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天微亮。
柳鶴便早早就起來練功了。
倒不是因為他想這麽努力拚命,而是在這個沒有夜生活的年代,晚上吃完飯不能玩手機、不能看電視,除了睡覺還能幹嘛。
睡足八個小時,醒的自然就早了。
練功完後,柳鶴便開始幫忙爸媽割雜草和蘆葦。
雜草叢中有各種各樣的植物,柳鶴發現了一種能夠快速止血的植物。
這是一種莖係很小的藤蔓,會出現在河邊的蘆葦叢中,也會出現在雜草堆裏。
這種藤蔓隻有一根主藤,剩下的都是依附在主藤上生長出來的枝藤,主藤很細,像爬山虎一樣會攀爬在各種植被上。
植物的葉子呈橢圓形綠色,很小很細,密密麻麻都是,這種植物柳鶴在後世的農村裏見過,是用來止血的。
柳鶴把藤蔓摘了一些迴去,晚上吃飯的時候問了下父母,兩人都說不知道叫什麽名字,也沒聽說可以用來止血,柳鶴隻能按照後世農村的叫法來稱唿它:板古藤。
隻要把它的藤蔓摘迴去,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三天後把藤蔓拿起來,就會出現金黃色的粉末,把粉末收集起來,劃傷手指的時候把它灑在出血處,過一會兒就不再流血了,功效和雲南白藥有點類似。
為了收集更多的藤蔓,柳鶴走遍了整個村莊的小河邊,最後在一條小溪邊看見了許多藤蔓,河邊的蘆葦蕩裏爬滿了,綠油油的一片,壓得蘆葦都低下了頭。
這種藤蔓村民們還沒發現它的用途也屬正常,它需要摘下來暴曬出粉才能用,如果你不摘下來,任由它在樹上爬著,那肯定發現不了它會出現的黃色粉末,風一吹粉末就看不見了。
柳鶴查看了一下,並沒有急著去摘它,柳鶴還不確定家裏有沒有曬製的工具?
竹簸箕,如果沒有,摘迴去的話那就浪費了,總不能把它放在到處是沙土的地上暴曬,大宋可沒有水泥,地麵都是泥土,還是先迴家看看有沒有竹簸箕,有了這東西就有辦法晾曬了。
眼看著太陽要下山了,柳鶴便去河裏抓了兩條魚,路邊摘了一把野菜,準備今晚煮魚吃。
來到大宋三個多月了,他吃的食物都是水煮的,家裏沒有油,想炒菜也沒辦法。
雖然用鐵鍋炒菜的烹飪方法起源於宋朝,但現在的宋朝隻有富貴人家,街邊大酒樓才有炒菜,普通農村家裏還是以煮為主。
柳鶴家裏的調料很少,應該說沒有,隻有一個鹽,味精沒有,醬料則更不可能有,但是柳鶴手藝不錯,煮出來的味道還行,畢竟在沒有任何汙染水質下養的魚,味道就是鮮美,如果有豆腐那就更完美了。
傳說豆腐起源於西漢,但是普通人家還是吃不起,首先你得要有豆子,南方一般以水稻為主,豆子很少見,倒是在鎮上聽孫夢琪說有專門賣豆花的店,但是一碗豆花三文錢可不便宜。
廖氏自從發現兒子做的菜比自己做的更好吃之後,基本上做飯的事情就落在了十歲的柳鶴身上,廖氏負責生火打個下手。
兩個人在廚房忙碌,速度就快了很多,半個小時後全家就開飯了。
柳鶴拿起筷子,從碗裏夾起了一根水芹菜,一邊吃一邊問柳本良:“爹,咱家有沒有簸箕?”
“有啊,怎麽了?”
“有幾個呀?”
“兩個!”
“我想到一個賺錢的方法,今天下午給你們看的那個藤蔓其實是可以用來止血的,我打算把它采摘迴來,曬幹之後賣給孫叔叔。”
柳鶴想了想,還是將自己認為的賺錢之法告訴了父母。
“那個是藥材?你確定嗎?用來治病的東西可不能馬虎。”
柳本良有些擔憂道,要是出了問題,那可就完犢子了。
“我確定,我以前用過!”柳鶴迴答道,他倒是沒有撒謊,後世用過而已。
“你用過?我咋沒看見呢?”
