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諸葛玄迴味道:“喜歡。”


    他端起茶杯,輕輕嗅著茶香,臉上露出陶醉之色。


    “如此飲法在中原倒是未見過。”


    王匡點點頭,微笑著解釋道:“這蒙頂山茶須經過采摘、攤涼、殺青、揉撚、三炒三揉、烘焙提香六大步驟才能成茶,不僅對原料與采摘的要求極高,對製茶的要求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


    諸葛玄聽得入神,不禁感歎道:“原來如此,怪不得此茶如此特別。”


    王匡見諸葛玄對此茶頗感興趣,心中一動,熱情地說道:“既然諸葛兄喜歡,我便命人準備些茶葉,再送一套茶具,兄長萬萬不要推辭。”


    諸葛玄還想客氣一番,但又實在難以抵擋此茶的誘惑,隻得厚著臉皮道:“多謝府君美意,在下確實喜歡此茶,便厚顏收下了。”


    王匡哈哈大笑:“不瞞你說,我初嚐此茶也是欲罷不能啊!”


    諸葛玄聞言,心中一動,直覺好似找到了知己一般。他笑著迴應道:“府君果然是妙人。”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之間的距離似乎更近了一步。


    王匡再次開口說道:“剛才聽兄長說,已經丁憂還鄉,不知道是否有重新出山入仕的想法?”


    “如果有這個打算,那麽這河內太守一職......”


    聽到這裏,諸葛玄吃了一驚,連忙擺手道:“府君莫要開玩笑,諸葛玄實在惶恐啊。”


    王匡笑著迴答道:“兄長不必過於緊張,我並非在說笑。過些日子我將另任他職,這河內太守的職位將會空缺出來,需要一個有才能的人來擔任!”


    諸葛玄聞言流露出驚訝之色,拱手恭賀道:“那我在此恭喜府君高升!若府君但有差遣,諸葛玄一定會全力以赴,但這河內太守的職位,請府君莫要再提了。”


    王匡看諸葛玄真的嚇得不起,不由得大笑起來:“好,既然這樣,那以後叨擾之時,希望兄長不要再推脫了。”


    諸葛玄趕忙迴應道:“一定不會後悔。”


    隨後,他們繼續喝茶聊天。


    不久之後,王匡讓仆人準備了豐盛的酒菜,並邀請了鄒正和林柳一同前來陪同。


    當然,這酒水自然是河內的新品原漿。


    四人品嚐後,直唿過癮。


    主客皆歡,一直暢飲到夜幕降臨才各自散去。


    諸葛玄當夜就住在太守府中。


    望著天上殘月,諸葛玄毫無睡意。


    白日裏,王匡說出那番驚人之語,著實將諸葛玄嚇了一跳。


    但是,對於久經仕途的諸葛玄來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在剛剛的飯局之上,諸葛玄也看出些東西。


    那鄒正身為河內郡丞,深得王匡器重,未必沒有踏上太守之位的機會。


    不,他有機會,而且還有很大的機會。


    不知怎的,王匡的話像是一陣魔咒,飄在他的腦海中散之不去。


    又好似是太守府的酒水太烈,輾轉反側,怎麽也無法入睡。


    想起此次隻是為那侄兒諸葛瑾傳話,輕歎一聲,閉上眼睛。


    …………


    次日,諸葛玄向王匡辭行。


    王匡本欲邀請諸葛玄在河內遊玩幾天,但見諸葛玄歸意已決,便不再多言。


    “諸葛兄,如今天下大亂,迴去路上萬萬要小心。”


    “另外,河內的大門,永遠為諸葛兄敞開。”


    諸葛玄心中感動不已,王匡再三展現誠意,確有效果:“多謝府君,諸葛玄告辭。”


    王匡還要再送,諸葛玄擺手道:“請府君留步,我侄諸葛瑾明年定來拜見府君!”


    王匡喊道:“一言為定!”


    見諸葛玄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遠方,王匡才迴過神來。


    諸葛瑾之才,王匡不知。


    但是單論其與諸葛兄弟的這一層關係,就值得王匡大力拉攏。


    “諸葛瑾、諸葛亮……我勢必都要收入囊中!”


    又三日,左易從長安歸來。


    與他一同歸來的還有兩個人。


    其中一個叫王晨,另一個叫王淩。


    他們都是王允的子侄,這次王允把他們送到王匡這裏來磨練一下。


    一人名為王晨,一人名為王淩!


    此二人皆是王允的子侄,將二人送到王匡麾下曆練。


    王晨今年已經二十一歲,武藝不俗。


    王淩還未及冠,剛剛十九,不過其天資更勝兄長,文武皆通。原先在洛陽之時就在少年一輩之中無有敵手。後來到了長安,被王允多次訓誡,低調不少。


    王匡一手一個,拉起兩人:“二位賢弟,來得及時,如今正是用人之季,兩位定有大展拳腳之機!”


