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 作者:南嶽大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虞世學也稍稍壓低聲音道:“興平兄,過去朝廷不敢碰江東,主要是鞭長莫及,兼且江東供應朝廷半數錢糧。
明相這次無中生有籌措糧食的手段你也看到了,清丈田畝也已經開始了,投總賺錢的手段你也看到了,運河也已經開挖了,廣陵工業基地也剛剛啟動了,來年還要整備廣陵水師。江東還能醉生夢死幾年?
明相的大一統絕不隻是嘴上說說,任何阻礙大一統的因素都要被鏟除,興平兄,早做打算。”
王興平愣了一下,旋即追問道:“那運河果真能很快挖通?”
虞世學意味深長地道:“那個糧食債券你也看到了,這次還是使手段逼著十三家公侯帶頭認購破局的。如果朝廷拿出更多誠意,難道籌不夠挖通西線的錢麽?若是西線能通,東線還會遠麽?
吳成德賣力拉攏江東士子,請願緩頰也好,威逼朝廷也罷,不正說明吳氏現在已經騎虎難下了麽?興平兄何必跟著趟這渾水?”
王興平麵色微白,急切地道:“若是吳氏完了,江東各族豈不是要人人自危?這肯定不能退啊?”
虞世學沉聲道:“興平兄應當看得清楚,明相行事都給一條正途,也隻有一條正途。
吳氏的正途在吳成雄奉命北上出任太仆寺卿,隻要他肯來,就算沒有太多實權,也絕對不會有事。
保命的活路在吳成雄請辭後低調蟄伏,叫朝廷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大族身上。
可惜吳氏卻選了下下之策,就算明相原本沒打算殺人,這下為了維護皇權的體麵也不得不殺人了。除非吳氏能求得皇權赦免,否則絕無迴旋餘地。”
王興平心中震駭,第一反應是不信,卻又不敢不信,他神色陰晴不定地問道:
“世學兄,果真如此,我等江東士子該何去何從?”
虞世學道:“興平兄不必焦慮,寫信迴族中準確描述洛都大事詳細過程,然後安心備考即可,我也會寫信與恩公闡明其中利害。“
聽他有送客之意,王興平未解疑惑,當然不肯走,更直截了當地追問道:“敢問世學兄,既然明相真有把握修通運河,那為何非要迫不及待挑釁我江東?”
虞世學沉默了一下,壓低聲音道:“這許多事,我等便是在洛都看得真切,仍覺亦真亦幻。數千裏之外的江東哪裏能真切感受到其間的風險?”
聽他說得含混,王興平先是一頭霧水地蹙眉沉思了一下,旋即麵色驟變,失聲道:
“明相是故意叫我江東自斷退路?!”
虞世學麵無表情地負手而立,並不直接迴答是與否,而是進一步挑明道:“明相不要江東表麵馴服,而是要徹底解決問題。”
王興平雙膝微微一軟,旋即驚慌失措地道:“明相難道要血洗我江東?”
虞世學斷然搖頭道:“這些時日,你可見到明相對誰動過刀?便是王振東那等人,都要忍著惡心保。除了吳氏的存亡操於皇權外,凡是明相能定的,最後大概都不會下死手。”
王興平心中愈發不安,以明相的做派,便是不要命,怕不是也要敲骨吸髓?
虞世學寬慰道:“江東豪族也不可能都打落塵埃,總歸還是要留一批的。明相既然忽然拔擢恩公出任豫章郡守,恩公肯定是可以留的。來年運河開挖,恩公應能坐上豫章郡守了。
隻要恩公能一直坐穩這個位置,待江東事了,興平兄難道還謀不到一個太學名額麽?以興平兄的才學,入了太學,這進士不過是手到擒來罷了。”
王興平聞言精神一振,不由怦然心動,王氏乃是丹陽五大郡望之一,但實力墊底,已經二十年沒爭到太守了。果真親爹能坐穩郡守位置,自己再進太學考中進士,仕途不就敞亮了麽?
他強壓下激動的心情,不由歎道:“我江東對朝廷頗多貢獻,明相何故如此敵視?”
虞世學略顯肅然地解釋道:“明相的大一統論便是夫子們都不敢駁半個字,我江東卻我行我素了遠不止八十載。
本朝諸子百家爭鳴雖不如前朝熱烈,但仍能維持戶樞不蠹。我江東號稱天下文華寶地,此次科舉更是驚動天下,可除了會稽陳夫子,還有拿得出手的大儒麽?
