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關鍵是蠶絲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各時空的老百姓來說,帝王將相們過著什麽樣的日子,真的隻能靠想象,而且想象的方向必然會是跑偏的。比如皇帝肯定用的是金鋤頭,或者皇帝每天吃的都是小米粥。
但在今天,他們直觀的看見了帝王將相們在幹什麽。
盡管蕭盼盼的直播已經讓大部分老百姓對帝王將相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祛魅,但眼前這仿佛身臨其境的表演,真的帶給了他們極大的衝擊,甚至有人生出了一種我上我也行的感覺,不就是管家婆的差事嗎?
不過比起動不動就幾百萬兩銀子的天文數字,老百姓還是更關心小閣老的身體,畢竟都娶第九房姨太太了。
“我看你,還有一些人就是去年臘月二十九周雲逸誹謗朝廷的後台!”直播畫麵裏,小閣老一掌拍在了桌案上,“周雲逸一個欽天監管天象的官員,在誹謗朝廷時,為什麽把朝廷去年的用度說得那麽清楚?”
“當時我們就納悶。現在我算是明白了,就是我們在座的有些人把詳情事先都告訴了他!是誰教唆他的?怎麽,敢做不敢認!”
老百姓們關心小閣老的第九房姨太太,各時空的大人物們更關心張居正等人如何麵對這位小閣老的咄咄逼人。
他們早就通過畫麵裏展現的信息,知道了那個叫周雲逸的官員早就成為了這位嘉靖皇帝的逆鱗。
也就是說,這位小閣老的手段,就是衝著置人於死地去的。
隨著小閣老的質問落下,大殿裏陷入了沉寂,沒有人接話,沒有人敢接話。
看著這一幕的朱厚熜有些哭笑不得,倒是那個張居正的形象讓他感歎這後人對正麵角色的偏愛。就這麽一個帥小夥,長須美髯,聲音洪亮,說起話來更是條理清晰,完全和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異常的對比。
“青史留名啊,張太嶽!”朱厚熜感歎道。
“臣,隻求對得起陛下,對得起大明。”漸漸褪去青澀地張居正鄭重地迴應道。
當畫麵裏的空氣再次流動起來,重重帷幔的通道裏傳出了聲音,是嘉靖吟詩的聲音: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嘉靖伴隨著自己的聲音,長袖飄飄地走進了眾臣的視線。他來到自己的禦座前,卻沒有坐下,隻是單手扶著禦座的扶手,漠漠地望著眼前的帝國重臣們整齊的下跪。並在嚴嵩地帶頭下山唿萬歲。
嘉靖先把目光落在了嚴嵩的身上:“嚴閣老,嚴世蕃說誹謗朝廷的那個周雲逸有後台,而且後台就在你的內閣裏,你說誰是周雲逸的後台?”
此問一出,各時空那些經常和自己的臣子鬥智鬥勇的帝王們,紛紛露出了會心的一笑。
“迴皇上,這裏沒有周雲逸的後台。” 嚴嵩迴答。
“那周雲逸為什麽能把去年朝廷的用度說得那麽清楚?”
“朝廷無私賬。比方去年應天修白茆河吳淞江,浙江修新安江,河南陝西大旱,都是明發上諭撥的銀子。”
這是個人才啊。一眾帝王將相們無不感歎道。
畫麵裏,嘉靖的聲調提高了,“宮裏修幾座殿宇的費用他怎麽也知道?”
“這說明工部用的錢都是走的明賬。” 嚴嵩從容地迴答道。
“他太棒了!”朱厚熜當著真嚴嵩的麵誇讚道,“深得朕心!”
嚴嵩依然隻能賠笑,雖然他不懂什麽叫人設,但他懂自己到底是個什麽樣的角色。
這對君臣的這一問一答,著實讓許多人提到嗓子眼的情緒都鬆弛了下來,而且已經有人敢偷偷抬頭,窺視嘉靖的臉色了。
而嘉靖此時的臉色自然也舒展了開來,微笑著坐到了自己的禦座上,“起來,都起來,接著把架吵完。”
所有的人行完禮後,紛紛起身。隻有嚴世蕃有些悵然若失,委屈地望向了嚴嵩。
“不要這樣看著你爹,要好好學著。”嘉靖提醒道。
嚴世蕃一凜,連忙答是,然後垂下了雙眼。
“朕剛才念的是唐朝李翱的《問道詩》。朕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句“雲在青天水在瓶”。你們這些人有些是雲,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沒有奸臣。”
所有看完這一幕的老油條們都知道,這是嘉靖的定調,也就是說這件事現在算是翻篇了。
但下一刻,嚴世蕃又跳了出來,盡管被嘉靖用明君關懷的方式輕鬆的化解掉了。但各時空的古人們還是看出來了這種黨爭的不死不休,他們記得蕭盼盼過去說過,所謂嚴黨和清流都各自站在了一個皇子的後麵。
這樣的格局讓他們感到既熟悉,又有些無奈。
“去年過去了,今年怎麽辦?該吵還得吵。閣老,你是首揆,內閣的當家人,有什麽打算?”畫麵中,嘉靖把話題帶迴了正軌。
“當家無非是節流開源兩途。”嚴嵩說得十分誠懇,“比方說去年,哪一筆開支都是正當的,可非要用這麽多嗎?張居正剛才說得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方工部為宮裏修殿宇,為什麽不在雲貴取木材,非要通過海麵那麽遠從南洋運木材來?”
