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其實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有很多的小事需要你去處理,比如現在的柳鶴看著李紫煙找的這個店麵,一百平米左右,在杭州最繁華的商業街十字路口,絕對的好位置。
以前這家店是綢緞莊,由於老板賭博欠債就低價賣給了李紫煙,老板把裏麵的東西搬走之後就空蕩蕩的了,宋朝大部分家具都是木製的可以搬走,不像後世裝修那樣用鋼筋水泥。
柳鶴過來主要是確定好廚房的位置和布局,這件事比較複雜,對於一家餐館而言排煙排油很重要,比如說廚房裏麵的煙往哪裏排,下水道怎麽走,柳鶴拿著一張紙開始畫煙道下水道的平麵圖。
李紫煙第一次看見這種平麵圖,很是奇怪,看了半天才明白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間店鋪,柳鶴指著圖紙上的內容,帶著李紫煙實地觀看,指出餐館的布局,煙道下水道怎麽走,座位怎麽擺,灶台要建在哪裏?洗碗在哪裏?
全部跟李紫煙交代清楚。
李紫煙一邊聽一邊心想,這小子莫非也做過很多生意?為什麽他對這些流程這麽熟悉,看起來很有經驗的樣子。
吧台收銀處柳鶴放在了門口,跟後世的肯德基一樣,先買單再吃飯,進店的客人先到收銀台點餐,付完賬之後找位置坐下來,負責收銀的掌櫃再把訂單放到後廚,所以要把廚房放在吧台後麵,這樣員工操作更方便。
交代完之後柳鶴就迴去了,門店廚房改造和前廳的桌椅打造至少要三天,柳鶴估算了一下一百平米的店四個夥計不夠,又叫李紫煙派了兩個人過來學習,主要是學習包子和油條的製作。
五天後店鋪終於裝修好了,柳鶴帶著胡成化和華澤兩人過去看了下,一進入店門口就有一個櫃子,這是柳鶴讓李紫煙叫木匠打造的收銀台,收銀台下麵有三個大抽屜,一個是用來裝吊錢的,一個是用來裝文錢的,剩下一個是用來裝店鋪賬本的,每個抽屜都有一把鎖。
收銀台後麵就是廚房,有四十平米,裏麵有兩個大的土灶台,還有一個平底鍋,有個小區域專門放木柴和木炭,另外一邊建了一個小的洗碗池,還有一張和麵的大桌子和一個切菜用的操作台,廚房的牆壁上釘了很多木釘子用來掛東西。
廚房和大廳之間,做了一個傳菜口,傳菜員負責在這裏拿廚房做好的菜送到客人桌子上,整個餐廳裏的一切都有後世餐廳的影子,甚至連桌椅之間的距離都是後世那樣緊密,目的就是節省空間,多擺幾張桌椅。
在餐廳和廚房的牆壁上寫著“楊氏,油條發明者,生煎包創造者!”這幾個大字,這是李紫煙專門請杭州城書法最好的老先生寫的,字體寫的非常漂亮。
餐廳兩邊的牆壁上依然是左邊寫道:“人生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右邊寫道:“在杭州,遇一人,尋一味,知音難得,你更難得”。
有了這些佳句,頓時餐廳的整個文藝氣息就出來了,仿佛來這裏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欣賞這兩句話。
華澤和胡成化看完之後都很滿意,李紫煙的經商天賦確實很強,辦事的效率很高。店鋪門口四個燙金大字:“楊氏油條”!
柳鶴看完之後總覺得門口少了一點東西,於是跟李紫煙說,讓她在店門口樹立一塊牌子,像後世的宣傳展架一樣,讓人拿毛筆在紅紙上寫道:“楊氏油條第二分店三日後開張,開張前三日油條買三送一,走過路過莫錯過!”
