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牧的府邸位於晉陽城東側,這裏環境優美,綠樹成蔭,花園裏盛開著各種鮮花,散發著迷人的香氣。


    早在此前,太原太守陳業就已經派人將府邸打掃得幹幹淨淨,準備迎接新主人的到來。


    入住州牧府之後,各地郡守紛紛前來拜訪王匡。


    他們帶著禮物和敬意,希望能與這位新任的並州牧建立良好的關係。


    王匡並沒有拒絕這些郡守的拜訪,他知道在這個動蕩的時代,團結各方勢力才能更好地應對危機。於是,他決定設宴款待這些郡守,並借此機會了解一下並州的情況。


    宴會設在府邸的宴會廳內,裝飾華麗,氣氛熱烈。


    王匡親自迎接各位郡守,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


    太原太守陳業、上黨太守衛臨、雁門太守郭縕、雲中太守韓立以及五原太守夏卞等五位郡守一同出席了宴會。


    然而,並州共有九郡,但除了這五郡之外,其餘四郡都沒有派代表參加。


    原來,上郡和朔方二郡早在十年前就已被匈奴占領,西河也在去年被匈奴和白波軍攻陷。如今,這三個郡已經不再設有郡縣,當地的百姓早已遷徙至其他地區居住。就如朔方郡的百姓已經遷往五原郡定居,而富饒的河套平原則完全落入匈奴之手。至於最後一個定襄郡,則在今年初被南下劫掠的鮮卑人攻破,成為鮮卑人的狩獵場,太守蔡正因堅守城池而不幸戰死。


    在宴會上,王匡與五位郡守共同舉杯,慶祝這次聚會。


    他們品嚐著美味佳肴,暢談天下大事,氣氛融洽。王匡詢問了各郡的近況,特別是關於匈奴和鮮卑的動向。


    郡守們向他匯報了各自郡中的情況,表示願意支持王匡治理並州。


    隨後,王匡發表了一番講話,表達了自己對並州的期望和決心。王匡感謝各位郡守的支持和合作,並承諾會努力實現並州的繁榮昌盛。


    酒宴結束後,王匡以醉酒為由打發了五位郡守。


    夜深人靜,王匡躺在床上,思緒萬千。他明白並州的局勢嚴峻,需要采取果斷措施。


    此番上任,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一切順利,但實際上,王匡心中清楚,要想真正掌握並州的局勢並非易事。


    迴到書房後,王匡陷入沉思。他意識到,並州的問題遠比想象中複雜。


    匈奴和鮮卑的威脅依然存在,而各郡之間的利益衝突也可能影響到他的統治。


    次日一早,王匡召集了一眾心腹。


    新並州牧府中,程昱、吳利、張遼、高順、典韋、張益、趙雲一眾武將之外,魯肅、賈逵、衛覬、顧雍四人也被叫來參會。


    趙雲在三月就帶著蔡琰、環兒還有顧雍迴到了河內。


    蔡邕與其密談一夜,次日一早顧雍就留在了王匡麾下效力。


    原絳邑縣令賈逵也在徐晃的苦苦勸說之下暫時在王匡帳下任職。


    “拜見主公!”


    程昱等人恭敬地行禮後,王匡擺了擺手,請幾人入座。


    “諸位,這並州就是個爛攤子,九個郡已經有四個被敵人占去,就連剩下的五原、雲中兩郡也岌岌可危,隨時都會被胡騎踏破。”


    “諸位,有何想法?解我之憂?”


    程昱道:“主公,如今並州首要之事就是收迴定襄。”


    “定襄地小,不過善無、武城、中陵寥寥幾城,民不過三千戶。”


    “因此,鮮卑人馬也不多,以我方現在的兵力,要逐出鮮卑遊騎有十成的把握。”


    “一旦收複定襄,主公必定深得並州百姓信服,主公必能坐穩州牧之位。”


    王匡聞言,緩緩點點頭。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火就燒在鮮卑身上吧。


    衛覬拱手道:“主公,並州曆經戰火,百姓疾苦,或許應該先安定內部。”


    他認為應該嚴明法紀,安定州郡。“首先整頓軍紀,嚴懲貪汙腐敗的官員,以此取信於民。”


    “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並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改善百姓生活。”


    “招募一批有才幹的士人,組建了一支司法巡查隊,整治欺男霸女為禍鄉裏的害群之馬,穩定郡縣治安。”


    “主公,等州縣穩定,再出手收複失地,必能事半功倍!”


