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走向世界第一步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這裏,姬無殤神色終於稍霽,卻聽薑雲逸又指著地圖道:“陛下,西洋人與我華夏前朝相似,各處封建領主相互攻伐,戰亂不休。
撮爾小國本貧弱於我大周多矣,然百年前,佛郎機人開始下海四處擴張掠奪各貧弱之邦,國力迅速膨脹,西洋各國聞風而動,紛紛下海。
而今這四海七洲大半土地已被西洋人瓜分了大半。
隻不過,佛郎機人吃得太飽,不思進取,其國貴族隻顧紙醉金迷,衰落隻是時間問題。
紅毛夷之荷蘭國則專注海上貿易,進取之心略強於佛郎機人,故爾對我大周危害也更高三分。
但這三家都不是最兇殘的。西洋大陸之西北有一國,名大不列顛王國,其國貧弱,長期孤懸於歐羅巴大陸之外。
然,正是如此貧弱後發之國,沒有佛郎機人紙醉金迷的機會,故爾隻能走更野蠻的掠奪之路,更注重船堅炮利、技術變革,一旦其勢成,摸到我大周門前,為禍隻會十倍百倍於紅毛夷與佛郎機人。
屆時果真能強行叩開我大周國門予取予求,我大周再要翻身,則千難萬難。
是以,值此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暗中行進了百年之際,我大周務必盡快抓住曆史機遇,富國強兵,開眼看世界,主動走向世界。
若此,不僅是我大周之幸事,也是世界之幸事。”
眾人如聽天書一般,感覺腦子都不大夠用。
姬無殤仍麵不改色,問道:“如何圖之?”
薑雲逸指著地圖上大周的疆域道:
“第一步,用十年時間盤活天下一盤棋,打通大周所有堵點,叫朝廷政令通達大周每一個角落。
完善田政解決天下人吃飯問題,這是產業振興之第一前提,今日剛布置給博物院農業科學研究所盡快研製化肥,用以提高糧食產量;
構建三級教育體係,叫更多人有機會讀書,培養一大批識字工匠是產業振興之重要基石;
以輕工業迅速積累財富來發展重工業,博物院不僅要廣納天下能人異士,還要自主培養專業人才,加速推動技術變革;
武備方麵,逐步啟動熱兵器替代冷兵器,重點發展船舶與火器,未來二三百年,戰爭形態將是大炮開路、步兵跟進的路數,騎兵的作用隻會越來越小;
完成軍製改革,提高士卒社會地位、給養與戰鬥素養,各級將校培養專業化,提高戰術指揮能力,多管齊下,提高軍隊組織力與戰鬥力,這是走向世界的基礎。”
姬無殤沉聲問道:“北燕,你打算何時拿下?”
薑雲逸道:“陛下,北燕從習周禮的那天起,便隻剩下兩條路:融入華夏或者退迴野人。退迴野人他們肯定是不肯的,所以隻能融入華夏,區別隻在於主動或被動罷了。
既然他們沒那個本事入主中原,那就隻能被動接受,臣隻不過是加速這個過程罷了。
臣會一邊整頓內政一邊調教燕國,叫他們亦步亦趨跟著大周變革,這不僅能減少兼並的難度,還能激化其內部矛盾。
經濟上,燕西方麵,用茶葉糧食生活器皿穩住燕西各部,隻要他們好好給大周放羊就餓不死,甚至能過得有滋有味,若此,不僅邊患自動消弭,數年之後,燕西對大周的依賴就深入骨髓了。
燕東方麵,輕工業的大部分技術都可以賣給恰當的燕國權貴,我大周把控好重工業、軍工業、關鍵原材料即可。
一則叫燕國不思進取的權貴吃飽喝足、腦滿腸肥,二則叫燕國在產業上高度依賴大周,最好糧食也依賴大周。隻要大周給他斷頓,立刻便要炸鍋。這些依賴大周吃飽的燕國權貴以後就是兼並燕國的帶路黨。
文化上,要加大對燕國的文化輸出力度,報紙署要搭建新平台,供兩國文人騷客友好交流,邊地可以舉辦詩會、辯經會,總之,要叫兩國文人熱絡起來,要叫燕國士子更向往大周文化,以在大周文華圈出人頭地為榮。
臣聽說前幾日燕相借著哀兵之際強行立了兵學,極大地損害了燕國世勳的利益。丘太一好像還想立太學的,隻是阻力太大才沒敢。
咱們便積善行德幫他一把,下屆科舉,允許大周境外士子參加大周科舉,名額單列,在廣陽郡單獨設立新考場,並承諾不安排境外士子從事危害故鄉利益之職司。”
這幾條毒計一出,禦書房眾人各個側目,連皇帝都抖了抖眉,幾乎繃不住那冷峻的神態了。
宋九齡忍不住詰問道:“你就不怕弄巧成拙?真叫燕國富國強兵了?”