廖氏聽聞後更是一陣疑惑道。
柳鶴滿臉汗顏,自己說話又不經腦子了。
“那是去年,對,去年夏天的時候,我沒事幹,摘了一根迴來,太陽一曬就掉出了粉末,剛好那天我的腳被石頭割破了皮,於是弄了一點上去,沒想到很快就不流血了。”
柳鶴一本正經的撒謊道。
“我明天用咱們家的簸箕先曬一點出來,然後送給孫叔叔看一下效果,如果有用的話那以後我再去多摘一點來曬。”
柳鶴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那你注意安全,不要離河邊太近,摘路旁邊的,明天你就不用去幫我們了,現在雜草蘆葦也割的差不多了。”
老爹柳本良看到兒子有了主意,家裏窮他也沒有更好的賺錢之法,不妨讓兒子去試試吧!
“好的!”
……
第二天一早,練完功,喝完粥,柳鶴就從家裏出發了,到那條小河邊摘了一些靠近路邊,比較飽滿的板古藤,捆了個結,又在河邊的一棵桃樹下,撿了一根幹燥的樹枝,把摘的兩捆板古藤挑在肩上準備迴去。
突然看到旁邊的幾株植物,柳鶴的眼睛都舍不得挪開了,目瞪口呆,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如果此時有人路過還以為這小娃子中邪了呢!
柳鶴馬上把肩上的藤蔓放了下來,蹲在那幾株植物前,左看看右看看,還摘了一片葉子放進嘴裏嚼了嚼,頓時一股久違的味道,衝刺著他的口腔。
“哈哈,這是茶葉!哈哈,茶葉!”柳鶴太興奮了,差點就手舞足蹈了起來。
茶葉興起於唐朝,盛行於宋朝,唐代陸羽因為一本《茶經》而被後世稱為茶聖,柳鶴知道宋朝上至天子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歡喝茶。
不過宋朝的喝茶跟後世有點不一樣,宋朝人喜歡鬥茶,所謂鬥茶就是各泡各的茶,然後相互品鑒,評出優劣,鬥茶的同時還可以吟詩作對。
除了鬥茶宋朝還流行點茶,點茶是先將茶葉磨細變成茶粉狀,置入茶盞中以後,加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以粘稠為宜。
這裏有個專業術語,叫做調膏。
視茶盞的大小和茶葉量注入適量沸水後,用茶筅不停旋轉攪動茶湯,讓茶湯表麵形成湯花,其實就是起泡沫。
有點像星巴克咖啡上麵的拉花,客家人的擂茶也是來源於此。
這其實就跟21世紀的奶茶有點像了。
看見了茶葉,今天的意外收獲有點大,宋朝雖然有茶葉,但是卻沒有出現過紅茶,柳鶴知道紅茶最早是出現在明朝時期。
柳鶴在後世農村的時候,村子裏有個老人,清明節前後會製作紅茶,每年做茶葉時,柳鶴都會跑去看一下,順便帶點茶葉迴去給家裏人喝。
現在距離清明節還有段時間,摘茶葉不急,還是先把藤蔓拿迴去曬幹,柳鶴順便摘了幾片茶葉便朝家裏方向去了,得趕緊在正午太陽之前把藤蔓拿出去曬著。
迴到家翻出了秋天曬穀子才用的兩個簸箕,然後把那兩捆板古藤,一個簸箕裏麵放一個,放在門口的地上,讓它們暴曬。
做完了這些,柳鶴打算去家裏的農田看一下,到底是蘆葦燒成灰的作用更好還是雜草的作用更好?
