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南宋·嚴蕊《卜算子》
嚴蕊本是台州營妓,因即席賦詞得到台州知府唐仲友的賞識,兩人交往甚密。然而,後來道學家朱熹以唐仲友與嚴蕊有私情為由,將嚴蕊關進監獄達兩個月之久。嚴蕊在獄中受盡拷打,但始終不肯誣陷唐仲友。最終,在嶽霖的審理下,嚴蕊得以無罪釋放。臨別時,嶽霖問嚴蕊以後何去何從,嚴蕊便口占此詞作答。
詞的上片寫嚴蕊自己並非生性喜好風塵生活,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所致。她相信花落花開自有其時,而這一切都隻能依靠司春之神東君來作主。下片則表達了嚴蕊對於未來的迷茫和無奈。她明白離開是必然的,但離開後又能去哪裏呢?她希望有一天能夠像山花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再過問歸向何處。
這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嚴蕊在困境中的堅韌和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它也揭示了古代社會對於風塵女子的偏見和歧視,以及她們在命運麵前的無奈和抗爭。
------------------------
雨已停,風已歇;月朦星淡。
“前麵便是楚鎮的一大特色---春行街。”劉清帶著六人站在流水小橋之上,看著前方說道。
張智等抬頭看去,隻見前麵燈火通明,街道上紅燈籠高高掛起,竟像是一個紅色的海洋一般,直至街道盡頭;燈下依然人頭攢動。
“師父,您真的要帶我們去青樓啊?”詩音紅著臉說道。
董雲也小臉緋紅說道:“我們可是女子,而且見癡道長是出家人,晨哥和我早已成並蒂蓮、連理枝,這。。。”
劉清笑著解釋道:“各位莫誤會,前麵並非隻有青樓,還有一些酒館林立,晚上更有賞燈猜謎。”
沈晨也笑著說道:“雲兒你們不用多心,我知道劉清先生的意思:‘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詩音聽完,卻是撇著嘴說道:“沈晨先生,你可別忘了湯顯祖的《牡丹亭》還有最後兩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張智見幾個人你一句我一句,但自己卻是沒有理解他們是什麽意思;隻好轉頭和幽堇對視,心裏問道:
“你知道他們是什麽意思嗎?”
隻見粉色衣裙也是搖了搖頭。
“見癡道長,請。”劉清一個手勢對著張智說道。
“嗯,請。”張智同樣一個手勢迴道,拉著幽堇跟隨幾人往前走去。
幾人往裏,走了數十步,見兩旁店鋪都燈火通明,客人也是絡繹不絕,夥計小廝也是十分忙碌;外麵懸掛的招牌有‘酒館’,也有‘茶樓’,還有一些‘胭脂鋪’,‘裁縫店’。再往裏,頭上的紅燈籠越來越多,旁邊的小樓也越加精致,裝點更加豔麗,還有三兩花枝招展的女子在外站立,嬉笑怒罵,打情罵俏,招攬生意。
張智沒見過這些場景,覺得有些好奇;想到自小長大的悠然山下、悠然城裏,他也不知道有沒有這些類似夜景。
“這些燈籠底下還掛著紙絹,這就是燈謎嗎?”詩音看著旁邊有些燈籠底下掛著東西說道。然後停下腳步,拿起一個紅燈籠下掛著的一個黃色布條,好奇讀了起來:“無酒有醉意,無花有香氣,一二三四五六七。打一詞名。”
幾人立即思索起來。
“這是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吧?”張智聽完卻是率先迴道。
詩音好奇道:“見癡道長也懂‘燈謎’?”
張智搖了搖頭:“不懂,不過我師父之前初一十五總會和秦老太爺在楠樹下對弈,會讓我煮水沏茶。”
沈晨聽完也好奇,走到一旁的一個紅燈籠旁,也拿起一個錦色布條讀起來:“彩色繡花衣,翩舞叢中去。輕振四小扇,片片是愁緒。打一詩人名。”
董雲立即迴道:“這是蝴蝶吧?但是寫蝴蝶的古詩很多,詩人也是數不勝數。。。”
“是李商隱。”張智聽完說道。
詩音聽完立即反應道:“我知道了,是李商隱的《蝶》四首,‘片片是愁緒’應該是‘篇篇是愁緒’。”
劉清此時轉頭對著張智好奇說道:“見癡道長,在下有個問題一直想問:看您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怎麽卻是。。。”劉清沒挑明,隻好停頓下來。
詩音卻是會意,立即笑著補充道:“卻是如此‘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不許無禮。”劉清又是一句怒目嗬斥。詩音則立即鼓起雙腮,隻是臉仍帶笑意。
張智想了想迴道:“我可能‘書呆子’吧,也許如‘五柳先生’一般---好讀書不求甚解而已。自小到大,我師父一直要我多讀詩書、醫書,我也一直按照他老人家說的做了而已。至於學這些有什麽目的,他也沒告訴我,我也沒問。”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見癡道長給在下做了提醒,或許我也該學一學王維、陶淵明,與世無爭,田園為家。”沈晨說道。然後和董雲對望一眼,好像從彼此眼神看懂了什麽。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分別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積雨輟莊作》和魏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它們各自表達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生活態度。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這兩句詩通過典故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心境。野老是詩人自謂,他自比為已經去除了心機、絕斷了俗念、隨緣任遇的老人。與人爭席的典故說明了野老已不再為世俗之事所擾,而海鷗相疑的典故則反襯出他的心境已經與自然和諧相融,不再被外物所疑。這種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的態度,正是詩人所追求的。
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則描繪了詩人隱居生活的悠閑與自在。詩人在東籬下采摘菊花,不經意間抬頭便看到了遠處的南山。這裏的“悠然”二字,不僅表現了詩人閑適自得的心情,也透露出他對自然的熱愛與向往。同時,“采菊”這一動作也象征著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堅守。】
張智並不知道沈晨兩人怎麽了,然後又繼續說道:“直到最近,遇到的人突然變多了,跟大家交流的機會也多了,我好像才把之前所學的詩詞都用到了。”
劉清聽完張智的解釋,若有所思,抬頭看了看星空,轉頭看了看身後的燈紅人影,淡淡說道:“星鬥滿天,能識一二者,石張;大道三千,能卜一二者,風昌;眾生芸芸,能治一二者,人皇。”
【注解:
第一句:
星鬥滿天:中國古人將滿天星宿分為二十八宿,分別由朱雀、青龍、白虎、玄武四象掌管;表示滿天星星眾多的樣子。
石張,指的是石申、張衡:
石申:戰國中期的天文學家,與甘德一起製定了《甘石星經》。在這部著作中,他測定了黃道帶和赤道帶的恆星位置,記錄了八百顆恆星的名字,測定了一百二十一顆恆星的赤道坐標位置,並編製了星表。
張衡: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在天文學方麵的貢獻包括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並且正確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張衡還創製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以及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
第二句:
‘大道三千’的說法來自《易經·係辭下》。原文為: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人要歸向同一個地方,隻是道路不同;達到同一個目的,隻是思慮多種多樣。用來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在道教中,‘三千’並非確指,而是代表不確切的數字,象征道的無窮無盡和變化莫測。每個人的道都是獨特的,都是道法的一種體現。
風昌:指的是伏羲、姬昌;
伏羲,三皇之一,姓氏為‘風’,據《帝王世紀》記載,‘太昊帝庖犧氏(即伏羲氏),風姓也’。伏羲氏誕生在燧人氏時代,燧人氏自立姓氏為‘風’,伏羲跟隨父親風燧人姓風。另外,相傳八卦為伏羲所造,始製八卦,用來占卜。《周易》中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的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
姬昌,後世稱周文王;相傳文王被殷紂拘於羑裏時重排八卦方位,文王八卦被稱為後天八卦,另外,文王還將八卦兩兩相疊,形成今天所見的周易六十四卦。
第三句:
眾生芸芸:“眾生芸芸”中的“芸芸”一詞,源自先秦·李耳的《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這裏的“芸芸”用來形容世間萬物茂盛紛繁的樣子。而“眾生”一詞則出自《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在這裏,“眾生”指的是一切生物。
“眾生芸芸”可以理解為其結合了《老子》和《禮記》中的思想,用來形容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或生物繁多而茂盛的景象。在佛教中,這一詞匯也常被用來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在現代漢語中,“眾生芸芸”則常被用來泛指大千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特別是眾多的普通人。
人皇:人皇一般被理解為能夠按照人性和道德規範來統治天下的君王,他們的統治能夠使天地萬物和諧共處。在中國曆史上,有五位被尊稱為人皇的君王,他們分別是黃帝、顓頊、堯、舜和禹。這五位君王都以德治天下、仁愛民眾為宗旨,被後世人民稱為“仁君”。
而在一些傳說中,人皇也被認為是遠古部落的酋長,後來被神化,與天皇、地皇合稱三皇。根據這種說法,天皇氏望獲,地皇氏嶽鑒,人皇氏愷胡洮,這三位是傳說中的三皇。其中,天皇主氣,地皇主德,人皇主生。】
-----------------------------
詩音不解劉清的話,問道:“師父,您在說什麽?”
