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義滅親丘太一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徒河城。
議和之事已畢,大周皇帝班師的消息也傳來,燕國上下都鬆了好大一口氣。
大龍吞蛟,蛟肯定是先遭不住的。
燕王元利貞仍留在徒河城,畢竟周軍尚未完全撤退,不得不慎。
城主府。
燕國半數權貴重臣、燕西大部首領齊聚一堂。
戰事雖然結束,但畢竟是大燕低頭請降,尤其是東西兩線葫蘆口和望山堡均被周人破了,還繳納了十萬頭牛羊的貢俸,燕國政治氣氛仍舊十分壓抑,比戰時更詭譎。
畢竟打仗時不用考慮那麽多,可一旦停戰,人心便要浮動起來。
此戰燕國也損兵折將,如何封賞有功、撫恤死傷,對於財政更加拮據的燕國來說是個極大的難題。
燕相丘太一雖然有了諸多應對之策,但畢竟燕國剛落了下風,中樞政治權威遭受巨大打擊,要落實下去困難重重。
“左元帥,封賞有功、撫恤死傷需得多少錢糧?”
聽到大王發問,左元帥慕容寶武沉聲道:“大王,至少十萬萬錢。”
燕西唿倫部首領唿倫達日沉聲問道:“敢問左元帥,這十萬萬錢,我燕西各部能得多少?我燕西各部不止死了許多好兒郎,還出了十萬頭牛羊!”
慕容寶武麵無表情地反問道:“不知唿倫首領想要多少?”
唿倫達日似乎早有計較,當即道:“我唿倫部死傷三千,一人一萬錢不過分吧?出了一萬頭牛羊,一頭牛三千錢、一隻羊一千錢,很公道吧?”
其餘燕西各部首領登時不幹了,一個個叫苦,說要少了。
慕容寶武不再吭聲,這群家夥明顯在唱雙簧,大抵就是要按照唿倫達日的數來定。
燕王元利貞麵無表情地審視著眾人,並未表示。
平心而論,唿倫達日的要價不算高。
問題在於大燕拿不出這麽多。
國相丘太一忽然道:“大王,唿倫首領所言頗為公道,若是少了,便要寒了燕西人心。”
最有分量的國相忽然這般說,燕西各部首領皆是錯愕不已。不是要討價還價的麽?直接就蓋棺定論了?
唿倫達日不由豎起大拇指:“國相大氣!”
燕國眾臣看著丘太一,完全不知道這位大王最信重的國相唱得哪一出。
丘太一忽然轉向燕王,朗聲道:“大王,臣彈劾徒河城主丘太泉勾結周人,喪權辱國,依律當五牛分屍!”
此言一出,城主府中登時一片嘩然。
正美滋滋作壁上觀丘太泉愣了一下,旋即暴跳如雷,指著丘太一的鼻子罵道:
“老三,你個畜生,連親哥哥都要害?!”
國相竟然要把親哥哥弄死,這是什麽路數?
“大王,徒河城主雖有過錯,但罪不至死!”
有人帶了頭,眾臣紛紛跪地求情。
不是丘太泉人緣好,而是救丘太泉就是救自己。
燕國權貴們各個不寒而栗,國相都如此對待親哥哥了,對他們還會客氣麽?
隻是,喪權辱國這件事,被國相強行扣在丘太泉頭上,他們也不敢摘得太幹淨,不然就得燕王親自背了,隻能含糊其辭地求情。
元利貞仍舊無動於衷地審視著眾臣,喪權辱國的鍋叫丘太泉來背是妥帖的,但他身為大王不能這般急吼吼地卸磨殺驢。
丘太一斷然道:“大王,請大王念在丘氏世代效忠的份兒上,給臣兄留個體麵。”
丘太泉看著燕王明顯心動的樣子,再也顧不上暴怒,瑟瑟發抖地跪在地上,等候發落。
國相孜孜不倦地要弄死親哥哥,燕國權貴們各個心驚膽戰,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含糊地求情。
元利貞終於搖頭道:“國相言重了,徒河城主罪不至死。”
燕王定了性,眾人登時鬆了一口氣,丘太泉也如釋重負,終於有了點精神,怒視那個六親不認的親弟弟,卻不敢再吭聲。
丘太一微微一禮:“臣代兄長謝過大王恩典,徒河城主死罪可免,便奪去一切官職,貶為庶民,永不敘用,家產抄沒充公。”
丘太泉慘哼一聲,直接昏死過去。
燕國權貴們各個不寒而栗,國相原來是惦記上哥哥的家產了。丘太泉這家夥仗著丘氏的威勢,壟斷與大周貿易長達十年,肯定吃得腦滿腸肥。
這把抄了之後,立刻便解了大半的燃眉之急。
燕國權貴們見到這架勢,趕緊很識相地主動捐獻些許家產,一副共赴國難的姿勢。
慕容寶武忽然跪地請罪:“大王,臣指揮失當,失地損兵,難當元帥重任,請大王降罪!”