    王匡笑道:“伯覦說得好。不過眼下情勢緊張,不容徐徐圖之。”


    “再者,我現在兵強馬壯,又有諸位賢才,二者兼得並不相衝。”


    王匡看向張遼問道:“文遠,你是並州人,你可有話要說?”


    張遼聽到王匡點名,不再壓抑心中想法,當即站出來說道:“主公,並州之地自古就有尚武之風,乃至婦女都能‘載戟挾矛,弦弓負矢’,而且又有外敵壓境,所以當地的百姓最為齊心,大家都想早日收複失地。如果能夠招募那些定襄地區的流民來組建一支新軍,隻要稍微加以訓練,就能讓他們殺迴定襄!到時候,隻要指揮得當,全軍上下同仇敵愾,定襄必然能夠被我們輕鬆攻克。”


    說到這裏,張遼停頓了一下,然後拱手向王匡說道:“末將乃是雁門馬邑人,我的家鄉就在定襄與雁門關的交界處,說不定此時我的家人和鄉親們正麵臨著鮮卑人的威脅。無論是出於情理還是個人情感,末將都完全讚同長史的建議,希望主公您能夠立刻出兵收複定襄。”


    最後,張遼主動請纓:“末將願為先鋒。”


    王匡聽後,連忙安慰他說:“文遠莫急,定襄遲早會收迴來的,但具體的作戰計劃還需要進一步商議,到時定少不了你。”


    “多謝主公!”張遼心中激動,連忙拜謝。


    “梁道,你有何見解?”


    賈逵聞言,緩緩道:“使君,我在河內時就聽聞並州變動,湧入大量流民,十分缺糧,糧價較其他各州高出一成不止。”


    “以此觀之,使君可穩定糧價以穩民心,或開荒墾新鼓勵農桑,或從河內運糧以解燃眉之急。”


    說完,賈逵拱手一禮就不再言語。


    王匡思考片刻,覺得賈逵所言有理。


    不過見他還不肯認自己為主公,心中有些不喜,不過想到此人頗有才能,隻好慢慢讓他拜服。


    “入我彀中,難再出矣!”


    王匡望向一旁書記的魯肅,問道:“子敬,可曾記下?”


    魯肅連忙道:“請主公放心!諸位同僚妙語魯肅皆已記下!”


    “好,元歎呢?若讓你來,你會如何處理?”


    元歎,是顧雍的表字。


    蔡邕曾對王匡說過,顧雍此人在少年時就天資聰穎、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僅在蔡邕身邊學習三年就做到書法音律兩道皆通,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故顧雍與老師蔡邕同名。


    又因為得老師蔡邕讚歎,故取字元歎。


    顧雍拱手道:“主公,諸位同僚所言皆有道理。我在吳中時聽過避禍江東的友人說過,諸侯討伐董卓亂戰之時,中原之地有許多賢才外出避禍,除了去荊、揚二州之外,幽並二州也有不少。若是主公能將這些賢才辟除這些人才,必有極大助力。另外,如伯覦兄所言,依法治吏民,規定秩序。我想並州多戰亂,因此多流民,郡縣戶籍必不完備,正是重新梳理之時候。”


    “選舉賢才,改革吏治,統計戶籍,明確稅負徭役,如此並州上下必能政通人和,井然有序。”


    說完,顧雍向眾人微微拱手,舉手投足之間,已有名士風範。


    人多就是好,你一言我一語就把事情解決了。


    眾人諫言皆有倚重,王匡甚是滿意。


    “諸位所言皆為要事,王匡獲益匪淺。”


    “並州這盤棋,還要仰仗諸位一同將之盤活。”


    “以我觀之,如今形勢,攘外安內可以並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