“是因為雲貴山裏的木材運不出來。記得嘉靖三十六年朝廷就議過,叫雲貴修路,既便於官府管理山裏的土司,也便於山民把山貨能運下來。這件事當時若是落實了,去年宮裏多花的三百多萬木料錢就能省下來。”
嘉靖由衷地點了點頭,接著又望向嚴世蕃。
“這件事工部有責任,臣有責任。”嚴世蕃頗為難受的選擇認錯。
嘉靖對此十分滿意。
“今年所有的開支都要從這些上麵著眼。”嚴嵩繼續說道,“接下來內閣要好好議。”
“張居正。”嘉靖突然點名張居正。
“臣在。”張居正的反應很快。
“你剛才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閣老說的這個意思嗎?”
“是這個意思,但閣老說得更透徹些。”張居正迴答道。
嘉靖的眼中透露著賞識:“朕剛才在裏麵聽你算賬也算得很透徹嘛。你說隻要海麵的商路暢通,我大明的商船能把貨物運到波斯印度一帶,每年就可以開源一千萬兩以上的白銀。朕想聽你說說這個思路。”
“是。”張居正的聲音明顯有些激昂,“其實這也不是臣的思路。大明永樂三年開始,成祖文皇帝就命鄭和率船隊遠下西洋,前後七次,商貨遠通。直至嘉靖十幾年,海上通商依然頻繁。後來因為倭寇騷亂,海麵不靖,商運受阻。”
一提到海貿,瞬間就讓大明各時代的皇帝們感到窩火不已。
視頻頁麵裏,張居正開始闡述自己支持戚繼光,俞大猷剿滅倭寇,恢複海貿的想法。但隨即這個想法就被嚴嵩截胡了。
“這個想法張居正和臣商議過。”嚴嵩把話接了過去。“隻要海麵貨商之路暢通,接下來就是運什麽。比方江浙的絲綢。一匹上等的絲綢,在內地能賣到六兩白銀,如果銷到西洋諸國則能賣到十兩白銀以上。”
“現在應天是一萬張織機,浙江是八千張織機,能不能增加織機,多產絲綢?”
“當然能!”嘉靖非常聰明靈光地搶著說道,“關鍵是蠶絲。如何增加桑田,多產蠶絲?”
但在今天,他們直觀的看見了帝王將相們在幹什麽。
盡管蕭盼盼的直播已經讓大部分老百姓對帝王將相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祛魅,但眼前這仿佛身臨其境的表演,真的帶給了他們極大的衝擊,甚至有人生出了一種我上我也行的感覺,不就是管家婆的差事嗎?
不過比起動不動就幾百萬兩銀子的天文數字,老百姓還是更關心小閣老的身體,畢竟都娶第九房姨太太了。
“我看你,還有一些人就是去年臘月二十九周雲逸誹謗朝廷的後台!”直播畫麵裏,小閣老一掌拍在了桌案上,“周雲逸一個欽天監管天象的官員,在誹謗朝廷時,為什麽把朝廷去年的用度說得那麽清楚?”
“當時我們就納悶。現在我算是明白了,就是我們在座的有些人把詳情事先都告訴了他!是誰教唆他的?怎麽,敢做不敢認!”
老百姓們關心小閣老的第九房姨太太,各時空的大人物們更關心張居正等人如何麵對這位小閣老的咄咄逼人。
他們早就通過畫麵裏展現的信息,知道了那個叫周雲逸的官員早就成為了這位嘉靖皇帝的逆鱗。
也就是說,這位小閣老的手段,就是衝著置人於死地去的。
隨著小閣老的質問落下,大殿裏陷入了沉寂,沒有人接話,沒有人敢接話。
看著這一幕的朱厚熜有些哭笑不得,倒是那個張居正的形象讓他感歎這後人對正麵角色的偏愛。就這麽一個帥小夥,長須美髯,聲音洪亮,說起話來更是條理清晰,完全和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異常的對比。
“青史留名啊,張太嶽!”朱厚熜感歎道。
“臣,隻求對得起陛下,對得起大明。”漸漸褪去青澀地張居正鄭重地迴應道。
當畫麵裏的空氣再次流動起來,重重帷幔的通道裏傳出了聲音,是嘉靖吟詩的聲音: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嘉靖伴隨著自己的聲音,長袖飄飄地走進了眾臣的視線。他來到自己的禦座前,卻沒有坐下,隻是單手扶著禦座的扶手,漠漠地望著眼前的帝國重臣們整齊的下跪。並在嚴嵩地帶頭下山唿萬歲。
嘉靖先把目光落在了嚴嵩的身上:“嚴閣老,嚴世蕃說誹謗朝廷的那個周雲逸有後台,而且後台就在你的內閣裏,你說誰是周雲逸的後台?”