劉清搖了搖頭道:“嗯,沒什麽,自語罷了。”然後對著張智等拱手說道:“好了,大家繼續走吧,在下還是在前帶路好了,各位請。”
然後一行人再次往前走去。
待走到一幢紅瓦小樓前,從裏麵傳來陣陣古箏、笛音和鳴之聲;張智拉著幽堇慢慢停了下來,他駐足傾聽,而幽堇也好像從‘心靈’感應到什麽,也是閉目傾聽了起來。
“怎麽了?”董雲和沈晨轉頭看張智兄妹二人停了下來,不解地問道。
劉清也聽到了聲音,駐足讚歎道:“這琴音、笛音,真是好聽,還帶些淒涼:‘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出自唐代詩人劉長卿的《聽彈琴》。這兩句詩以七弦琴為媒介,將音樂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琴聲泠泠作響,如同清冷的風吹過鬆林,使人仿佛置身於幽深靜謐的山林之中。詩人通過琴聲傳達出對古調的熱愛與懷念,同時也流露出對當下世風日下的無奈與感慨。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出自唐代詩人李益的《春夜聞笛》。這句詩以寒山吹笛為背景,描繪出遷客在異鄉聽到笛聲後產生的思鄉之情。笛聲悠揚,仿佛在唿喚春天的歸來,但對於遷客來說,這卻是他們無法迴歸故鄉的無奈與哀愁。詩人通過笛聲與遷客的淚水,表達了對離鄉背井者的深切同情與理解。】
“師父,這聲音。。。”詩音也仔細聽了聽,周圍看了看,然後麵朝著一處地方說道:“是從那裏傳來的----‘醉朦朧’,什麽地方?”
“‘醉朦朧’。。是。。”劉清緩過神來說道,還沒迴答完,隻見張智已經拉著幽堇往一處敞開、透著燈光的四扇門裏走了進去。
“見癡道長,你。。”劉清立即招手道,隻是還沒說完,就見他們二人已經沒入光影,然後也隻好快步追去。
詩音、何誌奇見狀也立即跟了上去。
“我們也去看看,這麽好聽的音樂,一定是個美妙的地方。”董雲立即拉著沈晨跟了上去。
張智拉著幽堇挑開門前的彩色珠簾,走了進來,映入眼簾的也是一個彩色裝飾的大廳;隻見其空間甚大,幾根碩大赤柱支撐,柱上還有些燭火油燈,四麵牆皆有字畫,天花頂還有幾盞水晶吊燈;地上則是很多紅木桌椅,圍成十幾台,基本滿是坐客,隻有兩三席空著;男女皆有,男子皆夜行錦衣,青老皆有,女子則全都年輕,個個濃妝豔抹、花枝招展;酒桌上,各色佳肴,美酒果品;他們皆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張智兩人環視一圈,便把目光直視前方中央的一處舞台,台上是兩名年輕女子,一青衣一紅裙,一撫琴一吹笛。
【推杯換盞: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在飲酒場合中,人們互相敬酒、暢飲的熱鬧場麵。它描繪了一種親密無間的友情關係,以及人們在飲酒時的歡樂和融洽氛圍。】
【談笑風生:成語,形容人們談話時興致高昂,氣氛熱烈,說話既有風趣又富有內容,使人感到輕鬆愉悅。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聚會、討論或閑聊等場合中人們交流愉快、氛圍融洽的情景。】
“喲,來客人了。”一個穿著灰衣短打的男子站在牆角的酒桌邊,看著門口方向說道。待他跑到張智二人麵前,仔細打量了二人一番,帶著三分嬉笑、七分驚異道:
“爺,您這是找樂子來了?咦,怎麽還把夫人也帶進來了?”
張智和幽堇則繼續看著舞台方向,然後又在周圍環視,二人似乎仔細尋找著什麽,並未迴答。
那男子又仔細看了看張智的打扮,由喜轉怒:“看你穿著也不像有錢的爺,你們這是找人來了?我說,不是找樂子,就趕快出去,要不然我可不客氣了。” 然後還沒等驅趕之勢開展,隻見這兩人身後又進來五名男女。
“見癡道長,幽堇姑娘,你們怎麽進來這裏了?”劉清率先問道,他也猜測可能是由於二人也被這音樂吸引,但也知道他們二人並不知曉這裏並不是歌舞坊、更非善地。
但張智兩人仍然在用眼光尋找著什麽,並未對劉清迴應。
“師父,這裏有什麽特別之處嗎?”詩音看著周圍好奇問道。
“這‘醉朦朧’是楚鎮有名的青樓,與‘醉春風’並列為‘二醉’。”劉清略顯尷尬地說道。
“額。。”詩音聽完立即尷尬一笑;沈晨和董雲好奇地打量周圍,聽完劉清的話也是滿麵羞紅。
何誌奇的麵部此時也是有些發熱,不過他心裏知道,他與眾人原因不同,因為他自己倒是這裏的常客;他現在唯一害怕的是自己會被師父責罵,盡管他的這些陋習劉清是知曉的,但畢竟現在師徒情分難得重歸於好,他可不想再半路生變。於是趕緊往眾人身後站了站,以免被認出。
“你們是什麽人?我們這可是尋歡作樂的地方,不是茶樓酒館。”那灰衣短打男子看著張智身後的這幾個人問道。
劉清等並未理會這灰衣男子。
“見癡道長,見癡道長。”詩音見張智還不迴答,立即拽了拽張智的衣袖。
張智這才反應過來,然後對著劉清等問道:“你們聽到了嗎?”
“聽到了啊,這琴音和笛音這麽淒美婉轉,而且那兩人就在前麵演奏著,沒聽到也看到了啊?”詩音不解道。
“不是,是琵琶聲。”張智搖了搖頭道。
“琵琶聲?”劉清等異口同聲說道,但也是一愣,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不解之色。
這時從側門又走進來兩個富家少爺打扮的年輕客人,身後還跟著四名白衣黑褲的隨從;他們一走進來就見到張智等,也是有些詫異,其中一名穿著金色長衫的男子說道:
“田二,你們這‘醉朦朧’今天還真怪了,怎麽還有女客上門?”
旁邊的一個穿著紅色馬褂、黑色長衫的肥頭大耳男子立即附和道:
“嘖嘖,趙兵,你看看這三名女子,可比這‘醉朦朧’的姑娘們好看多了,你看看這模樣、這身段,唯一遺憾就是那蒙麵粉衣女子不知是什麽模樣,倒是又平添幾分神秘感。”
“長青,你說的不錯,嘖嘖,看的本少爺都有些垂涎欲滴了。”那金色長衫男子迴道,說完還不忘舔一舔嘴唇。
這灰衣短打男子田二見到那邊幾人,立馬跑過去笑臉拱手相迎:“趙二少爺,魏三少爺,您二位來了,稍等,我立馬去叫芸娘。”然後便往廳裏麵飛快地跑去。
劉清看了一眼那邊的幾人,心中有些動怒,但眼下並不想理會那邊的幾人,於是繼續向著張智勸解道:“見癡道長,幽堇姑娘,這裏烏煙瘴氣,實在不是您二位該來的地方。我們還是出去吧?”
張智和幽堇對視一眼,然後轉頭對劉清說道:“劉清先生莫慌,我們想上樓找一找,那聲音好像是從樓上飄來的。”
劉清見狀也隻好搖了搖頭,苦笑說道:“這。。。那好吧。”然後轉頭說道:“誌奇,你上前帶路吧。”
詩音聽到劉清的話,也是偷偷笑了笑:這位剛剛認識的師兄,在自己心中印象立馬又重塑了起來。
何誌奇聽到劉清的話,抽動了一下白皙的臉,無奈,也隻好扭動了身子,拱手俯首迴道:“是,弟子遵命。”然後便走到眾人前麵,準備帶著幾人上樓。隻是還沒走幾步,就見那灰衣短打男子帶著一個紅衣中年女子迎麵走出來。眾人見到那女子身穿大紅花衣、手持金色葵扇、臉上同樣也是濃妝豔抹的,然後她一臉微笑地對著白衣男子說道:
“喲,何公子,什麽風把您吹來了?”
