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個皇帝的態度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盼盼這次的直播內容,再一次的對各時代的人們造成了思想上的衝擊,特別是那些性格純正的青年士人。
在對嘉靖朝的發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後,這些胸有熱血的青年實在不敢相信,飽讀聖賢書的國家大臣,會為了一己私欲,對君父行如此惡毒的事,對國政進行如此巨大的破壞。但無論相信與否又如何呢?目下的他們依然處在迷茫之中。
於是他們開始帶有目的性的去迴看蕭盼盼以往直播時說的內容,並配合上今天放出的題目,希望從中找到一些未來時代的社會治理原則。就這樣,各朝各代的士人們或三五成群的聚在了一起,展開了對當下社會問題更深入的討論。
蕭盼盼自己都沒有想到,又一個大討論的時代因為她的嘴碎而正式開啟了。
比起社會趨勢的流變,此時的嘉靖更關心當下政局的發展。其實無論是考成法還是密折製度,他現在都沒有興趣去推進。至於內閣的鬥爭,他更是打算繼續維持原狀,不然呢,嚴嵩這樣貼心的小棉襖可不好在。
倒是徐階,他還是需要敲打一下的。
“徐閣老,家裏那麽多田,恐怕可以養個萬八千的家丁吧。”嘉靖語態輕鬆地問道。
徐階緩緩起身,恭敬地行禮,“迴陛下,臣家裏是有些薄田,但這些田產的來路都有據可查,沒有一畝是非法所得,而且臣的家中田產,絕對沒有二十四萬畝之數。”
“你徐閣老自然不會違背大明的律法。“嘉靖笑道,”既然沒有二十四萬畝,那你家的田產究竟有多少呢?”
“臣,不知。”
嘉靖笑了,對著嚴嵩,高拱等人說道,“這是個能當家的人的啊,又聾又瞎和朕一樣。”
“陛下睿智天成,天下事都在陛下的心中。”嚴嵩這時趕忙說道。
“也就隻能在心中了。”嘉靖神色裏帶起了厭煩,他擺了擺手後,說道,“傳旨,胡宗憲,,譚綸,戚繼光,俞大猷入京麵聖。”
一眾閣臣的心裏頓時一緊。
在內閣的幾位閣臣們離開後,陸炳被嘉靖叫進了西苑,親自囑咐道,“你立刻派信得過的人秘密出京,把張居正給朕安然無恙的帶迴來。人要帶夠,明白嗎?”
陸炳當即領命。
望著陸炳離開的背影,嘉靖在心中暗暗期盼,這個在外麵到處閑逛的張居正能活著迴到京城來。
“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並。”張居正看著自己筆記上寫下的這段話,曾經淤積於胸中的失望已經消散了許多。
這兩年的在外遊曆讓他有了頗多的感悟,外加上光幕裏傳達出的信息,他對當下的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
不過比起逐漸燃起的責任心,他很清楚,自己當下的第一要務是逃命。
收拾好行裝後,他將跟著自己的十幾名家丁叫了過來。把人分成了兩撥,多的一方繼續打著自己的名號一路向南遊山玩水,少的一方跟著自己輕車簡從往北,直接去京城。他沒有拖遝,當天就離開了居住的客棧,連夜北上。
比起嘉靖朝的波詭雲譎,永樂朝就風清氣正多了。
朱棣迫不及待的叫人弄出了那個能裝密折的皮匣子,樂嗬嗬的把玩了起來。
考成法的具體條例和推行方法,他交給了蹇義去研究,而核準南方土地情況的人員他也選好了,這個團隊裏大多是北方士子,但為首卻是夏原吉。這兩個人事安排是他跟老和尚認真商量過後確定的,蹇義和夏原吉這兩個人能不能真的重用,就看他們這次的表現了。
“你這次跟著去度田是壓陣的,不是去給人添亂的,明白嗎?”朱棣看向了等的有些不耐煩的二兒子。
“父皇你就放心吧!”朱高煦拍著自己壯碩的胸脯說道,“這刀該砍誰,我很清楚!”
朱棣眯著眼看著他,心中有些不確定,繼續囑咐道,“他們那些讀書人怎麽鬥,你都不要管,不要去摻和,隻要沒人造反,你就給我老老實實的待在軍營裏,哪裏都別去。”
朱高煦心裏有些鬱悶,能出去放風了還憋在軍營裏就讓他很難受,但他也不敢違背自己父親的命令。“兒臣一定照辦。”
朱棣把手裏的皮匣子扔給了他,“不要假手於人。”
“明白!”朱高煦很清楚這個皮匣子代表著什麽。
朱高煦離開後,朱棣命紀綱加強了對鳳陽方向的監控。做完了這一切,他平靜的看著身前的地圖,眼中充滿了期待,仿佛地圖裏有他的獵物一樣。
不得不說,兒子像爹。因為朱元璋此時看人的眼神也仿佛猛獸看獵物一般,搞得胡惟庸光是坐著就汗流浹背了。
“咱聽說,你很想進步?”
