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重新認識糧食(貳)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聞言皆是吃了一驚,明相還沒冒頭時,竟然就已經開始全盤思考糧食問題了?
怪不得算無遺策,原來是早就深思熟慮過了的。
就明相那腦子,深思熟慮過的事情,肯定沒得跑,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對手根本毫無反抗之力。
一份大周日報,至今仍然在唿風喚雨,其唯一的難點就是獲得先帝首肯。
一個中央銀行,叫天下人見識到什麽叫錢,其唯一的難點就是落地。自從落地以後,錢莊就沒有任何反抗餘地了。
姬十三好奇地問道:“明相在國公府時,還考慮了啥大事?”
薑雲逸稍稍肅然道:“陛下,臣隻謀劃了第一個十年,而且還因為各種不可抗因素,做了巨大調整,一些本應緩行的東西,被迫提前了加速了。
這都埋下了許多隱患,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消除隱患,然後才能啟動下一階段的任務。”
姬十三抬抬手:“明相繼續!”
“還是第三點,糧食存儲和加工是高度關聯的。
就好比,豆子曬幹了易存儲;加工成豆腐,就得立刻吃;豆腐曬成豆幹,又能好放不少。
這個我不是行家,隻大概點一下。從化物學的角度來看,食物腐爛發黴主要與水、空氣和溫度有關。
所以,存儲的思路是隔絕水和空氣,降低溫度。這不隻是大規模建倉存儲,也可以發明一些鐵罐幹竹筒進行密封。
這樣的東西,便攜性高,商旅、軍旅肯定會非常歡迎。未來下海時,也能更耐儲存一些。”
薑雲逸頓了頓,端起茶碗喝了半碗後,才迴到小黑板前,接著道:
“第二個問題,影響糧食生產的因素都有哪些?
其一,政策,也就是田政,包括以所有製為核心的土地政策、以田租田賦為核心的糧食分配政策等,這不是今日的重點,就不展開了;
其二,生產工具,主要就是種地的工具,而驅動工具背後的動力源才是底層邏輯,過去一直就是人力和畜力,未來機械工業發展起來後,肯定要改為機械動力,農業生產工具也將隨之發生劇變。”
姬十三詫異地問道:“博物院在研的那個蒸汽機也能拿來耕地?”
薑雲逸點點頭:“是的,水裏遊的、地上跑的,甚至天上飛的,動力源的本質是一樣的。”
“蒸汽機還能上天?”
對於這個問題,薑雲逸道:“隻要動力足夠強,上天是沒有問題的,但要上天不隻是解決動力一個核心難題;
這需要一整套完備的工業體係才能實現,而要支撐一整套完備工業體係,需要以完備的教育體係為基石。本相有生之年大概是看不到了。”
眾人感覺又經曆了一波頭腦風暴。
“有點跑題了吭,言歸正傳,影響糧食生產的第三個因素:肥料。
諸位已經知道了,投總已經在做了,但這種合成氨肥效果很一般,副作用還不小,以後要繼續鑽研更好的肥料。
但這需要把以生物科學為基礎的農業科學推向深入,也就是搞清楚農作物的生長原理,搞清楚其生長過程中到底需要什麽東西,自然可以對症下藥。
這個問題也不展開了。
重點談一下第四個影響因素:氣候。”
姬十三道:“朕挺想聽聽生物科學的。”
薑雲逸敷衍了一下,繼續道:“以後有空再說吧。第四個要素,氣候,包括但不限於天災。
常見的諸如水旱災,先前已經講過,占領河道灘田、圍湖造田、上遊水土流失,都是導致水災的人為因素。
對於旱災的一些特殊情況,諸如天上有水雲,卻不下雨,能不能想辦法把這水雲打下來?
這屬於天文地理的範疇,局限性也比較大,但有時也能起到相當的作用。”
眾人聞言嘩然不已,天不下雨,竟然還能打下來?這也太玄幻了吧?
姬十三卻蹙眉沉思道:“朕早年曾在多本古籍中見過類似說法,應是確有可行性的。”
薑雲逸接著道:“對於水患,人為因素是一方麵,更關鍵的還是老天爺喜怒無常,降水分布不均。
那麽,我們可不可以在上遊攔河築壩,搞一個蓄水庫,用以調節水量?”
“自古以來不就是宜疏不宜堵麽?”
