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杜青蓮一聽洪公公這樣說,她也是不由兩股戰戰。
想起朝堂上那個高個頭的年輕人,那棱角分明的臉龐,站在朝堂上揮斥方遒,諸大臣皆不敢搭話,尤其他發怒的樣子,眼睛裏都能噴出火來。
太後心想,這次抓捕嚴昌廉,並致其死亡在獄中,實難善了了。
不由罵到:“洪虔啊,你這個狗才,你這時還在跟哀家訴苦,你當時擅做主張,假傳哀家懿旨去抓捕嚴昌廉的時候,你怎麽就沒想到今天?
你讓哀家救你,哀家怎麽救你,就連哀家的娘家清遠侯一家還在江毅手中呢,都是你惹得禍端。
如今,清遠侯府被打砸,一十八個親人被江毅所抓。
洪虔啊,你可真是個好奴婢啊,你讓哀家徹底斷了迴娘家的路啊,哀家這會想殺了你的心都有。”
洪公公不停的磕頭認錯,惹的太後更是煩悶無比,一怒之下將洪公公趕了出去。
洪公公走出玉宸殿,滿是無奈,為了保命,看來隻能丟車保帥了。
遂決定將當日帶金甲衛去抓嚴師的小太監交給江毅,以求自保。
他命人去抓那個小太監,哪知找遍了整座皇城,小太監已是無影無蹤了。
這下洪公公是徹底慌了神。
眼下京師的大街小巷是徹底不平靜了,各處都是江毅的話題,對江毅其人也是褒貶不一。
有人對江毅為報師仇一怒率軍進入京師,占據天街的事,大為讚賞,稱這才是男兒本色。
有人對江毅大鬧朝堂,怒斥百官無能,屍位素餐,致使國朝動蕩,民不聊生,而拍手稱快。
有人則是對江毅金殿所作《憫農》一詩表示讚譽,說江毅心係百姓,胸懷天下黎民。
也有人對江毅所說的“四為”(即橫渠四句)深表感慨,說江毅是深得嚴公真傳,一心為萬民謀福祉。
當然也有人對江毅金殿之上斥責皇上、太後表示憤怒,認為此子目無君上,公然藐視天家威嚴,不殺不足以正國威。
更有人對江毅率騎隊在京師街頭,朗朗乾坤,眾目睽睽之下,當街將朝廷堂堂中郎將馬踏致死,表示憤怒和不滿。
認為這是江毅對朝廷的挑釁,應該立刻派兵剿滅,並將江毅千刀萬剮。
總之,各方都有各自的立場和觀點,反正就是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至於外界怎麽說怎麽看,江毅也不管。
自率驍騎衛踩死了譚闓之後,他就一頭鑽進了恩師的靈堂中,一直跪坐在恩師的靈柩邊,他一邊陪著恩師,一邊靜下心來思考事情。
昨晚與胡風的交談,從胡風的眼中,從胡風的言語中,他又似乎看到了一個與外界傳言不一樣的人。
外界傳言他是傾軋朝堂的奸相,結黨營私,把持朝政,貪汙腐敗。
這些都與他昨日見到的胡風似乎好像不沾邊。
從昨晚與胡風的言談,他胡風似乎與嚴師、費公極熟,超出一般的熟悉,可是外界怎麽說他與嚴師不睦,而且還刁難、打壓嚴師呢?
可是嚴師從沒講過他與胡風之間的事,是友是敵或隻是一般熟人,嚴師從沒說過。
再有,朝堂中的太後杜青蓮,按胡風與黎陽王的話中所表達的意思,隻是一個草包,花瓶而已。
那麽胡風口中所說的“他們”指的是誰,敢和左丞相掰手腕的人是誰?左丞相胡風在位二十來年了,勢力不容小覷。
能與這樣的勢力不分伯仲的,看來隻有軍方了,因為黎陽王掌天下兵馬,胡風代表的是文官勢力,黎陽王則代表的軍方勢力集團嗎?
