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大朝會(叁)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朝會, 公議《大周帝國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敢問,《綱要》中雲:‘構建以水網為主、官道為輔的交通網絡’,多山之地,既通不了水道,官道修建也極為艱難,也在朝廷交通網絡規劃之中麽?”
並州官員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立刻引起許多老邊窮地區的關注。
朝廷明顯要有大動作,卻不帶他們玩,這怎麽能行唻?
前排的薑雲逸赫然出列,負手而立,笑容和煦地道:
“各位莫要心急,讓一部分基礎好的地區先發展起來,先發帶動後發,最終實現共同繁榮,這是既定國策。
隻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段一段的修。
本相保證,便是蜀道十八盤,朝廷也一定下決心打通它。
博物院馬上進行立項,就算不能很快開工,也一定先把勘探工作做起來。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也一定要把這件事做成。
這不僅是個經濟問題,還是個政治問題,大周的每一個角落,都要以各種方式勾連起來。”
聽聞如此說法,老邊窮地區的代表皆是苦笑不已,隻是明相難得如此和風細雨,又不好太過苛求,苛求大概也沒個錘子用。
薑雲逸補充道:“先發的地方當然要為社稷做更多貢獻,朝廷財賦當然要多從富裕地區收取,對暫時無法大力投入的地區,要給各種優待政策。”
老邊窮地區的官員們這才神色稍霽。
“敢問明相,《綱要》中雲:‘構建以石炭為主多種能源為輔的新型能源體係和供應鏈’,我江南之地多山林、少石炭,不能因地製宜麽?”
這次是嚴東吳提問,分量自是不言而喻。
薑雲逸坦然道:“嚴相,如此安排主要有三個考量。
其一,木炭的綜合效率遠低於石炭,木改石是大勢所趨。運河貫通後,北炭南下將不是太大問題,也主要支撐江南城鎮人口消耗,鄉間小農仍可自行其是。
其二,能源不隻是老百姓家取暖做飯所需,未來的工業發展尤其是重工業將消耗大量能源,這是木炭無論如何也無法支撐的。重工業,將主要在北方靠近石炭產區的地方發展。
其三,樹砍多了不利水土保持,關中北部山區就是前車之鑒,導致了黃河泥沙過大和濟水枯竭。”
嚴東吳微微頷首,又道:“聽聞運河貫通後,南貨北上要收稅,北貨南下卻免稅,是何道理?”
南方的官員顯然都無法接受如此不公的方式。
薑雲逸肅然道:“嚴相,大周萬裏河山,南北東西差異巨大,朝廷施策的主要邏輯在於凝聚共識、平衡差異、安排分工協作。
江南商業強於北方乃是長期曆史事實,尤其未來開海以後,東南沿海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擴大,說獨領風騷也不為過。
如果放任不管,必然導致南方尤其是東南沿海掌控社稷命脈,其程度和烈度,較之過去吳郡對江東各郡的宰製,有過之而無不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朝廷決不允許東南之地宰製朝綱,這是最重要的政治紅線之一。
但有妄圖逾越者,朝廷將毫不遲疑、毫不手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社稷穩定。”
嘶!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森森的殺機,但凜然之後,細細品味,也不得不說一個大大的服!
到底是什麽樣的腦子,才能高瞻遠矚地洞見未來的政治經濟走向?提前把可能的政治風險扼殺?
今日這幾句,整個天下都會知曉,未來一旦東南出現不軌之舉,立時就能被有識之士察覺。
衛忠先和衛良棟皆是鬆了一口氣,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朝廷得了江東忘了北海,改變原來的發展規劃。
“諸位同僚,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天下公利與地方私利是一體兩麵的,切勿將二者對立起來。
要在為天下謀公利中合理獲得私利,獨公不生,獨私不長,與諸位共勉。”
“敢問明相,《綱要》中雲:‘著力構建、完善公田體係’,這公田從何而來?”
所有人顯然都極為關注這個問題,目前為止,朝廷吃進嘴裏的公田都是從別人身上割下來的肉,吃相非常難看。
尤其一張嘴就要人家豫章兩千萬畝地,關鍵是還要成了,這聳人聽聞的割肉手段,哪個不膽寒?