他之前跟父母交待了,其中一塊農田多放雜草,另外一塊多放點蘆葦,剩下的就可以隨便一點。
今天的太陽很大,沒有風,這種天氣很適合放火。
柳鶴來到農田時,柳本良夫婦已經在農田和山體之間留出了一大塊空地,旁邊還放了幾根寬大的綠色鬆樹枝。
這是為了防止農田裏的火苗竄到山上來,要是把山給燒了,那可就罪過了,宋朝燒山,要是賠不起的話,那也是要坐牢的。
何況最近晴天,天氣幹燥,山體植被很容易被火苗點燃,還是小心為上。
柳鶴負責點火,爹娘分別站在農田兩側,隻要有火苗往山上躥,就用鬆樹枝拍滅它,綠油油的鬆樹枝拍滅幾個火苗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柳鶴伸了伸手,示意他要開始點火了。
“還不出來,還不出來……”
終於在柳鶴嘀咕了十多聲之後,那團很細的雜草冒出了火星,不一會兒便出現了煙霧,柳鶴小嘴不斷的吹氣,終於那團小雜草出現了火苗,柳鶴趕緊把這團小火苗放在了幹燥的蘆葦葉叢中。
小火開始慢慢變大,一點點的蠶食這塊農田,很快就燒到了柳本良的腳下,柳本良連忙拿起手裏的鬆樹枝不斷的拍打上來的小火苗。
最後一個雜草都燃燒完了,柳本良還是很不甘心的拿著綠色的鬆樹枝,不斷的撲滅地麵上的火星,最終再三確認沒有火苗了,才離開他的那一道防線。
此時農田的另外一邊燃燒的火苗已經撲到了廖氏的腳下,廖氏跟丈夫一樣,一遍遍的用鬆樹枝拍打著這些小火苗。
三個人重複了八遍,終於把八塊農田都燒完了,柳鶴和父母坐在田埂邊,等著田裏的那些火苗熄滅,等徹底安全了,再迴家也不遲。
這樣的速度其實很慢,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幹燥的雜草和蘆葦都放在一堆,一把火點燃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去山上挖隔離帶,甚至燒完之後不需要等火星滅掉,直接用水澆上去火星自燃就滅了。
但是因為這裏的農田存在著很多蘆葦雜草根莖,柳鶴是想用大火來燒滅它們,靠爹娘四隻手想把這些根莖去除很難,但是通過高溫燃燒大火,速度會更快,效果也會更好,雖然不可能全部根莖都燒滅,但是效果比人手操作更有用。
這也是為什麽柳鶴讓父母,先把農田的土地翻一下,然後再放入雜草和蘆葦覆蓋住,相信這樣一場大火,能夠讓家裏今年紅紅火火,最起碼一家三口不能再餓著肚子了。
柳鶴便早早就起來練功了。
倒不是因為他想這麽努力拚命,而是在這個沒有夜生活的年代,晚上吃完飯不能玩手機、不能看電視,除了睡覺還能幹嘛。
睡足八個小時,醒的自然就早了。
練功完後,柳鶴便開始幫忙爸媽割雜草和蘆葦。
雜草叢中有各種各樣的植物,柳鶴發現了一種能夠快速止血的植物。
這是一種莖係很小的藤蔓,會出現在河邊的蘆葦叢中,也會出現在雜草堆裏。
這種藤蔓隻有一根主藤,剩下的都是依附在主藤上生長出來的枝藤,主藤很細,像爬山虎一樣會攀爬在各種植被上。
植物的葉子呈橢圓形綠色,很小很細,密密麻麻都是,這種植物柳鶴在後世的農村裏見過,是用來止血的。
柳鶴把藤蔓摘了一些迴去,晚上吃飯的時候問了下父母,兩人都說不知道叫什麽名字,也沒聽說可以用來止血,柳鶴隻能按照後世農村的叫法來稱唿它:板古藤。
隻要把它的藤蔓摘迴去,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三天後把藤蔓拿起來,就會出現金黃色的粉末,把粉末收集起來,劃傷手指的時候把它灑在出血處,過一會兒就不再流血了,功效和雲南白藥有點類似。
為了收集更多的藤蔓,柳鶴走遍了整個村莊的小河邊,最後在一條小溪邊看見了許多藤蔓,河邊的蘆葦蕩裏爬滿了,綠油油的一片,壓得蘆葦都低下了頭。
這種藤蔓村民們還沒發現它的用途也屬正常,它需要摘下來暴曬出粉才能用,如果你不摘下來,任由它在樹上爬著,那肯定發現不了它會出現的黃色粉末,風一吹粉末就看不見了。
柳鶴查看了一下,並沒有急著去摘它,柳鶴還不確定家裏有沒有曬製的工具?