旁邊的短打男子也是立即變臉說道:“喲,何大老板,這幾位是您的朋友啊?瞧我這狗眼,剛剛居然沒看到您也在。”
何誌奇知道自己躲不過了,隻好硬著頭皮說道:“我。嗯。。咳。芸娘,我今天帶幾位朋友一起來見識見識,我們準備上樓找。。。額。。。我們就自便了,你不用招唿我們了。”然後尷尬地笑了笑,迴頭看了看劉清,還好其臉上並沒有什麽怒色。
那紅衣女子芸娘看著何誌奇身後的六人也是不解:“這、、、既然是何公子的朋友、算了、、、那您自便了,有事叫我。”然後又立即轉身走到那兩名公子身邊,對著趙、魏二位公子笑道:“讓二位公子久候了,我馬上叫知芽下來。”
“不用,我們還要等一位重要的客人,等會一起去知芽那裏。”那金色長衫男子趙二少爺說道。
然後那紅褂男子魏三少爺也補充道:“找個空桌子,弄些酒菜,我們二人邊吃邊等。你先叫知芽打扮梳洗好,等會要伺候一位重要的客人,可不要怠慢了。”
芸娘連連點頭道:“是,是,您二位放心,知芽早已精心打扮好了。”然後轉頭對著那灰衣男子說道:“田二,趕快準備上好酒菜,招待好兩位公子。”
“是,二位爺,裏麵請。”那短衣男子田二立即彎腰伺候道,然後帶著幾人走到台下的一個空桌前。。
-----------
張智等跟在白衣弟子何誌奇身後,往裏走去,穿過酒桌、人群,幾個人頓時引來周圍人的目光。不過張智可不管這些,他現在很想找到那斷斷續續、絲絲入心的琵琶聲來源,這音曲似乎很符合自己最近的心境---躑躅之心,所以才會這般令自己感興趣,而奇怪的是這幽堇似乎也很喜歡。
待隨何誌奇繞過舞台後,幾人看見一個精致的樓梯,木質欄杆全身紅漆,還用金筆雕龍刻鳳。
眾人見何誌奇對這裏如數家珍一般,也知其定是這裏常客。詩音看著旁邊的劉清一臉嚴肅,她也隻好把笑意掩藏,不敢出聲;沈晨和董雲也是相視一笑;張智和幽堇對周圍反而不怎麽在意,他們仔細聽著那逐漸清晰的琵琶音,慢慢跟著何誌奇往樓上走去。
待走到二樓,眼前是一個深長的走廊,也是十分精致,‘雕梁畫柱’來描述也不為過,兩側牆上也都是名人字畫,都是些山水風景;兩邊房間都掩著門,門上還掛著紅木牌,寫著:知書、知畫、知琴、知語等;偶爾還有三兩耳鬢廝磨、親昵纏綿的男女從幾人身邊走過,毫不避諱;倒是又讓詩音、董雲幾人羞紅了臉。
何誌奇還是沒聽到有琵琶音,迴頭看了看眾人並沒有什麽反應,隻好帶著幾人繼續往裏走去;直到快走到走廊盡頭,張智拉著幽堇在一個掛著‘知芽’木牌的房間門口停了下來。劉清等此時也聽到的確有琵琶琴音從這裏傳來,不免都很佩服張智兩人的聽力。
“是這裏?”何誌奇見張智二人停在門口,驚訝道。
“怎麽?有何不妥嗎?”劉清問道。
何誌奇立即收起驚訝表情,吞吐道:“不,不,,沒有。”
張智對著何誌奇問道:“誌奇先生,我們可以進去嗎?”
何誌奇想了想迴道:“嗯,還請見癡道長稍等,我先敲一敲門,看‘知芽姑娘’是否方便。”
然後走到門前,輕叩了幾下;房裏的琵琶音也隨即停止,然後隻見一個穿著紫色薄紗、畫著紫色眼影、梳著雲髻、戴著金釵的年輕女子打開了門,她也被門口的一眾人等嚇了一跳,好在似乎是認識何誌奇,立即輕聲對其說道:“何公子,你今日特意來看我嗎?他們是。?”
何誌奇臉色一紅,緊張迴道:“不不,我。。是我們聽到了知芽姑娘你的琵琶音,然後這位見癡道長想一睹彈奏者才情和芳容,所以我們才找到這。其實這裏會彈琵琶、識音律的不少,一開始我也沒想到會是你。”
“在下張智,道號見癡,剛剛在樓下就隱約聽到琵琶琴音,所以冒昧打擾,還請姑娘莫見怪。”張智立即拱手說道,身邊的粉色身影也對這女子很好奇,仔細打量著她。
“哦,我已經關緊了門扉,道長居然還能聽得到?莫非你是順風耳不成?”那紫衣女子笑著對張智說道,然後又看向眼前幾人,皆是形容俊美、氣質不凡,也立即說道:“眾位既然是何公子的朋友,還請屋裏坐,小女子正好也沒客人。”然後便轉身往屋裏走去。
何誌奇也立即站在門口,抱拳彎腰,等候劉清等人一一進入屋內。
紫衣女子見這一向高傲不羈、放浪形骸的賭場老板何公子,此時居然對身後的人這麽恭謹、謙遜,不免也是十分好奇幾人的身份。
幾人魚貫而入,發現屋裏擺設更是華麗、精致,左手邊是一個大的屏風,上麵繡著花鳥;正前方是一個坐塌,鋪著軟墊,還有一個紅木小茶幾;周圍還整齊擺放著幾張桌椅,皆擺著瓷器茶碗;右手邊則是一個大的架子床,還有紫色的床幔,錦被枕頭皆有;精致雕刻的衣櫃、梳妝鏡,修剪整齊的盆景;還有一個古樸的書架和書桌,架上整齊放置著許多書籍;這是典型的女子閨房裝飾布局。
張智長這麽大,還沒進過女子閨房,但此刻並無閑情逸致參觀,而是被放在坐榻上的一方四弦琵琶吸引。
“各位請坐。”那紫衣女子知芽客氣說道,然後便拿起茶壺,一一斟茶倒水。
何誌奇見狀轉身關起房門,待劉清等依次落座之後對著劉清說道:“師父,就讓徒兒給知芽姑娘介紹一下吧。”
“嗯。”劉清點了點頭。
然後何誌奇把張智等一一介紹起來。那紫衣女子此時才知道,這何大老板為何對這些人如此了,原來這些竟是他恩師的好友、弟子,難怪他表現得畢恭畢敬。
一一介紹完之後,何誌奇並不敢坐下,隻見他輕輕走到劉清身邊筆直站立。他此刻也不知道自己師父是否生氣,隻好盡量小心翼翼。
張智見時機成熟,對著那紫衣女子拱手說道:“知芽姑娘,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姑娘再次彈奏那未完之曲如何?而且我想與你合奏,不知你是否介意?”
紫衣女子知芽詫異道:“哦?道長隻聽過幾縷殘音,就能與我合奏?那小女子也是十分好奇。”
然後隻見她輕輕地拿起琵琶,坐了下來,將信將疑地看著張智。
張智見狀,也站起身走到粉色身影旁邊,從幽堇腰間把玉笛拿下。他現在可不敢讓那玉笛飄到自己手中,若是那樣定會把這紫衣女子嚇到。
兩人互相看著,張智站立,知芽端坐,一曲琴笛合奏慢慢響起。。。
董雲已經聽過張智吹笛,沈晨隻聽過那秦語荏撫琴,而此刻兩人也是手牽手,閉起雙眼,一起沉浸入合奏之音中。
劉清師徒三人這是第一次聽張智吹笛,而且這次還是兩人合奏,也是十分期待。
幽堇看著那邊的兩人,目不轉睛,眼神也是滿懷期待,她似乎也對這合奏十分喜歡。
紫衣知芽指法逐漸加快,情緒也慢慢投入,她也是真的沒想到,居然真的有如此奇特的事,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合奏,居然都立即心領神會,配合默契。。。
一盞茶(大約十分鍾)左右,待兩人演奏完最後一節,看著周圍一眾如癡如醉的表情,等候了片刻,才見其他人緩過神來,也是一臉驚奇。
張智退到幽堇身邊,把玉笛重新掛好,二人對視,看著粉色身影眼中也是充滿欣喜與滿足;自己才覺得此刻是如此美妙,仿佛心頭莫名的愁緒都一瞬間煙消雲散了。
“見癡道長,請受小女子一拜。”那紫衣女子突然半跪在地說道。
“嗯?不敢,不敢,應該是請姑娘受在下一禮,多謝。”張智說完對著那女子抱拳、深鞠一躬說道。
“應該是我們多謝兩位才對,今日能聽到如此琴笛合奏,實在是莫大的榮幸。”劉清等也都不約而同站起身來,對著這邊的兩人彎腰作揖。
隻有粉色身影看著周圍幾人,不明所以;她此刻倒是有些‘鶴立雞群’了。
【鶴立雞群:“鶴立雞群”是一則形容人的儀表或才能出眾的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其字麵意思是指一隻鶴站在雞群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卓然出眾,高出於周圍人群之上。這裏指字麵意思。】
何誌奇心裏此時也是有些感慨:他之前也多次聽過這知芽彈琵琶,但是並未聽過今日之音曲,所以也是耳目一新;而且滿懷感動,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聽出音之外、心之上的千般愁緒。
七個人慢慢直起身,那紫衣女子此刻再看這其貌不揚、衣著普通的張智,隱隱有一種‘伯牙子期’之感。隻見她對著張智說道:
“道長可知這曲調是何意?我還有一首曲詞,不知先生又能否猜出幾分主題?”
