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胡惟庸案的開始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明末,還有對北宋和南宋,蕭盼盼的心裏都是有一些其它想法的,不過不管是什麽想法,最後都隻能靠他們自己。
蕭盼盼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重重的吐了出來,仿佛在清理心中的鬱結一樣。
“好了,迴到正題。剩下的兩個,不對,是一個政治大案,您想提前知道嗎?”
朱元璋這邊也是無奈的歎了口氣後,迴複了想知道。
蕭盼盼眉頭微皺,“您確定?比起前兩個經濟大案來說,這可是政治大案。如果說懲治貪腐,還是必要的刑殺。那政治大案就不是刑殺這麽簡單了。要知道,這場大案牽連人數超過了三萬餘人,持續時間長達了十年之久。”
此話一出,整個洪武朝的文武百官們瞬間就體會到了什麽叫震恐,而蕭盼盼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們感到了心驚膽顫。
“不止如此,這個案子也是您廢除丞相製度的契機。另外,李善長的死也和這個案子有關。”
這下洪武朝的各層級普通打工人們真是欲哭無淚了。他們紛紛在心裏哭嚎道,這都是些什麽事啊,這麽大的案子,有多少人要被牽連啊,牽連到我怎麽辦啊?你們神仙打架,我們這些小鬼就更活不下去了。家裏還有房貸,不對,家裏還有老母妻兒要供養啊。
李善長本人此時倒是很感興趣,他也隱約的通過蕭盼盼定性的政治大案摸到了這件案子可能發生的原因。
朱元璋聽完蕭盼盼的話後,也沒有猶豫,迴複了自己需要知道。
對此,蕭盼盼是真的很意外。這洪武皇帝到底是怎麽想的啊。
朱元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同時他也為此深思熟慮了很久。
他想給自己的後世留下一個皇權和官權對抗沒有那麽激烈朝堂,他想試一試溫和點的方法,所以他決定先禮後兵。為此,他就需要知道這些事情的始末。
既然朱元璋如此確定,蕭盼盼也沒有再多勸阻,她相信朱元璋能擺得平這件事公開後,可能造成的風波。
“好吧,不過您可以隨時叫停我。”聳了聳肩後,蕭盼盼開始講述了起來,“這個案子之所以會被定性成政治大案,因為它關係到三個方麵,第一,是洪武皇帝代表的究竟是誰?第二,您對皇權這兩個字的認識加深。第三,淮西勳貴的出路。”
前兩條還讓朱元璋有些雲裏霧裏,但第三條出現的瞬間就讓他的神經徹底緊繃了起來,他本能的想去叫停蕭盼盼,但最後他還是忍住了。
李善長聽到這,倒是朗聲大笑了起來,他知道自己猜對了。
蕭盼盼停頓了片刻,見朱元璋沒有叫停自己,於是繼續說道,“從驅逐蒙元成功的那一天起,您洪武皇帝朱元璋就正式成為了整個華夏大地的最高統治者,這是榮譽,功績,也是責任。”
“在這一刻,不管您自己有沒有意識到,您都不再是淮西勳貴的老大哥,不再是浙東集團的老板,更不是江南士紳的代言人。而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的擔子,實實在在的落在了您的肩上。”
朱元璋看著光幕,嘴角掛上了笑容,這後世的人是真會說話啊!咱愛聽。
“我之前說過,明朝建國初期的曆史任務就是休養生息,但這個休養生息和所有的朝代都不同,因為您要麵對的是長達幾百年的南北分離。所以這個休養生息的具體做法就是南財北調。”
“您必須人為的去搞最大規模的轉移支付,這也是為什麽您會利用郭桓案大刮地皮的原因之一。”
蕭盼盼攤手,“沒辦法,他們老趙家留下的爛賬,隻能你們老朱家來結了,誰叫您最後吃雞了呢?”