竹簸箕,如果沒有,摘迴去的話那就浪費了,總不能把它放在到處是沙土的地上暴曬,大宋可沒有水泥,地麵都是泥土,還是先迴家看看有沒有竹簸箕,有了這東西就有辦法晾曬了。
眼看著太陽要下山了,柳鶴便去河裏抓了兩條魚,路邊摘了一把野菜,準備今晚煮魚吃。
來到大宋三個多月了,他吃的食物都是水煮的,家裏沒有油,想炒菜也沒辦法。
雖然用鐵鍋炒菜的烹飪方法起源於宋朝,但現在的宋朝隻有富貴人家,街邊大酒樓才有炒菜,普通農村家裏還是以煮為主。
柳鶴家裏的調料很少,應該說沒有,隻有一個鹽,味精沒有,醬料則更不可能有,但是柳鶴手藝不錯,煮出來的味道還行,畢竟在沒有任何汙染水質下養的魚,味道就是鮮美,如果有豆腐那就更完美了。
傳說豆腐起源於西漢,但是普通人家還是吃不起,首先你得要有豆子,南方一般以水稻為主,豆子很少見,倒是在鎮上聽孫夢琪說有專門賣豆花的店,但是一碗豆花三文錢可不便宜。
廖氏自從發現兒子做的菜比自己做的更好吃之後,基本上做飯的事情就落在了十歲的柳鶴身上,廖氏負責生火打個下手。
兩個人在廚房忙碌,速度就快了很多,半個小時後全家就開飯了。
柳鶴拿起筷子,從碗裏夾起了一根水芹菜,一邊吃一邊問柳本良:“爹,咱家有沒有簸箕?”
“有啊,怎麽了?”
“有幾個呀?”
“兩個!”
“我想到一個賺錢的方法,今天下午給你們看的那個藤蔓其實是可以用來止血的,我打算把它采摘迴來,曬幹之後賣給孫叔叔。”
柳鶴想了想,還是將自己認為的賺錢之法告訴了父母。
“那個是藥材?你確定嗎?用來治病的東西可不能馬虎。”
柳本良有些擔憂道,要是出了問題,那可就完犢子了。
“我確定,我以前用過!”柳鶴迴答道,他倒是沒有撒謊,後世用過而已。
“你用過?我咋沒看見呢?”
廖氏聽聞後更是一陣疑惑道。
柳鶴滿臉汗顏,自己說話又不經腦子了。
“那是去年,對,去年夏天的時候,我沒事幹,摘了一根迴來,太陽一曬就掉出了粉末,剛好那天我的腳被石頭割破了皮,於是弄了一點上去,沒想到很快就不流血了。”
柳鶴一本正經的撒謊道。
“我明天用咱們家的簸箕先曬一點出來,然後送給孫叔叔看一下效果,如果有用的話那以後我再去多摘一點來曬。”
柳鶴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那你注意安全,不要離河邊太近,摘路旁邊的,明天你就不用去幫我們了,現在雜草蘆葦也割的差不多了。”
老爹柳本良看到兒子有了主意,家裏窮他也沒有更好的賺錢之法,不妨讓兒子去試試吧!
“好的!”
……
第二天一早,練完功,喝完粥,柳鶴就從家裏出發了,到那條小河邊摘了一些靠近路邊,比較飽滿的板古藤,捆了個結,又在河邊的一棵桃樹下,撿了一根幹燥的樹枝,把摘的兩捆板古藤挑在肩上準備迴去。
突然看到旁邊的幾株植物,柳鶴的眼睛都舍不得挪開了,目瞪口呆,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如果此時有人路過還以為這小娃子中邪了呢!