張智撓了撓頭迴道:“這個。。曲詞,說實話,我不是很懂。我隻是有一種奇特感覺,用一個詞表達就是-----‘我心躑躅’。”
那女子聽完卻是立即震驚不能語,然後匆忙走到書桌前,拿起一張紙,雙手顫抖著,遞到張智麵前,眼中已經是珠淚盈眶。
張智雙手接過,其他幾人此時也走了過來,一起好奇地看著紙上內容:
跛銅鏡·躑躅
鳳尾銀柄,菱花鏡形,博局紋,透光鏡,良人予諾似金;照清影,醉夢裏,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
新月柳眉,明睞善睛,赭麵靨,粉口脂,妾身容妝守情;薄紗衣,彩羽裙,輕扇憑欄處,悠悠千載雲。
恨意起,擲之去。歪柄銅鏡,欲送還憐惜;愁思緒,散雲髻,門裏門外躑躅心。
【簡體字:
跛銅鏡·躑躅
鳳尾銀柄,菱花鏡形,博局紋,透光鏡,良人予諾似金;照清影,醉夢裏,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
新月柳眉,明睞善睛,赭麵靨,粉口脂,妾身容妝守情;薄紗衣,彩羽裙,輕扇憑欄處,悠悠千載雲。
恨意起,擲之去。歪柄銅鏡,欲送還憐惜;愁思緒,散雲髻,門裏門外躑躅心。】
【注解:
1跛銅鏡·躑躅:
跛:指人腿腳不便,這裏指銅鏡的握柄摔彎了;躑躅:徘徊不前的樣子,帶有心裏狀態猶豫不決的貶義之意,包含謹慎、畏懼、迷茫之意;出自《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後能去之也。”
2鳳尾銀柄,菱花鏡形,博局紋,透光鏡,良人予諾似金:
鳳尾銀柄:鏡子的握柄是鳳尾形狀,銀白色;
菱花鏡形:指的是銅鏡的形狀像菱花一樣,通常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多邊形或花形輪廓,這種形狀不僅美觀,也符合古代人們的審美觀念。
博局紋:是銅鏡上的一種常見裝飾紋樣。博局是古代的一種棋具,形狀似方形棋盤,紋名亦取義於此。其形狀或以斜線相交成方格,或以方格相套成紋帶。盛行於漢魏六朝,並流行於唐宋時期。
透光鏡:是古代銅鏡中的一種特殊類型。這種銅鏡在陽光或平行光照射下,其背麵的花紋能夠映射到鏡麵前的物體上,產生背光花紋映於牆麵上的效果,古人稱之為“透光”。這種銅鏡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需要精確的磨製和鑄造技術,是古代工匠們智慧和技藝的結晶。
良人予諾似金:良人:古代女子對愛郎的稱唿;予諾似金:允的承諾像黃金一樣堅定、珍貴;
3照清影,醉夢裏,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
照清影:照著我和我的影子,‘清影’出自“起舞弄清影”,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句詞描述的是詞人在月光下舞蹈,與自己的清朗身影為伴的情景。“清影”指的是月光之下詞人自己清朗的身影,而“起舞弄清影”則表達了詞人在這美好的夜晚,與自己的影子一同舞蹈嬉戲的愉悅心情。
醉夢裏:沉醉在夢中;
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長劍騎白馬:古代男子持劍分為‘文劍和武劍’,其中文劍較長,武劍較短;長劍、白馬都是女子心中如意郎君的理想裝扮;迎我萬裏行:接我一起行萬裏,指遊覽人間;
4新月柳眉,明睞善睛,赭麵靨,粉口脂,妾身容妝守情:
新月柳眉:美貌像新月一樣;“新月柳眉”是一種眉形,也被稱為新月眉或柳眉,其特征是眉形如彎月,兩邊向下彎曲,呈現一種優美、柔和的曲線。這種眉形通常被認為是女性眉形的理想選擇,因為它能夠賦予女性一種溫柔、理智且富有感情的氣質。
明睞善睛:來自成語“明眸善睞”,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它出自三國時期魏國的曹植所著的《洛神賦》,其中描述洛神的美麗形象時使用了這一成語。在這裏,“明眸”指的是明亮的眼睛,“善睞”則意味著眼神靈活,善於用眼神表達情感。
赭(zhe)麵靨(ye),粉口脂:“赭麵靨,粉口脂”是描述古代女性妝容的術語。其中,“赭麵”指的是塗抹赭紅色的麵部妝容,通常是以紅彩或特殊的顏料塗抹於麵部,形成特定的圖案或色彩,以達到美化或標識的效果。這種妝容在古代可能具有特定的文化或宗教含義,也可能僅僅是為了美觀。
靨:是古代婦女麵頰上塗點的妝飾,通常用於增添女子的嫵媚之感。它可能以紅色或其他鮮豔的顏色點綴於麵頰,形狀和位置各異,有的形如月牙,有的則如小圓點,都增添了妝容的生動與趣味。
粉口脂:則是指塗抹於唇部的妝容。在古代,女子常使用口脂來塗抹唇部,使其呈現出鮮豔的色彩。口脂的顏色多樣,粉色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選擇,它既能凸顯唇部的輪廓,又能增添女子的嬌媚氣質。
妾身容妝守情:妾身:女子自稱;容妝:化妝;守情:守著愛情,表示忠貞不渝;
5薄紗衣,彩羽裙,輕扇憑欄處,悠悠千載雲:
薄紗衣,彩羽裙:描繪了女子的服飾。薄紗衣輕盈飄逸,給人一種仙氣飄飄的感覺;彩羽裙則色彩鮮豔,如同孔雀開屏一般絢爛奪目。這樣的服飾既體現了女子的美麗與高雅,又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輕扇憑欄處:則描繪了女子的動作與所處的環境。她輕輕地搖著扇子,憑欄而立,仿佛在欣賞遠處的風景。這個動作既展現了女子的嫻靜與優雅,又讓人感受到她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悠悠千載雲:出自“白雲千載空悠悠”,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這句詩的意思是,千百年來,隻有白雲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飄蕩,而人世間的繁華與滄桑都已成為過眼雲煙。這裏表示對於時光已逝、韶華易老的感歎;
6恨意起,擲之去。歪柄銅鏡,欲送還憐惜:
恨意起來了,把(銅鏡)扔了出去。歪柄的銅鏡,想白送給別人,又還有點憐惜,這裏比喻自己當前的處境;
7愁思緒,散雲髻,門裏門外躑躅心:
愁思緒,散雲髻:憂愁思緒漸起,弄散了自己雲髻;
雲髻:作為中國古代女性的一種發髻造型,具有深遠的曆史和文化背景。它的名稱來源於其形狀,高聳而略呈雲霧狀,仿佛朵朵白雲繚繞於頭頂,給人以高雅而飄逸的感覺。雲髻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曹植的詩歌中就有對雲髻的描繪,如“紅顏煒燁,雲髻嵯峨”。此後,雲髻逐漸成為中國漢族女性最為喜愛的發髻之一,曆經千年而不衰。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域文化中,雲髻的樣式和佩戴方式也有所變化,但都保持了其高雅、飄逸的基本特征。;
門裏門外躑躅心:在門口裏外踱步,猶豫不前,進退都不是。】
-----------南宋·嚴蕊《卜算子》
嚴蕊本是台州營妓,因即席賦詞得到台州知府唐仲友的賞識,兩人交往甚密。然而,後來道學家朱熹以唐仲友與嚴蕊有私情為由,將嚴蕊關進監獄達兩個月之久。嚴蕊在獄中受盡拷打,但始終不肯誣陷唐仲友。最終,在嶽霖的審理下,嚴蕊得以無罪釋放。臨別時,嶽霖問嚴蕊以後何去何從,嚴蕊便口占此詞作答。
詞的上片寫嚴蕊自己並非生性喜好風塵生活,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所致。她相信花落花開自有其時,而這一切都隻能依靠司春之神東君來作主。下片則表達了嚴蕊對於未來的迷茫和無奈。她明白離開是必然的,但離開後又能去哪裏呢?她希望有一天能夠像山花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再過問歸向何處。
這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嚴蕊在困境中的堅韌和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它也揭示了古代社會對於風塵女子的偏見和歧視,以及她們在命運麵前的無奈和抗爭。
------------------------
雨已停,風已歇;月朦星淡。
“前麵便是楚鎮的一大特色---春行街。”劉清帶著六人站在流水小橋之上,看著前方說道。
張智等抬頭看去,隻見前麵燈火通明,街道上紅燈籠高高掛起,竟像是一個紅色的海洋一般,直至街道盡頭;燈下依然人頭攢動。
“師父,您真的要帶我們去青樓啊?”詩音紅著臉說道。
董雲也小臉緋紅說道:“我們可是女子,而且見癡道長是出家人,晨哥和我早已成並蒂蓮、連理枝,這。。。”
劉清笑著解釋道:“各位莫誤會,前麵並非隻有青樓,還有一些酒館林立,晚上更有賞燈猜謎。”
沈晨也笑著說道:“雲兒你們不用多心,我知道劉清先生的意思:‘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詩音聽完,卻是撇著嘴說道:“沈晨先生,你可別忘了湯顯祖的《牡丹亭》還有最後兩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張智見幾個人你一句我一句,但自己卻是沒有理解他們是什麽意思;隻好轉頭和幽堇對視,心裏問道:
“你知道他們是什麽意思嗎?”