    王晨、王淩早先在洛陽常跟王匡出來喝酒,也比較熟絡。


    “兄長,我可聽說你這河內生產一種美酒,可不要私藏啊!”


    王淩出了長安這個囚籠,沒有董卓的淫威壓迫,逐漸恢複本性。


    王晨皺眉道:“二弟不可無禮!”


    “都是兄弟,不講這些,走,今天讓你倆見識一下什麽是美酒!”


    兩人都是武人,王匡請來作陪的也都是武將。


    典韋、趙雲、黃英、李興。


    幾人年紀相差不大,自然是談得來。


    當然,武者相會,又有美酒,自然是“以武會友”。


    王淩連幹三杯原漿,已經是臉色通紅。


    “好烈的酒!”


    借著酒勁,王淩將心中所想扯露出來。


    “兄長,我王淩在洛陽時就打遍同輩無敵手,你可要給我個將軍做做,我為你衝鋒陷陣!”


    王匡早知這兩兄弟武藝不俗,去太原招兵買馬之時就想拐走這兩個家夥。


    奈何當時這二人年紀不大,又是太原王氏的寶貝疙瘩,王允不允。


    如今王允要設計謀誅董卓,擔心事情敗露,提前將此二人送出。


    又落到王匡手中。


    王匡放下手中酒樽,看向眾人道:


    “好,賢弟武藝,我自然是知道的。”


    “不過你要做將軍,自然要服眾。”


    “李興,你且與他切磋幾招,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資格!”


    李興聞言,連忙站起身來:“李興遵命!”


    眾人起身來到院中。


    王淩善使一把镔鐵大刀,身材健壯,眉頭揚起,有些不可一世。


    李興隨手手提過一柄長槍,挽了一朵槍花,眼神中帶著一絲笑意。


    兩人相對而立,氣勢逼人,周圍的人都屏住唿吸,期待這場精彩的對決。


    “銀甲輕騎,先鋒校尉李興!”


    見李興報上名號,王淩也不示弱:“太原王氏,王淩!”


    隨後感覺自己名號不如李興的響亮,率先一步出擊。


    李興見王淩一刀削來,絲毫不亂。


    邁步閃身躲開。


    王淩一擊落空,臉色一冷,雙臂發力一記力劈華山。


    李興又是退後閃躲。


    院子不夠大,很開李興輾轉騰挪有些困難,不得不揮動槍抵擋。


    又過了三十迴合。


    王淩見不能拿下李興,嘲諷道:“哈哈,你這個先鋒校尉隻知道逃跑嗎?”


    “不如把這個名號讓給我吧!”


    李興聞言,冷笑道:“吃我一擊!”


    一槍掃向王淩腳踝。


    王淩翻身躲過。


    不料,李興再次出手:“鳳凰三點頭!”


    槍尖抖動,化作道道殘影。


    一旁的趙雲看著緩緩點頭。


    這李興已經向趙雲行了拜師禮,正式成為了趙雲的大弟子。


    趙雲的一些招式也教授與他,眼前的鳳凰三點頭,就是趙雲常用招式之一。


    如今的李興已經暗暗有了一流武將的實力,配上他手中寶弓,穩坐一流之列。


    李興一招使出,王淩大驚失色,橫刀阻擋卻已來不及,隻好後仰倒地躲避。


    再要起身,明晃晃的槍尖已經近在眼前了。


    “啊!”


    王淩滿臉羞紅,實在想不到自己竟然如此輕易地輸給了李興,不禁有些尷尬。


    而李興則手持長槍,拱手說道:“王公子承讓了。”


    麵對這一幕,王淩梗著脖子不甘認輸,又暗自歎息,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對上真正的高手還是不足。


    好歹是世家出身,狂得起也輸得起,當即向李興拱手道:“李校尉,剛才王淩言語不敬,還請李校尉不要怪罪!”


    聽到這話,李興笑著迴答說:“哪裏哪裏,我年長幾歲,占了一些便宜。再過幾年,恐怕就難以戰勝王公子了。”


    這時,王匡哈哈大笑,走上前來,輕輕地拍了拍王淩的肩膀,並安慰道:“賢弟,還需要更加勤奮地練習啊。”


    接著,他轉過身來,麵帶微笑地看著李興,稱讚道:“實力大增,真是不錯!”


    李興聽後滿心歡喜,連忙說道:“多謝主公誇獎!”


    隨後,眾人繼續開懷暢飲。


    經過這場小插曲,大家彼此之間變得熟悉起來,但都保持著清醒,沒有人喝得酩酊大醉。


    夜晚,月黑風高,一片寂靜。


    王匡的書房裏,燈光依舊昏暗。


    今天左易自長安歸來,他不僅帶迴了兩名大將,還帶來了一封詔書和一封密信。


    這讓王匡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期待和緊張感。


    他深吸一口氣,雙手微顫,拿起那封詔書。


    當他展開詔書時,目光立刻被吸引住,牢牢地鎖定在了上麵。


    詔書上的字跡清晰可見,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一般敲打著他的心。


    “並州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