朱元璋不明白什麽是吃雞,但他再一次鄙視起了姓趙的那一家子。
老趙家的人對於蕭盼盼那時不時就冒出來的一句鞭笞,已經實現了脫敏。
“在這樣的大方向之下,您必須采取的是五湖四海的政策方針,您必須通過官吏來連接南北。但您這樣做了,就天然的會和淮西勳貴,浙東集團,江南士紳形成對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訴求,壟斷朝廷利益。”
“有明以來,某一個地區的人渴望壟斷整個朝廷的利益,已經成為了一種基本現象。”
“事實上,我之前也說過,您在南北榜案後進行的妥協,根源也在於此。科舉的結果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配給製,最後整個大明朝廷的利益,也就變成了各地黨爭的最高獎品,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蕭盼盼搖頭失笑,“但最讓人哭笑不得的點在於,這是您能找到的,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辦法。”
聽完這一段,朱元璋也算明白了,為什麽這個所謂的政治大案會牽連這麽久了。他原本以為自己是在和李善長鬥,沒想到,自己是在和整個南方的官僚鬥。
“接下來是第二個方麵,您對皇權的認識逐步加深。”蕭盼盼喝了口水後,繼續說道,“這一方麵主要表現在人才選拔上。”
“在洪武三年,您舉行過一次科舉,然後您神奇的發現,科舉選出來的人根本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全都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蕭盼盼一句話又戳中了無數人的肺管子。
“所以您不再信任科舉製,搞起了老一套的舉薦製。”蕭盼盼也是扶額搖頭。“怎麽說呢?這件事還真不怪您,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大多都是如此,還是那句話,這是教育內容和教育體係的問題,前麵已經說了很多了。”
聽到這的朱元璋更加堅定了改革教育內容,將教育主導權收歸朝廷的決心。
“既然要搞舉薦製,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各種人身依附關係就必然會出現,因為舉薦製天然就會造成人事任命權從皇帝的手上,過渡到丞相的手上。”
“我能看到的數據是,洪武年間通過舉薦製上位的三品官員一共有197人,占了洪武年間三品官的四成以上。而朝廷六部裏,各部門都有超過一半的人靠舉薦製成為了侍郎,其中這樣的人在刑部達到了七成以上。”
這一數據別說朱元璋聽著揪心,各朝各代,有腦子的皇帝聽到都揪心。
“其實您也知道舉薦製的問題,所以您讓李善長提前退休,提拔了汪廣陽,胡惟庸這樣的新貴。但您還是低估了舉薦製的威力。”蕭盼盼頓了頓,“對了,忘了說了,這個案子就叫胡惟庸案。您看,是不是真的很貼切。”
正在一邊看直播,一邊研究考成法怎麽推行的胡惟庸駭然一驚。
蕭盼盼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重重的吐了出來,仿佛在清理心中的鬱結一樣。
“好了,迴到正題。剩下的兩個,不對,是一個政治大案,您想提前知道嗎?”
朱元璋這邊也是無奈的歎了口氣後,迴複了想知道。
蕭盼盼眉頭微皺,“您確定?比起前兩個經濟大案來說,這可是政治大案。如果說懲治貪腐,還是必要的刑殺。那政治大案就不是刑殺這麽簡單了。要知道,這場大案牽連人數超過了三萬餘人,持續時間長達了十年之久。”
此話一出,整個洪武朝的文武百官們瞬間就體會到了什麽叫震恐,而蕭盼盼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們感到了心驚膽顫。
“不止如此,這個案子也是您廢除丞相製度的契機。另外,李善長的死也和這個案子有關。”
這下洪武朝的各層級普通打工人們真是欲哭無淚了。他們紛紛在心裏哭嚎道,這都是些什麽事啊,這麽大的案子,有多少人要被牽連啊,牽連到我怎麽辦啊?你們神仙打架,我們這些小鬼就更活不下去了。家裏還有房貸,不對,家裏還有老母妻兒要供養啊。
李善長本人此時倒是很感興趣,他也隱約的通過蕭盼盼定性的政治大案摸到了這件案子可能發生的原因。
朱元璋聽完蕭盼盼的話後,也沒有猶豫,迴複了自己需要知道。
對此,蕭盼盼是真的很意外。這洪武皇帝到底是怎麽想的啊。
朱元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同時他也為此深思熟慮了很久。
他想給自己的後世留下一個皇權和官權對抗沒有那麽激烈朝堂,他想試一試溫和點的方法,所以他決定先禮後兵。為此,他就需要知道這些事情的始末。