隻見粉色衣裙也是搖了搖頭。
“見癡道長,請。”劉清一個手勢對著張智說道。
“嗯,請。”張智同樣一個手勢迴道,拉著幽堇跟隨幾人往前走去。
幾人往裏,走了數十步,見兩旁店鋪都燈火通明,客人也是絡繹不絕,夥計小廝也是十分忙碌;外麵懸掛的招牌有‘酒館’,也有‘茶樓’,還有一些‘胭脂鋪’,‘裁縫店’。再往裏,頭上的紅燈籠越來越多,旁邊的小樓也越加精致,裝點更加豔麗,還有三兩花枝招展的女子在外站立,嬉笑怒罵,打情罵俏,招攬生意。
張智沒見過這些場景,覺得有些好奇;想到自小長大的悠然山下、悠然城裏,他也不知道有沒有這些類似夜景。
“這些燈籠底下還掛著紙絹,這就是燈謎嗎?”詩音看著旁邊有些燈籠底下掛著東西說道。然後停下腳步,拿起一個紅燈籠下掛著的一個黃色布條,好奇讀了起來:“無酒有醉意,無花有香氣,一二三四五六七。打一詞名。”
幾人立即思索起來。
“這是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吧?”張智聽完卻是率先迴道。
詩音好奇道:“見癡道長也懂‘燈謎’?”
張智搖了搖頭:“不懂,不過我師父之前初一十五總會和秦老太爺在楠樹下對弈,會讓我煮水沏茶。”
沈晨聽完也好奇,走到一旁的一個紅燈籠旁,也拿起一個錦色布條讀起來:“彩色繡花衣,翩舞叢中去。輕振四小扇,片片是愁緒。打一詩人名。”
董雲立即迴道:“這是蝴蝶吧?但是寫蝴蝶的古詩很多,詩人也是數不勝數。。。”
“是李商隱。”張智聽完說道。
詩音聽完立即反應道:“我知道了,是李商隱的《蝶》四首,‘片片是愁緒’應該是‘篇篇是愁緒’。”
劉清此時轉頭對著張智好奇說道:“見癡道長,在下有個問題一直想問:看您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怎麽卻是。。。”劉清沒挑明,隻好停頓下來。
詩音卻是會意,立即笑著補充道:“卻是如此‘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不許無禮。”劉清又是一句怒目嗬斥。詩音則立即鼓起雙腮,隻是臉仍帶笑意。
張智想了想迴道:“我可能‘書呆子’吧,也許如‘五柳先生’一般---好讀書不求甚解而已。自小到大,我師父一直要我多讀詩書、醫書,我也一直按照他老人家說的做了而已。至於學這些有什麽目的,他也沒告訴我,我也沒問。”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見癡道長給在下做了提醒,或許我也該學一學王維、陶淵明,與世無爭,田園為家。”沈晨說道。然後和董雲對望一眼,好像從彼此眼神看懂了什麽。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分別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積雨輟莊作》和魏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它們各自表達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生活態度。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這兩句詩通過典故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心境。野老是詩人自謂,他自比為已經去除了心機、絕斷了俗念、隨緣任遇的老人。與人爭席的典故說明了野老已不再為世俗之事所擾,而海鷗相疑的典故則反襯出他的心境已經與自然和諧相融,不再被外物所疑。這種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的態度,正是詩人所追求的。
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則描繪了詩人隱居生活的悠閑與自在。詩人在東籬下采摘菊花,不經意間抬頭便看到了遠處的南山。這裏的“悠然”二字,不僅表現了詩人閑適自得的心情,也透露出他對自然的熱愛與向往。同時,“采菊”這一動作也象征著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堅守。】
張智並不知道沈晨兩人怎麽了,然後又繼續說道:“直到最近,遇到的人突然變多了,跟大家交流的機會也多了,我好像才把之前所學的詩詞都用到了。”
劉清聽完張智的解釋,若有所思,抬頭看了看星空,轉頭看了看身後的燈紅人影,淡淡說道:“星鬥滿天,能識一二者,石張;大道三千,能卜一二者,風昌;眾生芸芸,能治一二者,人皇。”
【注解:
第一句:
星鬥滿天:中國古人將滿天星宿分為二十八宿,分別由朱雀、青龍、白虎、玄武四象掌管;表示滿天星星眾多的樣子。
石張,指的是石申、張衡:
石申:戰國中期的天文學家,與甘德一起製定了《甘石星經》。在這部著作中,他測定了黃道帶和赤道帶的恆星位置,記錄了八百顆恆星的名字,測定了一百二十一顆恆星的赤道坐標位置,並編製了星表。
張衡: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在天文學方麵的貢獻包括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並且正確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張衡還創製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以及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
第二句:
‘大道三千’的說法來自《易經·係辭下》。原文為: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人要歸向同一個地方,隻是道路不同;達到同一個目的,隻是思慮多種多樣。用來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在道教中,‘三千’並非確指,而是代表不確切的數字,象征道的無窮無盡和變化莫測。每個人的道都是獨特的,都是道法的一種體現。
風昌:指的是伏羲、姬昌;
伏羲,三皇之一,姓氏為‘風’,據《帝王世紀》記載,‘太昊帝庖犧氏(即伏羲氏),風姓也’。伏羲氏誕生在燧人氏時代,燧人氏自立姓氏為‘風’,伏羲跟隨父親風燧人姓風。另外,相傳八卦為伏羲所造,始製八卦,用來占卜。《周易》中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的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
姬昌,後世稱周文王;相傳文王被殷紂拘於羑裏時重排八卦方位,文王八卦被稱為後天八卦,另外,文王還將八卦兩兩相疊,形成今天所見的周易六十四卦。
第三句:
眾生芸芸:“眾生芸芸”中的“芸芸”一詞,源自先秦·李耳的《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這裏的“芸芸”用來形容世間萬物茂盛紛繁的樣子。而“眾生”一詞則出自《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在這裏,“眾生”指的是一切生物。
“眾生芸芸”可以理解為其結合了《老子》和《禮記》中的思想,用來形容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或生物繁多而茂盛的景象。在佛教中,這一詞匯也常被用來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在現代漢語中,“眾生芸芸”則常被用來泛指大千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特別是眾多的普通人。
人皇:人皇一般被理解為能夠按照人性和道德規範來統治天下的君王,他們的統治能夠使天地萬物和諧共處。在中國曆史上,有五位被尊稱為人皇的君王,他們分別是黃帝、顓頊、堯、舜和禹。這五位君王都以德治天下、仁愛民眾為宗旨,被後世人民稱為“仁君”。
而在一些傳說中,人皇也被認為是遠古部落的酋長,後來被神化,與天皇、地皇合稱三皇。根據這種說法,天皇氏望獲,地皇氏嶽鑒,人皇氏愷胡洮,這三位是傳說中的三皇。其中,天皇主氣,地皇主德,人皇主生。】
-----------------------------
詩音不解劉清的話,問道:“師父,您在說什麽?”