“臣受陛下大恩,甘願為陛下前驅。”胡惟庸當即下跪行禮。
“那幫咱把這個考成法弄出來唄。”朱元璋語氣和藹的說道。“如今北邊在打仗,就從咱的應天府開始試行。”
胡惟庸激動地下跪叩頭,“臣一定不負皇恩。”
“起來吧,有什麽不懂的就去多問問韓國公。”朱元璋貼心的叮囑道。
胡惟庸愣了一下,強壓住心中的不安後,恭敬地謝恩離開了。
朱元璋伸了個懶腰,開始琢磨起了北邊的形勢,南邊他目前還顧不過來,畢竟他的事多,更多時候還是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麵去。
考成法和密折製度不僅在明代受到了重視,在其餘時代們的皇帝也在各自試圖推進著,特別是密折製度,考成法能不能用看皇帝自己的本事,但密折製度是肯定能用的,畢竟哪家的朝堂上找不到幾個小棉襖呢。
曆史的過往不管怎麽改變也影響不了當下。
在新家舒服的睡了一覺後,蕭盼盼困難無比的從床上坐了起來。剛剛搬完家的她實在不想直播,但那麽多大佬在等著,請假什麽的肯定不好。於是她選擇了妥協,幹脆的拿起手機,靠在床上開始了今天的直播。
“大家早上好啊。今天是漢武帝和唐太宗的時間,老規矩,漢武帝先來。”
看著這丫頭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一眾古人也是無語。
漢武帝的問題自然準備好了,畢竟是他奶奶囑咐過的,“為什麽北邊的那些遊牧民族總是要南下入侵朕的國家,到了後世也一直沒有改變?”
蕭盼盼打了個哈欠,“因為窮,因為文明落後,因為不能生產,所以最後隻能靠搶。”
劉徹的眼角抖了抖,他突然覺得自己這個問題是不是有些多餘了,畢竟這個答案他自己也知道。
光幕裏,蕭盼盼活動了一下腦袋,語調慵懶地說道,“當然這些隻是外在表現,根源在於氣候和地理條件。“她頓了頓,”你們肯定沒有聽過四百毫米等降雨線和小冰河期吧。”
在對嘉靖朝的發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後,這些胸有熱血的青年實在不敢相信,飽讀聖賢書的國家大臣,會為了一己私欲,對君父行如此惡毒的事,對國政進行如此巨大的破壞。但無論相信與否又如何呢?目下的他們依然處在迷茫之中。
於是他們開始帶有目的性的去迴看蕭盼盼以往直播時說的內容,並配合上今天放出的題目,希望從中找到一些未來時代的社會治理原則。就這樣,各朝各代的士人們或三五成群的聚在了一起,展開了對當下社會問題更深入的討論。
蕭盼盼自己都沒有想到,又一個大討論的時代因為她的嘴碎而正式開啟了。
比起社會趨勢的流變,此時的嘉靖更關心當下政局的發展。其實無論是考成法還是密折製度,他現在都沒有興趣去推進。至於內閣的鬥爭,他更是打算繼續維持原狀,不然呢,嚴嵩這樣貼心的小棉襖可不好在。
倒是徐階,他還是需要敲打一下的。
“徐閣老,家裏那麽多田,恐怕可以養個萬八千的家丁吧。”嘉靖語態輕鬆地問道。
徐階緩緩起身,恭敬地行禮,“迴陛下,臣家裏是有些薄田,但這些田產的來路都有據可查,沒有一畝是非法所得,而且臣的家中田產,絕對沒有二十四萬畝之數。”
“你徐閣老自然不會違背大明的律法。“嘉靖笑道,”既然沒有二十四萬畝,那你家的田產究竟有多少呢?”
“臣,不知。”
嘉靖笑了,對著嚴嵩,高拱等人說道,“這是個能當家的人的啊,又聾又瞎和朕一樣。”
“陛下睿智天成,天下事都在陛下的心中。”嚴嵩這時趕忙說道。
“也就隻能在心中了。”嘉靖神色裏帶起了厭煩,他擺了擺手後,說道,“傳旨,胡宗憲,,譚綸,戚繼光,俞大猷入京麵聖。”
一眾閣臣的心裏頓時一緊。
在內閣的幾位閣臣們離開後,陸炳被嘉靖叫進了西苑,親自囑咐道,“你立刻派信得過的人秘密出京,把張居正給朕安然無恙的帶迴來。人要帶夠,明白嗎?”