還有,從胡風沒有說完的話中,黑旗軍和紅巾軍的出現似乎帶著一些神秘,都是在圍著前皇帝的蹤影出現的。
那麽劉成虎和張狗兒在這裏麵扮演了什麽角色呢?
再說黎陽王,掌天下兵馬,最有權勢的人了,他再三扶持自己的侄子當皇帝,為了讓侄子一心國政,則娶了杜青蓮做皇後。
杜青蓮是小商戶之女,無才無德,怎麽就嫁給了皇帝了呢?
還有,前皇帝到底死了沒死呢?為什麽黎陽王言斥恩師與費公胡言亂語呢?那麽出現在冀州、青州的是不是前皇帝呢?
如果黑旗軍和紅巾軍這兩股亂軍是為了前皇帝才橫空出世的,那麽劉成虎除了屠戮冀州外,又屠戮乾州和豫州北部。張狗兒屠戮青州後又屠戮兗州。
這一切是否都和那個傳言沒死的前皇帝有關係呢?
江毅腦中一連串疑問,於是他將這些疑問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一一記在腦中:
恩師、費公、胡風、前皇帝、杜青蓮、黎陽王、劉成虎、張狗兒。
別看江毅他僅有十九歲,正值年輕氣盛,可以為恩師一怒之下鬧京師、鬧朝堂,甚至罵皇帝、罵太後。
但他絕不是無腦,他隻是一個外表十九歲的年輕人而已,他骨子裏可是一個五十二歲的中年人,是一個來自高度文明、高度發達世界的中年人。
他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軍齡的,華夏軍一線作戰部隊的軍事主官,已是中高層級的人物了,他的知識、閱曆、思維、視野和智慧是遠超江毅所在的這個世界的。
他本就不會無腦,也不可能降智,至於聖母,來到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他唯一認可的親人就是嚴師,如今又死了,他聖母?嫌自己命長嗎?
考慮至此,他倒是期待晚上與胡風的見麵了,或許從胡風口中能夠知道一些東西。當然,這隻是胡風說的,或者這隻是胡風理解認為的。
從午間開始,靈堂陸陸續續來了很多人,各階層的、各年齡段的人都有,唿唿啦啦聚攏了一大堆。
江毅命人維持好秩序,不管是誰,不論高低貴賤,不論年齡大小,排隊進入,否則驅離,熱鬧的人堆馬上就安靜了,一個一個老老實實的排著隊來給嚴師的靈位上香祭拜。
江毅一看,估計在京師人口中自己與劉成虎、張狗兒這倆貨的名聲差不多了,惡名遠播了吧。管他呢,愛咋咋的。
許多著錦繡華服的人,祭拜完嚴師出了靈堂後依然不肯走,一個個的拿著拜帖要求見江毅麵談一些事宜。
江毅看著衛兵拿來的一遝拜帖,這些都是高官勳貴的管家或主事,一看名字就知這些人要談什麽,遂命衛兵將他們帶到中軍大帳去。
等江毅迴到中軍大帳時,裏麵坐了二十多個人,個個華貴無比,牛氣衝天,但自打江毅一出現,馬上就換了一副模樣,個個討好似的跟江毅打著招唿。
江毅說道:“我知道諸位來找我何事,我還等著陪我恩師呢,我就直說了吧,免得耽誤時間。
我知道你們都是主家派來跟我協商的,你們的主家攻擊我的部隊,殺害我的士兵,迴去告訴你們的主家或主人:傷亡我多少士兵,就給我送來多少個人。他要是不願意送來也行,從明天晚上開始,我派人挨家親自去抓。
我再說一遍,殺死我幾個士兵,我就砍他家多少顆腦袋,傷我幾個士兵,我就砍他家多少個人的手腳。
我說完了,你們都走吧。”
話畢,江毅轉身大步離去。
要擱在往常,江毅肯定又要狠狠的敲詐他們一番,可眼下還不是時候,先殺人立威,再誅心敲詐嘛,不用著急。
反正他們的產業都在京師,他們又不舍得跑,隻要不把他們往死路上、絕路上逼,他們決計不會翻臉的。
江毅跪坐在靈堂內,突然心裏有一陣莫名的忐忑,他強安下心來思考,想必乾州已經知曉此事了吧,迴去該怎麽跟師母交待呢?