劉清搖了搖頭道:“嗯,沒什麽,自語罷了。”然後對著張智等拱手說道:“好了,大家繼續走吧,在下還是在前帶路好了,各位請。”
然後一行人再次往前走去。
待走到一幢紅瓦小樓前,從裏麵傳來陣陣古箏、笛音和鳴之聲;張智拉著幽堇慢慢停了下來,他駐足傾聽,而幽堇也好像從‘心靈’感應到什麽,也是閉目傾聽了起來。
“怎麽了?”董雲和沈晨轉頭看張智兄妹二人停了下來,不解地問道。
劉清也聽到了聲音,駐足讚歎道:“這琴音、笛音,真是好聽,還帶些淒涼:‘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出自唐代詩人劉長卿的《聽彈琴》。這兩句詩以七弦琴為媒介,將音樂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琴聲泠泠作響,如同清冷的風吹過鬆林,使人仿佛置身於幽深靜謐的山林之中。詩人通過琴聲傳達出對古調的熱愛與懷念,同時也流露出對當下世風日下的無奈與感慨。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出自唐代詩人李益的《春夜聞笛》。這句詩以寒山吹笛為背景,描繪出遷客在異鄉聽到笛聲後產生的思鄉之情。笛聲悠揚,仿佛在唿喚春天的歸來,但對於遷客來說,這卻是他們無法迴歸故鄉的無奈與哀愁。詩人通過笛聲與遷客的淚水,表達了對離鄉背井者的深切同情與理解。】
“師父,這聲音。。。”詩音也仔細聽了聽,周圍看了看,然後麵朝著一處地方說道:“是從那裏傳來的----‘醉朦朧’,什麽地方?”
“‘醉朦朧’。。是。。”劉清緩過神來說道,還沒迴答完,隻見張智已經拉著幽堇往一處敞開、透著燈光的四扇門裏走了進去。
“見癡道長,你。。”劉清立即招手道,隻是還沒說完,就見他們二人已經沒入光影,然後也隻好快步追去。
詩音、何誌奇見狀也立即跟了上去。
“我們也去看看,這麽好聽的音樂,一定是個美妙的地方。”董雲立即拉著沈晨跟了上去。
張智拉著幽堇挑開門前的彩色珠簾,走了進來,映入眼簾的也是一個彩色裝飾的大廳;隻見其空間甚大,幾根碩大赤柱支撐,柱上還有些燭火油燈,四麵牆皆有字畫,天花頂還有幾盞水晶吊燈;地上則是很多紅木桌椅,圍成十幾台,基本滿是坐客,隻有兩三席空著;男女皆有,男子皆夜行錦衣,青老皆有,女子則全都年輕,個個濃妝豔抹、花枝招展;酒桌上,各色佳肴,美酒果品;他們皆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張智兩人環視一圈,便把目光直視前方中央的一處舞台,台上是兩名年輕女子,一青衣一紅裙,一撫琴一吹笛。
【推杯換盞: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在飲酒場合中,人們互相敬酒、暢飲的熱鬧場麵。它描繪了一種親密無間的友情關係,以及人們在飲酒時的歡樂和融洽氛圍。】
【談笑風生:成語,形容人們談話時興致高昂,氣氛熱烈,說話既有風趣又富有內容,使人感到輕鬆愉悅。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聚會、討論或閑聊等場合中人們交流愉快、氛圍融洽的情景。】
“喲,來客人了。”一個穿著灰衣短打的男子站在牆角的酒桌邊,看著門口方向說道。待他跑到張智二人麵前,仔細打量了二人一番,帶著三分嬉笑、七分驚異道:
“爺,您這是找樂子來了?咦,怎麽還把夫人也帶進來了?”
張智和幽堇則繼續看著舞台方向,然後又在周圍環視,二人似乎仔細尋找著什麽,並未迴答。
那男子又仔細看了看張智的打扮,由喜轉怒:“看你穿著也不像有錢的爺,你們這是找人來了?我說,不是找樂子,就趕快出去,要不然我可不客氣了。” 然後還沒等驅趕之勢開展,隻見這兩人身後又進來五名男女。
“見癡道長,幽堇姑娘,你們怎麽進來這裏了?”劉清率先問道,他也猜測可能是由於二人也被這音樂吸引,但也知道他們二人並不知曉這裏並不是歌舞坊、更非善地。
但張智兩人仍然在用眼光尋找著什麽,並未對劉清迴應。
“師父,這裏有什麽特別之處嗎?”詩音看著周圍好奇問道。
“這‘醉朦朧’是楚鎮有名的青樓,與‘醉春風’並列為‘二醉’。”劉清略顯尷尬地說道。
“額。。”詩音聽完立即尷尬一笑;沈晨和董雲好奇地打量周圍,聽完劉清的話也是滿麵羞紅。
何誌奇的麵部此時也是有些發熱,不過他心裏知道,他與眾人原因不同,因為他自己倒是這裏的常客;他現在唯一害怕的是自己會被師父責罵,盡管他的這些陋習劉清是知曉的,但畢竟現在師徒情分難得重歸於好,他可不想再半路生變。於是趕緊往眾人身後站了站,以免被認出。
“你們是什麽人?我們這可是尋歡作樂的地方,不是茶樓酒館。”那灰衣短打男子看著張智身後的這幾個人問道。
劉清等並未理會這灰衣男子。
“見癡道長,見癡道長。”詩音見張智還不迴答,立即拽了拽張智的衣袖。
張智這才反應過來,然後對著劉清等問道:“你們聽到了嗎?”
“聽到了啊,這琴音和笛音這麽淒美婉轉,而且那兩人就在前麵演奏著,沒聽到也看到了啊?”詩音不解道。
“不是,是琵琶聲。”張智搖了搖頭道。
“琵琶聲?”劉清等異口同聲說道,但也是一愣,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不解之色。
這時從側門又走進來兩個富家少爺打扮的年輕客人,身後還跟著四名白衣黑褲的隨從;他們一走進來就見到張智等,也是有些詫異,其中一名穿著金色長衫的男子說道:
“田二,你們這‘醉朦朧’今天還真怪了,怎麽還有女客上門?”
旁邊的一個穿著紅色馬褂、黑色長衫的肥頭大耳男子立即附和道:
“嘖嘖,趙兵,你看看這三名女子,可比這‘醉朦朧’的姑娘們好看多了,你看看這模樣、這身段,唯一遺憾就是那蒙麵粉衣女子不知是什麽模樣,倒是又平添幾分神秘感。”
“長青,你說的不錯,嘖嘖,看的本少爺都有些垂涎欲滴了。”那金色長衫男子迴道,說完還不忘舔一舔嘴唇。
這灰衣短打男子田二見到那邊幾人,立馬跑過去笑臉拱手相迎:“趙二少爺,魏三少爺,您二位來了,稍等,我立馬去叫芸娘。”然後便往廳裏麵飛快地跑去。
劉清看了一眼那邊的幾人,心中有些動怒,但眼下並不想理會那邊的幾人,於是繼續向著張智勸解道:“見癡道長,幽堇姑娘,這裏烏煙瘴氣,實在不是您二位該來的地方。我們還是出去吧?”
張智和幽堇對視一眼,然後轉頭對劉清說道:“劉清先生莫慌,我們想上樓找一找,那聲音好像是從樓上飄來的。”
劉清見狀也隻好搖了搖頭,苦笑說道:“這。。。那好吧。”然後轉頭說道:“誌奇,你上前帶路吧。”
詩音聽到劉清的話,也是偷偷笑了笑:這位剛剛認識的師兄,在自己心中印象立馬又重塑了起來。
何誌奇聽到劉清的話,抽動了一下白皙的臉,無奈,也隻好扭動了身子,拱手俯首迴道:“是,弟子遵命。”然後便走到眾人前麵,準備帶著幾人上樓。隻是還沒走幾步,就見那灰衣短打男子帶著一個紅衣中年女子迎麵走出來。眾人見到那女子身穿大紅花衣、手持金色葵扇、臉上同樣也是濃妝豔抹的,然後她一臉微笑地對著白衣男子說道:
“喲,何公子,什麽風把您吹來了?”