今日必須打開天窗說亮話,借著大朝會的政治嚴肅性,當著全天下重臣的麵,定個調子下來,不然夜不能寐。
薑雲逸側頭看看其他三位相國,都沒人理他,今日又是大朝會,必須維護體統,隻能無奈地道:
“朝廷組織開墾新田、小民自願賣與朝廷之田以及抄沒犯官之家產,大致就這些,沒有新東西。”
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許多官員腦門兒都青筋暴漲,這畜生分明就是地也要、命也要,肯定是等著找茬抄家充公呢。
宋九齡輕咳一聲,插口道:“得很重的罪才會抄家的,不必過於擔心。”
薑雲逸見眾人情緒不穩定,也不好犯了眾怒,也趕緊補充道:
“本相用個人政治信譽擔保,絕不會為了你家的地故意找借口抄家,朝廷不能幹這種事。”
眾人一臉信你個鬼的表情,要不是為了地,會對豫章下死手?
薑雲逸心中無奈,豫章的事,政治副作用顯然是不小的,雖然各地代表都主動舍棄了豫章,但寒蟬效應還是存在的。
“朝廷會在從嚴把控天下稅賦上下功夫,不會大規模推動私田公有化。朝廷要的是糧食主導權,不是土地主導權。”
眾人神色詭異,土地要是不產糧,還有個鬼用?
“諸位若是揣著囤積居奇、土地兼並的心思不撒口,本相便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噫!~
許多大臣都怒目而視,才說了幾句人話,就又威脅上了?
“農業與工業的關係已經闡釋的很透徹了,不管是為了保障民生穩定還是大規模發展工業,朝廷一定會首先盤活糧食天下一盤棋。
全麵清丈天下田畝、統一厘定土地稅賦、統一厘定糧食價格、統一調度糧食流通,這是沒有討價還價餘地的。
朝廷能通融的,就是不會急功近利,不搞大幹快上,不搞一刀切,會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靈活施策。”
“敢問,《綱要》中雲:‘構建以水網為主、官道為輔的交通網絡’,多山之地,既通不了水道,官道修建也極為艱難,也在朝廷交通網絡規劃之中麽?”
並州官員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立刻引起許多老邊窮地區的關注。
朝廷明顯要有大動作,卻不帶他們玩,這怎麽能行唻?
前排的薑雲逸赫然出列,負手而立,笑容和煦地道:
“各位莫要心急,讓一部分基礎好的地區先發展起來,先發帶動後發,最終實現共同繁榮,這是既定國策。
隻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段一段的修。
本相保證,便是蜀道十八盤,朝廷也一定下決心打通它。
博物院馬上進行立項,就算不能很快開工,也一定先把勘探工作做起來。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也一定要把這件事做成。
這不僅是個經濟問題,還是個政治問題,大周的每一個角落,都要以各種方式勾連起來。”
聽聞如此說法,老邊窮地區的代表皆是苦笑不已,隻是明相難得如此和風細雨,又不好太過苛求,苛求大概也沒個錘子用。
薑雲逸補充道:“先發的地方當然要為社稷做更多貢獻,朝廷財賦當然要多從富裕地區收取,對暫時無法大力投入的地區,要給各種優待政策。”
老邊窮地區的官員們這才神色稍霽。
“敢問明相,《綱要》中雲:‘構建以石炭為主多種能源為輔的新型能源體係和供應鏈’,我江南之地多山林、少石炭,不能因地製宜麽?”
這次是嚴東吳提問,分量自是不言而喻。
薑雲逸坦然道:“嚴相,如此安排主要有三個考量。
其一,木炭的綜合效率遠低於石炭,木改石是大勢所趨。運河貫通後,北炭南下將不是太大問題,也主要支撐江南城鎮人口消耗,鄉間小農仍可自行其是。
其二,能源不隻是老百姓家取暖做飯所需,未來的工業發展尤其是重工業將消耗大量能源,這是木炭無論如何也無法支撐的。重工業,將主要在北方靠近石炭產區的地方發展。
其三,樹砍多了不利水土保持,關中北部山區就是前車之鑒,導致了黃河泥沙過大和濟水枯竭。”
嚴東吳微微頷首,又道:“聽聞運河貫通後,南貨北上要收稅,北貨南下卻免稅,是何道理?”