對於質問,薑雲逸淡然道:“不是堵,隻是人為地控製一下流速,如此一來,大的水災肯定控不住,但中小水災是不是就能消弭於無形了?”
姬十三眼前一亮:“其實這些波及不大的小災反倒最是頻仍,累積起來,損失比大災還要更大。”
薑雲逸沒有繼續展開這個話題,接著道:“最嚴重的天災其實是大範圍的氣候劇烈變化。
不知諸位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年黃河冰凍期不斷變長,冬日也格外寒冷?”
有人懵逼,有人皺眉,有人若有所思。
“諸位有沒有感到,這幾年糧食壓力似乎格外的大?饑荒越來越頻繁?”
眾人越發懷疑和困惑,明相說得似乎並非空穴來風,但到底有何深意?
“如果大司農在這裏,肯定會說這幾年征稅難度變大了。”
姬十三問道:“明相是說,天下糧食普遍性減產了?”
薑雲逸點點頭:“前年時,我曾在洛都周邊調研農事,詢問了百十位年長的農夫,一個普遍性的感受是:
自永興二十四年以來,春耕時間不斷推遲,畝產也普遍性下降了一成多。
今年以來,我專門調閱了司農寺的一些數據,還派人陸續去查訪了河北、秦嶺淮河一些地區的情況。
基本可以判斷,天下正進入一個相對寒冷的曆史時期。
每年北方的冰凍期延長,冰凍線南移,糧食普遍性減產,就是主要特征,也是我們需要麵對的最嚴酷的天災。”
嘩!
會議室中登時一片嘩然。
果真如此,那可真是一個天大的麻煩。天下糧食便是隻普減一成,這是多大的損失?
薑雲逸抬手往下壓了壓,止住喧囂,道:
“認清形勢就可以了,不必過於擔心。眼下大周滿打滿算也才一萬五千萬人吃飯,壓力隻在分配製度上,不在產量上。”
姬十三卻是聽得冷汗直冒,若是一切照舊,而天下糧食產量普遍性降低,可想而知,大周社稷肯定會加速崩解。
“所以,抓緊推行田政革新勢在必行,決不能繼續蠅營狗苟。一兩年還能忍,十年八年肯定是忍不了的。”
衛無缺神色凝重,明相這點的主要就是司農寺。
“明相,這個寒冷期大概要持續多久?”
怪不得算無遺策,原來是早就深思熟慮過了的。
就明相那腦子,深思熟慮過的事情,肯定沒得跑,一出手就是雷霆萬鈞,對手根本毫無反抗之力。
一份大周日報,至今仍然在唿風喚雨,其唯一的難點就是獲得先帝首肯。
一個中央銀行,叫天下人見識到什麽叫錢,其唯一的難點就是落地。自從落地以後,錢莊就沒有任何反抗餘地了。
姬十三好奇地問道:“明相在國公府時,還考慮了啥大事?”
薑雲逸稍稍肅然道:“陛下,臣隻謀劃了第一個十年,而且還因為各種不可抗因素,做了巨大調整,一些本應緩行的東西,被迫提前了加速了。
這都埋下了許多隱患,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消除隱患,然後才能啟動下一階段的任務。”
姬十三抬抬手:“明相繼續!”
“還是第三點,糧食存儲和加工是高度關聯的。
就好比,豆子曬幹了易存儲;加工成豆腐,就得立刻吃;豆腐曬成豆幹,又能好放不少。
這個我不是行家,隻大概點一下。從化物學的角度來看,食物腐爛發黴主要與水、空氣和溫度有關。
所以,存儲的思路是隔絕水和空氣,降低溫度。這不隻是大規模建倉存儲,也可以發明一些鐵罐幹竹筒進行密封。
這樣的東西,便攜性高,商旅、軍旅肯定會非常歡迎。未來下海時,也能更耐儲存一些。”
薑雲逸頓了頓,端起茶碗喝了半碗後,才迴到小黑板前,接著道:
“第二個問題,影響糧食生產的因素都有哪些?
其一,政策,也就是田政,包括以所有製為核心的土地政策、以田租田賦為核心的糧食分配政策等,這不是今日的重點,就不展開了;
其二,生產工具,主要就是種地的工具,而驅動工具背後的動力源才是底層邏輯,過去一直就是人力和畜力,未來機械工業發展起來後,肯定要改為機械動力,農業生產工具也將隨之發生劇變。”
姬十三詫異地問道:“博物院在研的那個蒸汽機也能拿來耕地?”