旁邊的短打男子也是立即變臉說道:“喲,何大老板,這幾位是您的朋友啊?瞧我這狗眼,剛剛居然沒看到您也在。”
何誌奇知道自己躲不過了,隻好硬著頭皮說道:“我。嗯。。咳。芸娘,我今天帶幾位朋友一起來見識見識,我們準備上樓找。。。額。。。我們就自便了,你不用招唿我們了。”然後尷尬地笑了笑,迴頭看了看劉清,還好其臉上並沒有什麽怒色。
那紅衣女子芸娘看著何誌奇身後的六人也是不解:“這、、、既然是何公子的朋友、算了、、、那您自便了,有事叫我。”然後又立即轉身走到那兩名公子身邊,對著趙、魏二位公子笑道:“讓二位公子久候了,我馬上叫知芽下來。”
“不用,我們還要等一位重要的客人,等會一起去知芽那裏。”那金色長衫男子趙二少爺說道。
然後那紅褂男子魏三少爺也補充道:“找個空桌子,弄些酒菜,我們二人邊吃邊等。你先叫知芽打扮梳洗好,等會要伺候一位重要的客人,可不要怠慢了。”
芸娘連連點頭道:“是,是,您二位放心,知芽早已精心打扮好了。”然後轉頭對著那灰衣男子說道:“田二,趕快準備上好酒菜,招待好兩位公子。”
“是,二位爺,裏麵請。”那短衣男子田二立即彎腰伺候道,然後帶著幾人走到台下的一個空桌前。。
-----------
張智等跟在白衣弟子何誌奇身後,往裏走去,穿過酒桌、人群,幾個人頓時引來周圍人的目光。不過張智可不管這些,他現在很想找到那斷斷續續、絲絲入心的琵琶聲來源,這音曲似乎很符合自己最近的心境---躑躅之心,所以才會這般令自己感興趣,而奇怪的是這幽堇似乎也很喜歡。
待隨何誌奇繞過舞台後,幾人看見一個精致的樓梯,木質欄杆全身紅漆,還用金筆雕龍刻鳳。
眾人見何誌奇對這裏如數家珍一般,也知其定是這裏常客。詩音看著旁邊的劉清一臉嚴肅,她也隻好把笑意掩藏,不敢出聲;沈晨和董雲也是相視一笑;張智和幽堇對周圍反而不怎麽在意,他們仔細聽著那逐漸清晰的琵琶音,慢慢跟著何誌奇往樓上走去。
待走到二樓,眼前是一個深長的走廊,也是十分精致,‘雕梁畫柱’來描述也不為過,兩側牆上也都是名人字畫,都是些山水風景;兩邊房間都掩著門,門上還掛著紅木牌,寫著:知書、知畫、知琴、知語等;偶爾還有三兩耳鬢廝磨、親昵纏綿的男女從幾人身邊走過,毫不避諱;倒是又讓詩音、董雲幾人羞紅了臉。
何誌奇還是沒聽到有琵琶音,迴頭看了看眾人並沒有什麽反應,隻好帶著幾人繼續往裏走去;直到快走到走廊盡頭,張智拉著幽堇在一個掛著‘知芽’木牌的房間門口停了下來。劉清等此時也聽到的確有琵琶琴音從這裏傳來,不免都很佩服張智兩人的聽力。
“是這裏?”何誌奇見張智二人停在門口,驚訝道。
“怎麽?有何不妥嗎?”劉清問道。
何誌奇立即收起驚訝表情,吞吐道:“不,不,,沒有。”
張智對著何誌奇問道:“誌奇先生,我們可以進去嗎?”
何誌奇想了想迴道:“嗯,還請見癡道長稍等,我先敲一敲門,看‘知芽姑娘’是否方便。”
然後走到門前,輕叩了幾下;房裏的琵琶音也隨即停止,然後隻見一個穿著紫色薄紗、畫著紫色眼影、梳著雲髻、戴著金釵的年輕女子打開了門,她也被門口的一眾人等嚇了一跳,好在似乎是認識何誌奇,立即輕聲對其說道:“何公子,你今日特意來看我嗎?他們是。?”
何誌奇臉色一紅,緊張迴道:“不不,我。。是我們聽到了知芽姑娘你的琵琶音,然後這位見癡道長想一睹彈奏者才情和芳容,所以我們才找到這。其實這裏會彈琵琶、識音律的不少,一開始我也沒想到會是你。”
“在下張智,道號見癡,剛剛在樓下就隱約聽到琵琶琴音,所以冒昧打擾,還請姑娘莫見怪。”張智立即拱手說道,身邊的粉色身影也對這女子很好奇,仔細打量著她。
“哦,我已經關緊了門扉,道長居然還能聽得到?莫非你是順風耳不成?”那紫衣女子笑著對張智說道,然後又看向眼前幾人,皆是形容俊美、氣質不凡,也立即說道:“眾位既然是何公子的朋友,還請屋裏坐,小女子正好也沒客人。”然後便轉身往屋裏走去。
何誌奇也立即站在門口,抱拳彎腰,等候劉清等人一一進入屋內。
紫衣女子見這一向高傲不羈、放浪形骸的賭場老板何公子,此時居然對身後的人這麽恭謹、謙遜,不免也是十分好奇幾人的身份。
幾人魚貫而入,發現屋裏擺設更是華麗、精致,左手邊是一個大的屏風,上麵繡著花鳥;正前方是一個坐塌,鋪著軟墊,還有一個紅木小茶幾;周圍還整齊擺放著幾張桌椅,皆擺著瓷器茶碗;右手邊則是一個大的架子床,還有紫色的床幔,錦被枕頭皆有;精致雕刻的衣櫃、梳妝鏡,修剪整齊的盆景;還有一個古樸的書架和書桌,架上整齊放置著許多書籍;這是典型的女子閨房裝飾布局。
張智長這麽大,還沒進過女子閨房,但此刻並無閑情逸致參觀,而是被放在坐榻上的一方四弦琵琶吸引。
“各位請坐。”那紫衣女子知芽客氣說道,然後便拿起茶壺,一一斟茶倒水。
何誌奇見狀轉身關起房門,待劉清等依次落座之後對著劉清說道:“師父,就讓徒兒給知芽姑娘介紹一下吧。”
“嗯。”劉清點了點頭。
然後何誌奇把張智等一一介紹起來。那紫衣女子此時才知道,這何大老板為何對這些人如此了,原來這些竟是他恩師的好友、弟子,難怪他表現得畢恭畢敬。
一一介紹完之後,何誌奇並不敢坐下,隻見他輕輕走到劉清身邊筆直站立。他此刻也不知道自己師父是否生氣,隻好盡量小心翼翼。
張智見時機成熟,對著那紫衣女子拱手說道:“知芽姑娘,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姑娘再次彈奏那未完之曲如何?而且我想與你合奏,不知你是否介意?”
紫衣女子知芽詫異道:“哦?道長隻聽過幾縷殘音,就能與我合奏?那小女子也是十分好奇。”
然後隻見她輕輕地拿起琵琶,坐了下來,將信將疑地看著張智。
張智見狀,也站起身走到粉色身影旁邊,從幽堇腰間把玉笛拿下。他現在可不敢讓那玉笛飄到自己手中,若是那樣定會把這紫衣女子嚇到。
兩人互相看著,張智站立,知芽端坐,一曲琴笛合奏慢慢響起。。。
董雲已經聽過張智吹笛,沈晨隻聽過那秦語荏撫琴,而此刻兩人也是手牽手,閉起雙眼,一起沉浸入合奏之音中。
劉清師徒三人這是第一次聽張智吹笛,而且這次還是兩人合奏,也是十分期待。
幽堇看著那邊的兩人,目不轉睛,眼神也是滿懷期待,她似乎也對這合奏十分喜歡。
紫衣知芽指法逐漸加快,情緒也慢慢投入,她也是真的沒想到,居然真的有如此奇特的事,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合奏,居然都立即心領神會,配合默契。。。
一盞茶(大約十分鍾)左右,待兩人演奏完最後一節,看著周圍一眾如癡如醉的表情,等候了片刻,才見其他人緩過神來,也是一臉驚奇。
張智退到幽堇身邊,把玉笛重新掛好,二人對視,看著粉色身影眼中也是充滿欣喜與滿足;自己才覺得此刻是如此美妙,仿佛心頭莫名的愁緒都一瞬間煙消雲散了。
“見癡道長,請受小女子一拜。”那紫衣女子突然半跪在地說道。
“嗯?不敢,不敢,應該是請姑娘受在下一禮,多謝。”張智說完對著那女子抱拳、深鞠一躬說道。
“應該是我們多謝兩位才對,今日能聽到如此琴笛合奏,實在是莫大的榮幸。”劉清等也都不約而同站起身來,對著這邊的兩人彎腰作揖。
隻有粉色身影看著周圍幾人,不明所以;她此刻倒是有些‘鶴立雞群’了。
【鶴立雞群:“鶴立雞群”是一則形容人的儀表或才能出眾的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其字麵意思是指一隻鶴站在雞群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卓然出眾,高出於周圍人群之上。這裏指字麵意思。】
何誌奇心裏此時也是有些感慨:他之前也多次聽過這知芽彈琵琶,但是並未聽過今日之音曲,所以也是耳目一新;而且滿懷感動,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聽出音之外、心之上的千般愁緒。
七個人慢慢直起身,那紫衣女子此刻再看這其貌不揚、衣著普通的張智,隱隱有一種‘伯牙子期’之感。隻見她對著張智說道:
“道長可知這曲調是何意?我還有一首曲詞,不知先生又能否猜出幾分主題?”