陸炳當即領命。
望著陸炳離開的背影,嘉靖在心中暗暗期盼,這個在外麵到處閑逛的張居正能活著迴到京城來。
“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並。”張居正看著自己筆記上寫下的這段話,曾經淤積於胸中的失望已經消散了許多。
這兩年的在外遊曆讓他有了頗多的感悟,外加上光幕裏傳達出的信息,他對當下的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
不過比起逐漸燃起的責任心,他很清楚,自己當下的第一要務是逃命。
收拾好行裝後,他將跟著自己的十幾名家丁叫了過來。把人分成了兩撥,多的一方繼續打著自己的名號一路向南遊山玩水,少的一方跟著自己輕車簡從往北,直接去京城。他沒有拖遝,當天就離開了居住的客棧,連夜北上。
比起嘉靖朝的波詭雲譎,永樂朝就風清氣正多了。
朱棣迫不及待的叫人弄出了那個能裝密折的皮匣子,樂嗬嗬的把玩了起來。
考成法的具體條例和推行方法,他交給了蹇義去研究,而核準南方土地情況的人員他也選好了,這個團隊裏大多是北方士子,但為首卻是夏原吉。這兩個人事安排是他跟老和尚認真商量過後確定的,蹇義和夏原吉這兩個人能不能真的重用,就看他們這次的表現了。
“你這次跟著去度田是壓陣的,不是去給人添亂的,明白嗎?”朱棣看向了等的有些不耐煩的二兒子。
“父皇你就放心吧!”朱高煦拍著自己壯碩的胸脯說道,“這刀該砍誰,我很清楚!”
朱棣眯著眼看著他,心中有些不確定,繼續囑咐道,“他們那些讀書人怎麽鬥,你都不要管,不要去摻和,隻要沒人造反,你就給我老老實實的待在軍營裏,哪裏都別去。”
朱高煦心裏有些鬱悶,能出去放風了還憋在軍營裏就讓他很難受,但他也不敢違背自己父親的命令。“兒臣一定照辦。”
朱棣把手裏的皮匣子扔給了他,“不要假手於人。”
“明白!”朱高煦很清楚這個皮匣子代表著什麽。
朱高煦離開後,朱棣命紀綱加強了對鳳陽方向的監控。做完了這一切,他平靜的看著身前的地圖,眼中充滿了期待,仿佛地圖裏有他的獵物一樣。
不得不說,兒子像爹。因為朱元璋此時看人的眼神也仿佛猛獸看獵物一般,搞得胡惟庸光是坐著就汗流浹背了。
“咱聽說,你很想進步?”
“臣受陛下大恩,甘願為陛下前驅。”胡惟庸當即下跪行禮。
“那幫咱把這個考成法弄出來唄。”朱元璋語氣和藹的說道。“如今北邊在打仗,就從咱的應天府開始試行。”
胡惟庸激動地下跪叩頭,“臣一定不負皇恩。”
“起來吧,有什麽不懂的就去多問問韓國公。”朱元璋貼心的叮囑道。
胡惟庸愣了一下,強壓住心中的不安後,恭敬地謝恩離開了。
朱元璋伸了個懶腰,開始琢磨起了北邊的形勢,南邊他目前還顧不過來,畢竟他的事多,更多時候還是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麵去。
考成法和密折製度不僅在明代受到了重視,在其餘時代們的皇帝也在各自試圖推進著,特別是密折製度,考成法能不能用看皇帝自己的本事,但密折製度是肯定能用的,畢竟哪家的朝堂上找不到幾個小棉襖呢。
曆史的過往不管怎麽改變也影響不了當下。
在新家舒服的睡了一覺後,蕭盼盼困難無比的從床上坐了起來。剛剛搬完家的她實在不想直播,但那麽多大佬在等著,請假什麽的肯定不好。於是她選擇了妥協,幹脆的拿起手機,靠在床上開始了今天的直播。
“大家早上好啊。今天是漢武帝和唐太宗的時間,老規矩,漢武帝先來。”
看著這丫頭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一眾古人也是無語。
漢武帝的問題自然準備好了,畢竟是他奶奶囑咐過的,“為什麽北邊的那些遊牧民族總是要南下入侵朕的國家,到了後世也一直沒有改變?”
蕭盼盼打了個哈欠,“因為窮,因為文明落後,因為不能生產,所以最後隻能靠搶。”
劉徹的眼角抖了抖,他突然覺得自己這個問題是不是有些多餘了,畢竟這個答案他自己也知道。
光幕裏,蕭盼盼活動了一下腦袋,語調慵懶地說道,“當然這些隻是外在表現,根源在於氣候和地理條件。“她頓了頓,”你們肯定沒有聽過四百毫米等降雨線和小冰河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