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曹叡遷都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
今天是曹魏朝廷的例行朝會,但今天,卻到場了許多人,揚州大都督滿寵,雍涼大都督司馬懿,車騎將軍張合都來參加了這次朝會。
基本上除了一些必要的的執行守衛任務的將領官員之外,曹魏重要的官員都來了。
曹叡看著下麵的眾臣,點了點頭,於是開口說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
“朕決定,遷都於陪都鄴城。”短短的一句話,引起了一眾官員的震動,下麵的一眾官員竊竊私語了起來。
“肅靜。”陳群一句話,才讓下麵的官員閉了嘴。不過陳群也充滿了疑問。
因為曹叡這件事,提前沒有和他們這些重臣通氣兒,便直接宣布了出來。
“臣讚同遷都之事。”剛開口的,正是散騎常侍劉放。劉放正是河北人,如果曹魏首都遷往鄴城,自然自己老家的人許多就能得到任用。
隨後,同為散騎常侍的孫資也開始支持曹叡的決定,在曹魏,散騎常侍就像是皇帝身邊的秘書,而事實上孫資劉放二人正是給曹叡在負責文書上的工作。
在這個崗位幹的時間一長,自然是各種事情要揣摩領導的心思,支持領導的工作。
而台下一眾河北的官員,隨之也表示讚同。
不過有人讚同,自然有人要反對,陳群便是反對者之一,陳群說道:
“陛下,司馬將軍還率領著將近十餘萬大軍堅守潼關,我們在中原還有大量的軍隊,我們不能向諸葛亮示弱,不然朝廷遷往河北,河南民心將一發不可收拾啊。”
陳群這麽說,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不過陳群也有自己的心思,因為他就是河南士族。
陳群早年有一段時間還給劉備當過手下,這種人,是合格的打工人,他不管老板是誰,他考慮的是如何給老板幹好工作的同時給自己要獲取好處。
司馬懿則是冷冷的看著朝堂上的情況,自己靜靜的做著思考,司馬懿沒有多說話,則是靜靜的看向了張合的方向。
司馬懿則是明白一件事,朝廷現在,雖說軍職上他高於張合,不過曹叡信任的,反而是張合。
今天這件事,曹叡其實是在看張合的態度。而事實上,曹叡的眼睛也確實是看向了張合。
“張老將軍有何高見呐?”曹叡問起了張合。
“大司馬臨終時和陛下以及我們幾個身邊的將軍交代過,如果關中有失,為了保證陛下的安全,應當遷都,孟子有言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遷都鄴城,也是保證陛下的安全,陛下有失,我大魏的損失不可估量。”張合作為河北人自然也是支持曹叡。
不過張合不是士族,更多的倒不是出於政治上和為自己族人考慮,而是單純的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因為洛陽離長安不過幾百裏遠。
如果諸葛亮發動進攻,潼關守不住洛陽有失後果的確不可估量。
“驃騎大將軍,你以為呢?”曹叡看向了一言不發的司馬懿,問他的意見。
其實司馬懿的內心最深處的態度和陳群是相同的,畢竟司馬懿老家河內也在河南,遷往河北對自己不利,不過司馬懿也懂一件事。
便是曹叡把洛陽,許昌,鄴城等重點地區的守衛交給了張合而不是他。雖說他們都是外姓將領,不過曹叡顯然更信任行伍出身的張合。
因此自己什麽意見,其實根本不重要。
“老臣沒有意見,若陛下不遷都,老臣定當用命死守潼關,不放一個蜀軍到洛陽附近來,如果陛下要遷都,臣帶頭將家人,親眷遷往鄴城。”司馬懿則是說起了兩頭話。
不過一些河南籍,像許昌,洛陽周邊的一些大族出身的官員就和張合杠了起來, 朝會開始了漫無止境的磨嘴皮環節。
有的人引經據典,有的人是擺事實講道理,總之各有各的理,曹叡也沒有想到,一件遷都的事這麽難議的下來。