張智撓了撓頭迴道:“這個。。曲詞,說實話,我不是很懂。我隻是有一種奇特感覺,用一個詞表達就是-----‘我心躑躅’。”
那女子聽完卻是立即震驚不能語,然後匆忙走到書桌前,拿起一張紙,雙手顫抖著,遞到張智麵前,眼中已經是珠淚盈眶。
張智雙手接過,其他幾人此時也走了過來,一起好奇地看著紙上內容:
跛銅鏡·躑躅
鳳尾銀柄,菱花鏡形,博局紋,透光鏡,良人予諾似金;照清影,醉夢裏,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
新月柳眉,明睞善睛,赭麵靨,粉口脂,妾身容妝守情;薄紗衣,彩羽裙,輕扇憑欄處,悠悠千載雲。
恨意起,擲之去。歪柄銅鏡,欲送還憐惜;愁思緒,散雲髻,門裏門外躑躅心。
【簡體字:
跛銅鏡·躑躅
鳳尾銀柄,菱花鏡形,博局紋,透光鏡,良人予諾似金;照清影,醉夢裏,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
新月柳眉,明睞善睛,赭麵靨,粉口脂,妾身容妝守情;薄紗衣,彩羽裙,輕扇憑欄處,悠悠千載雲。
恨意起,擲之去。歪柄銅鏡,欲送還憐惜;愁思緒,散雲髻,門裏門外躑躅心。】
【注解:
1跛銅鏡·躑躅:
跛:指人腿腳不便,這裏指銅鏡的握柄摔彎了;躑躅:徘徊不前的樣子,帶有心裏狀態猶豫不決的貶義之意,包含謹慎、畏懼、迷茫之意;出自《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後能去之也。”
2鳳尾銀柄,菱花鏡形,博局紋,透光鏡,良人予諾似金:
鳳尾銀柄:鏡子的握柄是鳳尾形狀,銀白色;
菱花鏡形:指的是銅鏡的形狀像菱花一樣,通常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多邊形或花形輪廓,這種形狀不僅美觀,也符合古代人們的審美觀念。
博局紋:是銅鏡上的一種常見裝飾紋樣。博局是古代的一種棋具,形狀似方形棋盤,紋名亦取義於此。其形狀或以斜線相交成方格,或以方格相套成紋帶。盛行於漢魏六朝,並流行於唐宋時期。
透光鏡:是古代銅鏡中的一種特殊類型。這種銅鏡在陽光或平行光照射下,其背麵的花紋能夠映射到鏡麵前的物體上,產生背光花紋映於牆麵上的效果,古人稱之為“透光”。這種銅鏡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需要精確的磨製和鑄造技術,是古代工匠們智慧和技藝的結晶。
良人予諾似金:良人:古代女子對愛郎的稱唿;予諾似金:允的承諾像黃金一樣堅定、珍貴;
3照清影,醉夢裏,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
照清影:照著我和我的影子,‘清影’出自“起舞弄清影”,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句詞描述的是詞人在月光下舞蹈,與自己的清朗身影為伴的情景。“清影”指的是月光之下詞人自己清朗的身影,而“起舞弄清影”則表達了詞人在這美好的夜晚,與自己的影子一同舞蹈嬉戲的愉悅心情。
醉夢裏:沉醉在夢中;
長劍騎白馬,迎我萬裏行:長劍騎白馬:古代男子持劍分為‘文劍和武劍’,其中文劍較長,武劍較短;長劍、白馬都是女子心中如意郎君的理想裝扮;迎我萬裏行:接我一起行萬裏,指遊覽人間;
4新月柳眉,明睞善睛,赭麵靨,粉口脂,妾身容妝守情:
新月柳眉:美貌像新月一樣;“新月柳眉”是一種眉形,也被稱為新月眉或柳眉,其特征是眉形如彎月,兩邊向下彎曲,呈現一種優美、柔和的曲線。這種眉形通常被認為是女性眉形的理想選擇,因為它能夠賦予女性一種溫柔、理智且富有感情的氣質。
明睞善睛:來自成語“明眸善睞”,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它出自三國時期魏國的曹植所著的《洛神賦》,其中描述洛神的美麗形象時使用了這一成語。在這裏,“明眸”指的是明亮的眼睛,“善睞”則意味著眼神靈活,善於用眼神表達情感。
赭(zhe)麵靨(ye),粉口脂:“赭麵靨,粉口脂”是描述古代女性妝容的術語。其中,“赭麵”指的是塗抹赭紅色的麵部妝容,通常是以紅彩或特殊的顏料塗抹於麵部,形成特定的圖案或色彩,以達到美化或標識的效果。這種妝容在古代可能具有特定的文化或宗教含義,也可能僅僅是為了美觀。
靨:是古代婦女麵頰上塗點的妝飾,通常用於增添女子的嫵媚之感。它可能以紅色或其他鮮豔的顏色點綴於麵頰,形狀和位置各異,有的形如月牙,有的則如小圓點,都增添了妝容的生動與趣味。
粉口脂:則是指塗抹於唇部的妝容。在古代,女子常使用口脂來塗抹唇部,使其呈現出鮮豔的色彩。口脂的顏色多樣,粉色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選擇,它既能凸顯唇部的輪廓,又能增添女子的嬌媚氣質。
妾身容妝守情:妾身:女子自稱;容妝:化妝;守情:守著愛情,表示忠貞不渝;
5薄紗衣,彩羽裙,輕扇憑欄處,悠悠千載雲:
薄紗衣,彩羽裙:描繪了女子的服飾。薄紗衣輕盈飄逸,給人一種仙氣飄飄的感覺;彩羽裙則色彩鮮豔,如同孔雀開屏一般絢爛奪目。這樣的服飾既體現了女子的美麗與高雅,又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輕扇憑欄處:則描繪了女子的動作與所處的環境。她輕輕地搖著扇子,憑欄而立,仿佛在欣賞遠處的風景。這個動作既展現了女子的嫻靜與優雅,又讓人感受到她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悠悠千載雲:出自“白雲千載空悠悠”,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這句詩的意思是,千百年來,隻有白雲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飄蕩,而人世間的繁華與滄桑都已成為過眼雲煙。這裏表示對於時光已逝、韶華易老的感歎;
6恨意起,擲之去。歪柄銅鏡,欲送還憐惜:
恨意起來了,把(銅鏡)扔了出去。歪柄的銅鏡,想白送給別人,又還有點憐惜,這裏比喻自己當前的處境;
7愁思緒,散雲髻,門裏門外躑躅心:
愁思緒,散雲髻:憂愁思緒漸起,弄散了自己雲髻;
雲髻:作為中國古代女性的一種發髻造型,具有深遠的曆史和文化背景。它的名稱來源於其形狀,高聳而略呈雲霧狀,仿佛朵朵白雲繚繞於頭頂,給人以高雅而飄逸的感覺。雲髻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曹植的詩歌中就有對雲髻的描繪,如“紅顏煒燁,雲髻嵯峨”。此後,雲髻逐漸成為中國漢族女性最為喜愛的發髻之一,曆經千年而不衰。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域文化中,雲髻的樣式和佩戴方式也有所變化,但都保持了其高雅、飄逸的基本特征。;
門裏門外躑躅心:在門口裏外踱步,猶豫不前,進退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