江毅猜的沒錯,此時的乾州已經亂了,準確的說是邯鄲的嚴府亂了。
自江毅得到嚴師亡故的消息後,就命偵騎快報給薛城元了,反正早晚都要知道這事的,不如早知道的好。
在給嚴府告知恩師亡故的事上,江毅耍了個滑頭,讓薛城元去說,他在信裏告訴薛城元:不要管我在京師怎麽做,你隻負責安撫好嚴師一家就行。
此時的薛城元,苦著一張老臉,滿臉的淚水,勸慰一陣師母,又勸慰一陣嚴從喻,再勸慰一陣嚴從茹,忙的不亦樂乎,心裏罵江毅千遍萬遍都不厭倦。
當薛城元小心謹慎、結結巴巴的將嚴師亡故的消息說給嚴母眾人時,嚴母當時就暈倒了,幸虧薛城元臨去時還專門安排了郎中在嚴府門外聽命,依然還是亂做一團。
最後薛城元將實情原原本本的告訴給了嚴從喻,嚴從喻聽完勃然大怒,大罵奸宦誤國,擅殺父親,就不怕朝堂不服嗎?
心裏其實也把太後皇帝斥怪了一頓,但他們與江毅不同,他們受的就是君君臣臣的忠君教育,君為臣綱嘛,再怒,也不敢說出來。
他們不像江毅,他才不忠這個世界的皇帝太後的,開玩笑,他們都是什麽啊?不值一提。大朝會上,罵百官、罵皇帝、指著太後說滅族,誰咬他蛋了?
薛城元將江毅的話也告訴給了嚴從喻,兩人心安之餘也是擔心江毅別在京師太出格,迎迴嚴師的屍身就可以了,別的以後再說,他們豈能知眼下的京師、眼下的江毅?
先不說軍營中的事務,就家裏這一攤,嚴從喻有心想來京師,迎父親魂歸故裏,亦是不能了。
便和薛城元商量了很久,找了一個相對閑的一個人——封開,兩人將想法與嚴母的囑托都交給了封開。
讓封開即可趕赴京師與江毅匯合,把大家的口信傳給江毅,讓江毅立刻率眾返迴邯鄲。
江毅哪知邯鄲的事情,在靈堂跪坐了一個下午,看著來祭拜上香的人終於沒有了,正欲起身,最後一名悼念者轉身出靈堂時,悄悄扔給他一個紙團。
江毅心罵胡風道,娘的,就見個麵聊點事而已,搞的地下黨接頭似的,你好歹也是一個丞相呢。
打開紙團,上寫“酉時末,映月茶樓。”
江毅起身招來衛兵,馬上派偵騎、暗探打探映月茶樓,那可不是他江毅的地盤,他得必須做好部署安排。
不到半個時辰,偵騎迴報打探結果,於是親衛營二百人全體便裝出動,將附近嚴密監控起來。
江毅身邊就帶了兩個親衛,踩著點,準時出現在映月茶樓,在二樓的包間,江毅見到了胡風。
胡風一見江毅的到來,樂嗬嗬的說:“你江毅自打進了京師,就未有過安穩,一天一個驚天霹靂,長久下去,京師焉有安穩日子可過呀。”
江毅道:“胡相啊,我也不想這樣啊,你說我不想在邯鄲過安穩日子嗎?可朝廷不答應啊。”
胡風又是一樂,然後道:“老夫就接著昨日的話,繼續給你講下去。”
想起朝堂上那個高個頭的年輕人,那棱角分明的臉龐,站在朝堂上揮斥方遒,諸大臣皆不敢搭話,尤其他發怒的樣子,眼睛裏都能噴出火來。
太後心想,這次抓捕嚴昌廉,並致其死亡在獄中,實難善了了。
不由罵到:“洪虔啊,你這個狗才,你這時還在跟哀家訴苦,你當時擅做主張,假傳哀家懿旨去抓捕嚴昌廉的時候,你怎麽就沒想到今天?