薑雲逸雲淡風輕地道:“輕工業做得再多、再好,也隻是一頭肥豬罷了,重工業才是國之命脈。況且,我們要把控的,是確保燕國輕工業的財富流入心無大義的權貴手中,這些人才不會拿自己的錢富國強兵。而燕國王相要強行割肉,便會不斷激化矛盾。
再者,革新必須是主動為之,內部要形成共識,前周兩次革新失敗關鍵就在於始終無法形成共識,寧可一起沉淪。
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被動為之副作用極大,而我們當然不會給北燕消化弊病的時間和空間。北燕內部矛盾最激烈之時,便是動手之機。當然,最好是叫他們先動手,我們自衛反擊。”
宋九齡聞言登時氣結,卻又有苦說不出:誰特麽跟你小子有共識過?還有,隻要不配合你革新,便是心無大義,豈有此理?!
冷靜下來,便悚然一驚,這小子不光暗損他,還在警告他?
大周的革新當然也有副作用,而且還不小,隻是被皇帝鎮壓著還沒顯現出來罷了。
姬十三卻想得更多,大周革新產生的矛盾很大一部分都被明相向外轉移了。而燕國的革新隻是為了自保,沒有可預期的外部收益對衝。
“繼續。”
姬無殤忽然蹦出兩個字,立刻打斷了其他人的思緒,眾人注意力再次聚焦到薑雲逸身上。
皇帝顯然是認可了這小子的陰損路數。
撮爾小國本貧弱於我大周多矣,然百年前,佛郎機人開始下海四處擴張掠奪各貧弱之邦,國力迅速膨脹,西洋各國聞風而動,紛紛下海。
而今這四海七洲大半土地已被西洋人瓜分了大半。
隻不過,佛郎機人吃得太飽,不思進取,其國貴族隻顧紙醉金迷,衰落隻是時間問題。
紅毛夷之荷蘭國則專注海上貿易,進取之心略強於佛郎機人,故爾對我大周危害也更高三分。
但這三家都不是最兇殘的。西洋大陸之西北有一國,名大不列顛王國,其國貧弱,長期孤懸於歐羅巴大陸之外。
然,正是如此貧弱後發之國,沒有佛郎機人紙醉金迷的機會,故爾隻能走更野蠻的掠奪之路,更注重船堅炮利、技術變革,一旦其勢成,摸到我大周門前,為禍隻會十倍百倍於紅毛夷與佛郎機人。
屆時果真能強行叩開我大周國門予取予求,我大周再要翻身,則千難萬難。
是以,值此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暗中行進了百年之際,我大周務必盡快抓住曆史機遇,富國強兵,開眼看世界,主動走向世界。
若此,不僅是我大周之幸事,也是世界之幸事。”
眾人如聽天書一般,感覺腦子都不大夠用。
姬無殤仍麵不改色,問道:“如何圖之?”
薑雲逸指著地圖上大周的疆域道:
“第一步,用十年時間盤活天下一盤棋,打通大周所有堵點,叫朝廷政令通達大周每一個角落。
完善田政解決天下人吃飯問題,這是產業振興之第一前提,今日剛布置給博物院農業科學研究所盡快研製化肥,用以提高糧食產量;
構建三級教育體係,叫更多人有機會讀書,培養一大批識字工匠是產業振興之重要基石;
以輕工業迅速積累財富來發展重工業,博物院不僅要廣納天下能人異士,還要自主培養專業人才,加速推動技術變革;
武備方麵,逐步啟動熱兵器替代冷兵器,重點發展船舶與火器,未來二三百年,戰爭形態將是大炮開路、步兵跟進的路數,騎兵的作用隻會越來越小;
完成軍製改革,提高士卒社會地位、給養與戰鬥素養,各級將校培養專業化,提高戰術指揮能力,多管齊下,提高軍隊組織力與戰鬥力,這是走向世界的基礎。”
姬無殤沉聲問道:“北燕,你打算何時拿下?”