便是陳夫子也恰是出身會稽郡望才得以成長,與陳氏決裂後才成就一代大儒的不是麽?江東之地已經養育不出聖賢了。明相所言割據之禍絕非虛言恫嚇。”
王興平錯愕了好半晌,才無奈地歎道:“世學兄,我知你求學不易,心中或有怨氣,可大族之中也不全是自私自利之輩,你我畢竟都還是江東人吧?”
虞世學負手肅然道:“你我皆首先是周人。”
王興平啞然,這話無比正確,但有幾個人當真?
虞世學審視著王興平的反應,心中了然,明相這個論點無人敢公開反駁,但個人心裏如何想就不好說了。
在天下公利與家族利益衝突時,更多人會選擇家族利益優先;當個人利益與家族利益衝突時,更多人會選擇個人利益。
他一邊思索一邊又補了一句:“我與江東大族並無私怨。”
王興平歎了口氣,轉而問道:“世學兄今晚若是不去,總要有個說法吧?”
虞世學情知僅憑他這個小魚小蝦的一席話根本不可能動搖對方根深蒂固的理念,隻對方不與他直接爭論便已是心胸極廣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王興平被噎了一下,這是要割袍斷義的節奏麽?卻聽他無奈地勸道:“你就甘心每日在這醃臢之地荒廢大好年華麽?明相叫你辦學,哪裏不能辦,非得在這等地方?”
虞世學情知雙方觀念立場差異巨大,並不再多囉嗦,隻是淡然道:“此地甚好。”
王興平卻不甘心,仍苦口婆心勸道:“洛都天下首善之地,能讀得起書的不少,何必在這裏自討苦吃?”
虞世學見對方是好意,便又多說了兩句:“興平兄,明相開科舉、修運河、做產業、重啟田政、整頓地方,所謀者無外乎為天下謀公利。這構建三級教育體係自不會例外,就是叫天下盡可能多的人都讀書。
我奉明相之命在洛都辦學,若是去鼓動尋常富戶資助辦學,自是要從容寫意許多,隻是這顯然不是明相初衷。”
他沒好意思說的是,若是隻撿容易的做,與庸人何異?
明相這次無中生有籌措糧食的手段你也看到了,清丈田畝也已經開始了,投總賺錢的手段你也看到了,運河也已經開挖了,廣陵工業基地也剛剛啟動了,來年還要整備廣陵水師。江東還能醉生夢死幾年?
明相的大一統絕不隻是嘴上說說,任何阻礙大一統的因素都要被鏟除,興平兄,早做打算。”
王興平愣了一下,旋即追問道:“那運河果真能很快挖通?”
虞世學意味深長地道:“那個糧食債券你也看到了,這次還是使手段逼著十三家公侯帶頭認購破局的。如果朝廷拿出更多誠意,難道籌不夠挖通西線的錢麽?若是西線能通,東線還會遠麽?
吳成德賣力拉攏江東士子,請願緩頰也好,威逼朝廷也罷,不正說明吳氏現在已經騎虎難下了麽?興平兄何必跟著趟這渾水?”
王興平麵色微白,急切地道:“若是吳氏完了,江東各族豈不是要人人自危?這肯定不能退啊?”
虞世學沉聲道:“興平兄應當看得清楚,明相行事都給一條正途,也隻有一條正途。
吳氏的正途在吳成雄奉命北上出任太仆寺卿,隻要他肯來,就算沒有太多實權,也絕對不會有事。
保命的活路在吳成雄請辭後低調蟄伏,叫朝廷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大族身上。
可惜吳氏卻選了下下之策,就算明相原本沒打算殺人,這下為了維護皇權的體麵也不得不殺人了。除非吳氏能求得皇權赦免,否則絕無迴旋餘地。”
王興平心中震駭,第一反應是不信,卻又不敢不信,他神色陰晴不定地問道:
“世學兄,果真如此,我等江東士子該何去何從?”
虞世學道:“興平兄不必焦慮,寫信迴族中準確描述洛都大事詳細過程,然後安心備考即可,我也會寫信與恩公闡明其中利害。“
聽他有送客之意,王興平未解疑惑,當然不肯走,更直截了當地追問道:“敢問世學兄,既然明相真有把握修通運河,那為何非要迫不及待挑釁我江東?”