南方的官員顯然都無法接受如此不公的方式。
薑雲逸肅然道:“嚴相,大周萬裏河山,南北東西差異巨大,朝廷施策的主要邏輯在於凝聚共識、平衡差異、安排分工協作。
江南商業強於北方乃是長期曆史事實,尤其未來開海以後,東南沿海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擴大,說獨領風騷也不為過。
如果放任不管,必然導致南方尤其是東南沿海掌控社稷命脈,其程度和烈度,較之過去吳郡對江東各郡的宰製,有過之而無不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朝廷決不允許東南之地宰製朝綱,這是最重要的政治紅線之一。
但有妄圖逾越者,朝廷將毫不遲疑、毫不手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社稷穩定。”
嘶!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森森的殺機,但凜然之後,細細品味,也不得不說一個大大的服!
到底是什麽樣的腦子,才能高瞻遠矚地洞見未來的政治經濟走向?提前把可能的政治風險扼殺?
今日這幾句,整個天下都會知曉,未來一旦東南出現不軌之舉,立時就能被有識之士察覺。
衛忠先和衛良棟皆是鬆了一口氣,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朝廷得了江東忘了北海,改變原來的發展規劃。
“諸位同僚,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天下公利與地方私利是一體兩麵的,切勿將二者對立起來。
要在為天下謀公利中合理獲得私利,獨公不生,獨私不長,與諸位共勉。”
“敢問明相,《綱要》中雲:‘著力構建、完善公田體係’,這公田從何而來?”
所有人顯然都極為關注這個問題,目前為止,朝廷吃進嘴裏的公田都是從別人身上割下來的肉,吃相非常難看。
尤其一張嘴就要人家豫章兩千萬畝地,關鍵是還要成了,這聳人聽聞的割肉手段,哪個不膽寒?
今日必須打開天窗說亮話,借著大朝會的政治嚴肅性,當著全天下重臣的麵,定個調子下來,不然夜不能寐。
薑雲逸側頭看看其他三位相國,都沒人理他,今日又是大朝會,必須維護體統,隻能無奈地道:
“朝廷組織開墾新田、小民自願賣與朝廷之田以及抄沒犯官之家產,大致就這些,沒有新東西。”
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許多官員腦門兒都青筋暴漲,這畜生分明就是地也要、命也要,肯定是等著找茬抄家充公呢。
宋九齡輕咳一聲,插口道:“得很重的罪才會抄家的,不必過於擔心。”
薑雲逸見眾人情緒不穩定,也不好犯了眾怒,也趕緊補充道:
“本相用個人政治信譽擔保,絕不會為了你家的地故意找借口抄家,朝廷不能幹這種事。”
眾人一臉信你個鬼的表情,要不是為了地,會對豫章下死手?
薑雲逸心中無奈,豫章的事,政治副作用顯然是不小的,雖然各地代表都主動舍棄了豫章,但寒蟬效應還是存在的。
“朝廷會在從嚴把控天下稅賦上下功夫,不會大規模推動私田公有化。朝廷要的是糧食主導權,不是土地主導權。”
眾人神色詭異,土地要是不產糧,還有個鬼用?
“諸位若是揣著囤積居奇、土地兼並的心思不撒口,本相便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噫!~
許多大臣都怒目而視,才說了幾句人話,就又威脅上了?
“農業與工業的關係已經闡釋的很透徹了,不管是為了保障民生穩定還是大規模發展工業,朝廷一定會首先盤活糧食天下一盤棋。
全麵清丈天下田畝、統一厘定土地稅賦、統一厘定糧食價格、統一調度糧食流通,這是沒有討價還價餘地的。
朝廷能通融的,就是不會急功近利,不搞大幹快上,不搞一刀切,會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靈活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