寫完之後貼在牌子上,讓過往的人們觀看。
油條經過一個月的發酵,杭州城的老百姓都聽說了這種美味的吃食,隻是很多人都沒機會去品嚐,對於生活工作都在最中心商業街的人們而言,西湖那邊確實有點遠,吃個油條跑這麽遠不劃算。
油條買三送一,這種優惠活動宋朝的老百姓們哪抵擋得住,從來沒有人搞過這樣的促銷活動,老百姓們都覺得占到了楊氏油條的便宜。
隻要讓顧客覺得有便宜可占,那你的商業活動就是成功的,很快這條商業街上的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邀請親朋好友等楊是開業那天大家一起去占便宜。
宋人的夜晚除了去煙花巷柳之地,就是去街上逛逛,或者去茶樓聽聽說書,或者聽聽戲曲,經過兩三天人們的主動傳播,很多人都知道明天楊氏油條開業,大家都想要去占便宜,買的越多便宜占的越多,大家都蠢蠢欲動了。
柳鶴已經帶著楊氏油條西湖店的三位老員工來到了這家新店,包括六個學徒,打算今晚先舉行一場小規模的試營業,讓老員工帶著六個新學徒熟悉一下流程,另外李紫煙、華澤、胡成化叫了一些平時比較要好的朋友晚上過來喝個油條吃個生煎包。
楊氏油條東清街分店燈火通明,廚房的人都在忙碌著,和麵的和麵,燒火的燒火,為了防止明天人手不夠,柳鶴特意讓華澤提前一天把六個學徒送了過來,雖然隻跟著師傅學習了一天,但是洗碗、燒火這些事情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柳鶴要上學不可能一天都待在這個新開張的店裏,所以今晚過來帶著大家走一遍流程和吩咐一些注意事項,有李紫煙和楊碧月兩個人在開業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走完這些流程後已經到深夜了,眾人忙完就迴去了,李紫煙安排馬車把柳鶴楊碧月等人送了迴去,何嬸和彭氏帶著三位新學徒留在老店裏,楊碧月明天早點過去新店幫忙。
第二天一大早楊碧月就過來叫柳鶴了,李紫煙安排接人的馬車已經在店門口等候了,兩人到達新店的時候,李紫煙已經在店裏忙碌了,每天桌椅都要擦拭這是柳鶴定的規定,此時李紫煙正指揮著兩個少女在擦拭桌椅。
最早培訓的四位學徒已經在後廚忙碌了,四人已經在西湖店學習了半個月,每天的工作內容四人已經輕車熟路,由於開業活動是贈送油條,所以今天的油條胚子大家準備了很多。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就灑進了店鋪,同時也帶來了第一位客人,這位是旁邊商鋪的老板,之前就聽說過油條的美味,可是一直沒機會品嚐,今天起了個大早,來到了楊氏油條店裏,李紫煙和年輕的女掌櫃負責前廳,楊碧月負責廚房,柳鶴自然就負責打雜。
前來吃早餐的人越來越多,十四張桌子的店鋪很快就坐滿了,麵對著這些後來的人,在裏麵吃早餐的人們卻是很興奮,幸好來得早,否則隻能跟他們一樣在店門口排隊等候了,一陣優越感,由然心生!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店門口等待,李紫煙走到店門口,對著排隊的大家說道:“各位,很抱歉,店裏已經坐滿了,不過大家可以把包子、油條還有生煎包帶迴去吃,不一定非要在店裏吃!”
聽完李紫煙的話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呀,打包迴去跟夫人兒子一起吃多好,於是很多人都選擇打包迴去,看到這麽多的人要求打包,柳鶴安排了一個人專門負責打包。
也有人選擇留下來排隊等候到店裏吃,畢竟打包這件事情宋朝還很少,大家還是更喜歡原來的生活習慣。
李紫煙在收銀台看著下麵的三個錢櫃,盯著銀兩的聲音,沒過多久,一個錢櫃就裝滿了,看著店門外烏泱泱的人,李紫煙發現原來做吃食還挺賺錢的。
街上的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吃完早餐,來逛街了,但是楊氏油條店門口依然圍滿了人,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裏是在做什麽,問了那些等待的人才知道,這家店的生煎包和油條是杭州城最好吃的小吃,於是也跟著排隊了。
那些花了三根油條的錢,拿到了四根油條的人們,一出店鋪就拿著打包好的油條先吃了起來,太香了,忍不住在街邊吃了起來,口感香酥脆口甚是美味,一邊感歎一邊說道“果然如此美味!”