虞世學沉默了一下,壓低聲音道:“這許多事,我等便是在洛都看得真切,仍覺亦真亦幻。數千裏之外的江東哪裏能真切感受到其間的風險?”
聽他說得含混,王興平先是一頭霧水地蹙眉沉思了一下,旋即麵色驟變,失聲道:
“明相是故意叫我江東自斷退路?!”
虞世學麵無表情地負手而立,並不直接迴答是與否,而是進一步挑明道:“明相不要江東表麵馴服,而是要徹底解決問題。”
王興平雙膝微微一軟,旋即驚慌失措地道:“明相難道要血洗我江東?”
虞世學斷然搖頭道:“這些時日,你可見到明相對誰動過刀?便是王振東那等人,都要忍著惡心保。除了吳氏的存亡操於皇權外,凡是明相能定的,最後大概都不會下死手。”
王興平心中愈發不安,以明相的做派,便是不要命,怕不是也要敲骨吸髓?
虞世學寬慰道:“江東豪族也不可能都打落塵埃,總歸還是要留一批的。明相既然忽然拔擢恩公出任豫章郡守,恩公肯定是可以留的。來年運河開挖,恩公應能坐上豫章郡守了。
隻要恩公能一直坐穩這個位置,待江東事了,興平兄難道還謀不到一個太學名額麽?以興平兄的才學,入了太學,這進士不過是手到擒來罷了。”
王興平聞言精神一振,不由怦然心動,王氏乃是丹陽五大郡望之一,但實力墊底,已經二十年沒爭到太守了。果真親爹能坐穩郡守位置,自己再進太學考中進士,仕途不就敞亮了麽?
他強壓下激動的心情,不由歎道:“我江東對朝廷頗多貢獻,明相何故如此敵視?”
虞世學略顯肅然地解釋道:“明相的大一統論便是夫子們都不敢駁半個字,我江東卻我行我素了遠不止八十載。
本朝諸子百家爭鳴雖不如前朝熱烈,但仍能維持戶樞不蠹。我江東號稱天下文華寶地,此次科舉更是驚動天下,可除了會稽陳夫子,還有拿得出手的大儒麽?
便是陳夫子也恰是出身會稽郡望才得以成長,與陳氏決裂後才成就一代大儒的不是麽?江東之地已經養育不出聖賢了。明相所言割據之禍絕非虛言恫嚇。”
王興平錯愕了好半晌,才無奈地歎道:“世學兄,我知你求學不易,心中或有怨氣,可大族之中也不全是自私自利之輩,你我畢竟都還是江東人吧?”
虞世學負手肅然道:“你我皆首先是周人。”
王興平啞然,這話無比正確,但有幾個人當真?
虞世學審視著王興平的反應,心中了然,明相這個論點無人敢公開反駁,但個人心裏如何想就不好說了。
在天下公利與家族利益衝突時,更多人會選擇家族利益優先;當個人利益與家族利益衝突時,更多人會選擇個人利益。
他一邊思索一邊又補了一句:“我與江東大族並無私怨。”
王興平歎了口氣,轉而問道:“世學兄今晚若是不去,總要有個說法吧?”
虞世學情知僅憑他這個小魚小蝦的一席話根本不可能動搖對方根深蒂固的理念,隻對方不與他直接爭論便已是心胸極廣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
王興平被噎了一下,這是要割袍斷義的節奏麽?卻聽他無奈地勸道:“你就甘心每日在這醃臢之地荒廢大好年華麽?明相叫你辦學,哪裏不能辦,非得在這等地方?”
虞世學情知雙方觀念立場差異巨大,並不再多囉嗦,隻是淡然道:“此地甚好。”
王興平卻不甘心,仍苦口婆心勸道:“洛都天下首善之地,能讀得起書的不少,何必在這裏自討苦吃?”
虞世學見對方是好意,便又多說了兩句:“興平兄,明相開科舉、修運河、做產業、重啟田政、整頓地方,所謀者無外乎為天下謀公利。這構建三級教育體係自不會例外,就是叫天下盡可能多的人都讀書。
我奉明相之命在洛都辦學,若是去鼓動尋常富戶資助辦學,自是要從容寫意許多,隻是這顯然不是明相初衷。”
他沒好意思說的是,若是隻撿容易的做,與庸人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