你讓哀家救你,哀家怎麽救你,就連哀家的娘家清遠侯一家還在江毅手中呢,都是你惹得禍端。
如今,清遠侯府被打砸,一十八個親人被江毅所抓。
洪虔啊,你可真是個好奴婢啊,你讓哀家徹底斷了迴娘家的路啊,哀家這會想殺了你的心都有。”
洪公公不停的磕頭認錯,惹的太後更是煩悶無比,一怒之下將洪公公趕了出去。
洪公公走出玉宸殿,滿是無奈,為了保命,看來隻能丟車保帥了。
遂決定將當日帶金甲衛去抓嚴師的小太監交給江毅,以求自保。
他命人去抓那個小太監,哪知找遍了整座皇城,小太監已是無影無蹤了。
這下洪公公是徹底慌了神。
眼下京師的大街小巷是徹底不平靜了,各處都是江毅的話題,對江毅其人也是褒貶不一。
有人對江毅為報師仇一怒率軍進入京師,占據天街的事,大為讚賞,稱這才是男兒本色。
有人對江毅大鬧朝堂,怒斥百官無能,屍位素餐,致使國朝動蕩,民不聊生,而拍手稱快。
有人則是對江毅金殿所作《憫農》一詩表示讚譽,說江毅心係百姓,胸懷天下黎民。
也有人對江毅所說的“四為”(即橫渠四句)深表感慨,說江毅是深得嚴公真傳,一心為萬民謀福祉。
當然也有人對江毅金殿之上斥責皇上、太後表示憤怒,認為此子目無君上,公然藐視天家威嚴,不殺不足以正國威。
更有人對江毅率騎隊在京師街頭,朗朗乾坤,眾目睽睽之下,當街將朝廷堂堂中郎將馬踏致死,表示憤怒和不滿。
認為這是江毅對朝廷的挑釁,應該立刻派兵剿滅,並將江毅千刀萬剮。
總之,各方都有各自的立場和觀點,反正就是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至於外界怎麽說怎麽看,江毅也不管。
自率驍騎衛踩死了譚闓之後,他就一頭鑽進了恩師的靈堂中,一直跪坐在恩師的靈柩邊,他一邊陪著恩師,一邊靜下心來思考事情。
昨晚與胡風的交談,從胡風的眼中,從胡風的言語中,他又似乎看到了一個與外界傳言不一樣的人。
外界傳言他是傾軋朝堂的奸相,結黨營私,把持朝政,貪汙腐敗。
這些都與他昨日見到的胡風似乎好像不沾邊。
從昨晚與胡風的言談,他胡風似乎與嚴師、費公極熟,超出一般的熟悉,可是外界怎麽說他與嚴師不睦,而且還刁難、打壓嚴師呢?
可是嚴師從沒講過他與胡風之間的事,是友是敵或隻是一般熟人,嚴師從沒說過。
再有,朝堂中的太後杜青蓮,按胡風與黎陽王的話中所表達的意思,隻是一個草包,花瓶而已。
那麽胡風口中所說的“他們”指的是誰,敢和左丞相掰手腕的人是誰?左丞相胡風在位二十來年了,勢力不容小覷。
能與這樣的勢力不分伯仲的,看來隻有軍方了,因為黎陽王掌天下兵馬,胡風代表的是文官勢力,黎陽王則代表的軍方勢力集團嗎?
