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未來的人才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城南,軍校校場。
“今日放榜。”在不久前搭起來的校場中,一個聲音洪亮的傳令兵拿著經過高凡以及一眾教官審議後的結果,開始在營中放榜。
“武科(即武力,體力相關的科目)依次為石苞,鄧艾,王濬......
文科(即高凡所設置的文化課一類的內容,例如識字,寫字,作文等方麵)依次為鄧艾,楊緒,王濬,石苞.....
數算工程科(數學,器械製造等各個方麵的內容)依次為王濬,鄧艾,石苞.....
其他特長加分.....”
這次高凡很慶幸設置了特長加分的項目,在最後,高凡還設置了一道策論,題目便是下一步如何攻魏。
在這其中,尤其是王濬和鄧艾二人的答案最為精彩,鄧艾直接按照自己當前的屯田經驗寫了一篇《屯田策》,認為要在關中積極屯田,等待魏國國內的轉機。
而王濬則是直接當場寫了一篇關於順漢水東下攻擊上庸的方案,這個方案自然得到了高凡和諸葛亮的讚賞。
在來應召的一千多學員中,按照各項測試的排名,留下了二百人,其餘人則是發迴各個原部門。
而不出所料的是,鄧艾,王濬,石苞三人幾乎包攬了各個項目的前三。這三人自然也在這一期學員中揚了名。
“諸位都是各個方麵的人才,未來興複漢室你們將會是中堅力量......”諸葛亮麵對著這一批學員發表了講話。
大漢曆史上第一所軍校,也就在諸葛亮的講話聲中開班了。
而就在軍校開始慢慢籌備起來的同時,漢中的蔣琬也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現在的大漢,麵對的問題是各個戰略方向上都不好進攻,東進直接就要麵對曹魏洛陽,南麵和孫權剛剛議和,況且全國主力仍然在北麵,也無力再進攻,隻得先保住現有成果。
因此高凡才出了這個順水東下的策略,雖說蔣琬在心中也設想過這個策略,不過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之前關羽在世時,關羽能調教出來一批優秀的水軍。
而關羽死後,黃權降魏,蜀國的水軍便已經損失殆盡,蔣琬這次幾乎是要完全重建。
在找人搭班子,形成基本架構方麵蔣琬還是有信心的,不過現在的最大問題在於要大量招募工匠,以及擅長水戰的將領,這些才是要害。
對於這點,高凡也是無能為力的,畢竟後世的高凡也是個旱鴨子,自己大學遊泳課當年都差點不及格,又怎麽會建設水軍,總不能像曹操一樣搞什麽鐵索連環吧。
因此高凡才著急搞軍校,說白了,就必須要把王濬調動過來,讓人家懂行的人來。
雖說高凡也不明白,王濬也是個北方人,他是怎麽懂得水軍建設的。
軍校宿舍內,這間房是高凡特意把鄧艾,王濬,石苞以及楊緒這四個熟人分在了一起。高凡就是想看看這幾個人之間能擦出什麽火花。
“士治(王濬字士治),你怎麽對於水戰這一方麵懂得這麽多?”楊緒在地上做著俯臥撐,和王濬聊著天。
楊緒這麽做,原因也很簡單,自己在體能上拖了他們四個的後腿,高凡在軍校中的一套製度幾乎是仿效後世的,分為班組進行管理,而他們這一小隊的隊長,正好就是鄧艾。
鄧艾對於這個朋友絲毫沒有留情,公是公,私是私,於是楊緒這才被鄧艾加練。
“這來源於家傳,家中祖上有朝廷兩千石的官吏,有不少門生在朝廷的水軍中當過差,這不是恰好喜好行兵打仗這一行,這才對於水軍有所了解。
不過,我也沒真的實踐過,最好能找個地方能夠實踐實踐才好。”王濬對著楊緒解釋。
“我倒是想問問士載兄,你對於行軍作戰的研究,絲毫可不比我在洛陽朝廷見到的那些將軍弱啊,你這哪兒學的?“王濬迴答完問題,又問起了鄧艾。
“害,也就是家中少年時供我讀了兩天書,這才能夠看得懂兵法。”鄧艾倒是很謙虛。
“你們幾個夠了啊,一個個的,你老王,至少還是個河東從事吧,你老鄧,再不行至少還是個官兒,在長安已經在軍中有職位了。
哪像咱,搞什麽狗屁九平中正,老子就想刀劈了那個陳群,一幫沒用的廢物點心各個三公九卿,咱這一身本事沒處使嘛,我可是正兒八經的在洛陽是個販鐵的。”石苞直接怨氣衝天的罵道。
不過其他人也習慣了,畢竟行伍中人,愛罵娘也在所難免。
經過了幾個月關於戰術,戰略,文化,計算,機械製造方麵的臨時培訓,這幫學員也很快的從速成班中畢業,開始走向了各個崗位。
“鄧艾,任關中屯田中郎將,掌管長安附近屯田事務。
石苞,調入軍中,擔任魏延將軍所部騎兵屯長。
王濬,調往漢中,擔任益州水軍副都督。
楊緒,調入郭攸之麾下,擔任文書官。
.....”
對於幾人的安排,都是根據個人的能力所定。不過石苞的安排,則是魏延定下來的。
自打石苞入學,魏延就特別喜歡這個愛罵娘的年輕人。石苞的脾氣也和魏延對得上,
於是兩個人在公事上為師生,私下裏早已經關係十分熟絡,原本高凡是想將石苞調入自己的軍中擔任騎兵校尉,將來往上提。
結果魏延直接過來橫插一手,不過也行,畢竟按照石苞的才能和作戰風格,由魏延這種將領帶著也能發揮出來。
新一代的將星,開始在大漢冉冉升起。
“今日放榜。”在不久前搭起來的校場中,一個聲音洪亮的傳令兵拿著經過高凡以及一眾教官審議後的結果,開始在營中放榜。
“武科(即武力,體力相關的科目)依次為石苞,鄧艾,王濬......
