖嘖,後人可真會玩。”
“花裏胡哨的。”
“怎麽會有人好男色呢?”
“那玩意兒有啥好玩的?”
所謂實踐出真知,劉邦心想要不要試試?
“啪。”老劉給了自己一巴掌。
“乃公怎麽會有這麽惡心的想法?”
“哼,因為你本就惡心。”
劉邦正想大罵一句,乃乃的,乃公都是皇帝了,居然還有人敢罵乃公?
迴頭一看。
哦,呂雉啊。
沒事了。
繼續吃瓜。
呂雉見劉邦一副沒事人的模樣,更氣了。
我都罵你了,你好歹還句嘴啊。
我們是夫妻,總得說話吧,哪怕吵架你也陪我吵兩句啊!
【#醫生的解碼能力#】
【上次複查結節醫生問吃的什麽藥?
我:“百草枯。”
醫生:“哦,夏枯草。”】
【我媽:“北京尼姑廟。”
醫生:“京都念慈庵。”】
【醫生:“平時吃什麽藥?”
我:“呱呱。”
醫生:“二甲雙胍。”】
【我:“啊……就那個水泥。”
醫生:“蒙脫石散,是吧?”】
【患者:“拉了四次,吃了韓國人。”
醫生:“是思密達蒙脫石散嗎?”】
評論區:
〖我:提拉米蘇。
醫生:地塞米鬆。〗
〖醫生:怎麽啦?
我:肚子疼。
醫生:大概哪個位置疼?
我:唔……那個排骨下麵一點。〗
〖媽更絕,想說布洛芬,一個字也想不起來,就擺了一個藥盒上那個小人的姿勢,醫生說:哦,布洛芬。〗
〖懷孕日常產檢,我說:醫生,葉綠素吃完了。
醫生:好的,葉酸再開點。〗
〖我們口腔科,有個種植患者手術結束,我們讓他吃點兒阿莫西林,他過了五天問我們,醫生可以不吃安慕希了不,一科室都整笑了,他喝了五天酸奶。〗
〖大爺:糟了,沒帶藥盒。
店員:你隻要說兩個字我就知道你要買什麽藥。
大爺:膠囊。〗
〖顆粒。〗
〖口服液。〗
〖我:你平時吃什麽藥?
患者:鈣片。
我:盒子帶來了嘛,給我看看。
患者:好的。
盒子上寫阿托伐芬他汀鈣片……〗
〖我:好像是庫洛米還是貝多芬來著
醫生:……布洛芬。〗
〖第一次配藥吃的差不多了以後去補藥,醫生問我:配什麽?
我:非他不死
醫生:非布司他是吧?
我:對對對,還得是您啊。〗
〖醫生:哪裏不舒服?
我:豬裏脊的那個人裏脊。〗
〖釋迦果,我每次都記不住,我都直接說,那個菩薩。〗
〖醫生:你牙疼最近吃的啥藥?
我:就牛屎加點硝酸。
醫生:人工牛黃甲硝唑。〗
〖醫生:打的什麽針過敏?
我:頭孢克月虧。
醫生:頭孢克肟(wo)……〗
〖我弟:什麽擦腚片?
醫生:氯雷他定片。〗
大明。
“都是聞所未聞的藥名,何處而來?”下山路上,李時珍攙扶著老者坐在溪邊,喃喃自語。
“所以藥名應該通俗易記嗎?”
自古醫書的藥名,倒是頗為有意境。
可這百姓不懂,加之各地口音差異,三七居然傳著傳著能傳成黃芪。
有病無可醫者可憐,有病有可醫者因草藥名字傳錯更為可憐。
李時珍本就想寫一本醫書,勘驗查誤古今醫書或因記載、或因抄錄而錯的藥名、藥方。
如果可以,配上圖更好。
“可這普通百姓如何買得起?”
便是多數醫者,也買不起。
老者在山澗下接滿一葫蘆的水,走來便聽到李時珍的哀怨之聲。
“百姓即便買得起,可一不識字,二不會醫術,如何診斷?”
李時珍迴過神來,確實,是自己想多了。
老者接著又道:“不管天晴下雨,我都會上山來。”
“出門不一定有收獲,但窩在家裏,天上不會掉饃饃下來。”
“隻要在做,就是對的。”
葫蘆係在腰間,老者招唿李時珍跟上腳步。
“走吧,天黑了,林裏有大蟲和瞎子。”
【#奶奶實彈打靶#】
【一位博主的母親曾參加過抗鷹援棒,如今九十二歲高齡。
博主帶著母親旅遊,在哈薩克斯坦實彈打靶。
女兵奶奶在一隻眼睛已經失明的情況下,十發打出九十七環。】
評論區:
〖奶奶:幾十年沒玩了,但是我一上手虐你如唿吸。〗
〖奶奶:第一槍7環,這把槍彈道偏左,然後全是10環。〗
〖第一發就是校正用的,全靠槍感。〗
〖奶奶:第一槍是偏的是因為你奶當年拿的就是偏的。〗
〖老外:華夏到底是不是禁槍啊?〗
〖不是,後座力呢??咱太奶咋紋絲不動啊?〗
〖92歲奶奶97環沒有後坐力,而我起床還要緩一緩。〗
〖老戰士最後來一句,想當年我打的可都是活物。〗
〖這年紀了,比我打吃雞手還穩。〗
〖奶奶:我有戰後創傷。
拿上槍的奶奶:拿著槍不是戰後,所以現在沒有創傷。〗
九十二歲?