還有,從胡風沒有說完的話中,黑旗軍和紅巾軍的出現似乎帶著一些神秘,都是在圍著前皇帝的蹤影出現的。
那麽劉成虎和張狗兒在這裏麵扮演了什麽角色呢?
再說黎陽王,掌天下兵馬,最有權勢的人了,他再三扶持自己的侄子當皇帝,為了讓侄子一心國政,則娶了杜青蓮做皇後。
杜青蓮是小商戶之女,無才無德,怎麽就嫁給了皇帝了呢?
還有,前皇帝到底死了沒死呢?為什麽黎陽王言斥恩師與費公胡言亂語呢?那麽出現在冀州、青州的是不是前皇帝呢?
如果黑旗軍和紅巾軍這兩股亂軍是為了前皇帝才橫空出世的,那麽劉成虎除了屠戮冀州外,又屠戮乾州和豫州北部。張狗兒屠戮青州後又屠戮兗州。
這一切是否都和那個傳言沒死的前皇帝有關係呢?
江毅腦中一連串疑問,於是他將這些疑問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一一記在腦中:
恩師、費公、胡風、前皇帝、杜青蓮、黎陽王、劉成虎、張狗兒。
別看江毅他僅有十九歲,正值年輕氣盛,可以為恩師一怒之下鬧京師、鬧朝堂,甚至罵皇帝、罵太後。
但他絕不是無腦,他隻是一個外表十九歲的年輕人而已,他骨子裏可是一個五十二歲的中年人,是一個來自高度文明、高度發達世界的中年人。
他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軍齡的,華夏軍一線作戰部隊的軍事主官,已是中高層級的人物了,他的知識、閱曆、思維、視野和智慧是遠超江毅所在的這個世界的。
他本就不會無腦,也不可能降智,至於聖母,來到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他唯一認可的親人就是嚴師,如今又死了,他聖母?嫌自己命長嗎?
考慮至此,他倒是期待晚上與胡風的見麵了,或許從胡風口中能夠知道一些東西。當然,這隻是胡風說的,或者這隻是胡風理解認為的。
從午間開始,靈堂陸陸續續來了很多人,各階層的、各年齡段的人都有,唿唿啦啦聚攏了一大堆。
江毅命人維持好秩序,不管是誰,不論高低貴賤,不論年齡大小,排隊進入,否則驅離,熱鬧的人堆馬上就安靜了,一個一個老老實實的排著隊來給嚴師的靈位上香祭拜。
江毅一看,估計在京師人口中自己與劉成虎、張狗兒這倆貨的名聲差不多了,惡名遠播了吧。管他呢,愛咋咋的。
許多著錦繡華服的人,祭拜完嚴師出了靈堂後依然不肯走,一個個的拿著拜帖要求見江毅麵談一些事宜。
江毅看著衛兵拿來的一遝拜帖,這些都是高官勳貴的管家或主事,一看名字就知這些人要談什麽,遂命衛兵將他們帶到中軍大帳去。
等江毅迴到中軍大帳時,裏麵坐了二十多個人,個個華貴無比,牛氣衝天,但自打江毅一出現,馬上就換了一副模樣,個個討好似的跟江毅打著招唿。
江毅說道:“我知道諸位來找我何事,我還等著陪我恩師呢,我就直說了吧,免得耽誤時間。
我知道你們都是主家派來跟我協商的,你們的主家攻擊我的部隊,殺害我的士兵,迴去告訴你們的主家或主人:傷亡我多少士兵,就給我送來多少個人。他要是不願意送來也行,從明天晚上開始,我派人挨家親自去抓。
我再說一遍,殺死我幾個士兵,我就砍他家多少顆腦袋,傷我幾個士兵,我就砍他家多少個人的手腳。
我說完了,你們都走吧。”
話畢,江毅轉身大步離去。
要擱在往常,江毅肯定又要狠狠的敲詐他們一番,可眼下還不是時候,先殺人立威,再誅心敲詐嘛,不用著急。
反正他們的產業都在京師,他們又不舍得跑,隻要不把他們往死路上、絕路上逼,他們決計不會翻臉的。
江毅跪坐在靈堂內,突然心裏有一陣莫名的忐忑,他強安下心來思考,想必乾州已經知曉此事了吧,迴去該怎麽跟師母交待呢?