文科(即高凡所設置的文化課一類的內容,例如識字,寫字,作文等方麵)依次為鄧艾,楊緒,王濬,石苞.....
數算工程科(數學,器械製造等各個方麵的內容)依次為王濬,鄧艾,石苞.....
其他特長加分.....”
這次高凡很慶幸設置了特長加分的項目,在最後,高凡還設置了一道策論,題目便是下一步如何攻魏。
在這其中,尤其是王濬和鄧艾二人的答案最為精彩,鄧艾直接按照自己當前的屯田經驗寫了一篇《屯田策》,認為要在關中積極屯田,等待魏國國內的轉機。
而王濬則是直接當場寫了一篇關於順漢水東下攻擊上庸的方案,這個方案自然得到了高凡和諸葛亮的讚賞。
在來應召的一千多學員中,按照各項測試的排名,留下了二百人,其餘人則是發迴各個原部門。
而不出所料的是,鄧艾,王濬,石苞三人幾乎包攬了各個項目的前三。這三人自然也在這一期學員中揚了名。
“諸位都是各個方麵的人才,未來興複漢室你們將會是中堅力量......”諸葛亮麵對著這一批學員發表了講話。
大漢曆史上第一所軍校,也就在諸葛亮的講話聲中開班了。
而就在軍校開始慢慢籌備起來的同時,漢中的蔣琬也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現在的大漢,麵對的問題是各個戰略方向上都不好進攻,東進直接就要麵對曹魏洛陽,南麵和孫權剛剛議和,況且全國主力仍然在北麵,也無力再進攻,隻得先保住現有成果。
因此高凡才出了這個順水東下的策略,雖說蔣琬在心中也設想過這個策略,不過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之前關羽在世時,關羽能調教出來一批優秀的水軍。
而關羽死後,黃權降魏,蜀國的水軍便已經損失殆盡,蔣琬這次幾乎是要完全重建。
在找人搭班子,形成基本架構方麵蔣琬還是有信心的,不過現在的最大問題在於要大量招募工匠,以及擅長水戰的將領,這些才是要害。
對於這點,高凡也是無能為力的,畢竟後世的高凡也是個旱鴨子,自己大學遊泳課當年都差點不及格,又怎麽會建設水軍,總不能像曹操一樣搞什麽鐵索連環吧。
因此高凡才著急搞軍校,說白了,就必須要把王濬調動過來,讓人家懂行的人來。
雖說高凡也不明白,王濬也是個北方人,他是怎麽懂得水軍建設的。
軍校宿舍內,這間房是高凡特意把鄧艾,王濬,石苞以及楊緒這四個熟人分在了一起。高凡就是想看看這幾個人之間能擦出什麽火花。
“士治(王濬字士治),你怎麽對於水戰這一方麵懂得這麽多?”楊緒在地上做著俯臥撐,和王濬聊著天。
楊緒這麽做,原因也很簡單,自己在體能上拖了他們四個的後腿,高凡在軍校中的一套製度幾乎是仿效後世的,分為班組進行管理,而他們這一小隊的隊長,正好就是鄧艾。
鄧艾對於這個朋友絲毫沒有留情,公是公,私是私,於是楊緒這才被鄧艾加練。
“這來源於家傳,家中祖上有朝廷兩千石的官吏,有不少門生在朝廷的水軍中當過差,這不是恰好喜好行兵打仗這一行,這才對於水軍有所了解。
不過,我也沒真的實踐過,最好能找個地方能夠實踐實踐才好。”王濬對著楊緒解釋。
“我倒是想問問士載兄,你對於行軍作戰的研究,絲毫可不比我在洛陽朝廷見到的那些將軍弱啊,你這哪兒學的?“王濬迴答完問題,又問起了鄧艾。
“害,也就是家中少年時供我讀了兩天書,這才能夠看得懂兵法。”鄧艾倒是很謙虛。
“你們幾個夠了啊,一個個的,你老王,至少還是個河東從事吧,你老鄧,再不行至少還是個官兒,在長安已經在軍中有職位了。
哪像咱,搞什麽狗屁九平中正,老子就想刀劈了那個陳群,一幫沒用的廢物點心各個三公九卿,咱這一身本事沒處使嘛,我可是正兒八經的在洛陽是個販鐵的。”石苞直接怨氣衝天的罵道。
不過其他人也習慣了,畢竟行伍中人,愛罵娘也在所難免。
經過了幾個月關於戰術,戰略,文化,計算,機械製造方麵的臨時培訓,這幫學員也很快的從速成班中畢業,開始走向了各個崗位。
“鄧艾,任關中屯田中郎將,掌管長安附近屯田事務。
石苞,調入軍中,擔任魏延將軍所部騎兵屯長。
王濬,調往漢中,擔任益州水軍副都督。
楊緒,調入郭攸之麾下,擔任文書官。
.....”
對於幾人的安排,都是根據個人的能力所定。不過石苞的安排,則是魏延定下來的。
自打石苞入學,魏延就特別喜歡這個愛罵娘的年輕人。石苞的脾氣也和魏延對得上,
於是兩個人在公事上為師生,私下裏早已經關係十分熟絡,原本高凡是想將石苞調入自己的軍中擔任騎兵校尉,將來往上提。
結果魏延直接過來橫插一手,不過也行,畢竟按照石苞的才能和作戰風格,由魏延這種將領帶著也能發揮出來。
新一代的將星,開始在大漢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