柳鶴馬上把肩上的藤蔓放了下來,蹲在那幾株植物前,左看看右看看,還摘了一片葉子放進嘴裏嚼了嚼,頓時一股久違的味道,衝刺著他的口腔。
“哈哈,這是茶葉!哈哈,茶葉!”柳鶴太興奮了,差點就手舞足蹈了起來。
茶葉興起於唐朝,盛行於宋朝,唐代陸羽因為一本《茶經》而被後世稱為茶聖,柳鶴知道宋朝上至天子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歡喝茶。
不過宋朝的喝茶跟後世有點不一樣,宋朝人喜歡鬥茶,所謂鬥茶就是各泡各的茶,然後相互品鑒,評出優劣,鬥茶的同時還可以吟詩作對。
除了鬥茶宋朝還流行點茶,點茶是先將茶葉磨細變成茶粉狀,置入茶盞中以後,加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以粘稠為宜。
這裏有個專業術語,叫做調膏。
視茶盞的大小和茶葉量注入適量沸水後,用茶筅不停旋轉攪動茶湯,讓茶湯表麵形成湯花,其實就是起泡沫。
有點像星巴克咖啡上麵的拉花,客家人的擂茶也是來源於此。
這其實就跟21世紀的奶茶有點像了。
看見了茶葉,今天的意外收獲有點大,宋朝雖然有茶葉,但是卻沒有出現過紅茶,柳鶴知道紅茶最早是出現在明朝時期。
柳鶴在後世農村的時候,村子裏有個老人,清明節前後會製作紅茶,每年做茶葉時,柳鶴都會跑去看一下,順便帶點茶葉迴去給家裏人喝。
現在距離清明節還有段時間,摘茶葉不急,還是先把藤蔓拿迴去曬幹,柳鶴順便摘了幾片茶葉便朝家裏方向去了,得趕緊在正午太陽之前把藤蔓拿出去曬著。
迴到家翻出了秋天曬穀子才用的兩個簸箕,然後把那兩捆板古藤,一個簸箕裏麵放一個,放在門口的地上,讓它們暴曬。
做完了這些,柳鶴打算去家裏的農田看一下,到底是蘆葦燒成灰的作用更好還是雜草的作用更好?
他之前跟父母交待了,其中一塊農田多放雜草,另外一塊多放點蘆葦,剩下的就可以隨便一點。
今天的太陽很大,沒有風,這種天氣很適合放火。
柳鶴來到農田時,柳本良夫婦已經在農田和山體之間留出了一大塊空地,旁邊還放了幾根寬大的綠色鬆樹枝。
這是為了防止農田裏的火苗竄到山上來,要是把山給燒了,那可就罪過了,宋朝燒山,要是賠不起的話,那也是要坐牢的。
何況最近晴天,天氣幹燥,山體植被很容易被火苗點燃,還是小心為上。
柳鶴負責點火,爹娘分別站在農田兩側,隻要有火苗往山上躥,就用鬆樹枝拍滅它,綠油油的鬆樹枝拍滅幾個火苗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柳鶴伸了伸手,示意他要開始點火了。
“還不出來,還不出來……”
終於在柳鶴嘀咕了十多聲之後,那團很細的雜草冒出了火星,不一會兒便出現了煙霧,柳鶴小嘴不斷的吹氣,終於那團小雜草出現了火苗,柳鶴趕緊把這團小火苗放在了幹燥的蘆葦葉叢中。
小火開始慢慢變大,一點點的蠶食這塊農田,很快就燒到了柳本良的腳下,柳本良連忙拿起手裏的鬆樹枝不斷的拍打上來的小火苗。
最後一個雜草都燃燒完了,柳本良還是很不甘心的拿著綠色的鬆樹枝,不斷的撲滅地麵上的火星,最終再三確認沒有火苗了,才離開他的那一道防線。
此時農田的另外一邊燃燒的火苗已經撲到了廖氏的腳下,廖氏跟丈夫一樣,一遍遍的用鬆樹枝拍打著這些小火苗。
三個人重複了八遍,終於把八塊農田都燒完了,柳鶴和父母坐在田埂邊,等著田裏的那些火苗熄滅,等徹底安全了,再迴家也不遲。
這樣的速度其實很慢,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幹燥的雜草和蘆葦都放在一堆,一把火點燃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去山上挖隔離帶,甚至燒完之後不需要等火星滅掉,直接用水澆上去火星自燃就滅了。
但是因為這裏的農田存在著很多蘆葦雜草根莖,柳鶴是想用大火來燒滅它們,靠爹娘四隻手想把這些根莖去除很難,但是通過高溫燃燒大火,速度會更快,效果也會更好,雖然不可能全部根莖都燒滅,但是效果比人手操作更有用。
這也是為什麽柳鶴讓父母,先把農田的土地翻一下,然後再放入雜草和蘆葦覆蓋住,相信這樣一場大火,能夠讓家裏今年紅紅火火,最起碼一家三口不能再餓著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