喪權辱國的鍋扣到了丘太泉頭上,兵事失利的罪當然也隻能慕容寶武來背。
此言一出,廳堂眾臣神色各異。
元利貞斷然搖頭道:“周人火器之利異乎尋常,此非戰之罪也。本王才是燕王,又身居前線,沒有叫旁人頂罪的道理。本王會下罪己詔昭告國人,此戰首責在王,無需多言。”
燕王沒有再叫人背鍋,反倒拿出了擔當,眾臣心情極為複雜。
國相做惡人,燕王當好人,一唱一和,把燕國權貴們拿捏得死死的。
燕西各部並不過分的要求也盡數得到滿足,自然也就無話可說。
“大王,臣請於國都立太學,廣納英才入學。”
此議一出,城主府中登時嘩然。
燕國世勳勢力更強大,較之大周世家有過之而無不及。世代壟斷燕國文武官位。
不僅頂級權貴如此,中下層世襲百戶千戶也比比皆是,隻有這些人能做領軍,小卒永無出頭之日。
文官也是世勳子弟才能被拔擢,平民子弟隻有極為出類拔萃的才能被世勳接納,但一出仕便打上了永生不滅的烙印。
“大王,此事萬萬不可!”
“大王,此事幹係重大,當從長計議才是。”
燕國權貴們當然忍不了,不管是委婉還是直言不諱,沒有一個支持的。
元利貞不可能馬上表態,丘太一沉聲道:“太學士子半數舉薦,半數憑本事考核入學。以後隻有太學士子能入朝為官。”
國相讓了一步,但眾臣還是覺得不妥。
眼下似乎可行,但他們這些世勳也無法保證代代都有英才出,一旦平民之子有了旁的出路,定然會極大地削弱世勳實力。
見眾臣還是反對,丘太一毫不意外,隻是再未讓步,反倒冷冷地威脅道:
“周人狼子野心未泯,我大燕若不能盡速革故鼎新富國強兵,亡國滅種隻在眼前。
諸位既不願入我大燕太學,莫不是想入周人的太學?”
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燕國權貴們各個噤若寒蟬,不敢再反駁,卻也絕不肯輕易妥協。
眼瞅著陷入僵局,燕王元利貞沉聲道:“此事容後再議。”
此事似乎暫時擱置,但君相二人顯然早有默契,隻是阻力太大才不敢硬推。
關鍵這一仗燕國處於明顯劣勢,燕王權威受損是不爭的事實。若是勝了,甚至隻要穩穩地擋住周人強攻,都有可能攜軍威強行推下去。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又反作用於政治。
議和之事已畢,大周皇帝班師的消息也傳來,燕國上下都鬆了好大一口氣。
大龍吞蛟,蛟肯定是先遭不住的。
燕王元利貞仍留在徒河城,畢竟周軍尚未完全撤退,不得不慎。
城主府。
燕國半數權貴重臣、燕西大部首領齊聚一堂。
戰事雖然結束,但畢竟是大燕低頭請降,尤其是東西兩線葫蘆口和望山堡均被周人破了,還繳納了十萬頭牛羊的貢俸,燕國政治氣氛仍舊十分壓抑,比戰時更詭譎。
畢竟打仗時不用考慮那麽多,可一旦停戰,人心便要浮動起來。
此戰燕國也損兵折將,如何封賞有功、撫恤死傷,對於財政更加拮據的燕國來說是個極大的難題。
燕相丘太一雖然有了諸多應對之策,但畢竟燕國剛落了下風,中樞政治權威遭受巨大打擊,要落實下去困難重重。
“左元帥,封賞有功、撫恤死傷需得多少錢糧?”
聽到大王發問,左元帥慕容寶武沉聲道:“大王,至少十萬萬錢。”
燕西唿倫部首領唿倫達日沉聲問道:“敢問左元帥,這十萬萬錢,我燕西各部能得多少?我燕西各部不止死了許多好兒郎,還出了十萬頭牛羊!”
慕容寶武麵無表情地反問道:“不知唿倫首領想要多少?”
唿倫達日似乎早有計較,當即道:“我唿倫部死傷三千,一人一萬錢不過分吧?出了一萬頭牛羊,一頭牛三千錢、一隻羊一千錢,很公道吧?”
其餘燕西各部首領登時不幹了,一個個叫苦,說要少了。
慕容寶武不再吭聲,這群家夥明顯在唱雙簧,大抵就是要按照唿倫達日的數來定。
燕王元利貞麵無表情地審視著眾人,並未表示。
平心而論,唿倫達日的要價不算高。
問題在於大燕拿不出這麽多。
國相丘太一忽然道:“大王,唿倫首領所言頗為公道,若是少了,便要寒了燕西人心。”
最有分量的國相忽然這般說,燕西各部首領皆是錯愕不已。不是要討價還價的麽?直接就蓋棺定論了?
唿倫達日不由豎起大拇指:“國相大氣!”
燕國眾臣看著丘太一,完全不知道這位大王最信重的國相唱得哪一出。
丘太一忽然轉向燕王,朗聲道:“大王,臣彈劾徒河城主丘太泉勾結周人,喪權辱國,依律當五牛分屍!”