九十七環?
稍早一些的朝代雖然沒見過槍,但不影響他們震驚。
把槍換成弓箭,十環就是靶心,這樣就理解了。
“九十二歲……我還能不能自己走路都不一定。”洗衣的大娘抱起木盆,準備歸家。
“嘿,你還能活九十二,早成土了。”老學究打不過,嘴上還是要占點便宜。
“砰。”大娘將木盆往地上一扔,又對老學究毆打起來,邊打邊罵。
“你活的長!”
“你活一千年!”
“你個老王八,老烏龜!”
“我撓死你!”
大秦。
又是始皇受傷的一個視頻。
“九十二……”
“上戰場打過仗,還能活九十二?”
兩軍交戰,將領也好、士兵也罷,身上總歸有些暗傷,壽命總是短……
“不對啊,武安君、王翦……,武安君還是被賜死的,而王翦……”,想到此處,始皇不由的打量起麵前的老將軍。
“咋這麽能活呢?”
散朝之後問問吧,總不能是仗打多了反而壽命長了吧?
如果真是這樣,那朕就禦駕親征!
大明,北京。
“不需要點燃火繩,也不需要射一次就要重新裝藥?”
“射出去的也不是彈丸?”
旁人在意年齡,在意性別,在意近乎百發百中的成績。
而朱棣隻在意老人手中握著的火槍。
“嗯?”
“不需要明火,那是用的燧石?”
“不是彈丸,那應該是類似弓箭的箭頭。”
至於為何不需要換藥,朱棣暫時並沒有想到。
但這並不妨礙永樂帝腦海裏暢想一番。
若是如此,除了騎兵,其他兵種就都可以淘汰了。
兩軍對戰,先用火炮轟。
火炮轟完,火槍兵收割戰場。
朱棣連忙差內侍去工部傳旨,讓匠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實驗一番。
“日月所照,皆為漢土。”
“有此神器,這不再是宣言,而是事實。”
大胖聽的老爹宣言,眼見老爹興奮的模樣,卻還不是不得不潑一潑冷水。
“爹,光打下來沒用,能治理才行啊。”
不出意外,朱家日常父慈子孝開始了。
“咱是武人,隻負責打下來。”
“治理不是文官的事嗎?”
朱棣一挑眉,不帶聲色的說道:“太子爺,朝堂文官可都是你的人。”
“你治理不了,咱就換個太子。”
漢王喜上眉梢,小朱聽不懂,隻有大胖一個人暗自誹謗道:“我的人?”
“那是您的人,還我的人……”
“三天一頓小敲打,五天一頓大敲打,沒事還挑撥弟弟來奪我位置。”
“朝堂要真是我的人,您還想打仗?”
“去後宮的床上打吧。”
“再有下輩子,這太子狗都不當。”
“我要去後世,當個普通人。”
“每天吃喝,吃喝,吃喝睡。”
兒子知爹,爹也了解兒子,朱棣看大胖歪著嘴愁眉苦臉的思考,就知道他沒憋什麽好屁。
打?
也不是舍不得,主要怕打死。
打太孫?
才扣了人家兩百萬兩的大婚錢,山匪還知道求財不害命呢。
所以……
“老二,過來,爹有事給你說。”朱棣笑著揮手招唿漢王爺。
漢王爺咧著大牙,快步小跑前來。
“爹,是不是準備讓我監國?”
漢王爺一拍胸脯,振振有詞的說道:“您放心,隻要我監國。”
“西洋,下!”
“北元,打!”
“永樂大典,修!”
“你就放心在外麵打仗,摟錢的事我肯定給您做的穩穩當當。”
朱棣本來想踹兩腳,意思意思一下得了。
漢王爺這一言語,合著你監國就負責摟錢?
朱棣與兒子見麵的時候,身旁總會安排人放根棍子。
“呔!”
聲未至,棍已到,漢王爺直接開跑。
“爹打兒子,你還敢跑?”
漢王爺邊跑邊解釋:“孔夫子都說過,小杖受,大杖走。”
“不跑是傻子。”
大胖根據經驗得出結論,這場追逐戰大約會結束在兩圈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