既然朱元璋如此確定,蕭盼盼也沒有再多勸阻,她相信朱元璋能擺得平這件事公開後,可能造成的風波。
“好吧,不過您可以隨時叫停我。”聳了聳肩後,蕭盼盼開始講述了起來,“這個案子之所以會被定性成政治大案,因為它關係到三個方麵,第一,是洪武皇帝代表的究竟是誰?第二,您對皇權這兩個字的認識加深。第三,淮西勳貴的出路。”
前兩條還讓朱元璋有些雲裏霧裏,但第三條出現的瞬間就讓他的神經徹底緊繃了起來,他本能的想去叫停蕭盼盼,但最後他還是忍住了。
李善長聽到這,倒是朗聲大笑了起來,他知道自己猜對了。
蕭盼盼停頓了片刻,見朱元璋沒有叫停自己,於是繼續說道,“從驅逐蒙元成功的那一天起,您洪武皇帝朱元璋就正式成為了整個華夏大地的最高統治者,這是榮譽,功績,也是責任。”
“在這一刻,不管您自己有沒有意識到,您都不再是淮西勳貴的老大哥,不再是浙東集團的老板,更不是江南士紳的代言人。而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的擔子,實實在在的落在了您的肩上。”
朱元璋看著光幕,嘴角掛上了笑容,這後世的人是真會說話啊!咱愛聽。
“我之前說過,明朝建國初期的曆史任務就是休養生息,但這個休養生息和所有的朝代都不同,因為您要麵對的是長達幾百年的南北分離。所以這個休養生息的具體做法就是南財北調。”
“您必須人為的去搞最大規模的轉移支付,這也是為什麽您會利用郭桓案大刮地皮的原因之一。”
蕭盼盼攤手,“沒辦法,他們老趙家留下的爛賬,隻能你們老朱家來結了,誰叫您最後吃雞了呢?”
朱元璋不明白什麽是吃雞,但他再一次鄙視起了姓趙的那一家子。
老趙家的人對於蕭盼盼那時不時就冒出來的一句鞭笞,已經實現了脫敏。
“在這樣的大方向之下,您必須采取的是五湖四海的政策方針,您必須通過官吏來連接南北。但您這樣做了,就天然的會和淮西勳貴,浙東集團,江南士紳形成對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訴求,壟斷朝廷利益。”
“有明以來,某一個地區的人渴望壟斷整個朝廷的利益,已經成為了一種基本現象。”
“事實上,我之前也說過,您在南北榜案後進行的妥協,根源也在於此。科舉的結果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配給製,最後整個大明朝廷的利益,也就變成了各地黨爭的最高獎品,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蕭盼盼搖頭失笑,“但最讓人哭笑不得的點在於,這是您能找到的,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辦法。”
聽完這一段,朱元璋也算明白了,為什麽這個所謂的政治大案會牽連這麽久了。他原本以為自己是在和李善長鬥,沒想到,自己是在和整個南方的官僚鬥。
“接下來是第二個方麵,您對皇權的認識逐步加深。”蕭盼盼喝了口水後,繼續說道,“這一方麵主要表現在人才選拔上。”
“在洪武三年,您舉行過一次科舉,然後您神奇的發現,科舉選出來的人根本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全都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蕭盼盼一句話又戳中了無數人的肺管子。
“所以您不再信任科舉製,搞起了老一套的舉薦製。”蕭盼盼也是扶額搖頭。“怎麽說呢?這件事還真不怪您,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大多都是如此,還是那句話,這是教育內容和教育體係的問題,前麵已經說了很多了。”
聽到這的朱元璋更加堅定了改革教育內容,將教育主導權收歸朝廷的決心。
“既然要搞舉薦製,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各種人身依附關係就必然會出現,因為舉薦製天然就會造成人事任命權從皇帝的手上,過渡到丞相的手上。”
“我能看到的數據是,洪武年間通過舉薦製上位的三品官員一共有197人,占了洪武年間三品官的四成以上。而朝廷六部裏,各部門都有超過一半的人靠舉薦製成為了侍郎,其中這樣的人在刑部達到了七成以上。”
這一數據別說朱元璋聽著揪心,各朝各代,有腦子的皇帝聽到都揪心。
“其實您也知道舉薦製的問題,所以您讓李善長提前退休,提拔了汪廣陽,胡惟庸這樣的新貴。但您還是低估了舉薦製的威力。”蕭盼盼頓了頓,“對了,忘了說了,這個案子就叫胡惟庸案。您看,是不是真的很貼切。”
正在一邊看直播,一邊研究考成法怎麽推行的胡惟庸駭然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