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不出句扶所料。王濬和石苞兩個人果然收拾好了自己在洛陽的事情,按著約定的暗號來到了句扶所在的城郊。


    不過這其中最巧的一件事是,自打司馬懿知道石苞的存在後,便日日把司馬兄弟二人派出去準備招攬石苞,不過石苞偏偏這幾天都沒有出攤。


    就這樣,司馬懿錯過了石苞。


    原因也很簡單,在那日句扶把石苞叫到一邊說的話就是蜀國鎮南將軍要招攬他,隻要他願意過來絕對給予重用。


    對於魏蜀之間的戰事,石苞也有自己的判斷,放在過去,石苞肯定是看不上投靠蜀國的,不過現在,自己在洛陽來了幾個月,又沒有人理會。


    況且這兩年蜀國同時和魏吳兩國為敵絲毫不落下風,這麽一來投靠蜀國未必不是個好選擇,萬一將來蜀國一統江山,自己也不得是個開國功臣。


    而王濬自然沒有理由不來,自己現在由於徐邈的關係,來蜀國自然比留在魏國要好一些。


    句扶也沒有多做停留,便直接帶著兩人扮做客商從洛陽城出發直接迴到了長安。


    在句扶帶著兩個人才迴來後,高凡也是很友善的接待了兩人,給他們先在自己的軍中安排了臨時的職務,至少先有一口飯吃上。


    隨著王濬和石苞等人的到來,高凡開始思考起來一件事。


    這件事便是如何讓這些人能夠快速的脫穎而出同時又不讓其他人不滿。


    思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便是軍校。自己當時在一眾降兵中能夠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在與龔祿舉辦的那場比試。


    而他如果能夠通過辦一個軍校的方式快速的選出一波人才,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讓自己新找來的鄧艾,王濬,石苞這些人名正言順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軍校的建立對於軍力的加強是很大的幫助。


    而且,不光是如此,如果在軍校中能夠教授文化科目,這些培養出來的人在未來對抗士族也將是一幫得力的助手。


    因此高凡很迅速的寫了一份關於申請建立軍官速成班的意見,並且親自帶到了雍州刺史府諸葛亮處。


    “嗯,很好,這件事我要親自操持,你先牽頭做起來。”諸葛亮一邊看著高凡寫出來的方案,一邊聽著高凡說,也是表示十分讚同。


    於是,高凡開始籌辦大漢第一屆的軍官培訓班,並且全權委派郭攸之進行宣傳。


    而且更具有創意的是,這次的招募令都是使用了活版印刷的方式進行印製,


    在永安之戰結束後,高凡在成都待了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他還做了許多事。


    首先便是將之前辦起來的一批印刷工廠直接賣給了安漢將軍糜威,而糜威也是欣然接受,給了高凡一大筆錢。


    高凡拿到這筆錢後,便立馬繼續開始了對於活字印刷的研究,就在句扶前往洛陽的這段時間裏,高凡已經將第一批的泥活字已經造了出來,並且初步的投入了使用。


    不過搞活字印刷為難了郭攸之,畢竟活字印刷確實效率高,不過文書就要比較簡短,因此這是對他文采的考驗,如何簡單的表達出來軍校的意思。


    後來郭攸之還是沒想到辦法,於是找高凡出個主意。


    “大漢天軍練兵,廣招各路才俊,求賢不拘一格,能打勝仗就行。”高凡想了想,給了郭攸之這麽四句。


    四句二十四個字,壓力果然小很多,而且一看都是給軍中這幫大老粗使用的打油詩。於是郭攸之便拿著這四句話直接印刷,分發全城。


    而就在四處發布招募的時候,在長安城南,諸葛亮也下令專門騰出來一片空地作為軍校的場所。


    最近的漢軍,進入了新一輪的備戰以及休養生息階段,因此軍中的許多事務都可以讓其他將領來辦,而高凡則是趁著這個空檔特意邀請了許多將領參與進了第一批軍官學員的選拔當中。


    於是這第一批學員,按著高凡和諸葛亮議定的章程,將由魏延擔任軍事總教頭,諸葛亮本人親自總領全局,高凡負責招募事宜。


    而其他諸如王平,吳班等將領都被高凡叫來參與進了軍事教官的隊伍中。


    在此基礎之上,高凡還讓郭攸之進來擔任了文化課的教官,並且還讓趙爽編出一套數學計算教材,擔任數學教官。


    過了三個月後,在長安城南的操場上聚集起來了將近一千來號人,這些人都是各地得知消息後前來參加選拔的人才,這其中大部分來自軍中,不過也有許多想來軍中混口飯吃的人。


    高反看著下麵的人,也沒有時間仔細看,不過相比鄧艾,王濬,石苞他們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本次軍校培養完成,學員將被派往軍中直接擔任屯長實習,實習滿三月即可升曲長,表現優異者直接升校尉。”高凡向著這幫人開始宣讀政策。


    而這次招收軍官,則是設置了幾道門檻。首先便是武功,軍官必須要在劍術,刀法,騎術,射擊等作戰項目中至少三項合格。同時還有體力,高凡自己創造性的加入了俯臥撐,長跑等各種項目。


    而且高凡還加入了文化課的考察,選拔者至少要能認識五百字以上,並且要會基本的加減乘除,數學計算。而對於各種類似於特長,也設置了相關的特招名額,隻要有本事,高凡就要。


    這些章程高凡早在北伐之前便已經考慮著,並且在和諸葛亮見麵對談時偶爾便會提及辦軍校的想法,諸葛亮對於高凡的想法也是非常欣賞。


    因此,這次高凡隻是將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諸實踐而已。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篩選以及考察,第一屆軍校生名單也開始有了眉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梨大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梨大工並收藏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