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此處,王匡停頓一息,語氣嚴肅道:“即日起,安北將軍府將全麵統籌管理並州的軍務事宜,肩負起抵禦外敵、保衛邊疆的重任。”
他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眼中閃爍著堅定和決心。
他又說道:“州牧府則主要負責處理政務事務,維護州郡的穩定與繁榮。安內之事,就要拜托諸位了。”他的話語充滿了對眾人的信任和期待。
眾人聞言,紛紛緩緩點頭,均是接受這一安排。
他們明白,從今以後,並州也將如同河內一樣,實現軍政分離,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體係。
這樣的分工,既能讓軍隊專注於對外作戰,又能讓地方政府更好地處理內政,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同時,這種體製也有助於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權力過於集中。
會議散去後,王匡獨坐書房。
組建新軍、收複定襄,
治安巡查、嚴明律法,
選舉賢才,改革吏治,
重編戶籍、穩定糧價。
果然,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更不要說個個都是人中俊傑了。
短短半個時辰就為並州的發展找到了方向和抓手,讓人驚歎不已。
“當務之急,自然是收複定襄,穩定民心……”
“程昱、張遼、趙雲三人,一文二武必能勝任收複定襄之責。”
“黑甲軍與銀甲驍騎一同出擊,應當所向披靡,區區七千鮮卑遊騎,定然不在話下。”
“至於治安巡查嘛,便交由顧雍四人去做,可授其督郵。每人再配給五百陷陣士,護其安危。”
“春耕已經已結束,不宜在折騰百姓,眼下隻好從外運糧到並州了。”
想到這裏,王匡慢慢寫下兩個名字:甄氏、四海。
甄氏商路發達,中山國距離太原、雁門兩郡都不遠,十日便能將糧食運到。
四海商會有王匡這層關係在,很多地方的糧倉都能調用,河東、河內的糧食也能暢通無阻地送到上黨、太原。
如此一來兩家或許不如往日在並州賺得銅錢多,但是能夠平抑糧價帶來的影響卻是銅錢買不來的。
王匡也會在其他方麵補償兩家。
他在心裏暗自思忖著,就像一個棋手,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每一個決策都如同棋子般精準無誤。
王匡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至於重修戶籍、嚴明律法、改革吏治這些事情,還需要等待局勢稍微穩定一些之後才能開始著手處理。”
他深知這些都是關乎一州根本的大事,但當前的形勢並不允許他過早地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說罷,王匡再次在書案前坐下,借著微弱的燭光開始寫寫畫畫。
他仔細地將每一項任務都列出來,並認真思考如何分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眉頭時而皺起,時而舒展,在腦海中不斷權衡。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王匡終於完成了任務的分工。
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次日,王匡召來眾人,宣布任命。
以張遼為主將、主管收複定襄郡一應軍政大事。
以程昱為軍師,趙雲為副將。
雁門太守郭縕提供糧草支援。
隨後,王匡看向衛覬、魯肅、賈逵、顧雍四人道:“太原、雁門、五原、雲中四郡,你四人各負責一郡。”
“我予你四人督查監罰之權,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或有不服,保全自身為上!”
四人齊聲領命。
顧雍巡查五原郡。
魯肅巡查雲中郡。
賈逵巡查太原郡。
衛覬巡查雁門郡。
兩千陷陣軍派給顧雍、魯肅、賈逵、衛覬四人,高順負責在太原招募流民編練新軍。
晉陽的城防仍舊交由吳利負責。
太原的防禦交由張益負責。
“仲武,西河郡緊鄰太原,我要以保證半年之內不能有一個敵人從西河進入太原生事。”
“末將遵命!”張益欲言又止,他也想去定襄戰場。王匡接著說道:“各位一定要盡心盡力,確保並州的穩定和發展。若有困難,隨時向我匯報。”眾人紛紛表示定不負所托。
隨後,王匡讓眾人退下,隻留下了高順。
“招募新軍的事情就交給你了,需要多少錢糧盡管開口。”王匡語重心長地說道。
“屬下明白!”高順領命而去。
王匡站起身,望著窗外,心中暗道,“並州貧瘠,又多戰亂,任重道遠啊。”
…………
三日後,一則消息如旋風般席卷並州。
新任並州牧王匡發兵三萬從雁門關出發,直指定襄。
一時間沸沸揚揚。
有人憂心忡忡地道:“我們這位新上任的州牧才五天就要大動幹戈,看來並州以後很難太平了。”
然而也有人堅定地支持道:“那些鮮卑胡蠻竟敢侵犯我大漢郡縣,殺害郡守和百姓,必須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還有人附和道:“沒錯,我覺得州牧做得很對。”
緊接著又傳來消息稱:“聽說州牧在太原郡發布了募兵令。”
眾人驚唿一片:“甚?不會是前線失利了吧?”
“呸,你可別胡說。我有小道消息,說這次招募的對象主要是朔方、西河、上郡、定襄四郡的流民……”
“咱們這新州牧恐怕有收複四郡之誌!”
但也有人潑冷水道:“朝廷都已經放棄在那裏設置郡縣了,怎麽可能收得迴來呢?更何況還要麵對那些兇狠殘暴的匈奴。”
然而馬上有人反駁道:“匈奴算什麽,我們這位州牧擔任河內太守的時候曾經打敗過匈奴單於,甚至還俘虜了他。”
聽到這話,大家都露出驚訝的表情:“真有此事?”
說話那人立馬露出不屑地神色:“你們這些人這輩子就看著眼底下那些事,怎會知曉?”