排隊的人看著他手上的油條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聞著油條散發出來的香味,看來今天的排隊是個明智決定,明天一定要早點起來,坐在店鋪裏麵吃,那感覺肯定比排隊更美妙。
在廚房負責製作油條煎包的四個老學徒忙得頭都暈了,從早上到現在,已經4個小時了,連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做好一鍋一下子又沒了,就連包子都來不及做,太忙了。
在收銀台負責收錢的李紫煙也忙累了,聲音都啞了,可是看著門口依然排著長龍的隊,馬上吩咐夥計去李家的糧食店裏扛幾袋麵粉迴來。
以前這家店是綢緞莊,由於老板賭博欠債就低價賣給了李紫煙,老板把裏麵的東西搬走之後就空蕩蕩的了,宋朝大部分家具都是木製的可以搬走,不像後世裝修那樣用鋼筋水泥。
柳鶴過來主要是確定好廚房的位置和布局,這件事比較複雜,對於一家餐館而言排煙排油很重要,比如說廚房裏麵的煙往哪裏排,下水道怎麽走,柳鶴拿著一張紙開始畫煙道下水道的平麵圖。
李紫煙第一次看見這種平麵圖,很是奇怪,看了半天才明白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間店鋪,柳鶴指著圖紙上的內容,帶著李紫煙實地觀看,指出餐館的布局,煙道下水道怎麽走,座位怎麽擺,灶台要建在哪裏?洗碗在哪裏?
全部跟李紫煙交代清楚。
李紫煙一邊聽一邊心想,這小子莫非也做過很多生意?為什麽他對這些流程這麽熟悉,看起來很有經驗的樣子。
吧台收銀處柳鶴放在了門口,跟後世的肯德基一樣,先買單再吃飯,進店的客人先到收銀台點餐,付完賬之後找位置坐下來,負責收銀的掌櫃再把訂單放到後廚,所以要把廚房放在吧台後麵,這樣員工操作更方便。
交代完之後柳鶴就迴去了,門店廚房改造和前廳的桌椅打造至少要三天,柳鶴估算了一下一百平米的店四個夥計不夠,又叫李紫煙派了兩個人過來學習,主要是學習包子和油條的製作。
五天後店鋪終於裝修好了,柳鶴帶著胡成化和華澤兩人過去看了下,一進入店門口就有一個櫃子,這是柳鶴讓李紫煙叫木匠打造的收銀台,收銀台下麵有三個大抽屜,一個是用來裝吊錢的,一個是用來裝文錢的,剩下一個是用來裝店鋪賬本的,每個抽屜都有一把鎖。
收銀台後麵就是廚房,有四十平米,裏麵有兩個大的土灶台,還有一個平底鍋,有個小區域專門放木柴和木炭,另外一邊建了一個小的洗碗池,還有一張和麵的大桌子和一個切菜用的操作台,廚房的牆壁上釘了很多木釘子用來掛東西。
廚房和大廳之間,做了一個傳菜口,傳菜員負責在這裏拿廚房做好的菜送到客人桌子上,整個餐廳裏的一切都有後世餐廳的影子,甚至連桌椅之間的距離都是後世那樣緊密,目的就是節省空間,多擺幾張桌椅。
在餐廳和廚房的牆壁上寫著“楊氏,油條發明者,生煎包創造者!”這幾個大字,這是李紫煙專門請杭州城書法最好的老先生寫的,字體寫的非常漂亮。
餐廳兩邊的牆壁上依然是左邊寫道:“人生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右邊寫道:“在杭州,遇一人,尋一味,知音難得,你更難得”。
有了這些佳句,頓時餐廳的整個文藝氣息就出來了,仿佛來這裏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欣賞這兩句話。
華澤和胡成化看完之後都很滿意,李紫煙的經商天賦確實很強,辦事的效率很高。店鋪門口四個燙金大字:“楊氏油條”!
柳鶴看完之後總覺得門口少了一點東西,於是跟李紫煙說,讓她在店門口樹立一塊牌子,像後世的宣傳展架一樣,讓人拿毛筆在紅紙上寫道:“楊氏油條第二分店三日後開張,開張前三日油條買三送一,走過路過莫錯過!”