聽著這麽一幫人扯皮,事情一時間也議不出來個什麽結果,曹叡便氣唿唿的宣布退朝。
今天這場朝會,讓曹叡十分的心煩。
先帝曾經偶然對朝廷各部門的屬吏做過一次考核,結果許多基層的屬吏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在曹魏,能認字的許多基本都是士族,哪怕不是士族,那也是寒門。
寒門的定義可不是平常老百姓才叫寒門,而是沒落的士族才叫寒門。可他有什麽辦法,隻能用他們。
所以曹叡才特別看得起張合,因為張合沒有什麽根基,在朝廷裏麵沒有什麽依靠,完全是憑借戰功往上升,他多麽想要一個諸葛亮一般的人物啊。
曹叡心情煩悶,於是他無意的在宮中閑逛,結果不知為何走到了太廟中。
這座太廟裏麵,供奉著他的祖父曹操,父親曹丕,還有曹魏一幫文臣武將。這些都是在之前立過大功的人物,五子良將現在隻剩下了張合,其餘四人全部擺在了這太廟裏。
曹叡細致的看著太廟裏麵的各個牌位,其實過去祭祀,他沒有少來這個地方,可今天卻讓他感到心情格外複雜。
多事之秋,兩麵受敵,可他曹叡,沒有祖父曹操的雄才偉略,雖說朝廷的事他自己駕馭的不說得心應手,也是能掌握的住朝局。
“陛下,燕王曹宇請見。”宦官小步走進來,向曹叡報告說。
“快讓他進來。”曹叡急忙讓宦官請曹宇進來。
“叔父,您怎麽也來了。”曹叡看著剛剛進門的曹宇,感情也是十分的激動,原因無他,在魏國的宗室裏麵,現在夏侯霸和夏侯玄和自己交情沒有多深。
而曹宇,雖說和自己是叔侄關係,不過曹宇是曹操的第九子,在年齡上和自己反而相差不大。
同時曹宇和曹丕關係也不錯,因此一直留在中央當官,因此和曹叡相處的時間很多,兩個人的關係也開始熟絡了起來。
曹宇看著曹真失魂落魄的模樣,也是有些心疼,但自己也不敢放肆,隻是默默的給曹操,曹丕兩個人的牌位上上了幾柱香。
而曹叡則是一邊看著曹宇忙著上香,一邊支走了身邊的宦官,開始給曹宇講起來今天朝會上發生的事情。
“陛下,臣有一計可以遷都鄴城,同時躲過群臣之阻攔。”曹宇則是給曹叡獻上了個計策。
今天是曹魏朝廷的例行朝會,但今天,卻到場了許多人,揚州大都督滿寵,雍涼大都督司馬懿,車騎將軍張合都來參加了這次朝會。
基本上除了一些必要的的執行守衛任務的將領官員之外,曹魏重要的官員都來了。
曹叡看著下麵的眾臣,點了點頭,於是開口說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
“朕決定,遷都於陪都鄴城。”短短的一句話,引起了一眾官員的震動,下麵的一眾官員竊竊私語了起來。
“肅靜。”陳群一句話,才讓下麵的官員閉了嘴。不過陳群也充滿了疑問。
因為曹叡這件事,提前沒有和他們這些重臣通氣兒,便直接宣布了出來。
“臣讚同遷都之事。”剛開口的,正是散騎常侍劉放。劉放正是河北人,如果曹魏首都遷往鄴城,自然自己老家的人許多就能得到任用。
隨後,同為散騎常侍的孫資也開始支持曹叡的決定,在曹魏,散騎常侍就像是皇帝身邊的秘書,而事實上孫資劉放二人正是給曹叡在負責文書上的工作。
在這個崗位幹的時間一長,自然是各種事情要揣摩領導的心思,支持領導的工作。
而台下一眾河北的官員,隨之也表示讚同。
不過有人讚同,自然有人要反對,陳群便是反對者之一,陳群說道:
“陛下,司馬將軍還率領著將近十餘萬大軍堅守潼關,我們在中原還有大量的軍隊,我們不能向諸葛亮示弱,不然朝廷遷往河北,河南民心將一發不可收拾啊。”
陳群這麽說,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不過陳群也有自己的心思,因為他就是河南士族。
陳群早年有一段時間還給劉備當過手下,這種人,是合格的打工人,他不管老板是誰,他考慮的是如何給老板幹好工作的同時給自己要獲取好處。
司馬懿則是冷冷的看著朝堂上的情況,自己靜靜的做著思考,司馬懿沒有多說話,則是靜靜的看向了張合的方向。