薑雲逸點點頭:“是的,水裏遊的、地上跑的,甚至天上飛的,動力源的本質是一樣的。”
“蒸汽機還能上天?”
對於這個問題,薑雲逸道:“隻要動力足夠強,上天是沒有問題的,但要上天不隻是解決動力一個核心難題;
這需要一整套完備的工業體係才能實現,而要支撐一整套完備工業體係,需要以完備的教育體係為基石。本相有生之年大概是看不到了。”
眾人感覺又經曆了一波頭腦風暴。
“有點跑題了吭,言歸正傳,影響糧食生產的第三個因素:肥料。
諸位已經知道了,投總已經在做了,但這種合成氨肥效果很一般,副作用還不小,以後要繼續鑽研更好的肥料。
但這需要把以生物科學為基礎的農業科學推向深入,也就是搞清楚農作物的生長原理,搞清楚其生長過程中到底需要什麽東西,自然可以對症下藥。
這個問題也不展開了。
重點談一下第四個影響因素:氣候。”
姬十三道:“朕挺想聽聽生物科學的。”
薑雲逸敷衍了一下,繼續道:“以後有空再說吧。第四個要素,氣候,包括但不限於天災。
常見的諸如水旱災,先前已經講過,占領河道灘田、圍湖造田、上遊水土流失,都是導致水災的人為因素。
對於旱災的一些特殊情況,諸如天上有水雲,卻不下雨,能不能想辦法把這水雲打下來?
這屬於天文地理的範疇,局限性也比較大,但有時也能起到相當的作用。”
眾人聞言嘩然不已,天不下雨,竟然還能打下來?這也太玄幻了吧?
姬十三卻蹙眉沉思道:“朕早年曾在多本古籍中見過類似說法,應是確有可行性的。”
薑雲逸接著道:“對於水患,人為因素是一方麵,更關鍵的還是老天爺喜怒無常,降水分布不均。
那麽,我們可不可以在上遊攔河築壩,搞一個蓄水庫,用以調節水量?”
“自古以來不就是宜疏不宜堵麽?”
對於質問,薑雲逸淡然道:“不是堵,隻是人為地控製一下流速,如此一來,大的水災肯定控不住,但中小水災是不是就能消弭於無形了?”
姬十三眼前一亮:“其實這些波及不大的小災反倒最是頻仍,累積起來,損失比大災還要更大。”
薑雲逸沒有繼續展開這個話題,接著道:“最嚴重的天災其實是大範圍的氣候劇烈變化。
不知諸位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年黃河冰凍期不斷變長,冬日也格外寒冷?”
有人懵逼,有人皺眉,有人若有所思。
“諸位有沒有感到,這幾年糧食壓力似乎格外的大?饑荒越來越頻繁?”
眾人越發懷疑和困惑,明相說得似乎並非空穴來風,但到底有何深意?
“如果大司農在這裏,肯定會說這幾年征稅難度變大了。”
姬十三問道:“明相是說,天下糧食普遍性減產了?”
薑雲逸點點頭:“前年時,我曾在洛都周邊調研農事,詢問了百十位年長的農夫,一個普遍性的感受是:
自永興二十四年以來,春耕時間不斷推遲,畝產也普遍性下降了一成多。
今年以來,我專門調閱了司農寺的一些數據,還派人陸續去查訪了河北、秦嶺淮河一些地區的情況。
基本可以判斷,天下正進入一個相對寒冷的曆史時期。
每年北方的冰凍期延長,冰凍線南移,糧食普遍性減產,就是主要特征,也是我們需要麵對的最嚴酷的天災。”
嘩!
會議室中登時一片嘩然。
果真如此,那可真是一個天大的麻煩。天下糧食便是隻普減一成,這是多大的損失?
薑雲逸抬手往下壓了壓,止住喧囂,道:
“認清形勢就可以了,不必過於擔心。眼下大周滿打滿算也才一萬五千萬人吃飯,壓力隻在分配製度上,不在產量上。”
姬十三卻是聽得冷汗直冒,若是一切照舊,而天下糧食產量普遍性降低,可想而知,大周社稷肯定會加速崩解。
“所以,抓緊推行田政革新勢在必行,決不能繼續蠅營狗苟。一兩年還能忍,十年八年肯定是忍不了的。”
衛無缺神色凝重,明相這點的主要就是司農寺。
“明相,這個寒冷期大概要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