薑雲逸道:“陛下,北燕從習周禮的那天起,便隻剩下兩條路:融入華夏或者退迴野人。退迴野人他們肯定是不肯的,所以隻能融入華夏,區別隻在於主動或被動罷了。
既然他們沒那個本事入主中原,那就隻能被動接受,臣隻不過是加速這個過程罷了。
臣會一邊整頓內政一邊調教燕國,叫他們亦步亦趨跟著大周變革,這不僅能減少兼並的難度,還能激化其內部矛盾。
經濟上,燕西方麵,用茶葉糧食生活器皿穩住燕西各部,隻要他們好好給大周放羊就餓不死,甚至能過得有滋有味,若此,不僅邊患自動消弭,數年之後,燕西對大周的依賴就深入骨髓了。
燕東方麵,輕工業的大部分技術都可以賣給恰當的燕國權貴,我大周把控好重工業、軍工業、關鍵原材料即可。
一則叫燕國不思進取的權貴吃飽喝足、腦滿腸肥,二則叫燕國在產業上高度依賴大周,最好糧食也依賴大周。隻要大周給他斷頓,立刻便要炸鍋。這些依賴大周吃飽的燕國權貴以後就是兼並燕國的帶路黨。
文化上,要加大對燕國的文化輸出力度,報紙署要搭建新平台,供兩國文人騷客友好交流,邊地可以舉辦詩會、辯經會,總之,要叫兩國文人熱絡起來,要叫燕國士子更向往大周文化,以在大周文華圈出人頭地為榮。
臣聽說前幾日燕相借著哀兵之際強行立了兵學,極大地損害了燕國世勳的利益。丘太一好像還想立太學的,隻是阻力太大才沒敢。
咱們便積善行德幫他一把,下屆科舉,允許大周境外士子參加大周科舉,名額單列,在廣陽郡單獨設立新考場,並承諾不安排境外士子從事危害故鄉利益之職司。”
這幾條毒計一出,禦書房眾人各個側目,連皇帝都抖了抖眉,幾乎繃不住那冷峻的神態了。
宋九齡忍不住詰問道:“你就不怕弄巧成拙?真叫燕國富國強兵了?”
薑雲逸雲淡風輕地道:“輕工業做得再多、再好,也隻是一頭肥豬罷了,重工業才是國之命脈。況且,我們要把控的,是確保燕國輕工業的財富流入心無大義的權貴手中,這些人才不會拿自己的錢富國強兵。而燕國王相要強行割肉,便會不斷激化矛盾。
再者,革新必須是主動為之,內部要形成共識,前周兩次革新失敗關鍵就在於始終無法形成共識,寧可一起沉淪。
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被動為之副作用極大,而我們當然不會給北燕消化弊病的時間和空間。北燕內部矛盾最激烈之時,便是動手之機。當然,最好是叫他們先動手,我們自衛反擊。”
宋九齡聞言登時氣結,卻又有苦說不出:誰特麽跟你小子有共識過?還有,隻要不配合你革新,便是心無大義,豈有此理?!
冷靜下來,便悚然一驚,這小子不光暗損他,還在警告他?
大周的革新當然也有副作用,而且還不小,隻是被皇帝鎮壓著還沒顯現出來罷了。
姬十三卻想得更多,大周革新產生的矛盾很大一部分都被明相向外轉移了。而燕國的革新隻是為了自保,沒有可預期的外部收益對衝。
“繼續。”
姬無殤忽然蹦出兩個字,立刻打斷了其他人的思緒,眾人注意力再次聚焦到薑雲逸身上。
皇帝顯然是認可了這小子的陰損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