寫完之後貼在牌子上,讓過往的人們觀看。
油條經過一個月的發酵,杭州城的老百姓都聽說了這種美味的吃食,隻是很多人都沒機會去品嚐,對於生活工作都在最中心商業街的人們而言,西湖那邊確實有點遠,吃個油條跑這麽遠不劃算。
油條買三送一,這種優惠活動宋朝的老百姓們哪抵擋得住,從來沒有人搞過這樣的促銷活動,老百姓們都覺得占到了楊氏油條的便宜。
隻要讓顧客覺得有便宜可占,那你的商業活動就是成功的,很快這條商業街上的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邀請親朋好友等楊是開業那天大家一起去占便宜。
宋人的夜晚除了去煙花巷柳之地,就是去街上逛逛,或者去茶樓聽聽說書,或者聽聽戲曲,經過兩三天人們的主動傳播,很多人都知道明天楊氏油條開業,大家都想要去占便宜,買的越多便宜占的越多,大家都蠢蠢欲動了。
柳鶴已經帶著楊氏油條西湖店的三位老員工來到了這家新店,包括六個學徒,打算今晚先舉行一場小規模的試營業,讓老員工帶著六個新學徒熟悉一下流程,另外李紫煙、華澤、胡成化叫了一些平時比較要好的朋友晚上過來喝個油條吃個生煎包。
楊氏油條東清街分店燈火通明,廚房的人都在忙碌著,和麵的和麵,燒火的燒火,為了防止明天人手不夠,柳鶴特意讓華澤提前一天把六個學徒送了過來,雖然隻跟著師傅學習了一天,但是洗碗、燒火這些事情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柳鶴要上學不可能一天都待在這個新開張的店裏,所以今晚過來帶著大家走一遍流程和吩咐一些注意事項,有李紫煙和楊碧月兩個人在開業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走完這些流程後已經到深夜了,眾人忙完就迴去了,李紫煙安排馬車把柳鶴楊碧月等人送了迴去,何嬸和彭氏帶著三位新學徒留在老店裏,楊碧月明天早點過去新店幫忙。
第二天一大早楊碧月就過來叫柳鶴了,李紫煙安排接人的馬車已經在店門口等候了,兩人到達新店的時候,李紫煙已經在店裏忙碌了,每天桌椅都要擦拭這是柳鶴定的規定,此時李紫煙正指揮著兩個少女在擦拭桌椅。
最早培訓的四位學徒已經在後廚忙碌了,四人已經在西湖店學習了半個月,每天的工作內容四人已經輕車熟路,由於開業活動是贈送油條,所以今天的油條胚子大家準備了很多。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就灑進了店鋪,同時也帶來了第一位客人,這位是旁邊商鋪的老板,之前就聽說過油條的美味,可是一直沒機會品嚐,今天起了個大早,來到了楊氏油條店裏,李紫煙和年輕的女掌櫃負責前廳,楊碧月負責廚房,柳鶴自然就負責打雜。
前來吃早餐的人越來越多,十四張桌子的店鋪很快就坐滿了,麵對著這些後來的人,在裏麵吃早餐的人們卻是很興奮,幸好來得早,否則隻能跟他們一樣在店門口排隊等候了,一陣優越感,由然心生!
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店門口等待,李紫煙走到店門口,對著排隊的大家說道:“各位,很抱歉,店裏已經坐滿了,不過大家可以把包子、油條還有生煎包帶迴去吃,不一定非要在店裏吃!”
聽完李紫煙的話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呀,打包迴去跟夫人兒子一起吃多好,於是很多人都選擇打包迴去,看到這麽多的人要求打包,柳鶴安排了一個人專門負責打包。
也有人選擇留下來排隊等候到店裏吃,畢竟打包這件事情宋朝還很少,大家還是更喜歡原來的生活習慣。
李紫煙在收銀台看著下麵的三個錢櫃,盯著銀兩的聲音,沒過多久,一個錢櫃就裝滿了,看著店門外烏泱泱的人,李紫煙發現原來做吃食還挺賺錢的。
街上的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吃完早餐,來逛街了,但是楊氏油條店門口依然圍滿了人,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裏是在做什麽,問了那些等待的人才知道,這家店的生煎包和油條是杭州城最好吃的小吃,於是也跟著排隊了。
那些花了三根油條的錢,拿到了四根油條的人們,一出店鋪就拿著打包好的油條先吃了起來,太香了,忍不住在街邊吃了起來,口感香酥脆口甚是美味,一邊感歎一邊說道“果然如此美味!”
排隊的人看著他手上的油條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聞著油條散發出來的香味,看來今天的排隊是個明智決定,明天一定要早點起來,坐在店鋪裏麵吃,那感覺肯定比排隊更美妙。
在廚房負責製作油條煎包的四個老學徒忙得頭都暈了,從早上到現在,已經4個小時了,連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做好一鍋一下子又沒了,就連包子都來不及做,太忙了。
在收銀台負責收錢的李紫煙也忙累了,聲音都啞了,可是看著門口依然排著長龍的隊,馬上吩咐夥計去李家的糧食店裏扛幾袋麵粉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