此言一出,城主府中登時一片嘩然。
正美滋滋作壁上觀丘太泉愣了一下,旋即暴跳如雷,指著丘太一的鼻子罵道:
“老三,你個畜生,連親哥哥都要害?!”
國相竟然要把親哥哥弄死,這是什麽路數?
“大王,徒河城主雖有過錯,但罪不至死!”
有人帶了頭,眾臣紛紛跪地求情。
不是丘太泉人緣好,而是救丘太泉就是救自己。
燕國權貴們各個不寒而栗,國相都如此對待親哥哥了,對他們還會客氣麽?
隻是,喪權辱國這件事,被國相強行扣在丘太泉頭上,他們也不敢摘得太幹淨,不然就得燕王親自背了,隻能含糊其辭地求情。
元利貞仍舊無動於衷地審視著眾臣,喪權辱國的鍋叫丘太泉來背是妥帖的,但他身為大王不能這般急吼吼地卸磨殺驢。
丘太一斷然道:“大王,請大王念在丘氏世代效忠的份兒上,給臣兄留個體麵。”
丘太泉看著燕王明顯心動的樣子,再也顧不上暴怒,瑟瑟發抖地跪在地上,等候發落。
國相孜孜不倦地要弄死親哥哥,燕國權貴們各個心驚膽戰,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含糊地求情。
元利貞終於搖頭道:“國相言重了,徒河城主罪不至死。”
燕王定了性,眾人登時鬆了一口氣,丘太泉也如釋重負,終於有了點精神,怒視那個六親不認的親弟弟,卻不敢再吭聲。
丘太一微微一禮:“臣代兄長謝過大王恩典,徒河城主死罪可免,便奪去一切官職,貶為庶民,永不敘用,家產抄沒充公。”
丘太泉慘哼一聲,直接昏死過去。
燕國權貴們各個不寒而栗,國相原來是惦記上哥哥的家產了。丘太泉這家夥仗著丘氏的威勢,壟斷與大周貿易長達十年,肯定吃得腦滿腸肥。
這把抄了之後,立刻便解了大半的燃眉之急。
燕國權貴們見到這架勢,趕緊很識相地主動捐獻些許家產,一副共赴國難的姿勢。
慕容寶武忽然跪地請罪:“大王,臣指揮失當,失地損兵,難當元帥重任,請大王降罪!”
喪權辱國的鍋扣到了丘太泉頭上,兵事失利的罪當然也隻能慕容寶武來背。
此言一出,廳堂眾臣神色各異。
元利貞斷然搖頭道:“周人火器之利異乎尋常,此非戰之罪也。本王才是燕王,又身居前線,沒有叫旁人頂罪的道理。本王會下罪己詔昭告國人,此戰首責在王,無需多言。”
燕王沒有再叫人背鍋,反倒拿出了擔當,眾臣心情極為複雜。
國相做惡人,燕王當好人,一唱一和,把燕國權貴們拿捏得死死的。
燕西各部並不過分的要求也盡數得到滿足,自然也就無話可說。
“大王,臣請於國都立太學,廣納英才入學。”
此議一出,城主府中登時嘩然。
燕國世勳勢力更強大,較之大周世家有過之而無不及。世代壟斷燕國文武官位。
不僅頂級權貴如此,中下層世襲百戶千戶也比比皆是,隻有這些人能做領軍,小卒永無出頭之日。
文官也是世勳子弟才能被拔擢,平民子弟隻有極為出類拔萃的才能被世勳接納,但一出仕便打上了永生不滅的烙印。
“大王,此事萬萬不可!”
“大王,此事幹係重大,當從長計議才是。”
燕國權貴們當然忍不了,不管是委婉還是直言不諱,沒有一個支持的。
元利貞不可能馬上表態,丘太一沉聲道:“太學士子半數舉薦,半數憑本事考核入學。以後隻有太學士子能入朝為官。”
國相讓了一步,但眾臣還是覺得不妥。
眼下似乎可行,但他們這些世勳也無法保證代代都有英才出,一旦平民之子有了旁的出路,定然會極大地削弱世勳實力。
見眾臣還是反對,丘太一毫不意外,隻是再未讓步,反倒冷冷地威脅道:
“周人狼子野心未泯,我大燕若不能盡速革故鼎新富國強兵,亡國滅種隻在眼前。
諸位既不願入我大燕太學,莫不是想入周人的太學?”
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燕國權貴們各個噤若寒蟬,不敢再反駁,卻也絕不肯輕易妥協。
眼瞅著陷入僵局,燕王元利貞沉聲道:“此事容後再議。”
此事似乎暫時擱置,但君相二人顯然早有默契,隻是阻力太大才不敢硬推。
關鍵這一仗燕國處於明顯劣勢,燕王權威受損是不爭的事實。若是勝了,甚至隻要穩穩地擋住周人強攻,都有可能攜軍威強行推下去。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又反作用於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