司馬懿則是明白一件事,朝廷現在,雖說軍職上他高於張合,不過曹叡信任的,反而是張合。
今天這件事,曹叡其實是在看張合的態度。而事實上,曹叡的眼睛也確實是看向了張合。
“張老將軍有何高見呐?”曹叡問起了張合。
“大司馬臨終時和陛下以及我們幾個身邊的將軍交代過,如果關中有失,為了保證陛下的安全,應當遷都,孟子有言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遷都鄴城,也是保證陛下的安全,陛下有失,我大魏的損失不可估量。”張合作為河北人自然也是支持曹叡。
不過張合不是士族,更多的倒不是出於政治上和為自己族人考慮,而是單純的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因為洛陽離長安不過幾百裏遠。
如果諸葛亮發動進攻,潼關守不住洛陽有失後果的確不可估量。
“驃騎大將軍,你以為呢?”曹叡看向了一言不發的司馬懿,問他的意見。
其實司馬懿的內心最深處的態度和陳群是相同的,畢竟司馬懿老家河內也在河南,遷往河北對自己不利,不過司馬懿也懂一件事。
便是曹叡把洛陽,許昌,鄴城等重點地區的守衛交給了張合而不是他。雖說他們都是外姓將領,不過曹叡顯然更信任行伍出身的張合。
因此自己什麽意見,其實根本不重要。
“老臣沒有意見,若陛下不遷都,老臣定當用命死守潼關,不放一個蜀軍到洛陽附近來,如果陛下要遷都,臣帶頭將家人,親眷遷往鄴城。”司馬懿則是說起了兩頭話。
不過一些河南籍,像許昌,洛陽周邊的一些大族出身的官員就和張合杠了起來, 朝會開始了漫無止境的磨嘴皮環節。
有的人引經據典,有的人是擺事實講道理,總之各有各的理,曹叡也沒有想到,一件遷都的事這麽難議的下來。
聽著這麽一幫人扯皮,事情一時間也議不出來個什麽結果,曹叡便氣唿唿的宣布退朝。
今天這場朝會,讓曹叡十分的心煩。
先帝曾經偶然對朝廷各部門的屬吏做過一次考核,結果許多基層的屬吏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在曹魏,能認字的許多基本都是士族,哪怕不是士族,那也是寒門。
寒門的定義可不是平常老百姓才叫寒門,而是沒落的士族才叫寒門。可他有什麽辦法,隻能用他們。
所以曹叡才特別看得起張合,因為張合沒有什麽根基,在朝廷裏麵沒有什麽依靠,完全是憑借戰功往上升,他多麽想要一個諸葛亮一般的人物啊。
曹叡心情煩悶,於是他無意的在宮中閑逛,結果不知為何走到了太廟中。
這座太廟裏麵,供奉著他的祖父曹操,父親曹丕,還有曹魏一幫文臣武將。這些都是在之前立過大功的人物,五子良將現在隻剩下了張合,其餘四人全部擺在了這太廟裏。
曹叡細致的看著太廟裏麵的各個牌位,其實過去祭祀,他沒有少來這個地方,可今天卻讓他感到心情格外複雜。
多事之秋,兩麵受敵,可他曹叡,沒有祖父曹操的雄才偉略,雖說朝廷的事他自己駕馭的不說得心應手,也是能掌握的住朝局。
“陛下,燕王曹宇請見。”宦官小步走進來,向曹叡報告說。
“快讓他進來。”曹叡急忙讓宦官請曹宇進來。
“叔父,您怎麽也來了。”曹叡看著剛剛進門的曹宇,感情也是十分的激動,原因無他,在魏國的宗室裏麵,現在夏侯霸和夏侯玄和自己交情沒有多深。
而曹宇,雖說和自己是叔侄關係,不過曹宇是曹操的第九子,在年齡上和自己反而相差不大。
同時曹宇和曹丕關係也不錯,因此一直留在中央當官,因此和曹叡相處的時間很多,兩個人的關係也開始熟絡了起來。
曹宇看著曹真失魂落魄的模樣,也是有些心疼,但自己也不敢放肆,隻是默默的給曹操,曹丕兩個人的牌位上上了幾柱香。
而曹叡則是一邊看著曹宇忙著上香,一邊支走了身邊的宦官,開始給曹宇講起來今天朝會上發生的事情。
“陛下,臣有一計可以遷都鄴城,同時躲過群臣之阻攔。”曹宇則是給曹叡獻上了個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