“我雖說不上遍覽名山大川,也算遊曆頗多,故而知曉此事。”
眾人聞言,目露敬佩之色,拱手道:“失敬失敬,還請你給我們細細說說。”
那人對眾人的恭敬很是受用,輕咳一聲才緩緩道來:“話說那單於名叫於夫羅……”
他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眼中閃爍著堅定和決心。
他又說道:“州牧府則主要負責處理政務事務,維護州郡的穩定與繁榮。安內之事,就要拜托諸位了。”他的話語充滿了對眾人的信任和期待。
眾人聞言,紛紛緩緩點頭,均是接受這一安排。
他們明白,從今以後,並州也將如同河內一樣,實現軍政分離,形成兩個相對獨立的體係。
這樣的分工,既能讓軍隊專注於對外作戰,又能讓地方政府更好地處理內政,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同時,這種體製也有助於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權力過於集中。
會議散去後,王匡獨坐書房。
組建新軍、收複定襄,
治安巡查、嚴明律法,
選舉賢才,改革吏治,
重編戶籍、穩定糧價。
果然,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更不要說個個都是人中俊傑了。
短短半個時辰就為並州的發展找到了方向和抓手,讓人驚歎不已。
“當務之急,自然是收複定襄,穩定民心……”
“程昱、張遼、趙雲三人,一文二武必能勝任收複定襄之責。”
“黑甲軍與銀甲驍騎一同出擊,應當所向披靡,區區七千鮮卑遊騎,定然不在話下。”
“至於治安巡查嘛,便交由顧雍四人去做,可授其督郵。每人再配給五百陷陣士,護其安危。”
“春耕已經已結束,不宜在折騰百姓,眼下隻好從外運糧到並州了。”
想到這裏,王匡慢慢寫下兩個名字:甄氏、四海。
甄氏商路發達,中山國距離太原、雁門兩郡都不遠,十日便能將糧食運到。
四海商會有王匡這層關係在,很多地方的糧倉都能調用,河東、河內的糧食也能暢通無阻地送到上黨、太原。
如此一來兩家或許不如往日在並州賺得銅錢多,但是能夠平抑糧價帶來的影響卻是銅錢買不來的。
王匡也會在其他方麵補償兩家。
他在心裏暗自思忖著,就像一個棋手,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每一個決策都如同棋子般精準無誤。
王匡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至於重修戶籍、嚴明律法、改革吏治這些事情,還需要等待局勢稍微穩定一些之後才能開始著手處理。”
他深知這些都是關乎一州根本的大事,但當前的形勢並不允許他過早地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說罷,王匡再次在書案前坐下,借著微弱的燭光開始寫寫畫畫。
他仔細地將每一項任務都列出來,並認真思考如何分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眉頭時而皺起,時而舒展,在腦海中不斷權衡。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王匡終於完成了任務的分工。
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次日,王匡召來眾人,宣布任命。
以張遼為主將、主管收複定襄郡一應軍政大事。
以程昱為軍師,趙雲為副將。
雁門太守郭縕提供糧草支援。
隨後,王匡看向衛覬、魯肅、賈逵、顧雍四人道:“太原、雁門、五原、雲中四郡,你四人各負責一郡。”
“我予你四人督查監罰之權,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或有不服,保全自身為上!”
四人齊聲領命。
顧雍巡查五原郡。
魯肅巡查雲中郡。
賈逵巡查太原郡。
衛覬巡查雁門郡。
兩千陷陣軍派給顧雍、魯肅、賈逵、衛覬四人,高順負責在太原招募流民編練新軍。
晉陽的城防仍舊交由吳利負責。
太原的防禦交由張益負責。
“仲武,西河郡緊鄰太原,我要以保證半年之內不能有一個敵人從西河進入太原生事。”
“末將遵命!”張益欲言又止,他也想去定襄戰場。王匡接著說道:“各位一定要盡心盡力,確保並州的穩定和發展。若有困難,隨時向我匯報。”眾人紛紛表示定不負所托。
隨後,王匡讓眾人退下,隻留下了高順。
“招募新軍的事情就交給你了,需要多少錢糧盡管開口。”王匡語重心長地說道。
“屬下明白!”高順領命而去。
王匡站起身,望著窗外,心中暗道,“並州貧瘠,又多戰亂,任重道遠啊。”
…………
三日後,一則消息如旋風般席卷並州。
新任並州牧王匡發兵三萬從雁門關出發,直指定襄。
一時間沸沸揚揚。
有人憂心忡忡地道:“我們這位新上任的州牧才五天就要大動幹戈,看來並州以後很難太平了。”
然而也有人堅定地支持道:“那些鮮卑胡蠻竟敢侵犯我大漢郡縣,殺害郡守和百姓,必須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還有人附和道:“沒錯,我覺得州牧做得很對。”
緊接著又傳來消息稱:“聽說州牧在太原郡發布了募兵令。”
眾人驚唿一片:“甚?不會是前線失利了吧?”
“呸,你可別胡說。我有小道消息,說這次招募的對象主要是朔方、西河、上郡、定襄四郡的流民……”
“咱們這新州牧恐怕有收複四郡之誌!”
但也有人潑冷水道:“朝廷都已經放棄在那裏設置郡縣了,怎麽可能收得迴來呢?更何況還要麵對那些兇狠殘暴的匈奴。”
然而馬上有人反駁道:“匈奴算什麽,我們這位州牧擔任河內太守的時候曾經打敗過匈奴單於,甚至還俘虜了他。”
聽到這話,大家都露出驚訝的表情:“真有此事?”
說話那人立馬露出不屑地神色:“你們這些人這輩子就看著眼底下那些事,怎會知曉?”
“我雖說不上遍覽名山大川,也算遊曆頗多,故而知曉此事。”
眾人聞言,目露敬佩之色,拱手道:“失敬失敬,還請你給我們細細說說。”
那人對眾人的恭敬很是受用,輕咳一聲才緩緩道來:“話說那單於名叫於夫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