江毅猜的沒錯,此時的乾州已經亂了,準確的說是邯鄲的嚴府亂了。
自江毅得到嚴師亡故的消息後,就命偵騎快報給薛城元了,反正早晚都要知道這事的,不如早知道的好。
在給嚴府告知恩師亡故的事上,江毅耍了個滑頭,讓薛城元去說,他在信裏告訴薛城元:不要管我在京師怎麽做,你隻負責安撫好嚴師一家就行。
此時的薛城元,苦著一張老臉,滿臉的淚水,勸慰一陣師母,又勸慰一陣嚴從喻,再勸慰一陣嚴從茹,忙的不亦樂乎,心裏罵江毅千遍萬遍都不厭倦。
當薛城元小心謹慎、結結巴巴的將嚴師亡故的消息說給嚴母眾人時,嚴母當時就暈倒了,幸虧薛城元臨去時還專門安排了郎中在嚴府門外聽命,依然還是亂做一團。
最後薛城元將實情原原本本的告訴給了嚴從喻,嚴從喻聽完勃然大怒,大罵奸宦誤國,擅殺父親,就不怕朝堂不服嗎?
心裏其實也把太後皇帝斥怪了一頓,但他們與江毅不同,他們受的就是君君臣臣的忠君教育,君為臣綱嘛,再怒,也不敢說出來。
他們不像江毅,他才不忠這個世界的皇帝太後的,開玩笑,他們都是什麽啊?不值一提。大朝會上,罵百官、罵皇帝、指著太後說滅族,誰咬他蛋了?
薛城元將江毅的話也告訴給了嚴從喻,兩人心安之餘也是擔心江毅別在京師太出格,迎迴嚴師的屍身就可以了,別的以後再說,他們豈能知眼下的京師、眼下的江毅?
先不說軍營中的事務,就家裏這一攤,嚴從喻有心想來京師,迎父親魂歸故裏,亦是不能了。
便和薛城元商量了很久,找了一個相對閑的一個人——封開,兩人將想法與嚴母的囑托都交給了封開。
讓封開即可趕赴京師與江毅匯合,把大家的口信傳給江毅,讓江毅立刻率眾返迴邯鄲。
江毅哪知邯鄲的事情,在靈堂跪坐了一個下午,看著來祭拜上香的人終於沒有了,正欲起身,最後一名悼念者轉身出靈堂時,悄悄扔給他一個紙團。
江毅心罵胡風道,娘的,就見個麵聊點事而已,搞的地下黨接頭似的,你好歹也是一個丞相呢。
打開紙團,上寫“酉時末,映月茶樓。”
江毅起身招來衛兵,馬上派偵騎、暗探打探映月茶樓,那可不是他江毅的地盤,他得必須做好部署安排。
不到半個時辰,偵騎迴報打探結果,於是親衛營二百人全體便裝出動,將附近嚴密監控起來。
江毅身邊就帶了兩個親衛,踩著點,準時出現在映月茶樓,在二樓的包間,江毅見到了胡風。
胡風一見江毅的到來,樂嗬嗬的說:“你江毅自打進了京師,就未有過安穩,一天一個驚天霹靂,長久下去,京師焉有安穩日子可過呀。”
江毅道:“胡相啊,我也不想這樣啊,你說我不想在邯鄲過安穩日子嗎?可朝廷不答應啊。”
胡風又是一樂,然後道:“老夫就接著昨日的話,繼續給你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