此問一出,各時空那些經常和自己的臣子鬥智鬥勇的帝王們,紛紛露出了會心的一笑。
“迴皇上,這裏沒有周雲逸的後台。” 嚴嵩迴答。
“那周雲逸為什麽能把去年朝廷的用度說得那麽清楚?”
“朝廷無私賬。比方去年應天修白茆河吳淞江,浙江修新安江,河南陝西大旱,都是明發上諭撥的銀子。”
這是個人才啊。一眾帝王將相們無不感歎道。
畫麵裏,嘉靖的聲調提高了,“宮裏修幾座殿宇的費用他怎麽也知道?”
“這說明工部用的錢都是走的明賬。” 嚴嵩從容地迴答道。
“他太棒了!”朱厚熜當著真嚴嵩的麵誇讚道,“深得朕心!”
嚴嵩依然隻能賠笑,雖然他不懂什麽叫人設,但他懂自己到底是個什麽樣的角色。
這對君臣的這一問一答,著實讓許多人提到嗓子眼的情緒都鬆弛了下來,而且已經有人敢偷偷抬頭,窺視嘉靖的臉色了。
而嘉靖此時的臉色自然也舒展了開來,微笑著坐到了自己的禦座上,“起來,都起來,接著把架吵完。”
所有的人行完禮後,紛紛起身。隻有嚴世蕃有些悵然若失,委屈地望向了嚴嵩。
“不要這樣看著你爹,要好好學著。”嘉靖提醒道。
嚴世蕃一凜,連忙答是,然後垂下了雙眼。
“朕剛才念的是唐朝李翱的《問道詩》。朕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句“雲在青天水在瓶”。你們這些人有些是雲,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沒有奸臣。”
所有看完這一幕的老油條們都知道,這是嘉靖的定調,也就是說這件事現在算是翻篇了。
但下一刻,嚴世蕃又跳了出來,盡管被嘉靖用明君關懷的方式輕鬆的化解掉了。但各時空的古人們還是看出來了這種黨爭的不死不休,他們記得蕭盼盼過去說過,所謂嚴黨和清流都各自站在了一個皇子的後麵。
這樣的格局讓他們感到既熟悉,又有些無奈。
“去年過去了,今年怎麽辦?該吵還得吵。閣老,你是首揆,內閣的當家人,有什麽打算?”畫麵中,嘉靖把話題帶迴了正軌。
“當家無非是節流開源兩途。”嚴嵩說得十分誠懇,“比方說去年,哪一筆開支都是正當的,可非要用這麽多嗎?張居正剛才說得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方工部為宮裏修殿宇,為什麽不在雲貴取木材,非要通過海麵那麽遠從南洋運木材來?”
“是因為雲貴山裏的木材運不出來。記得嘉靖三十六年朝廷就議過,叫雲貴修路,既便於官府管理山裏的土司,也便於山民把山貨能運下來。這件事當時若是落實了,去年宮裏多花的三百多萬木料錢就能省下來。”
嘉靖由衷地點了點頭,接著又望向嚴世蕃。
“這件事工部有責任,臣有責任。”嚴世蕃頗為難受的選擇認錯。
嘉靖對此十分滿意。
“今年所有的開支都要從這些上麵著眼。”嚴嵩繼續說道,“接下來內閣要好好議。”
“張居正。”嘉靖突然點名張居正。
“臣在。”張居正的反應很快。
“你剛才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閣老說的這個意思嗎?”
“是這個意思,但閣老說得更透徹些。”張居正迴答道。
嘉靖的眼中透露著賞識:“朕剛才在裏麵聽你算賬也算得很透徹嘛。你說隻要海麵的商路暢通,我大明的商船能把貨物運到波斯印度一帶,每年就可以開源一千萬兩以上的白銀。朕想聽你說說這個思路。”
“是。”張居正的聲音明顯有些激昂,“其實這也不是臣的思路。大明永樂三年開始,成祖文皇帝就命鄭和率船隊遠下西洋,前後七次,商貨遠通。直至嘉靖十幾年,海上通商依然頻繁。後來因為倭寇騷亂,海麵不靖,商運受阻。”
一提到海貿,瞬間就讓大明各時代的皇帝們感到窩火不已。
視頻頁麵裏,張居正開始闡述自己支持戚繼光,俞大猷剿滅倭寇,恢複海貿的想法。但隨即這個想法就被嚴嵩截胡了。
“這個想法張居正和臣商議過。”嚴嵩把話接了過去。“隻要海麵貨商之路暢通,接下來就是運什麽。比方江浙的絲綢。一匹上等的絲綢,在內地能賣到六兩白銀,如果銷到西洋諸國則能賣到十兩白銀以上。”
“現在應天是一萬張織機,浙江是八千張織機,能不能增加織機,多產絲綢?”
“當然能!”嘉靖非常聰明靈光地搶著說道,“關鍵是蠶絲。如何增加桑田,多產蠶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